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類招生是什麼意思
大類招生指學生在填報這些重點大學時,不用填寫具體的專業,只需填寫所報院系代表類別即可。進入學校後,同院系的同學在低年級的教學計劃是一樣的,到高年級再根據個人的興趣、條件選擇所學專業方向。
大類招生利弊分析好處
好處:
1、選專業不再盲目。
這種招生的方式,允許學生在入學後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以及對學科、專業的更深層次瞭解,再選擇專業發展方向。
畢竟在大學上一二年學了,知道很多專業到底是怎麼回事了,就可以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專業了。
2、增加錄取機會,緩解考生壓力。
在志願填報過程中,一些非按“大類報考”的專業,還要考慮專業級差問題。而按大類填報志願,一個大類內部的專業級差就不存在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錄取的機會,緩解考生的壓力。
壞處:
不能只看到好處,還得看到它的缺點,雖然大類招生暫時延遲了學生的專業選擇時間,但未來還是要面臨如何選專業。透過本科階段的前1年半到2年學習,學生最終還是要確定具體專業方向的,雖然說專業是雙向選擇,但事實上多數大學還得考慮學習成績,大部分學生更樂意選擇“熱門專業”,這樣一來,“熱門專業”扎堆,人數太多難以吸納,在實際操作中,還得看學生的成績,如果成績差,最終還是會被分到冷門專業。
按大類招生的按大類填報志願要注意的問題及難點
一、明確學習方向,正確處理好選學校與選專業關係
高考填報志願的實質就是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選擇學校和專業。從近幾年考生錄取的實際情況看,能夠實現“喜歡的學校”+“喜歡的專業”的並不多,許多考生填報志願時往往陷入“優選學校還是優選專業”的矛盾之中。那麼,學校與專業怎麼選擇呢?對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不同批次的院校應有不同選擇。
(一)、若考生成績上了本科一批名牌大學,可考慮先選學校。
因為名牌大學,無論是教學設施,還是師資力量,都是國內一流,能夠就讀於名牌大學,是一生的名片,對就業和以後人生的發展,都有極大優勢。
(二)、若高考成績只能上二批本科院校或高職高專批次院校,則應考慮先選專業。
本科二批及以下批次院校,大部分學校的辦學水平和實力基本相當,其差別主要體現在專業設定和專業特色方面。在選擇志願時,應考慮自己的能力、特長,結合就業市場的需求趨勢,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專業。
(三)在學校與專業的選擇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不少院校試行按專業大類招生,以“寬基礎、重能力、複合型”的模式培養人才。
學生按專業大類錄取入學,用1-2 年的時間修讀公共和專業基礎課程,在滿足相關專業前置課程修讀要求的條件下,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發展規劃,申請確認主修專業。
二、拓寬資訊渠道,全面準確地掌握填報院校和專業資訊
在高考志願填報前,考生要掌握全面、準確的資訊。這是填報志願的基礎,筆者以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二)、根據自己所報考的類別,收集相關院校的具體招生政策。
一是參考省教育考試院所編髮的招生計劃書上的院校資訊;
二是透過登陸院校官網瞭解相關院校的招生資訊;
三是對心儀的院校進行實地考察;
四是透過諮詢會電話網路等方式瞭解。
(三)、既要了解報考院校的“共性”,更要了解相關院校的 “個性”,即各院校的錄取規則。
如招生院校某專業對高考單科成績、身體條件、性別等是否有要求或限制,對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是否實行“專業級差”等等。
(四)、在填報志願時,各高校當年投檔線我們並不清楚;而且每年的高考試題難易不同,錄取線也不同。
所以,填志願前還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根據自己的成績進行同位分換算。根據同位分換算的成績,參照高校近三年的投檔線,來選擇學校。
三、要研讀當年招生政策,全面、準確掌握志願填報規則
高考志願是在高考成績及各批次最低控制線出來之後填報。大部分志願都是採用平行志願的方式填報。平行志願同一批次,可以填五個並列的院校志願。平行志願的投檔原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在投檔檢索時,先投分數高的考生,然後再投分數低的考生。
五個院校志願,分別以英文字母ABCDE 排列出一個自然的順序。投檔的時候按照這個考生的自然順序逐一檢索,首先檢索A 志願,再檢索後續志願。當分數達到A 志願學校的投檔線時,考生的檔案就被投入A 志願院校中,後續志願就不再檢索;如果考生分數沒有達到A 志願的投檔線,就要看他的B 志願;如果沒有達到B 志願投檔線,再看他的C 志願。依次檢索下去,直至檢索完畢。
考生檔案只要已被投入到一所志願院校中後,即停止對其的志願檢索。如果考生檔案投入到志願院校後由於各種原因被高校退回,即使分數達到後續志願院校投檔線,也不再投檔,大門關閉了。五個志願雖然是平行的,但還是遵循ABCDE 這個自然順序來依次檢索的。平行志願投檔規則,可最大限度保護高分考生利益。這一規則採用不同的填報思路,出現的結果大相徑庭。
(一)、採用“學校優先”的思路,填報的技巧就是衝高與保底結合。
所謂衝高就是:第一志願瞄準那些院校投檔線要比自己高考成績高一點的學校。第二拉開梯度。梯度設定為多少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最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在5 個院校志願中,我建議A 志願的分差應該比自己的分數要高出20 分左右,B 志願應該高出自己的分數大概10 分左右,那麼C 志願,應該跟自己的分數基本一致,而D 志願應該低於自己的分數10 分左右,那麼最後的E 志願低於20 分以上。這樣的填報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選擇好學校;最大的風險是專業可能被調劑,錄取到考生不喜歡的專業。
(二)、如果採用“專業優先”的話,填報技巧是慎重填好A志願和A志願的第一個專業。
這就要準確估計A 志願院校的投檔線,還要查到A 志願第一專業的分數線高出該校投檔線多少分,用這個分數加上該院校的投檔線分數,要剛好等於或略低於考生高考成績。第二、三、四、五、六專業依次遞減。這樣的填報方式,可最大限度的保證被A 志願所填報的專業錄取,選擇到自己喜歡就讀的專業,防止專業被調劑。但在學校選擇上,就可能要浪費一點分數。
(三)、要慎重考慮是否服從“專業調劑”。如果不服從,就有退檔的風險。
一旦退檔,就只能再填報本批次的徵集志願,或錄到下一批次的院校。而且如果徵集志願不填,下一批次的志願也沒有填,那麼就不可能被任何院校錄取,只能復讀了。如果服從“專業調劑",就有可能調劑到考生不喜歡的專業。
大類招生是什麼意思
大類招生指學生在填報這些重點大學時,不用填寫具體的專業,只需填寫所報院系代表類別即可。進入學校後,同院系的同學在低年級的教學計劃是一樣的,到高年級再根據個人的興趣、條件選擇所學專業方向。
大類招生利弊分析好處
好處:
1、選專業不再盲目。
這種招生的方式,允許學生在入學後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以及對學科、專業的更深層次瞭解,再選擇專業發展方向。
畢竟在大學上一二年學了,知道很多專業到底是怎麼回事了,就可以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專業了。
2、增加錄取機會,緩解考生壓力。
在志願填報過程中,一些非按“大類報考”的專業,還要考慮專業級差問題。而按大類填報志願,一個大類內部的專業級差就不存在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錄取的機會,緩解考生的壓力。
壞處:
不能只看到好處,還得看到它的缺點,雖然大類招生暫時延遲了學生的專業選擇時間,但未來還是要面臨如何選專業。透過本科階段的前1年半到2年學習,學生最終還是要確定具體專業方向的,雖然說專業是雙向選擇,但事實上多數大學還得考慮學習成績,大部分學生更樂意選擇“熱門專業”,這樣一來,“熱門專業”扎堆,人數太多難以吸納,在實際操作中,還得看學生的成績,如果成績差,最終還是會被分到冷門專業。
按大類招生的按大類填報志願要注意的問題及難點
一、明確學習方向,正確處理好選學校與選專業關係
高考填報志願的實質就是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選擇學校和專業。從近幾年考生錄取的實際情況看,能夠實現“喜歡的學校”+“喜歡的專業”的並不多,許多考生填報志願時往往陷入“優選學校還是優選專業”的矛盾之中。那麼,學校與專業怎麼選擇呢?對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不同批次的院校應有不同選擇。
(一)、若考生成績上了本科一批名牌大學,可考慮先選學校。
因為名牌大學,無論是教學設施,還是師資力量,都是國內一流,能夠就讀於名牌大學,是一生的名片,對就業和以後人生的發展,都有極大優勢。
(二)、若高考成績只能上二批本科院校或高職高專批次院校,則應考慮先選專業。
本科二批及以下批次院校,大部分學校的辦學水平和實力基本相當,其差別主要體現在專業設定和專業特色方面。在選擇志願時,應考慮自己的能力、特長,結合就業市場的需求趨勢,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專業。
(三)在學校與專業的選擇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不少院校試行按專業大類招生,以“寬基礎、重能力、複合型”的模式培養人才。
學生按專業大類錄取入學,用1-2 年的時間修讀公共和專業基礎課程,在滿足相關專業前置課程修讀要求的條件下,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發展規劃,申請確認主修專業。
二、拓寬資訊渠道,全面準確地掌握填報院校和專業資訊
在高考志願填報前,考生要掌握全面、準確的資訊。這是填報志願的基礎,筆者以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二)、根據自己所報考的類別,收集相關院校的具體招生政策。
一是參考省教育考試院所編髮的招生計劃書上的院校資訊;
二是透過登陸院校官網瞭解相關院校的招生資訊;
三是對心儀的院校進行實地考察;
四是透過諮詢會電話網路等方式瞭解。
(三)、既要了解報考院校的“共性”,更要了解相關院校的 “個性”,即各院校的錄取規則。
如招生院校某專業對高考單科成績、身體條件、性別等是否有要求或限制,對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是否實行“專業級差”等等。
(四)、在填報志願時,各高校當年投檔線我們並不清楚;而且每年的高考試題難易不同,錄取線也不同。
所以,填志願前還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根據自己的成績進行同位分換算。根據同位分換算的成績,參照高校近三年的投檔線,來選擇學校。
三、要研讀當年招生政策,全面、準確掌握志願填報規則
高考志願是在高考成績及各批次最低控制線出來之後填報。大部分志願都是採用平行志願的方式填報。平行志願同一批次,可以填五個並列的院校志願。平行志願的投檔原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在投檔檢索時,先投分數高的考生,然後再投分數低的考生。
五個院校志願,分別以英文字母ABCDE 排列出一個自然的順序。投檔的時候按照這個考生的自然順序逐一檢索,首先檢索A 志願,再檢索後續志願。當分數達到A 志願學校的投檔線時,考生的檔案就被投入A 志願院校中,後續志願就不再檢索;如果考生分數沒有達到A 志願的投檔線,就要看他的B 志願;如果沒有達到B 志願投檔線,再看他的C 志願。依次檢索下去,直至檢索完畢。
考生檔案只要已被投入到一所志願院校中後,即停止對其的志願檢索。如果考生檔案投入到志願院校後由於各種原因被高校退回,即使分數達到後續志願院校投檔線,也不再投檔,大門關閉了。五個志願雖然是平行的,但還是遵循ABCDE 這個自然順序來依次檢索的。平行志願投檔規則,可最大限度保護高分考生利益。這一規則採用不同的填報思路,出現的結果大相徑庭。
(一)、採用“學校優先”的思路,填報的技巧就是衝高與保底結合。
所謂衝高就是:第一志願瞄準那些院校投檔線要比自己高考成績高一點的學校。第二拉開梯度。梯度設定為多少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最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在5 個院校志願中,我建議A 志願的分差應該比自己的分數要高出20 分左右,B 志願應該高出自己的分數大概10 分左右,那麼C 志願,應該跟自己的分數基本一致,而D 志願應該低於自己的分數10 分左右,那麼最後的E 志願低於20 分以上。這樣的填報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選擇好學校;最大的風險是專業可能被調劑,錄取到考生不喜歡的專業。
(二)、如果採用“專業優先”的話,填報技巧是慎重填好A志願和A志願的第一個專業。
這就要準確估計A 志願院校的投檔線,還要查到A 志願第一專業的分數線高出該校投檔線多少分,用這個分數加上該院校的投檔線分數,要剛好等於或略低於考生高考成績。第二、三、四、五、六專業依次遞減。這樣的填報方式,可最大限度的保證被A 志願所填報的專業錄取,選擇到自己喜歡就讀的專業,防止專業被調劑。但在學校選擇上,就可能要浪費一點分數。
(三)、要慎重考慮是否服從“專業調劑”。如果不服從,就有退檔的風險。
一旦退檔,就只能再填報本批次的徵集志願,或錄到下一批次的院校。而且如果徵集志願不填,下一批次的志願也沒有填,那麼就不可能被任何院校錄取,只能復讀了。如果服從“專業調劑",就有可能調劑到考生不喜歡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