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夜城主

    自12世紀中葉萌發的哥特式美術(12~15世紀)逐漸取代了羅馬式美術,全面控制了這一時期的繪畫、雕塑和建築領域,使中世紀美術獲得了更多元的發展,問題來了:作為藝術愛好者,你如何評價西方哥特時期藝術家們的繪畫風格與成就?

    西方哥特時期藝術家們的繪畫風格與成就

    由於基督教信仰不斷追求向上攀升的精神昇華,教堂形式從羅馬式向上發展的尖頂,逐漸形成越來越高聳的穹頂、塔樓,於是產生了哥特式的建築風格,這種式樣的建築發源於12世紀的法國,我們都知道,建築也是屬於美術,既然有哥特式建築,就會有哥特式繪畫,

    哥特式繪畫以錯綜複雜的方式,在13世紀中葉出現在彩色玻璃窗、手抄本插圖、北歐的板上畫及義大利的溼壁畫中,它與哥特式雕刻一樣,經歷了日益自然主義化的演變,簡言之,哥特時期的繪畫風格是野蠻、怪誕,缺乏藝術趣味,這也是人們對中世紀時期藝術的印象,

    即便繪畫風格如此,但並非哥特式繪畫就一文不值了,畢竟完成一幅看似簡單的畫作,需要充足的實踐和熟練的技藝,比如,安布羅喬·洛倫澤蒂筆下的壁畫《好政府的寓言》,藝術家在這幅壁畫中竭盡全力去營造一個繁榮安定的城市環境,不同樣式的房屋建築被塗抹上明快的色彩,形形色色的城中居民在整潔、繁華的市井之間談笑風生、載歌載舞、互惠交易,

    良好的秩序讓小城充滿了生機和人情味,商業的蓬勃發展讓人們擁有了曾經難以企及的奢侈體驗,而作為精神慰藉的藝術也在此獲得了難得的喘息,這幅壁畫描繪的是充滿生機和人情味的城市(這和文藝復興的核心“人文主義”有著同樣的情懷)後期的佛羅倫薩畫派,正因為受哥特式繪畫因素的啟發,在喬託等畫家的努力下,最終揭開了文藝復興的序幕,這也證明了哥特時期繪畫的成就。

    哥特時期的壁畫《好政府的寓言》

  • 2 # 喜歡yaochen

    自公元12世紀到公元15世紀,城市已成為各個封建王國的政治、宗教、經濟和文化中心,這一時期興起了封建社會大發展的產物--哥特式藝術。 哥特(Gothic)是指野蠻人,哥特藝術是野蠻藝術之義,是一個貶義詞。

      在歐洲人眼裡羅馬式是正統藝術,繼而興起的新的建築形式就被貶為“哥特”(野蠻)了。   第一個哥特式建築是在法國國王的領地上誕生的。之後整個歐洲都受到“哥特化”的影響。哥特式有人專指建築,哥特式雕刻最初附屬於建築,公元13世紀後與建築分離;哥特式繪畫巔峰在公元14-15世紀。

       哥特式教堂建築在藝術造型上的特點:首先在體量和高度上創造了新紀錄,從教堂中廳的高度看,德國的科隆中廳高達48米;從教堂的鐘塔高度看德國的烏爾姆市教堂高達161米。  其次是形體向上的動勢十分強烈,輕靈的垂直線直貫全身。

      不論是牆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劃越細,裝飾越多,也越玲瓏,而且頂上都有鋒利的、直刺蒼穹的小尖頂。不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築區域性和細節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個教堂處處充滿向上的衝力。這種以高、直、尖和具有強烈向上動勢為特徵的造型風格是教會的棄絕塵寰的宗教思想的體現,也是城市顯示其強大向上蓬勃生機的精神反映。

         如果說羅馬式以其堅厚、敦實、不可動搖的形體來顯示教會的權威,形式上帶有復古繼承傳統的意味,那麼哥特式則以蠻族的粗獷奔放、靈巧、上升的力量體現教會的神聖精神。它的直升的線條,奇突的空間推移,透過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斕的光線和各式各樣輕巧玲瓏的雕刻的裝飾,綜合地造成一個“非人間”的境界,給人以神秘感。

        有人說羅馬建築是地上的宮殿,哥特建築則是天堂裡的神宮。 哥特式教堂結構變化,造成一種火焰式的衝力,把人們的意念帶向“天國”,成功地體現了宗教觀念,人們的視覺和情緒隨著向上昇華的尖塔,有一種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覺。

      從審美的層面看,羅馬式建築較寬大雄渾,但顯得閉關自守,而哥特式建築表現出一種人的意念的衝動,它不再是純粹的宗教建築物,也不再是軍事堡壘,而是城市的文化標誌,標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紀獲得一點有限的自由,人們會發現一絲現實世界的Sunny透進了黑暗的中世紀。

         與哥特建築一起應運而生的是優美的彩色玻璃窗畫。這種畫也成為不識字信徒們的聖經。圓形的玫瑰窗象徵天堂,各式聖者登上了色彩絢麗的玻璃窗,酷似豐富多彩的舞臺畫面。當人們走近教堂不僅產生對天國的神幻感,也產生裝飾美感。

      由於它是玻璃畫能依靠光線的穿透而生豔,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勝。   哥特式雕塑是教堂建築不可缺少的裝飾,它的人物形象開始保持獨立的空間地位,追求三度空間的立體造型,力求符合真實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動的塑造,使人體逐漸豐滿起來,衣褶也隨之有了結構的變化,使人感到衣服裡面是實在的人體。

      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模似,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哥特式建築上多采用圓雕和接近圓雕的高浮雕。   哥特式藝術接近生活和寫實,遍佈歐洲,因此也稱國際哥特式風格。晚期的哥特式藝術已明顯孕育著文藝復興的到來。

       義大利哥特式繪畫 公元13世紀的義大利繪畫,仍然受拜佔廷藝術的強烈影響。十字軍騎士在公元1204年攻佔了君士坦丁堡並建立了拉丁帝國之後,許多拜佔廷大師來到義大利工作,他們將自己的豐富創作經驗傳授給當地畫家,當地畫家接受了拜佔廷的藝術傳統,創作出許多拜佔廷風格的聖像畫來。

        其中比薩畫派和佛羅倫薩畫派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畫派。 比薩畫派的畫家嚴格地遵守拜佔廷藝術創作原則;佛羅倫薩畫派最初較比薩更為保守。代表畫家為契馬部埃。 義大利哥特式雕塑 義大利同歐洲其他地方都不一樣。

      在義大利領土上,最早的哥特雕刻產生在托斯卡納。義大利的雕刻家曾在法國進行過研究工作,他們把法國哥特藝術介紹給自己的國家。   義大利哥特式雕刻和建築始於南部西西里一帶。這些地方曾受日爾曼皇帝腓特列統治。

      這位大皇帝非常喜愛法國尼姆斯大教堂裡那些哥特式雕像,認為只有像《報佳音和訪問群像》那樣具有古典風格的雕像才合乎他的審美欣賞趣味,才能表達他那尊貴的地位和形象。尼柯洛·彼沙諾(約公元1220-1280)最初的雕刻藝術活動就是在腓特列宮廷裡度過的。

        他在這裡接觸到羅馬藝術傳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觀,之後他在比薩終於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公元1260年,他在比薩創作的佈道壇浮雕是尼柯洛風格的代表,具有明顯的古羅馬晚期的浮雕典範。

       德國哥特繪畫 在德國的繪畫中宗教題材已不佔統治地位,出現了騎士戀愛與宮廷生活的題材。  繪製細密畫也不僅是僧侶的事,而轉向手工業市民。 公元14世紀上半葉,科隆畫派著名,它開創了在木板上繪畫的技術,促進了架上繪畫的發展,他們畫的聖像畫幅並不大,常常是兩扇摺疊的拼板畫,是用來裝飾祭壇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