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89917172841

    1895年3月22日,在巴黎“本國工業提倡會”上,公開放映了世界上“第一部”電影《工人放工回去》(又譯《盧米埃工廠下班時》),它是由法國發明家路易·盧米埃和奧古斯都·盧米埃兄弟拍攝的。同年12月28日,他們還在巴黎卡普辛大道14號租了一間地下室,擺上100把椅子,使用由他們自己設計、別人為他製造的“活動電影機”公映這部電影和《嬰兒喝湯》、《火車進站》等簡短影片。這些影片採用了人們最熟悉的鏡頭:城市街道、海濱浴場、行進中計程車兵、火車站、公園、工廠等。《工人放工回去》片長70米,放映時間僅約1分鐘,內容是工人們離開工廠大門時的種種情景。盧米埃洗印這部影片用的裝置也很簡單:用家裡一個普通水桶自己沖洗,其他幾部影片的情形也大致一樣。然而,這些時間短、內容簡單的電影,卻像磁石般的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觀眾。在觀看時也洋相百出,令人捧腹。例如一個女觀眾看到銀幕上一輛馬車被馬拉著迎面跑來時,她害怕被軋著,便急忙突然離開座位躲避,直到“馬車”消失,她才坐回原位。一列火車駛來時,觀眾不由自主地驚惶失措,趕緊逃之夭夭。有的觀眾看到銀幕上下起瓢潑大雨,就趕緊撐起雨傘來,以免被“雨”淋壞。今天看來,這些情景似乎太荒唐可笑了,因為我們已經司空見慣了。但在當時,人們第一次看到電影,這情景很容易被理解:人本能地保護自己,已來不及去思考“真假”的問題。不過,這種情景並非絕無僅有,戲劇動人之處,我們也曾為之下淚:中國解放初期演黃世仁欺壓楊白勞的劇時,一位解放軍戰士還拔槍怒向“黃世仁”呢!最早的電影是無聲的,因此人們把它稱為“偉大的啞巴”,這一稱號反映出人們對電影發明的讚許。最早的電影也是黑白的,因此人們將它戲稱為“黑白世界”。盧米埃兄弟“首創”用“活動放映機”放映電影,所以世界電影界都把1895年12月28日這一天,作為“電影時代”開始的日子。第一次放《工人回家去》的1895年3月22日,也被作為電影誕生之日。盧米埃兄弟的前述幾部影片在1895年首映之後的短短兩年中,觀念已遍及五大洲,轟動了全世界。不過,上述“第一”、“首創”的說法,在20世紀下半葉,經過美國和德國一些專家長期研究後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電影誕生應推前至1890年,首創者不是盧米埃兄弟,而是一個被遺忘的天才——路易·艾梅·奧古斯坦·勒潘斯(1842~1890)。他們的研究表明,出生在法國的勒潘斯,畢生大部分時間在美、英工作和生活。他44歲那年即1886年,就在美國申請了一項發明專利——他研製的16鏡立體攝、放電影機。1890年,他又對改進後的這項發明再次申請了美國專利,指定他的攝影機只可以有一個鏡頭。同年10月,他用這種單鏡頭攝影機拍成3部電影史上已知最早的影片——《阿道夫拉手風琴,惠特萊一家在奧特伍德莊園跳圓舞曲》、《約克郡》和《北利茲》;不久後又拍了著名的《穿越利茲橋的車輛》(片斷)。1890年他曾多次公開放映過這個片斷,效果不俗。1890年9月16日,勒潘斯從第戎登上火車前往巴黎,準備遠赴紐約展示他的發明成果。但是,他在火車上卻神秘地失蹤了:巴黎的朋友沒有接到他,其他人多方尋找也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甚至連他帶上火車的包括電影攝影機、放映機等行李也不見蹤影。後來人們推測,一代天才勒潘斯死於謀殺!謀殺動機極有可能是奪取他的電影發明專利。英國作家克里斯托夫·羅倫斯根據以上材料,寫成了《鮮為人知的故事——失蹤的電影發明家》。其後約1990年,他又主持拍攝了名為《勒潘斯之謎——電影史短缺的篇章》的影片。顯然,他的書和電影都是企圖力證勒潘斯才是真正的電影發明人。其實,電影和其他許多發明一樣,也是經過許多人的努力才得以完成的,也是時代的產物。18世紀末,人們已經知道人眼的“視覺暫留”現象。利用這一現象,發明家們製成了“驚盤”——用兩個相同的黑色圓盤,一個畫出人物的分解動作,另一個挖出對應的條形孔,然後把它們裝在同一根軸上,當有畫的盤轉動時,從不動盤的條形孔中就可看到活動的人影了。1829年,比利時物理學家普拉圖(1801—1883),利用與“驚盤”類似的原理,搞出了一臺“活動畫筒”。1830年,美國霍納則把“驚盤”裝進原來的幻燈機,從而製成了“活動幻燈機”。1845年,F.V.烏恰蒂也把“活動畫筒”和幻燈機搭配在一起,獲得了可放映的活動影象。1860年,美國費城的工程師塞勒把攝影術用到“驚盤”上,讓貼有6幅聯結照片的小風車呈現出栩栩如生的人物。1872年,美國攝影師麥布里奇為了解決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和科恩關於馬奔跑時“四蹄騰空”還是“始終有一蹄著地”的爭論,讓馬奔跑時絆斷24根細線,從而控制24架照相機的快門,這給電影機的發明者以新的啟示。當然真正的電影只能出現在快速攝影、實用膠捲、電影攝影機、放映機誕生之後。1889年美國喬治·伊斯曼對35毫米賽璐珞膠捲的發明,1887年~1891年德國攝影師安許茨(1846~1907)對運動物體可連續、快速拍攝的“電動速視儀”的發明,1889年~1891年愛迪生和助手狄克遜對電影攝、放機的研製和對膠捲打孔後用齒輪牽引的發明,1895年德國斯克拉達諾夫斯基(1863~1939)和兄弟埃米爾對電影放映機的改進,以及前述盧米埃兄弟的試驗,都為電影的正式誕生鋪了路。由上可以看出,無聲電影誕生在19世紀末。“偉大的啞巴”直到1913年元月才開始“說話”:愛迪生在紐約一家大劇院用他的留聲機為畫面配音,但電影中羅馬時期的英雄勃羅第斯和愷撒皇帝的口形常和聲音不同步,曾使人捧腹大笑。真正有聲的電影誕生於1927年:華納兄弟製片公司推出了《爵士歌王》的有聲故事片。從此,電影便成為一種完整的視聽藝術進入大眾的文化生活之中。高質量的彩色影片在20世紀40年代由利奧浦德·高得斯基和利奧浦德·馬尼斯作出後,才得以推廣和應用。立體電影在1935年已放映,但觀眾要戴特製眼鏡,所以當時意義不大;直到1955年以後,偽立體攝影術才得以問世。現代電影將要告別膠捲和片盤而走向數字化。領導這一革命的是美國喬治·盧卡斯。他導演的《星球大戰》第一集《幽靈的威脅》已於1999年5月開始在美國4家數字電影院上演。

  • 2 # 使用者4243767351955

    1878年,美國鐵路大王斯坦福為了與百萬富翁懷特打賭,重金聘請著名攝影師慕布里奇幫助他證明奔跑的馬4個蹄是同時離開地面的。慕布里奇用12塊感光板放在12臺照相機裡,找12個助手控制跑道上橫著的12根繩索,然後發出訊號,讓馬奔跑,馬蹄將繩踢斷,每踢斷一根便使鏡頭開啟一次,自動拍照。以後,他又按此法增用24臺照相機拍攝,收到了較好效果。

    慕布里奇把這些連續拍攝的馬在賓士中的快照放在幻燈機上放映,那些靜止的馬竟然變成了奔跑中的馬。1888年,法華人馬萊發明了第一臺電影攝影機,他第一次用感光影帶拍成了活動影片,電影由此誕生。

  • 3 # 使用者889917172841

    1895年3月22日,在巴黎“本國工業提倡會”上,公開放映了世界上“第一部”電影《工人放工回去》(又譯《盧米埃工廠下班時》),它是由法國發明家路易·盧米埃和奧古斯都·盧米埃兄弟拍攝的。同年12月28日,他們還在巴黎卡普辛大道14號租了一間地下室,擺上100把椅子,使用由他們自己設計、別人為他製造的“活動電影機”公映這部電影和《嬰兒喝湯》、《火車進站》等簡短影片。這些影片採用了人們最熟悉的鏡頭:城市街道、海濱浴場、行進中計程車兵、火車站、公園、工廠等。《工人放工回去》片長70米,放映時間僅約1分鐘,內容是工人們離開工廠大門時的種種情景。盧米埃洗印這部影片用的裝置也很簡單:用家裡一個普通水桶自己沖洗,其他幾部影片的情形也大致一樣。然而,這些時間短、內容簡單的電影,卻像磁石般的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觀眾。在觀看時也洋相百出,令人捧腹。例如一個女觀眾看到銀幕上一輛馬車被馬拉著迎面跑來時,她害怕被軋著,便急忙突然離開座位躲避,直到“馬車”消失,她才坐回原位。一列火車駛來時,觀眾不由自主地驚惶失措,趕緊逃之夭夭。有的觀眾看到銀幕上下起瓢潑大雨,就趕緊撐起雨傘來,以免被“雨”淋壞。今天看來,這些情景似乎太荒唐可笑了,因為我們已經司空見慣了。但在當時,人們第一次看到電影,這情景很容易被理解:人本能地保護自己,已來不及去思考“真假”的問題。不過,這種情景並非絕無僅有,戲劇動人之處,我們也曾為之下淚:中國解放初期演黃世仁欺壓楊白勞的劇時,一位解放軍戰士還拔槍怒向“黃世仁”呢!最早的電影是無聲的,因此人們把它稱為“偉大的啞巴”,這一稱號反映出人們對電影發明的讚許。最早的電影也是黑白的,因此人們將它戲稱為“黑白世界”。盧米埃兄弟“首創”用“活動放映機”放映電影,所以世界電影界都把1895年12月28日這一天,作為“電影時代”開始的日子。第一次放《工人回家去》的1895年3月22日,也被作為電影誕生之日。盧米埃兄弟的前述幾部影片在1895年首映之後的短短兩年中,觀念已遍及五大洲,轟動了全世界。不過,上述“第一”、“首創”的說法,在20世紀下半葉,經過美國和德國一些專家長期研究後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電影誕生應推前至1890年,首創者不是盧米埃兄弟,而是一個被遺忘的天才——路易·艾梅·奧古斯坦·勒潘斯(1842~1890)。他們的研究表明,出生在法國的勒潘斯,畢生大部分時間在美、英工作和生活。他44歲那年即1886年,就在美國申請了一項發明專利——他研製的16鏡立體攝、放電影機。1890年,他又對改進後的這項發明再次申請了美國專利,指定他的攝影機只可以有一個鏡頭。同年10月,他用這種單鏡頭攝影機拍成3部電影史上已知最早的影片——《阿道夫拉手風琴,惠特萊一家在奧特伍德莊園跳圓舞曲》、《約克郡》和《北利茲》;不久後又拍了著名的《穿越利茲橋的車輛》(片斷)。1890年他曾多次公開放映過這個片斷,效果不俗。1890年9月16日,勒潘斯從第戎登上火車前往巴黎,準備遠赴紐約展示他的發明成果。但是,他在火車上卻神秘地失蹤了:巴黎的朋友沒有接到他,其他人多方尋找也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甚至連他帶上火車的包括電影攝影機、放映機等行李也不見蹤影。後來人們推測,一代天才勒潘斯死於謀殺!謀殺動機極有可能是奪取他的電影發明專利。英國作家克里斯托夫·羅倫斯根據以上材料,寫成了《鮮為人知的故事——失蹤的電影發明家》。其後約1990年,他又主持拍攝了名為《勒潘斯之謎——電影史短缺的篇章》的影片。顯然,他的書和電影都是企圖力證勒潘斯才是真正的電影發明人。其實,電影和其他許多發明一樣,也是經過許多人的努力才得以完成的,也是時代的產物。18世紀末,人們已經知道人眼的“視覺暫留”現象。利用這一現象,發明家們製成了“驚盤”——用兩個相同的黑色圓盤,一個畫出人物的分解動作,另一個挖出對應的條形孔,然後把它們裝在同一根軸上,當有畫的盤轉動時,從不動盤的條形孔中就可看到活動的人影了。1829年,比利時物理學家普拉圖(1801—1883),利用與“驚盤”類似的原理,搞出了一臺“活動畫筒”。1830年,美國霍納則把“驚盤”裝進原來的幻燈機,從而製成了“活動幻燈機”。1845年,F.V.烏恰蒂也把“活動畫筒”和幻燈機搭配在一起,獲得了可放映的活動影象。1860年,美國費城的工程師塞勒把攝影術用到“驚盤”上,讓貼有6幅聯結照片的小風車呈現出栩栩如生的人物。1872年,美國攝影師麥布里奇為了解決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和科恩關於馬奔跑時“四蹄騰空”還是“始終有一蹄著地”的爭論,讓馬奔跑時絆斷24根細線,從而控制24架照相機的快門,這給電影機的發明者以新的啟示。當然真正的電影只能出現在快速攝影、實用膠捲、電影攝影機、放映機誕生之後。1889年美國喬治·伊斯曼對35毫米賽璐珞膠捲的發明,1887年~1891年德國攝影師安許茨(1846~1907)對運動物體可連續、快速拍攝的“電動速視儀”的發明,1889年~1891年愛迪生和助手狄克遜對電影攝、放機的研製和對膠捲打孔後用齒輪牽引的發明,1895年德國斯克拉達諾夫斯基(1863~1939)和兄弟埃米爾對電影放映機的改進,以及前述盧米埃兄弟的試驗,都為電影的正式誕生鋪了路。由上可以看出,無聲電影誕生在19世紀末。“偉大的啞巴”直到1913年元月才開始“說話”:愛迪生在紐約一家大劇院用他的留聲機為畫面配音,但電影中羅馬時期的英雄勃羅第斯和愷撒皇帝的口形常和聲音不同步,曾使人捧腹大笑。真正有聲的電影誕生於1927年:華納兄弟製片公司推出了《爵士歌王》的有聲故事片。從此,電影便成為一種完整的視聽藝術進入大眾的文化生活之中。高質量的彩色影片在20世紀40年代由利奧浦德·高得斯基和利奧浦德·馬尼斯作出後,才得以推廣和應用。立體電影在1935年已放映,但觀眾要戴特製眼鏡,所以當時意義不大;直到1955年以後,偽立體攝影術才得以問世。現代電影將要告別膠捲和片盤而走向數字化。領導這一革命的是美國喬治·盧卡斯。他導演的《星球大戰》第一集《幽靈的威脅》已於1999年5月開始在美國4家數字電影院上演。

  • 4 # 使用者4243767351955

    1878年,美國鐵路大王斯坦福為了與百萬富翁懷特打賭,重金聘請著名攝影師慕布里奇幫助他證明奔跑的馬4個蹄是同時離開地面的。慕布里奇用12塊感光板放在12臺照相機裡,找12個助手控制跑道上橫著的12根繩索,然後發出訊號,讓馬奔跑,馬蹄將繩踢斷,每踢斷一根便使鏡頭開啟一次,自動拍照。以後,他又按此法增用24臺照相機拍攝,收到了較好效果。

    慕布里奇把這些連續拍攝的馬在賓士中的快照放在幻燈機上放映,那些靜止的馬竟然變成了奔跑中的馬。1888年,法華人馬萊發明了第一臺電影攝影機,他第一次用感光影帶拍成了活動影片,電影由此誕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廚房出現了小黃螞蟻,該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