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62989363249
-
2 # 使用者5821000183003
心血不足,脾氣虛弱所致,臨床以心悸失眠,納差腹脹,便溏出血為主要表現的證。
心脾兩虛證,廣義包括心脾氣虛,心脾陰虛,心脾氣陰兩虛等幾種型別。由於心主血,脾主運化,所以臨床的心脾兩虛證以心血不足,脾氣虛弱者為常見。本證常見於虛勞、心悸、怔忡、不寐、健忘、眩暈、血證,以及西醫的神經官能症、貧血、心律失常、心肌炎等疾病。 心主血脈、主神志,脾主運化、主統血,因此,心與脾之間的生理聯絡主要體現在血液的生成與執行兩個方面。脾氣足則血有化源,心所主之血自能充盈,神志活動才能正常;心主血脈與脾主統血相互協調,以維持血液在經脈之中正常執行。若因某種原因影響心脾上述任何一種生理功能,心脾兩髒可相互影響而形成心脾兩虛證。若因飲食不節、飢飽不調,損傷脾胃之氣,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則血的化源匱乏,致心血不足;若因勞倦內傷,思慮過度,則勞傷心脾,耗血傷神,既使心血虧耗,心神失養,又易影響脾胃生化氣血,而且使脾失統血之職,加重心脾兩虛證。若因慢性失血,不僅使心血虧虛,神不守舍,而且日久氣血皆虧,致脾氣亦虛,運化無力,也可形成心脾兩虛證。 心脾兩虛證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心血不足及脾氣虛弱兩個方面。如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面色萎黃,脘腹脹滿,飲食減少,大便失調,神倦乏力及月經過多,月經淋漓不盡,便血、皮下出血及各種出血現象,舌質淡嫩,苔白,脈細弱。心血不足,則心失所養,心神不寧,頭目失養,肌膚失榮。脾氣虛弱,運化失健,故脘腹脹滿,飲食減少,大便失調,神倦乏力,脾虛不能統血,可見各種出血現象,常見者如月經過多、便血、皮下出血,氣血不足,也可表現為經少,閉經。 心脾兩虛證的治療以補益心脾為大法,可選用歸脾湯。但若以氣虛為主,則病變多偏於脾虛,治宜補益脾氣,方選參苓白朮散等;若以血虛為主,病變部位多偏於心虛,治宜補養心血,方選養心湯、補心丹等。
很多人容易出現手腳出汗多,甚至嚴重的有如汗珠往下滴,在中醫認為,大多屬於心脾的功能失調有關係。
心脾的功能失調,也分虛實兩種,比如心火亢盛,熱迫津液外洩,就會從四肢末端排出汗液,經常會伴有口乾舌燥、心煩氣躁、失眠多夢、容易緊張、焦慮等症狀,治療以天王補心丸之類的方藥。
如果長期飲食肥膩,辛辣刺激,飲酒過度,也容易造成胃腸溼熱,脾胃有運化水溼的功能,如果體內溼熱阻滯,津液不循其道,也容易從四肢末端排洩,形成手腳心出汗多的現象,多會伴有口乾口苦、口臭、排便不暢、舌苔黃厚膩等現象,中醫治療的方藥有比如三仁湯等。
脾胃虧虛,有脾陽虧虛或脾氣虧虛等情況,陽氣不足,不能攝汗,也容易造成手腳心出汗嚴重,多會伴有疲倦乏力、抵抗力下降、四肢乏力、食慾不振,容易腹脹腹痛、大便稀溏等現象,治療以健脾攝汗為主,比如附子理中丸、黃芪建中丸、健脾丸等。
心脾兩虛,心神不寧,也容易發生緊張焦慮,容易導致出汗多的現象,可以用歸脾丸,有補益心脾、補養氣血、寧心安神的作用。
平常注意調節情緒,不要過勞過累,養好心脾,注意三餐有規律,定時定量,配合以上各種型別的辨證用藥,自然能夠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