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有過青春期,青春時期我們想什麼?我想大家可能想的差別不大。男生想美女,女生想俊男;男生女生都叛逆,試圖運用各種方法引起家人或者同學的注意。對幾乎每個年輕人來講,青春期首先意味著一件事:他們必須證明自己已經不再是小孩。
眾所周知,青春期存在很多危險,但它並不能真正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青春期的所有危險,都是由於對生活的三個問題(職業、社交和愛情)缺乏適當的訓練和準備所造成的。青春期給人的只是個機會,是開始對成年人的生活問題做出獨立的而有創造性的解答
青春期都存在哪些問題?
01
前段日子看過一個有關於青春期小女孩的故事。全家人以解決不了這個孩子的青春叛逆為由報名參加這個節目,以尋求解決的辦法。這個十三歲的小女孩在姐姐和父母口中樣子是這樣的:
之前是個很乖的孩子,活潑開朗。突然間開始化妝、染髮、打架、說髒話。和家裡人衝突特別嚴重,脾氣爆發的時候,會說你們憑什麼管我,你們都去死吧。還會動不動鬧失蹤,有次連續兩晚沒回家。為了解決她的事情,姐姐已經辭職,媽媽每日以淚洗面。
上節目之前,家裡說小女孩已經有一個多月不去上學了,每天睡到中午吃完飯繼續睡,晚上不睡覺光看電視。脾氣暴躁,說十句話十句都是謊話,可信度為零。
在節目期間家裡的人將拍的各種證據給大眾看,來證明他們說的都是事實。
女孩節目的前半段時間還盡力保持著笑的表情,以一副輕鬆的面容面對觀眾。可是,在家人一面之詞的傾述下,她終於忍不住哭了。
其實這個青春期的女孩代表著眾多家庭的例子。對於每個青春期的年輕人來說,他們的許多行為都出自於對展現獨立性、與成人的平等,以及成就男性或女性氣質的渴望。這一行為的走向取決於孩子們對所謂“長大”的理解。如果長大意味著掙脫束縛的話,孩子們就會反抗一切限制。
許多青少年都如節目中的十三歲小女孩一樣,開始吸菸、說髒話、夜不歸宿,有一些還會出乎意料的跟父母針鋒相對,曾經那麼聽話的孩子變得如此叛逆。
節目裡這個女孩的爸爸說:現在她說的十句話,十句都是假的。反正我是不信任她,她講的話對我來說就等於零。
女孩之前乖巧懂事,的確是家庭教導的好的結果,可是她的父母並沒有給孩子灌輸合適的成長觀念,導致孩子在青春期到來時沒有接收到心理上的變化,性格大變。
更重要的是,女孩在遇到這些問的題時候,家裡人沒有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和疏通孩子的情緒,反倒以愛的名義不斷的批評孩子,和孩子發生衝突,還自認為孩子不能理解自己的愛和苦心,孩子這樣叛逆惹他們傷心。
縱觀這個社會,那些剛開始聽話很乖的孩子逐漸變得叛逆,顯然一直對父母心存不滿,但直到現在,有了更多的自由和力量時,他們才敢公開反抗。
青春期的孩子該被賦予更多的自由和獨立,父母覺得不再有權利時時刻刻監督他們。如果有的父母還要繼續用以前一樣的方法去監管和教育孩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孩子們會盡力逃脫。雙親越是想證明他還是個孩子,他愈是反其道而行之,結果便構成“青年反抗主義”的逆反狀態。
02
青春期的孩子中,或多或少都有著“叛逆”和青春期的問題。
一、被寵壞的孩子
許多青春期的“失敗”者在童年時都是被溺愛的孩子,父母的溺愛會使得自己的孩子產生過分依賴的心理。他們在這份依賴之下,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整個人會變得霸道、不近人情,以為父母就應該對自己百般安撫,踏入社會後,人們都圍繞著自己轉。
而且溺愛也會造成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低下,對失敗、挫折、意外打擊的心理接受力很差,稍一不順就會退縮。他們仍然想要被寵著,但長大後發現自己已經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可見,溺愛孩子真是害處多多。雖然父母忍不住想要愛護自己的孩子,不願意讓孩子受一丁點兒傷害,但是,父母要明白:寵愛的結果只能讓孩子變得任性自傲、依賴性強,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也會造成更多的困難。
二、小偷小摸
在某些棘手的事例中,有這樣一批孩子,他們還沒有拎清楚該用什麼途徑來應付生活的問題,便迫不及待地胡作非為,走上犯罪的道路。
這種情況尤其是在他少年時有過犯罪行為而又未被發現,且自以為聰明,做錯事可以避盡天下人耳目,殊不知這樣的情況使得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越走越偏。
在如今這個社會,14歲至20歲之間的少年犯罪率急劇上升,但是,在此我們面臨的並不是一種新的情境,而是這些習慣是孩子在童年時期便留下的“禍根。”
三、矛盾的期待
這一時期,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形勢逆轉。那些被賦予厚望的孩子在學習和工作上遭遇失敗,而那些之前看來資質平庸的孩子開始超過他們,並展現出出人意料的能力。這一現象與之前的事實並不相悖。
那些原先看來前途無量的孩子也許害怕讓人失望,從而背上了沉重負擔。只要得到支援和讚賞,他們就會繼續向前;但到了需要獨立奮鬥的時刻,他們就會喪失勇氣,放棄挑戰。
而那些以前看起來天資不高的兒童,在獲得的新自由的鼓舞下,他們心中充滿了新的構思和新的計劃。他們的創造性生活開始弓上弦,劍出鞘,他們對人類活動各方面的興趣也變得鮮明而熱烈。
四、尋求表揚和讚許
有許多人非常醉心於得到別人的讚賞。男孩子想要尋求別人的誇獎,那是正常的事;而許多女孩子通常都比較缺乏自信,只有在別人的讚揚和欣賞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因此,她們把別人對自己的讚賞當成是證明她們價值的唯一方法。
這種女孩子很容易落入善於花言巧語的男人的圈套。有些女孩子覺得自己在家裡不受讚賞,便開始和男人談戀愛交朋友,這不僅是要證明她們已經長大了,而且她們還希望用這種方法來獲得一種能夠被讚賞和被注意的地位。
青春期來臨時,孩子們常常受到驚嚇,表現得如臨大敵。
如果家長能正確引導孩子度過青春期階段產生的問題,教導孩子學會將自己看作社會成員中平等的一分子,特別是學會將異性視為平等的同伴,那麼青春期對孩子們來說就是一個可以發揮創造的舞臺,他們能夠獨立自主地解決成年生活問題的答案。
如果他們對自身的處境有所誤解,那麼面對青春期帶來的自由時就會不知所措。
本章思維導圖:
青春期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青春期讓成長中的孩子面對新環境和新挑戰,令他們感覺自己走到了生活的最前沿。而青春期也是很關鍵的一個時期,處理的好,那之前的小問題在青春期階段便能解決;處理不當,以前的錯誤到了青春期會越發展越大,無法被忽視。
誰都有過青春期,青春時期我們想什麼?我想大家可能想的差別不大。男生想美女,女生想俊男;男生女生都叛逆,試圖運用各種方法引起家人或者同學的注意。對幾乎每個年輕人來講,青春期首先意味著一件事:他們必須證明自己已經不再是小孩。
眾所周知,青春期存在很多危險,但它並不能真正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青春期的所有危險,都是由於對生活的三個問題(職業、社交和愛情)缺乏適當的訓練和準備所造成的。青春期給人的只是個機會,是開始對成年人的生活問題做出獨立的而有創造性的解答
青春期都存在哪些問題?
01
前段日子看過一個有關於青春期小女孩的故事。全家人以解決不了這個孩子的青春叛逆為由報名參加這個節目,以尋求解決的辦法。這個十三歲的小女孩在姐姐和父母口中樣子是這樣的:
之前是個很乖的孩子,活潑開朗。突然間開始化妝、染髮、打架、說髒話。和家裡人衝突特別嚴重,脾氣爆發的時候,會說你們憑什麼管我,你們都去死吧。還會動不動鬧失蹤,有次連續兩晚沒回家。為了解決她的事情,姐姐已經辭職,媽媽每日以淚洗面。
上節目之前,家裡說小女孩已經有一個多月不去上學了,每天睡到中午吃完飯繼續睡,晚上不睡覺光看電視。脾氣暴躁,說十句話十句都是謊話,可信度為零。
在節目期間家裡的人將拍的各種證據給大眾看,來證明他們說的都是事實。
女孩節目的前半段時間還盡力保持著笑的表情,以一副輕鬆的面容面對觀眾。可是,在家人一面之詞的傾述下,她終於忍不住哭了。
其實這個青春期的女孩代表著眾多家庭的例子。對於每個青春期的年輕人來說,他們的許多行為都出自於對展現獨立性、與成人的平等,以及成就男性或女性氣質的渴望。這一行為的走向取決於孩子們對所謂“長大”的理解。如果長大意味著掙脫束縛的話,孩子們就會反抗一切限制。
許多青少年都如節目中的十三歲小女孩一樣,開始吸菸、說髒話、夜不歸宿,有一些還會出乎意料的跟父母針鋒相對,曾經那麼聽話的孩子變得如此叛逆。
節目裡這個女孩的爸爸說:現在她說的十句話,十句都是假的。反正我是不信任她,她講的話對我來說就等於零。
女孩之前乖巧懂事,的確是家庭教導的好的結果,可是她的父母並沒有給孩子灌輸合適的成長觀念,導致孩子在青春期到來時沒有接收到心理上的變化,性格大變。
更重要的是,女孩在遇到這些問的題時候,家裡人沒有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和疏通孩子的情緒,反倒以愛的名義不斷的批評孩子,和孩子發生衝突,還自認為孩子不能理解自己的愛和苦心,孩子這樣叛逆惹他們傷心。
縱觀這個社會,那些剛開始聽話很乖的孩子逐漸變得叛逆,顯然一直對父母心存不滿,但直到現在,有了更多的自由和力量時,他們才敢公開反抗。
青春期的孩子該被賦予更多的自由和獨立,父母覺得不再有權利時時刻刻監督他們。如果有的父母還要繼續用以前一樣的方法去監管和教育孩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孩子們會盡力逃脫。雙親越是想證明他還是個孩子,他愈是反其道而行之,結果便構成“青年反抗主義”的逆反狀態。
02
青春期的孩子中,或多或少都有著“叛逆”和青春期的問題。
一、被寵壞的孩子
許多青春期的“失敗”者在童年時都是被溺愛的孩子,父母的溺愛會使得自己的孩子產生過分依賴的心理。他們在這份依賴之下,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整個人會變得霸道、不近人情,以為父母就應該對自己百般安撫,踏入社會後,人們都圍繞著自己轉。
而且溺愛也會造成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低下,對失敗、挫折、意外打擊的心理接受力很差,稍一不順就會退縮。他們仍然想要被寵著,但長大後發現自己已經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可見,溺愛孩子真是害處多多。雖然父母忍不住想要愛護自己的孩子,不願意讓孩子受一丁點兒傷害,但是,父母要明白:寵愛的結果只能讓孩子變得任性自傲、依賴性強,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也會造成更多的困難。
二、小偷小摸
在某些棘手的事例中,有這樣一批孩子,他們還沒有拎清楚該用什麼途徑來應付生活的問題,便迫不及待地胡作非為,走上犯罪的道路。
這種情況尤其是在他少年時有過犯罪行為而又未被發現,且自以為聰明,做錯事可以避盡天下人耳目,殊不知這樣的情況使得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越走越偏。
在如今這個社會,14歲至20歲之間的少年犯罪率急劇上升,但是,在此我們面臨的並不是一種新的情境,而是這些習慣是孩子在童年時期便留下的“禍根。”
三、矛盾的期待
這一時期,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形勢逆轉。那些被賦予厚望的孩子在學習和工作上遭遇失敗,而那些之前看來資質平庸的孩子開始超過他們,並展現出出人意料的能力。這一現象與之前的事實並不相悖。
那些原先看來前途無量的孩子也許害怕讓人失望,從而背上了沉重負擔。只要得到支援和讚賞,他們就會繼續向前;但到了需要獨立奮鬥的時刻,他們就會喪失勇氣,放棄挑戰。
而那些以前看起來天資不高的兒童,在獲得的新自由的鼓舞下,他們心中充滿了新的構思和新的計劃。他們的創造性生活開始弓上弦,劍出鞘,他們對人類活動各方面的興趣也變得鮮明而熱烈。
四、尋求表揚和讚許
有許多人非常醉心於得到別人的讚賞。男孩子想要尋求別人的誇獎,那是正常的事;而許多女孩子通常都比較缺乏自信,只有在別人的讚揚和欣賞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因此,她們把別人對自己的讚賞當成是證明她們價值的唯一方法。
這種女孩子很容易落入善於花言巧語的男人的圈套。有些女孩子覺得自己在家裡不受讚賞,便開始和男人談戀愛交朋友,這不僅是要證明她們已經長大了,而且她們還希望用這種方法來獲得一種能夠被讚賞和被注意的地位。
青春期來臨時,孩子們常常受到驚嚇,表現得如臨大敵。
如果家長能正確引導孩子度過青春期階段產生的問題,教導孩子學會將自己看作社會成員中平等的一分子,特別是學會將異性視為平等的同伴,那麼青春期對孩子們來說就是一個可以發揮創造的舞臺,他們能夠獨立自主地解決成年生活問題的答案。
如果他們對自身的處境有所誤解,那麼面對青春期帶來的自由時就會不知所措。
本章思維導圖:
青春期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青春期讓成長中的孩子面對新環境和新挑戰,令他們感覺自己走到了生活的最前沿。而青春期也是很關鍵的一個時期,處理的好,那之前的小問題在青春期階段便能解決;處理不當,以前的錯誤到了青春期會越發展越大,無法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