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宮女唱《牡丹亭》跑調,慈禧為何對這首崑劇深有研究?
《走向共和》開篇就是李鴻章在吃魚,對軍國大事漠不關心,卻對一隻拉粑粑顏色不對的鸚鵡十分上心。說到底還是因為錢,而要想有錢的前提,就是得把鸚鵡養好,把慈禧皇太后哄歡心。
那麼此時的慈禧皇太后在幹嘛呢?
她在聽戲,更確切地說,她其實是在唱戲: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這是一段崑劇,而在原先的《走向共和》劇本中,這一段唱的卻是京劇《大登殿》:
“三人同掌昭陽院,學一對鳳凰侶伴君前。”
先解釋一下京劇《大登殿》,這段戲是虛構的薛平貴奪取了唐朝江山的故事,這段唱腔是代站公主唱的。所謂的三人同掌昭陽院意指三個人共同掌握朝政,這三個人分別是薛平貴、薛平貴髮妻王寶釧(皇后)、薛平貴西宮代站公主。
之所以選這一段,其實是跟慈禧皇太后的境遇有關,三人同掌昭陽院,可以引申為咸豐帝、慈禧、慈安共同掌管大清朝。
而真正拍攝的時候改成崑劇《牡丹亭》也是有深刻含義的,我們後面就詳細分析一下《牡丹亭》這一段唱詞,跟歷史上的慈禧,究竟有什麼關聯?
二、
《牡丹亭》講的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富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情人柳夢梅一見鍾情。為了找到夢中情人,竟然傷情而死,隨後化作魂魄尋找世間的柳夢梅,最終如願以償,倆人相愛,而杜麗娘也得以起死回生。
可以稱為明朝崑劇版本的《人鬼情未了》!
而慈禧皇太后要唱這段崑劇,也是有自己的深意在裡面,我們不妨分析個一二:
杜麗娘遊覽自己家的後花園,雖然繁花似錦、萬紫千紅,但是這其中又夾雜著破井斷牆。
這段唱詞慈禧皇太后肯定很喜歡,而且也聽過和唱過很多遍了,甚至於醇親王奕譞,也就是光緒帝的親爹前來有要事彙報,都被拒之門外,非要自己唱上一唱。
這裡面,應該是夾雜著慈禧皇太后的兩層情感:
一種要結合她自身,當年她進宮後,也是跟咸豐皇帝感情深厚,大好青春年華都給予了咸豐帝。更讓人唏噓的是,她26歲就開始守寡了,這也跟她後期暴虐的性格養成有關。
這應該有她懷念先帝的成分,畢竟大清朝看起來繁花似錦,實際上已經是破井斷牆,而這個爛攤子,還得她來收拾。
而第二層情感,則在於劇情開展了,只有讓慈禧皇太后感受到了後花園的衰敗,才會促使她一心要修頤和園,其全劇前段的情感基調就在於此。
三、
這一段唱詞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對韶華易逝的惋惜,以及對中華即將遭遇到的災難做鋪墊。
其實這一段唱詞的運用,不僅僅體現在《走向共和》裡,在經典電影《霸王別姬》中也有這麼一段唱詞,是程蝶衣當著紅色的小兵們哭訴揭發:
“我揭發奼紫嫣紅,揭發斷井頹垣……”
實際上此時的小蝶已經迷茫了,懷著對這個世道的不理解,胡亂揭發一氣,什麼好的,什麼壞的,什麼名伶文人,什麼惡漢無賴,統統都揭發,統統都消失於這個時代。
所以,慈禧皇太后唱這段《牡丹亭》,就揭開了整部劇另一個宏觀主題,那就是封建傳統文化即將受到不可抗拒的力量摧毀。
整部《走向共和》中出現了大量京劇和崑劇元素,每段唱詞的出現,都蘊含深刻的寓意。在楊角風后面的解讀中,還會涉及到,這裡就不細談了。
回到題目,有些人可能就疑惑了,在我們的印象中,慈禧皇太后更喜歡京劇才對啊,怎麼這裡唱上崑劇了?
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從慈禧的發跡談起:
慈禧之所以能進宮,有幾個先決條件的,首先就是家世不能太差,至少得是旗人出身;其次,長相不能太差,不然選秀女也不會選到她;再次,得有一定的智慧和文化,如果看起來傻乎乎的,自然也不會被選進宮。
四、
而慈禧之所以能順利獲得咸豐帝寵愛,跟她的好運氣及好人緣離不開:
近些年那些熱播的宮鬥劇,比如《甄嬛傳》、《步步驚心》、《延禧攻略》、《宮鎖心玉》等等清宮劇,無一不展示著清朝後宮爭寵的激烈。
實際上,咸豐帝的後宮並沒有鬥得一地雞毛,大家其實和平共處,慈禧之所以能受寵,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她長相甜美,身材勻稱,別看老了長相比較兇了,實際上年輕時絕對是一個美人。
二是,她會唱崑曲,據傳當初她進宮後,就是因為在後花園唱崑曲吸引到了咸豐帝,從此開啟了受寵序幕。
三是,慈禧有文化,咸豐帝相對於其他皇帝,要懶一些,雖然也有祖訓不能讓女人干政,實際上,咸豐帝經常讓慈禧幫著批奏摺,此舉也曾經引起大臣們的不滿。
四是,慈禧生下了皇子,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實在想不通愛新覺羅家族一直子嗣眾多。偏偏到了咸豐這裡,變成了單傳,再到同治和光緒以及溥儀,竟然都沒子嗣。
也就是說,慈禧如果受寵的話,基本也就是因為以上四點,但其實慈禧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受寵:
一是,如果咸豐帝獨寵她一人,那麼必然會引起後宮其他妃嬪的嫉妒,必然是撕得一地雞毛。但其實並沒有,在電影《垂簾聽政》中曾給她安了一個情敵,也就是麗妃。但實際上,慈禧跟麗妃的關係很好,咸豐帝死後沒多久,慈禧就以同治帝的名義封了麗妃為麗皇貴妃。後來還把她給咸豐帝生的唯一一個公主,封為了榮安固倫公主,要知道清朝只有皇后生的公主才配封固倫公主,足見她們關係的親密。
二是,她跟慈安的關係也很好,如果她跟麗妃的關係並不能說明什麼,那麼她跟慈安皇太后的關係就能說明一切。畢竟當時慈安是正式的皇后,慈禧只不過是一個皇貴妃,咸豐帝駕崩,慈安完全可以整治慈禧,但是她並沒有這樣做。
三是,咸豐帝駕崩之時,是把皇權分成了十份,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佔了八份,慈安太后佔了一份,同治帝佔了一份,並沒有慈禧的份。
慈安並沒有給咸豐帝生下一兒半女,但她絕對稱得上清朝上升最快的皇后,幾乎半年時間連升四級,當上了皇后,足可見咸豐帝對她的寵愛。據傳,咸豐帝駕崩之前還給了她一份密諭,如果慈禧有任何違規之舉,慈安都可以拿這份遺詔置慈禧於死地!
不管怎麼說,慈禧和慈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之時,因為慈禧曾經批閱過奏摺,對處理朝政比較在行。慈安可能對朝政不是很感冒,但在地位上,其實是比慈禧要高一點的。
好像扯遠了,我們回到劇集,等走到1890年,慈禧已經成為中國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女性了。這種情況下,面子對她來說異常重要,這就是全劇修頤和園的主要出發點。
而這一點,從她唱《牡丹亭》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
而之所以她對《牡丹亭》有研究,說到底她就是一個寂寞的老寡婦,最喜歡唱戲罷了。
走向共和:宮女唱《牡丹亭》跑調,慈禧為何對這首崑劇深有研究?
一、《走向共和》開篇就是李鴻章在吃魚,對軍國大事漠不關心,卻對一隻拉粑粑顏色不對的鸚鵡十分上心。說到底還是因為錢,而要想有錢的前提,就是得把鸚鵡養好,把慈禧皇太后哄歡心。
那麼此時的慈禧皇太后在幹嘛呢?
她在聽戲,更確切地說,她其實是在唱戲: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這是一段崑劇,而在原先的《走向共和》劇本中,這一段唱的卻是京劇《大登殿》:
“三人同掌昭陽院,學一對鳳凰侶伴君前。”
先解釋一下京劇《大登殿》,這段戲是虛構的薛平貴奪取了唐朝江山的故事,這段唱腔是代站公主唱的。所謂的三人同掌昭陽院意指三個人共同掌握朝政,這三個人分別是薛平貴、薛平貴髮妻王寶釧(皇后)、薛平貴西宮代站公主。
之所以選這一段,其實是跟慈禧皇太后的境遇有關,三人同掌昭陽院,可以引申為咸豐帝、慈禧、慈安共同掌管大清朝。
而真正拍攝的時候改成崑劇《牡丹亭》也是有深刻含義的,我們後面就詳細分析一下《牡丹亭》這一段唱詞,跟歷史上的慈禧,究竟有什麼關聯?
二、
《牡丹亭》講的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富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情人柳夢梅一見鍾情。為了找到夢中情人,竟然傷情而死,隨後化作魂魄尋找世間的柳夢梅,最終如願以償,倆人相愛,而杜麗娘也得以起死回生。
可以稱為明朝崑劇版本的《人鬼情未了》!
而慈禧皇太后要唱這段崑劇,也是有自己的深意在裡面,我們不妨分析個一二:
杜麗娘遊覽自己家的後花園,雖然繁花似錦、萬紫千紅,但是這其中又夾雜著破井斷牆。
這段唱詞慈禧皇太后肯定很喜歡,而且也聽過和唱過很多遍了,甚至於醇親王奕譞,也就是光緒帝的親爹前來有要事彙報,都被拒之門外,非要自己唱上一唱。
這裡面,應該是夾雜著慈禧皇太后的兩層情感:
一種要結合她自身,當年她進宮後,也是跟咸豐皇帝感情深厚,大好青春年華都給予了咸豐帝。更讓人唏噓的是,她26歲就開始守寡了,這也跟她後期暴虐的性格養成有關。
這應該有她懷念先帝的成分,畢竟大清朝看起來繁花似錦,實際上已經是破井斷牆,而這個爛攤子,還得她來收拾。
而第二層情感,則在於劇情開展了,只有讓慈禧皇太后感受到了後花園的衰敗,才會促使她一心要修頤和園,其全劇前段的情感基調就在於此。
三、
這一段唱詞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對韶華易逝的惋惜,以及對中華即將遭遇到的災難做鋪墊。
其實這一段唱詞的運用,不僅僅體現在《走向共和》裡,在經典電影《霸王別姬》中也有這麼一段唱詞,是程蝶衣當著紅色的小兵們哭訴揭發:
“我揭發奼紫嫣紅,揭發斷井頹垣……”
實際上此時的小蝶已經迷茫了,懷著對這個世道的不理解,胡亂揭發一氣,什麼好的,什麼壞的,什麼名伶文人,什麼惡漢無賴,統統都揭發,統統都消失於這個時代。
所以,慈禧皇太后唱這段《牡丹亭》,就揭開了整部劇另一個宏觀主題,那就是封建傳統文化即將受到不可抗拒的力量摧毀。
整部《走向共和》中出現了大量京劇和崑劇元素,每段唱詞的出現,都蘊含深刻的寓意。在楊角風后面的解讀中,還會涉及到,這裡就不細談了。
回到題目,有些人可能就疑惑了,在我們的印象中,慈禧皇太后更喜歡京劇才對啊,怎麼這裡唱上崑劇了?
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從慈禧的發跡談起:
慈禧之所以能進宮,有幾個先決條件的,首先就是家世不能太差,至少得是旗人出身;其次,長相不能太差,不然選秀女也不會選到她;再次,得有一定的智慧和文化,如果看起來傻乎乎的,自然也不會被選進宮。
四、
而慈禧之所以能順利獲得咸豐帝寵愛,跟她的好運氣及好人緣離不開:
近些年那些熱播的宮鬥劇,比如《甄嬛傳》、《步步驚心》、《延禧攻略》、《宮鎖心玉》等等清宮劇,無一不展示著清朝後宮爭寵的激烈。
實際上,咸豐帝的後宮並沒有鬥得一地雞毛,大家其實和平共處,慈禧之所以能受寵,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她長相甜美,身材勻稱,別看老了長相比較兇了,實際上年輕時絕對是一個美人。
二是,她會唱崑曲,據傳當初她進宮後,就是因為在後花園唱崑曲吸引到了咸豐帝,從此開啟了受寵序幕。
三是,慈禧有文化,咸豐帝相對於其他皇帝,要懶一些,雖然也有祖訓不能讓女人干政,實際上,咸豐帝經常讓慈禧幫著批奏摺,此舉也曾經引起大臣們的不滿。
四是,慈禧生下了皇子,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實在想不通愛新覺羅家族一直子嗣眾多。偏偏到了咸豐這裡,變成了單傳,再到同治和光緒以及溥儀,竟然都沒子嗣。
也就是說,慈禧如果受寵的話,基本也就是因為以上四點,但其實慈禧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受寵:
一是,如果咸豐帝獨寵她一人,那麼必然會引起後宮其他妃嬪的嫉妒,必然是撕得一地雞毛。但其實並沒有,在電影《垂簾聽政》中曾給她安了一個情敵,也就是麗妃。但實際上,慈禧跟麗妃的關係很好,咸豐帝死後沒多久,慈禧就以同治帝的名義封了麗妃為麗皇貴妃。後來還把她給咸豐帝生的唯一一個公主,封為了榮安固倫公主,要知道清朝只有皇后生的公主才配封固倫公主,足見她們關係的親密。
二是,她跟慈安的關係也很好,如果她跟麗妃的關係並不能說明什麼,那麼她跟慈安皇太后的關係就能說明一切。畢竟當時慈安是正式的皇后,慈禧只不過是一個皇貴妃,咸豐帝駕崩,慈安完全可以整治慈禧,但是她並沒有這樣做。
三是,咸豐帝駕崩之時,是把皇權分成了十份,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佔了八份,慈安太后佔了一份,同治帝佔了一份,並沒有慈禧的份。
慈安並沒有給咸豐帝生下一兒半女,但她絕對稱得上清朝上升最快的皇后,幾乎半年時間連升四級,當上了皇后,足可見咸豐帝對她的寵愛。據傳,咸豐帝駕崩之前還給了她一份密諭,如果慈禧有任何違規之舉,慈安都可以拿這份遺詔置慈禧於死地!
不管怎麼說,慈禧和慈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之時,因為慈禧曾經批閱過奏摺,對處理朝政比較在行。慈安可能對朝政不是很感冒,但在地位上,其實是比慈禧要高一點的。
好像扯遠了,我們回到劇集,等走到1890年,慈禧已經成為中國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女性了。這種情況下,面子對她來說異常重要,這就是全劇修頤和園的主要出發點。
而這一點,從她唱《牡丹亭》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
而之所以她對《牡丹亭》有研究,說到底她就是一個寂寞的老寡婦,最喜歡唱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