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燃燒的島群

    這個問題算偏門了,首先看這幾座炮的重量,夠裝幾百噸其它給養了,其次提高了艦體重心,降低了穩定性,第三這幾門重炮毫無作用,除了打靶沒有正常開過炮,也不能防空。航母的重炮很快就消失了。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赤城和加賀號航母的設計是由有著日本造艦鬼才的藤本喜久雄根據英國暴怒號兩層甲板的設計重新開發出了三層甲板航母。它設計成了三層飛行甲板,即艦體之上的最上層,中層、下層三層飛行甲板,而對應的也三層機庫。最上面一層的飛行甲板,負責接收所有戰機的降落,同時也可以供負載較重的艦攻擊起飛。

    但是平賀讓卻要求為航母安裝10門50倍徑三年式200毫米,其中兩舷各有3門單裝炮安裝在艦體的後部的炮廓內,而還剩下的四門炮則讓藤本抓狂,最後不得不將這四門炮設計成兩個雙聯裝炮塔,安裝在中部甲板的最前端,這樣的話中層甲板起飛小型飛機的設計也就沒了。

    理論上赤城和加賀安裝了十門炮單舷有6門200毫米艦炮已經達到了重型巡洋艦的火力標準,但是由於射界有限,其發揮的作用並不是很大。這十門炮除了佔用排水量和艦體空間以外,只有忠誠甲板的那兩各炮塔對中層甲板的佔用影響外,對其他航空作業的影響並不是很大。而同樣的美國航母設計也曾經安裝過200毫米艦炮。這樣的設計並不是只有日本一家。美國列剋星敦級航母也曾安裝了4座雙聯裝200毫米艦炮

  • 3 # 漩渦鳴人yy

    說起加賀號航空母艦,事實上這是日本人為了滿足他的八八艦隊,而建造出來的一款戰列艦,但是鑑於美國的華盛頓海軍條約,所以日本人把他的加賀號戰列艦直接改裝成為了航空母艦!

    但是說實話,當時日本聯合艦隊內部對於航空母艦是否能在日本成為未來海戰的主力是存在一個大大的問號的。比如說南雲忠一就是堅定的戰列艦派,他認為未來戰爭航空母艦算個球,只有大炮鉅艦的戰列艦才是未來海戰的主力!相比較而言,三本56則是一個堅定的航空母艦派。

    所以說日本人開始進入了一個比較糾結的狀態,說我這一款航空母艦,我究竟該怎麼設計呢?我是按照純正的航空母艦不給他加裝任何的反擊武器呢,還是說跟他就按照戰列艦的那種樣子,一半是戰列艦一半兒是航空母艦,這樣設計呢?

    這不是軍事歷史上面的一個個例,比如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前蘇聯建造它的航空母艦的時候也是一半兒全裝導彈一半兒全裝戰鬥機!

    如果說這個時候日本人主張戰列艦設計的一個人是一個比較成熟穩重的人,他是不會要求軍方做這種隨便加東西,最後翻船了,船殉爆了這種情況出現!畢竟你多加的東西就是在戰艦上面多了一些不穩定的因素!這也就是當時日本的主流設計戰船的平賀所主張的一種設計戰艦的思路,他設計的戰艦可以說十分的平穩,不追求創新,也不追求海軍那種漫天的條件!

    對於日本海軍提出的這種漫天要價的要求,藤本直接就選擇同意了,你要裝大炮沒問題,裝嘛!

    這就是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的神鬼之爭!前者被稱為造傳之神,後者被稱為造船鬼才!

    最終迫於軍方的壓力,在加賀號航空母艦上面加裝了這一些大炮!

    從道理上來講,這幾門大炮的佈置並不影響飛行甲板以及飛機的正常佈置,但是我們去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途島海戰裡面為什麼日本的航空母艦這麼不經炸,一顆炸彈直接就炸成了!不就是因為航空母艦甲板上面堆積了太多的易燃易爆的東西嗎?過多的火炮,還有一些不需要的易燃易爆物品堆積在航空母艦上面就容易引起這樣的問題,這幾門大炮也是問題的其中之一!

    事實證明,精打細算的日本人最後就是活生生拜在他的精打細算上面了,比如說它的零式戰鬥機成也輕盈,敗也輕盈!或者是他對於衝鋒槍的裝配問題!

  • 4 # 陳悅漫步海邊

    舊日本海軍航空母艦“赤城”和“加賀”初建成時,每艘配置了多達10門200毫米口徑50倍徑三年式艦炮,以當時《華盛頓條約》規定的巡洋艦主炮口徑不能超過203毫米的框框,這兩艘航母理論上具備自己和敵方巡洋艦PK的火力。這種自帶強大武力的“全能型”航母的理念,和後來蘇聯海軍的載機巡洋艦十分相似,都是在考慮到缺乏護衛艦船的情況下,指望航母自己能遂行多種戰鬥任務的思路。

    理論上講,將和航母本身功能關聯不大的大口徑火炮塞上軍艦,肯定會影響、削弱其航空效能。但是就“赤城”“加賀”的設計來看,實際上200毫米大炮在艦上的佈置較為巧妙,對航空效能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初建成時的“加賀”號航空母艦,可以看到其獨特的三層飛行甲板的佈局,在中層飛行甲板兩側,佈置著兩座雙聯200炮)

    其主要原因是,“赤城”和“加賀”都採取的是三層甲板式設計,頂層露天甲板長190米,是主要的起飛和降落甲板;中層飛行甲板最短,長度只有50米,是供戰鬥機緊急起飛的甲板;下層甲板的長度約70米,供大型飛機起飛用。

    三層甲板中,實際上主飛行甲板是頂層甲板。而“赤城”“加賀”的200毫米大炮並沒有配置在頂層甲板,其中2座雙聯裝200毫米大炮(三年式B型)安裝在重要性不高的中層甲板兩側,對頂層飛行甲板上的航空作業並沒有什麼明顯影響。另外6門單管200毫米大炮(三年式A1型)則分別安裝在艦體後部左右舷的炮房內,和飛行甲板更是無關。實際上,這些火炮設計上艦時,已經考慮過降低對航空作業的影響。

    (“加賀”號航母艦體後部舷側炮房安裝的單管200炮)

    如果要指出將大口徑火炮塞上航母的弊端,首先是對航母的總體佈局設計產生了影響,變得一心二用。其次就是火炮及其彈藥供應系統,一定程度地佔用了航母的內部空間,影響了航母搭載飛機的數量。至於說到佔用航母噸數,實際上並沒有這麼明顯,畢竟10門200毫米炮的份量,對幾萬噸的航母來說,還只是滄海一粟。

    另外的弊端則是在炮戰功能。因為航母艦體的特殊性,“赤城”“加賀”上的10門200炮分佈的位置較為奇葩,而且配套的火控裝置、觀瞄裝置位置也很彆扭,其真實的炮戰能力令人懷疑。

    可能是考慮到上述方面的問題,也是考慮到了“赤城”“加賀”初始設計防空火力不足的問題,“赤城”“加賀”就役不久就進行了改頭換面的大改造。

    (改造後的“赤城”艦。上層飛行甲板被保留和加長,原來的中、下層甲板都撤銷)

    改造中,實用意義不大的中、下層飛行甲板乾脆取消,連帶而及的原來在中層飛行甲板上的兩座200炮被拆除,轉而將上層飛行甲板從原來的190米加長至249米多(“加賀”為248米多),成為全艦唯一的飛行甲板。不過,原本在艦體後部舷側炮房內的200炮則依然保留(“赤城”保留6門,“加賀”增加至10門)。

    伴隨中、下層飛行甲板的撤銷,“赤城”“加賀”的機庫也作了拓展,從原來可以搭載60架飛機,增加至91架(設計常備搭載66架,備用25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業失敗的人為什麼會接著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