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綜合內科張醫生

    近幾年,“血稠”一詞“風靡”大江南北,幾乎成了多數人(尤其是老年人)為自己的身體不適找到的“合理”解釋,一旦感覺身體不舒服,就認為自己吃的太好,血稠了,要去醫院輸液“衝血管”,但是又有多少人明白什麼是血稠呢?

    咱們先說一下什麼是“血稠”,“血稠”並不是一種醫學術語,它在醫學上被稱為“高粘滯血癥”,多出現於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種病症,其原因較複雜,但其常見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血中各類物質含量超標,比如各類血漿蛋白、血小板、甘油三酯、膽固醇等等,這些物質充斥在血管中,互相糾纏粘滯在一起,慢慢堆積,最終沉積在血管之中,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其二,夜間人們隨著呼吸、出汗、排尿等因素將自己體內的水分排出了體外,導致體液失水濃縮,於是血液相對來說變得粘稠了!

    如果是第一種原因導致的“血稠”,那麼會導致血液流速減慢,血液中脂質便沉積在血管內壁,造成各種組織器官的供血不足,從而導致心肌缺血、腦血栓、肢體血管栓塞等嚴重後果。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有改善血管壁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藥物,以增加血液流速,防止血栓形成。

    如果是第二種原因,那就好辦多了,喝水就好了,水是最好的血液稀釋劑;但是對於水的選擇和飲用時間卻有點講究了,首先,清晨起床時、三餐前1小時、晚上睡覺前1小時是飲水的最佳時機;其次,最理想的稀釋用水是25攝氏度左右的白開水!

    對於“血稠”造成的危害,主要在於血流速度減慢導致的相對供血不足,血液難以支撐身體的消耗,故而容易出現以下症狀:晨起時頭暈目眩,餐後犯困、無精打采,活動後氣短乏力,記憶力減退,視力模糊,指掌脹痛痠麻;所以當你出現上述症狀時不如去做一次體檢,以避免長時間的“血稠”誘發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如有異議,請指正!

  • 2 # 營養師May姐

    血稠不一定就是血脂高,血脂高之前肯定會經過血稠的狀態。血稠主要是指水分子減少,血分子增多,而且血液的流動速度也變慢,會影響這種症狀的因素有血紅細胞的量,以及身體裡的水分。血脂高是指血液裡的脂肪分子高,影響因素主要有遺傳性,生活習慣,飲食不合理等造成。

    改善血稠的方法:

    增加飲水量。因為水可以稀釋血液的濃度,給血紅細胞增加營養,從而增加它們的流動性。

    多食用蔬菜水果。它們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水分等,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從而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堅持有規律的運動。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血液迴圈,從而加速血紅細胞的流動速度,進而改善血液的粘稠度。改善血脂高的方法:

    避免肥胖。脂肪細胞過大或者過多,會影響血液裡脂肪的代謝的能力。

  • 3 # 藥事健康

    血稠跟血脂高不是一回事兒。

    血液黏稠度從來都不是判定血脂異常的標準,因為它們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血液黏稠度是一個受很多因素影響的物理性指標。諸如進食、飲水、運動、服用藥物,機體代謝狀況和外界環境,不同季節、時間和氣候等。所以對一個人來說,血稠程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於時高時低的動態變化之中,故檢測結果可能波動很大。此外,血脂高的人可能血液黏稠度高,血糖高或甘油三酯高的人也可能血稠。

    絕大部分血稠都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因此只要生活健康、飲食規律,大都可以無藥自愈。

    1.多喝水。很多人血稠是因為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濃縮所致,夏天這種情況尤為明顯。飲水可使血液立刻變稀,但飲水要講科學。首先要掌握好時機,如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時、晚間就寢前喝水約200 毫升。而且這個水就是白開水,果汁、碳酸飲料或者濃茶水稀釋效果不佳。

    2.多放鬆。中青年血稠往往與情緒緊張焦慮、壓力過大、經常熬夜、睡眠質量差有關。只有放鬆情緒,疏解壓力,規律作息,保證睡眠才是降低血液黏稠度的治本之道。

    3.戒菸酒。香菸中的各種毒性物質能破壞血管內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紅細胞凋亡;大量飲酒也會加重心腦血管缺血、缺氧症狀。

    4.多吃素。動物內臟含有大量膽固醇,可加重血黏稠程度,促使動脈硬化。甜食糖分多,能升高血中的甘油三酯,也可提升血液的黏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為主,粗細糧搭配。

    5.多運動。血液黏稠的人應該多運動,有時間就多走走,動一下,可以使血液的流動速度變快,加快身體代謝,防止血液黏稠。

    但中老年人血稠應該重視,因為血液粘稠度高、心腦血管容易缺血缺氧,增大心臟病的風險。

    參考文獻:李虎,談談血稠那些事兒[J].江蘇衛生保健.2015.20

    解放軍第四七七醫院藥劑科 鄒曼曼

  • 4 # 純鈞LHGR

    當然不是了。血液粘稠與血脂其實並沒有多大關係。

    血液粘稠,其實反應的主要是血液中紅細胞的情況。血液粘稠是一個相對值,如果將水的粘度定義為1,正常血液的粘度則在4~5之間。

    首先要說的是,高血粘也未必出現血栓,它們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血栓是血液的“凝血機制”和“抗凝血機制”不平衡的後果。

    而高血脂則很容易出現粥樣,這兩者是有因果關係的,並且粥樣可導致嚴重的血栓。

    血液粘稠與否,主要是由紅細胞性質和血漿成分決定的。

    餘者,環境溫度、病理變化等,也都對血液粘稠程度產生一些影響,比如如唐氏綜合徵、白血病、紅細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等都會使血液粘稠值升高。

    當然也包括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但是影響遠不如許多人想象中那麼大。說到底,血脂再高,能改變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和形狀嗎?

    血脂的確應控制,但控制血脂與血粘並沒有直接關係。更何況,適度的血粘完全屬於正常情況,只有特殊情況如以上所說的病理影響,才有必要改善。

    醫學上的高血粘症,其實沒有什麼好的針對辦法。它屬於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遠比血糖、血脂等複雜很多,雖然要改變,但是控制血脂對於改變高血粘的效果很一般般。

    以上說了,血液粘稠與否,主要是由由紅細胞性質和血漿成分決定的。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和形狀,怎麼控制血脂也影響不到它。

    而血漿的成分,是蛋白質、非蛋白氮質、糖類、無機鹽類、脂類,脂類還並非都是有害的,控制血脂,對改善血漿成分的影響是非常小的。

    所以可以這麼說,血粘與血脂基本上不存在太多關聯。它們既不是有必然聯絡的,更不是同一種情況。

    雖然血脂與血粘的關係並不大,但若高血粘的同時伴見高血脂,這也的確是不妙的,容易繼發三高的另外兩高,高血糖和高血壓,對心腦血管都大大不利。

  • 5 # 鹽酸索他洛爾

    血液粘稠、血脂高都是常見與中老年人群的一種血液病變的表現,其發生時,患者也都沒有明顯的症狀,一般都是在體檢的時候被發現,很多患者以為這兩種表現是一樣的,其實並非如此。

    血液粘稠就是血脂高嗎?

    血液粘稠與血脂高屬於一種病理性狀態,也可認為分別是高脂血症和高粘稠血癥兩種疾病的表現,二者都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但是二者的發生原因不同,患者也需區別對待,進而進行相應的干預和治療。

    1、血液粘稠和血脂高:可以明確的說,血液粘稠和血脂高是絕對不同的兩個概念,血液粘稠是一種血液流變學的概念,指的是血液粘稠的一種狀態,而血脂高是一種血液主要成分超標的一種表現,其中就包括膽固醇升高和甘油三酯升高。

    血液粘稠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血液性質改變,導致血液中有形成分增多,使得血流減慢,流動受阻,長此以往就會導致血栓形成。而血脂高指的是血脂主要組成成分,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其中膽固醇又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血脂是一種病理性改變,是血脂組成成分異常的表現。

    因此,血脂高並非就是血液粘稠,二者是不同的,但是血脂高確實是導致血液粘稠的因素之一,也就是說血脂升高可能伴有血液粘稠,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而事實上,二者也常常是一起存在的,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會因為機體代謝減慢等各種因素,而同時出現這兩種血液病理性變化。

    2、血液粘稠和血脂高的應對措施:無論是血液粘稠還是血脂高,都會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

    對於患者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飲食注意低脂肪、低熱量、低膽固醇、低鹽、低糖,少食動物性食物、油炸食物,多食蔬菜、水果等;適度運動,保持健康體重;多飲水,補充充足水分;戒菸戒酒;避免熬夜、過勞,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情緒的管理,保持良好心態等。

    另外,對於高血脂和血液粘稠的患者而言,必要時應遵醫囑選擇藥物治療,常見有降脂藥他汀類、貝特類藥物等,抗血小板聚集藥阿司匹林,抗凝藥華法林等,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珠寶店的每日流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