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藍雨夜

    剛好最近在看這方面的影片!解釋起來很長篇章!

    有興趣到嗶哩嗶哩搜尋一下“上古漢語”“中古漢語”很詳細的!

  • 2 # 廢仙人

    早發白帝城/白帝下江陵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所寫。先來看看全詩內容: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再來看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

    唐代安史之亂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哼留討安祿山,不久,李哼既位,史唐肅宗。玄宗又曾命令兒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萬人,自樹一幟,肅宗懷疑他爭奪帝位,已重兵相壓,李磷兵敗被殺。李白曾經參加過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貴州遵義),當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內)的時候,肅宗宣佈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籠的鳥一樣,立刻從白帝城東下,返回江陵(今湖北荊州)。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白帝下江陵”。

    這首詩寫的是從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內的行程情況,主要突出輕快,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輕快。李白以58歲的年齡,被流放夜郎,拋妻別子,走向長途,忽然遇赦,得以歸家,心裡自然十分高興。在詩中李白沒有直接抒情,但是讀了他對行程的描寫,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興奮的情緒。

    而語言上,粵語的聲母、韻母和聲調,仍然保留中古音的一些特點。在聲母方面,普通話的舌面音,在廣東話裡卻發舌根音。韻母方面,廣東話保留了一些中古音的韻尾。

    在聲調上,粵語多達九個聲調,普通話有四個聲調。

    這就使粵語在表達上更能突出情緒。

    不止是這一首詩,很多方面粵語發音確實很有風格。

  • 3 # 山野哥哥

    記得《曉說》裡面高曉松和馬伯庸講解唐朝文化的時候提過,一個研究大唐歷史的外國科學家用唐代的語言和廣東人交流,對方居然聽懂了,所以這麼看來粵語和唐代語言在發音上是有共同點的,唐詩用粵語讀起來也更有韻味。

  • 4 # 文史千帆

    據考證,一般認為粵語源自北方中原的雅語或楚國的楚語,有完整的九聲六調,保留較多中古漢語特徵,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較為完整保留了中古漢語普遍存在的“入聲″。

    個別唐詩用粵語朗讀語境確實較為契合,但不是全部。像閩南語也有這種現象。

  • 5 # 碧伶居士

    用粵語朗讀舊體詩詞能夠更好的還原作以本貌。

    今日之格律詩愛好者,大多不缺乏詩歌素材及詩情畫意般的靈感,但多困擾於音韻平仄等體制的束縛,雖百般習練,不得始終。

    我年輕時閱讀舊體詩詞也有過這樣的困惑,為什麼有的詩讀起來琅琅上口,有的詩讀起來卻似乎陰陽怪氣。比如這首:

    竹帛煙銷帝業虛,

    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河亂,

    劉項原來不讀書。

    最後一個“書”字怎麼不“合轍押韻”呢?怎麼辦呢?於是模仿著大人,把這個“書”字讀成“須”的音。就如同那句“遠上寒山石徑斜”,把“斜”字讀作“霞”音一樣。

    雖然讀著順暢了,但終究不是個辦法,總不能靠瞎蒙吧。

    那年,我的一箇中學校友帶著他的大學同學來我家做客,這個大學同學是個廣東人。

    閒聊中,提到了白居易的長詩《琵琶行》,我忽然靈機一動,提議這位朋友用廣東話念幾句琵琶行,內容由我來選,他答應了。

    我請他念的是這幾句: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當他用粵語朗誦出來這四句後,我全明白了。

    “帛”與“白”用現代漢語普通話來唸,無論如何是挨不上邊兒的,但是用粵語念,似乎就成為了一個音兒。

    這兩個字在粵語中似乎帶有短暫頓挫的發音,不僅使我聯想到了“入聲”字,甚至想到日語中的“促音”,是的,文化的脈絡在語言中可以發現端倪。

    我不搞語言學研究,但是在詩詞學習中難免經常會遇到語言問題。因為詩詞作為文學藝術,在長期的傳承發展中始終離不開其歌詠性,今天經常舉辦的“詩歌演唱會”應該是一個更好的發展方向吧,而在大力推廣普通話的同時,如何保護好民族地域文化的健康發展也是值得深入探索的。

  • 6 # 章187729071

    第一,粵語的發音保留了古漢語的持點,能準確對應唐詩的聲韻平仄。第二,唐詩裡有些用詞普通話已不常用,而在粵語裡卻是日常用詞,朝辭白帝彩雲間的“朝”字裡早上的意思,粵語叫早上為“朝早或朝頭早”,幹裡江陵一日還的“一日”普通話多講一天,粵語還在使用日字,有“一日,今日,日日,尋日”等詞。因此用粵語讀《早發的帝城》更能還原詩的意境和容易理解。

  • 7 # 學生哥好溫功課

    學生哥是廣東人,平時也講粵語。學生哥用普通話和粵語分別朗讀一下這首詩,分享一下感受。為方便找節奏,學生哥用“.”表示停頓時長,“.”越多,停頓越長。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用普通話念這句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朝辭白帝”和“千里江陵”因為片語結構原因,基本沒有什麼停頓,這句詩,無論是語氣還是節奏的變化沒有太多,情感帶動受節奏影響,有些拖沓。

    粵語,朝(粵語有‘朝頭早’的說法,即早上的意思),“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節奏多變,語氣也跌宕起伏,有種舒暢暢快的情感在釋放出來。

    同樣,後半句詩句的朗讀也有類似的節奏變化及情感抒發的現象。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普通話,“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粵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粵語的朗誦上,整首詩的那種歡快愉悅的情感的抒發更淋漓盡致。

    以上純粹是學生哥個人品味了《早發白帝城》這首詩的情感後,用不同的語言來朗讀所得出來的感悟。不帶任何語言的喜惡傾向。不喜勿噴!

  • 8 # 菡萏淚

    粵語發音最接近古語發音,儲存了古漢語的發音規則,比如說什麼上平下平,出生聲入聲去聲,我不是很清楚的但是有聽到老師說過,粵語是儲存了八個古漢語發聲的,所以既然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古漢語的發音標準,那肯定,用粵語來誦讀古詩詞,就會越有韻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神鑑定一下這是什麼蟲子。一毫米不到,個人感覺不像蟑螂幼蟲。這是正面和側面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