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南宋統漢者奢侈腐化,不理朝政,苟且偷安的生活。
這首詩就是針對南宋苟且偷安的黑暗現實而作,它傾吐了鬱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這首詩針對南宋黑暗的現實而作,它傾吐了鬱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擔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思想感情。
《題臨安邸》是南宋詩人林升創作的一首政治諷刺詩,該作品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首代表作。
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詩詞註釋:
1、題:書寫。 2、邸:官府,官邸,旅店、客棧。 3、休:停止、罷休。 4、暖風:這裡不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風,還指由歌舞所帶來的令人痴迷的“暖風”——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風。 5、臨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6、燻:吹。 7、遊人:既指一般遊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 8、直:簡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京城。
詩詞譯文:
美麗的西湖大部分環山,重重疊疊的青山把西湖擁在懷裡,一座座亭榭樓閣雕樑畫棟,不計其數,西湖遊船上輕歌曼舞日夜不歇。整日在西湖遊山玩水,飲酒作樂,和煦的春風吹得這些統治者昏昏欲睡,怎麼還會記得丟失的北方領土,淪落的舊都!在他們眼裡,杭州就是汴州,還有什麼兩樣呢?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詩,是一首政治諷刺詩《題臨安邸》當時社會背景的詩。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華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鬱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詩詞鑑賞: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徵: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慢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麼時候才能罷休? 用“幾時休”三個字,責問統治者:驕奢淫逸的生活何時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復國的事業幾時能著手?又何時能開始? 後兩句“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遊人”不能理解為一般遊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詩中“燻”“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統治者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這首詩針對南宋黑暗的現實而作,它傾吐了鬱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擔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思想感情。
林升(1106-1170年),宋福建晉江馬坪村人,為林知八世孫,字豈塵,號肇殷。生於宋徽宗崇寧五年 (1106年),卒於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林外的科場之路很曲折,屢試不第,直到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已超過了知天命的年齡,才登進士,他受命為興化縣令,仕途也就此止步。留在杭州有他豪於酒,曾於杭州西湖酒肆飲酒鬥餘,復題詩壁間一首七絕。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人皆驚異以為神,他筆鋒直刺當時偷安一隅的趙家小王朝,道出了鬱結在人民心頭的悲憤;同時,警告趙家君臣:不要再驕奢淫逸、醉生夢死了,汴京淪陷之前,也是這樣啊!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就是《題臨安邸》。作者是誰?有作“林升”,也有作“林外”的,因國留在粉牆上的字跡是行草,“升”與“外”形體酷似,歷來莫衷一是。《西湖遊覽志》載此詩作“林外”,以此為線索,現經考證為“林外”。《宋開基馬平(坪)林氏譜諜》稱林外“詞翰瀟灑,談吐不羈”,年青時曾遊學蘇、機一帶,因屢試不第,又耳聞目睹趙家王朝昏聵腐敗,憤世嫉俗,常穿戴道士衣冠,放蕩形骸,到處題詩作詞,以宣洩胸中鬱積。除《題臨安邸》一詩外,有一次,他來到蘇州城東的垂虹橋下,見此橋氣勢雄偉,有橋洞七十二,如長虹臥波,觸景生情,文思驟湧,信筆在一橋洞飛架上題下一首詞,調寄《洞仙歌》:飛架壓水,虹影澄清曉。桔裡漁村半菸草。嘆今來古往,物換人非,天地裡、惟有江山不老。雨巾風帽,四海誰知我,一劍橫空幾番過?按玉龍、嘶未斷,月冷波寒;歸去也,林壑洞門無鎖。認雲屏煙嶂是吾廬,任滿地蒼苔,年年不掃。後來,有人把這首詞抄呈宋高宗,並附傳說為仙人呂洞賓下凡所作。趙構諳熟詩詞格律、音韻,讀罷沉吟片刻,便笑著說:“哪是什麼神仙?這分明是福建秀才所寫!”左右大臣莫名其妙,請教所以然。趙構說:“這首詞所叶韻腳多有閩南方言。”細品之,此詞下半闕中“帽”、“過”,“鎖”、“掃”只有用閩南話來吟,才是叶韻的。很久以後,人們才知道:林外是乘大篷船穿橋洞,自己站到船艙頂,仰面朝天,把詞題寫在飛樑上的。寫畢船去,水天無痕。真是獨出心裁,巧奪天工,難怪當時世人驚為神仙所書。另有一次,林外獨遊西湖,也穿著道士服,擇僻靜酒店飲酒。他叫酒保從他背上的虎皮荷包中隨意取錢,按錢數買酒;飲完再飲,一直飲到傍晚,“凡飲數鬥不醉”,有人探看他荷包中的銀錢,並無減少。大家都感到驚異,以為碰到“神仙”了。等到快離開時,林外又借來筆墨,在酒店壁間,題下一詩:藥爐丹灶舊生涯,白雲深處是吾家;江城戀酒不歸去,老卻碧桃無限花。次日,滿城傳說西湖某酒店有“神仙”前來飲酒,等等。又有一次,當他看到西湖附近的雲蓋峰,半隱半現在晨霧中時,觸動情懷,立即題下一詩:一峰特立出塵寰,自古相傳雲蓋山;不是雲來蓋山頂,只緣峰峭入雲間!把自己不苟合隨俗的高潔性格暴露無遺。林外有二子,長林乾,次林坤。林乾遷居陳江(陳埭),成為晉江陳埭林氏開墓祖。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林外卒,與其二世祖林知同葬靈源山。
當時的南宋統漢者奢侈腐化,不理朝政,苟且偷安的生活。
這首詩就是針對南宋苟且偷安的黑暗現實而作,它傾吐了鬱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這首詩針對南宋黑暗的現實而作,它傾吐了鬱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擔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思想感情。
《題臨安邸》是南宋詩人林升創作的一首政治諷刺詩,該作品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首代表作。
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詩詞註釋:
1、題:書寫。 2、邸:官府,官邸,旅店、客棧。 3、休:停止、罷休。 4、暖風:這裡不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風,還指由歌舞所帶來的令人痴迷的“暖風”——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風。 5、臨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6、燻:吹。 7、遊人:既指一般遊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 8、直:簡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京城。
詩詞譯文:
美麗的西湖大部分環山,重重疊疊的青山把西湖擁在懷裡,一座座亭榭樓閣雕樑畫棟,不計其數,西湖遊船上輕歌曼舞日夜不歇。整日在西湖遊山玩水,飲酒作樂,和煦的春風吹得這些統治者昏昏欲睡,怎麼還會記得丟失的北方領土,淪落的舊都!在他們眼裡,杭州就是汴州,還有什麼兩樣呢?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詩,是一首政治諷刺詩《題臨安邸》當時社會背景的詩。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華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鬱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詩詞鑑賞: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徵: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慢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麼時候才能罷休? 用“幾時休”三個字,責問統治者:驕奢淫逸的生活何時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復國的事業幾時能著手?又何時能開始? 後兩句“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遊人”不能理解為一般遊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詩中“燻”“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統治者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這首詩針對南宋黑暗的現實而作,它傾吐了鬱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擔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思想感情。
林升(1106-1170年),宋福建晉江馬坪村人,為林知八世孫,字豈塵,號肇殷。生於宋徽宗崇寧五年 (1106年),卒於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林外的科場之路很曲折,屢試不第,直到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已超過了知天命的年齡,才登進士,他受命為興化縣令,仕途也就此止步。留在杭州有他豪於酒,曾於杭州西湖酒肆飲酒鬥餘,復題詩壁間一首七絕。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人皆驚異以為神,他筆鋒直刺當時偷安一隅的趙家小王朝,道出了鬱結在人民心頭的悲憤;同時,警告趙家君臣:不要再驕奢淫逸、醉生夢死了,汴京淪陷之前,也是這樣啊!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就是《題臨安邸》。作者是誰?有作“林升”,也有作“林外”的,因國留在粉牆上的字跡是行草,“升”與“外”形體酷似,歷來莫衷一是。《西湖遊覽志》載此詩作“林外”,以此為線索,現經考證為“林外”。《宋開基馬平(坪)林氏譜諜》稱林外“詞翰瀟灑,談吐不羈”,年青時曾遊學蘇、機一帶,因屢試不第,又耳聞目睹趙家王朝昏聵腐敗,憤世嫉俗,常穿戴道士衣冠,放蕩形骸,到處題詩作詞,以宣洩胸中鬱積。除《題臨安邸》一詩外,有一次,他來到蘇州城東的垂虹橋下,見此橋氣勢雄偉,有橋洞七十二,如長虹臥波,觸景生情,文思驟湧,信筆在一橋洞飛架上題下一首詞,調寄《洞仙歌》:飛架壓水,虹影澄清曉。桔裡漁村半菸草。嘆今來古往,物換人非,天地裡、惟有江山不老。雨巾風帽,四海誰知我,一劍橫空幾番過?按玉龍、嘶未斷,月冷波寒;歸去也,林壑洞門無鎖。認雲屏煙嶂是吾廬,任滿地蒼苔,年年不掃。後來,有人把這首詞抄呈宋高宗,並附傳說為仙人呂洞賓下凡所作。趙構諳熟詩詞格律、音韻,讀罷沉吟片刻,便笑著說:“哪是什麼神仙?這分明是福建秀才所寫!”左右大臣莫名其妙,請教所以然。趙構說:“這首詞所叶韻腳多有閩南方言。”細品之,此詞下半闕中“帽”、“過”,“鎖”、“掃”只有用閩南話來吟,才是叶韻的。很久以後,人們才知道:林外是乘大篷船穿橋洞,自己站到船艙頂,仰面朝天,把詞題寫在飛樑上的。寫畢船去,水天無痕。真是獨出心裁,巧奪天工,難怪當時世人驚為神仙所書。另有一次,林外獨遊西湖,也穿著道士服,擇僻靜酒店飲酒。他叫酒保從他背上的虎皮荷包中隨意取錢,按錢數買酒;飲完再飲,一直飲到傍晚,“凡飲數鬥不醉”,有人探看他荷包中的銀錢,並無減少。大家都感到驚異,以為碰到“神仙”了。等到快離開時,林外又借來筆墨,在酒店壁間,題下一詩:藥爐丹灶舊生涯,白雲深處是吾家;江城戀酒不歸去,老卻碧桃無限花。次日,滿城傳說西湖某酒店有“神仙”前來飲酒,等等。又有一次,當他看到西湖附近的雲蓋峰,半隱半現在晨霧中時,觸動情懷,立即題下一詩:一峰特立出塵寰,自古相傳雲蓋山;不是雲來蓋山頂,只緣峰峭入雲間!把自己不苟合隨俗的高潔性格暴露無遺。林外有二子,長林乾,次林坤。林乾遷居陳江(陳埭),成為晉江陳埭林氏開墓祖。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林外卒,與其二世祖林知同葬靈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