發麵其過程如下: 1. 一碗清量水加少量糖和一點點鹽 2. 微波爐加熱至30~40度(一分鐘左右) 3. 放入一平湯匙的活性乾酵母(超市有賣,找不到就問店員yeast在哪裡) 4. 拌勻致酵母溶解(樣子有點象泥湯 ) 5. 用該“泥湯”和麵,至手感舒服。 6. 放置溫暖地方30~40度(不要超過70度,否則活酵母要變死酵母) 7. 等15~20分鐘。面發後用手指按下一個洞不會有反彈。 8. 加少許乾麵調整手感 9. 加工成你所要的形狀。如果該過程中面繼續發的速度太快,可以考慮把它放到涼爽的地方,如窗戶口。酵母菌在低溫時停止生長,但不會死掉。 10 如果覺得面發的不夠理想,可以在加工成型後再等片刻,讓酵母繼續生長。 用酵母發麵不用加鹼,能避免麵粉中維生素B1受到破壞,同時還能避免因加鹼而影響人體對無機鹽的吸收和利用。 純酵母菌加人面團內,在25℃~30℃溫度下,便利用麵糰中的糖類和其它一些物質生長繁殖,並且利用酵母自身分泌出來的酶將糖類逐步分解。在一系列生化反應後,產生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和少量酒精等,使麵糰膨脹發起,蒸熟的饅頭既疏鬆暄軟,又具有酒香味。 由於放人面團的酵母純度較高,不像“麵肥”夾雜有大量乳酸菌、醋酸菌,所以沒有微生物產酸過程,麵糰發起後不會變酸,因而不用加鹼中和。但如果發麵時間過長,沾染了雜菌,最後仍可使麵糰變酸。 實踐證明,用醇母發麵時,至少4小時以內是不會變酸的,尤其是在溫度不超過30℃時,對酵母菌繁殖是有利的,而對雜菌生長繁殖卻不利。因為,乳酸菌生長繁殖最適宜溫度為37℃,醋酸菌最適宜溫度為35℃。因此,發酵時溫度不超過30℃時,麵糰變酸就會受到限制,變酸時間也會推遲。 使酵母迅速恢復活力,並加快其生長繁殖,有利於大量二氧化碳生成,使麵糰膨脹多孔,富有彈性。發麵時必須注意下面幾點: 用酵母發麵宜新增少量食糖。因為,要使酵母菌充分發揮作用,就需要為其提供充足的營養。在使用酵母發麵時,可加入少量食糖,作為酵母活化時的營養。但加糖不能過量,超過一定濃度,反而抑制酵母菌生長繁殖,不利於麵糰漲發。一般食糖與酵母比例為1:1,或食糖更少些。 酵母使用量要適宜。酵母使用量為麵粉重量的1.5%~2%時,其發酵力最佳。使用活性乾酵母發麵更方便、高效。 含有較多油脂的麵糰不能用酵母發制。在酵母麵糰中如果油脂過多,油脂在澱粉顆粒周圍形成油膜,使澱粉很難分解成糖,酵母繁殖受到限制,影響麵糰發酵速度。 第一大發面技巧:選對發酵劑。 1、發麵用的發酵劑有三種:小蘇打、麵肥(老面)和乾酵母粉。它們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在合適的條件下,發酵劑在麵糰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再透過受熱膨脹使得麵糰變得鬆軟可口。 2、小蘇打釋放的氣體並不豐富,所以用它發麵的成品鬆軟度不是非常好。而且它是弱鹼性物質,會破壞麵粉中的維生素,降低麵食的營養價值,不建議選用。 3、麵肥有些地方又叫老面,是上次發酵之後留取的一塊麵團,適當儲存之後用它來做菌種啟動發酵。麵肥必須要搭配鹼來使用,是因為它會使麵糰產生酸味。但鹼會破壞麵粉的營養,而且用量非常不好掌握,成品容易造成浪費,呵呵~所以也不建議使用。 4、活性乾酵母(酵母粉)是一種天然的酵母菌提取物,它不僅營養成分豐富,更可貴的是,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它還不僅自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它對面粉中的維生素還有保護作用。還不僅僅如此,酵母菌在繁殖過程中還能增加麵糰中的 B族維生素。所以,用它發酵製作出的麵食成品要比未經發酵的麵食如餅、麵條等營養價值高出好幾倍。 第二大發面技巧:發酵粉的用量宜多不宜少。 發酵粉是天然物質,用多了不會造成不好的結果,只會提高發酵的速度,也許還能增加更多的營養物質也說不定。所以,對於麵食新手來說,宜多不宜少能保證發麵的成功率。 第三大發面技巧:活化酵母菌對新手比較重要。 加乾酵母的方法我其實是不講究的。有時候偷懶就直接和麵粉混合了,再加溫水和麵。不過對於新手來說,酵母的用量多少和混合不均勻等問題,會對發麵結果產生一些影響。所以,建議新手先活化酵母菌:適量的酵母粉放入容器中,加30度左右的溫水(和麵全部用水量的一半左右即可,別太少。如果圖省事,全部水量也沒問題。)將其攪拌至融化,靜置3-5分鐘後使用。這就是活化酵母菌的過程。然後再將酵母菌溶液倒入麵粉中攪拌均勻。 第四大發面技巧:和麵的水溫要掌握好。 和麵用溫水。溫度在28-30度之間最好。但很多朋友家裡沒食品用溫度計怎麼辦?用手來感覺吧。別讓你的手感覺出燙來就行。特別提示:用手背來測水溫。就算是在夏天,也建議用溫水。能節約時間。 第五大發面技巧: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 麵粉、水量的比例對發麵很重要。不少朋友總是說發不起來,可能是因為麵糰太硬了。水少面多,麵糰就硬,這樣的麵糰適合做手擀麵。水多面少,發出來的麵糰軟踏踏,成品口感差。什麼比例合適呢?我給個大致的配比:500g麵粉,水量不能低於250ml,即約等於:2:1的比例。當然,做饅頭還是蒸包子,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飲食習慣來調節麵糰的軟硬程度。同時也要注意,不同的麵粉吸溼性是不同的,還是要靈活運用哈~ 第六大發面技巧:麵糰要揉光滑。 麵粉與酵母、清水拌勻後,要充分揉麵,儘量讓麵粉與清水充分結合。麵糰揉好的直觀形象就是:麵糰表面光滑滋潤。水量太少揉不動,水量太多會沾手。 第七大發面技巧:保證適宜的溫度和溼度是成功的關鍵。 發酵的最佳環境溫度在30-35度之間,最好別超過40度。溼度在70-75%之間。這個資料下的環境是最利於麵糰發酵的。溫度還好辦,夏天室溫基本上能保證正常發酵的需要。但溼度就不好控制了。教朋友們一個四季皆可用的方法:在一個大蒸鍋中放入60-70度左右的熱水,將面盆放入鍋中(面盆不可與熱水接觸),蓋上蒸鍋鍋蓋。 第八大發面技巧:二次發酵別忘了。 從蒸鍋中取出的麵糰你能看到豐富的氣孔。不過發酵不應該這樣結束。呵呵~~如果就此結束也不是大錯,但發麵的成品在口感和外形上會有所區別。應當將麵糰放置在面板上揉,將麵糰內的空氣揉出去,然後放在相對密封的容器中,讓它於室溫下再發酵30分鐘左右。二次發酵對發麵成品的鬆軟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喲。 第九大發面技巧:巧用發酵輔助劑。 1、 新增少許白糖,可以提高酵母菌活性、縮短髮面的時間。 2、 新增少許鹽,能縮短髮酵時間還能讓成品更鬆軟。 3、 新增少許醪糟,能協助發酵並增添成品香氣。 4、 新增少許蜂蜜,可以加速發酵程序。 5、 新增少許牛奶,可以提高成品品質。 6、 新增少許酸奶,能讓酵母菌開足馬力去幹活。 7、 新增少許雞蛋液,能增加營養…… 第十大發面技巧:活性乾酵母的生產日期很重要。
發麵其過程如下: 1. 一碗清量水加少量糖和一點點鹽 2. 微波爐加熱至30~40度(一分鐘左右) 3. 放入一平湯匙的活性乾酵母(超市有賣,找不到就問店員yeast在哪裡) 4. 拌勻致酵母溶解(樣子有點象泥湯 ) 5. 用該“泥湯”和麵,至手感舒服。 6. 放置溫暖地方30~40度(不要超過70度,否則活酵母要變死酵母) 7. 等15~20分鐘。面發後用手指按下一個洞不會有反彈。 8. 加少許乾麵調整手感 9. 加工成你所要的形狀。如果該過程中面繼續發的速度太快,可以考慮把它放到涼爽的地方,如窗戶口。酵母菌在低溫時停止生長,但不會死掉。 10 如果覺得面發的不夠理想,可以在加工成型後再等片刻,讓酵母繼續生長。 用酵母發麵不用加鹼,能避免麵粉中維生素B1受到破壞,同時還能避免因加鹼而影響人體對無機鹽的吸收和利用。 純酵母菌加人面團內,在25℃~30℃溫度下,便利用麵糰中的糖類和其它一些物質生長繁殖,並且利用酵母自身分泌出來的酶將糖類逐步分解。在一系列生化反應後,產生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和少量酒精等,使麵糰膨脹發起,蒸熟的饅頭既疏鬆暄軟,又具有酒香味。 由於放人面團的酵母純度較高,不像“麵肥”夾雜有大量乳酸菌、醋酸菌,所以沒有微生物產酸過程,麵糰發起後不會變酸,因而不用加鹼中和。但如果發麵時間過長,沾染了雜菌,最後仍可使麵糰變酸。 實踐證明,用醇母發麵時,至少4小時以內是不會變酸的,尤其是在溫度不超過30℃時,對酵母菌繁殖是有利的,而對雜菌生長繁殖卻不利。因為,乳酸菌生長繁殖最適宜溫度為37℃,醋酸菌最適宜溫度為35℃。因此,發酵時溫度不超過30℃時,麵糰變酸就會受到限制,變酸時間也會推遲。 使酵母迅速恢復活力,並加快其生長繁殖,有利於大量二氧化碳生成,使麵糰膨脹多孔,富有彈性。發麵時必須注意下面幾點: 用酵母發麵宜新增少量食糖。因為,要使酵母菌充分發揮作用,就需要為其提供充足的營養。在使用酵母發麵時,可加入少量食糖,作為酵母活化時的營養。但加糖不能過量,超過一定濃度,反而抑制酵母菌生長繁殖,不利於麵糰漲發。一般食糖與酵母比例為1:1,或食糖更少些。 酵母使用量要適宜。酵母使用量為麵粉重量的1.5%~2%時,其發酵力最佳。使用活性乾酵母發麵更方便、高效。 含有較多油脂的麵糰不能用酵母發制。在酵母麵糰中如果油脂過多,油脂在澱粉顆粒周圍形成油膜,使澱粉很難分解成糖,酵母繁殖受到限制,影響麵糰發酵速度。 第一大發面技巧:選對發酵劑。 1、發麵用的發酵劑有三種:小蘇打、麵肥(老面)和乾酵母粉。它們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在合適的條件下,發酵劑在麵糰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再透過受熱膨脹使得麵糰變得鬆軟可口。 2、小蘇打釋放的氣體並不豐富,所以用它發麵的成品鬆軟度不是非常好。而且它是弱鹼性物質,會破壞麵粉中的維生素,降低麵食的營養價值,不建議選用。 3、麵肥有些地方又叫老面,是上次發酵之後留取的一塊麵團,適當儲存之後用它來做菌種啟動發酵。麵肥必須要搭配鹼來使用,是因為它會使麵糰產生酸味。但鹼會破壞麵粉的營養,而且用量非常不好掌握,成品容易造成浪費,呵呵~所以也不建議使用。 4、活性乾酵母(酵母粉)是一種天然的酵母菌提取物,它不僅營養成分豐富,更可貴的是,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它還不僅自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它對面粉中的維生素還有保護作用。還不僅僅如此,酵母菌在繁殖過程中還能增加麵糰中的 B族維生素。所以,用它發酵製作出的麵食成品要比未經發酵的麵食如餅、麵條等營養價值高出好幾倍。 第二大發面技巧:發酵粉的用量宜多不宜少。 發酵粉是天然物質,用多了不會造成不好的結果,只會提高發酵的速度,也許還能增加更多的營養物質也說不定。所以,對於麵食新手來說,宜多不宜少能保證發麵的成功率。 第三大發面技巧:活化酵母菌對新手比較重要。 加乾酵母的方法我其實是不講究的。有時候偷懶就直接和麵粉混合了,再加溫水和麵。不過對於新手來說,酵母的用量多少和混合不均勻等問題,會對發麵結果產生一些影響。所以,建議新手先活化酵母菌:適量的酵母粉放入容器中,加30度左右的溫水(和麵全部用水量的一半左右即可,別太少。如果圖省事,全部水量也沒問題。)將其攪拌至融化,靜置3-5分鐘後使用。這就是活化酵母菌的過程。然後再將酵母菌溶液倒入麵粉中攪拌均勻。 第四大發面技巧:和麵的水溫要掌握好。 和麵用溫水。溫度在28-30度之間最好。但很多朋友家裡沒食品用溫度計怎麼辦?用手來感覺吧。別讓你的手感覺出燙來就行。特別提示:用手背來測水溫。就算是在夏天,也建議用溫水。能節約時間。 第五大發面技巧: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 麵粉、水量的比例對發麵很重要。不少朋友總是說發不起來,可能是因為麵糰太硬了。水少面多,麵糰就硬,這樣的麵糰適合做手擀麵。水多面少,發出來的麵糰軟踏踏,成品口感差。什麼比例合適呢?我給個大致的配比:500g麵粉,水量不能低於250ml,即約等於:2:1的比例。當然,做饅頭還是蒸包子,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飲食習慣來調節麵糰的軟硬程度。同時也要注意,不同的麵粉吸溼性是不同的,還是要靈活運用哈~ 第六大發面技巧:麵糰要揉光滑。 麵粉與酵母、清水拌勻後,要充分揉麵,儘量讓麵粉與清水充分結合。麵糰揉好的直觀形象就是:麵糰表面光滑滋潤。水量太少揉不動,水量太多會沾手。 第七大發面技巧:保證適宜的溫度和溼度是成功的關鍵。 發酵的最佳環境溫度在30-35度之間,最好別超過40度。溼度在70-75%之間。這個資料下的環境是最利於麵糰發酵的。溫度還好辦,夏天室溫基本上能保證正常發酵的需要。但溼度就不好控制了。教朋友們一個四季皆可用的方法:在一個大蒸鍋中放入60-70度左右的熱水,將面盆放入鍋中(面盆不可與熱水接觸),蓋上蒸鍋鍋蓋。 第八大發面技巧:二次發酵別忘了。 從蒸鍋中取出的麵糰你能看到豐富的氣孔。不過發酵不應該這樣結束。呵呵~~如果就此結束也不是大錯,但發麵的成品在口感和外形上會有所區別。應當將麵糰放置在面板上揉,將麵糰內的空氣揉出去,然後放在相對密封的容器中,讓它於室溫下再發酵30分鐘左右。二次發酵對發麵成品的鬆軟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喲。 第九大發面技巧:巧用發酵輔助劑。 1、 新增少許白糖,可以提高酵母菌活性、縮短髮面的時間。 2、 新增少許鹽,能縮短髮酵時間還能讓成品更鬆軟。 3、 新增少許醪糟,能協助發酵並增添成品香氣。 4、 新增少許蜂蜜,可以加速發酵程序。 5、 新增少許牛奶,可以提高成品品質。 6、 新增少許酸奶,能讓酵母菌開足馬力去幹活。 7、 新增少許雞蛋液,能增加營養…… 第十大發面技巧:活性乾酵母的生產日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