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邏輯分析師
-
2 # 簡曉穆
心理暗示是我們普通人能夠快速上手,簡單易用,快速掌握的一項改變認知,指導行為的一項心理可操作技能。
我們所熟知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積極的心理暗示,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國王,他用象牙雕了一個少女,然後愛上了他。後來愛神被感動,就是這個雕像變成了真人,然後他們就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後來呢,心理學家根據這個故事,做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實驗,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
他們在一所學校裡,做了一次抽樣,然後向學校提供了一些學生名單,並告訴校方,他們發現這些學生有很高的天賦,將來很可能會取得很高的成就,只是現在還沒有表現出來。
而其實,這個名單不過是他們隨意抽取出來的幾個人。然而有趣的是,在這次期末考試中,這個名單上的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確比其他學生高出很多。
心理學家認為,這就是由於老師期望的影響。由於教師根據名單認為這個學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更多的關注,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期望和關注,因而產生一種內動力,學習時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績。
這種現象說明教師的期待不同,對兒童施加影響的方法也不同,兒童受到的影響也不同。借用希臘神話中出現的主人公的名字,羅森塔爾把它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亦稱“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接收著外界的暗示。比如人們在購物時就很容易受到廣告對購物心理的暗示作用。
比如曾經有這麼一個故事,大家正在吃飯時,廚師突然闖進來,說他把毒藥當做成調料放進了食物!大家立刻感到劇痛難忍、噁心嘔吐等一系列的不適應感和不舒服感,過了一會,廚師又回來說,自己搞錯了,沒有把毒藥放進食物。於是,“病人”們很快就又恢復了常態,剛剛的不舒服的感覺統統消失了。
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它是巨大的,不但能影響人的心理與行為,還能影響到人體的生理機能。
消極的暗示能擾亂人的心理、行為以及人體的生理機能;而積極的暗示能起到增進和改善的作用。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前些天,我們領導就交給我一個非常棘手的任務,讓我週末這兩天內做出來,在她給我任務時,說:上次你做的那個報告都讓我覺得很驚豔,我相信你這次也一定能做好。
聽領導這麼一說,本來就想著撂攤子的我,想週末帶著孩子出去玩的我,立馬就工作狂上身,而且讓我心裡有種強烈的預期,覺得自己一定能非常完美地完成領導交代的這個任務。
所以,在週末的時候,我請老公帶著兩個孩子出去玩,自己在家找了大量的資料,硬是在一天內完成了任務。把報告交上去的時候,沒想到再一次受到了領導的肯定,“我就說你肯定行吧,這次工作完成得非常好!”
今天回想這件事,這不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嗎?
西班牙懸疑電影《看不見的客人》,尼爾媽媽能一步一步從守口如瓶的艾德里安口中撬出真相,也是因為她熟練運用了心理暗示的技巧。
在生活中巧妙地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讓我們吸引到我們所向往的那種磁場,那些好的東西。積極的心理暗示會讓我們周圍形成一個好良好的磁場,那些美好的東西會被我們吸引到身邊,消極的心理暗示,會形成一個消極的磁場黑洞,會導致那些負面的、不好的東西,聚集在我們周圍,所以我們生活中應該保持自己的心理暗示,從而快樂的生活。
回覆列表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很強大的,強大到可以改變人的身體。
聽父母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家鄉有一位老人,60多歲的時候生了病,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家屬,老人最多活不過半年,家屬瞞著老人說是小病,該吃吃該喝喝。結果老人活了2、3年都沒事,後來去找醫生複查,醫生奇怪就問他,你這病按理說能活半年,結果過兩三年下來都沒事,真是奇蹟。老人這才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結果再回去沒過幾個月就去世。
所以說心理暗示這個東西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不同的心理暗示必然會有不同的選擇與行為,而不同的選擇與行為必然會有不同的結果,這種行為最先反應在人的身體上。還有一個故事,一個死刑犯被關在密閉黑暗的空間裡,醫生在犯人手上用刀劃了一道,然後在房間裡播放水滴落地的聲音,手上的傷口早就凝固了,但犯人看不到,一晚上都以為自己的血一直往外流,結果第二天,犯人真的死去了,死亡的症狀與失血過多的人一樣。
這是反面的例子,當然,好的心理暗示並不是對所有的人效果大小一樣,但積極的心理作用必定比消極的要好。在古代小說裡也有這種說法,眾所周知的就是《封神榜》之中的比干之死。比干在激憤之下挖了自己的心出來給紂王看,而後揚長而去,卻因賣菜婦人的一句話,失去了最後一口氣。
《封神演義)第二十七回,太師回兵陳十策:話說黃元帥見比干如此不言,徑出午門,命黃明、周紀:“隨看老殿下往何處去。”二將領命去訖。且說比干馬走如飛,只聞得風聲之響。約走五七里之遙,只聽得路傍有一婦人手提筐籃,叫賣無心菜。比干忽聽得,勒馬問曰:“怎麼是無心菜?”婦人曰:“民婦賣的是無心菜。”比干曰:“人若是無心,如何?”婦人曰:“人若無心,即死。”比干大叫一聲,撞下馬來,一腔熱血濺塵埃。……見賣無心菜的,比干問其因由,婦人言“人無心即死”,若是回道“人無心還活”,比干亦可不死。比干取心,下臺,上馬,血不出者,乃子牙符水玄妙之功。在我們心理諮詢中常用的“合理情緒療法”就有這種意思在裡邊,其原理就是不同的信念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影響,用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就會發揮出來效用。
包括“生物反饋法”也是這樣,透過利用現代的生理科學儀器,經過特殊訓練後,病人自己進行有意識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訓練,透過內臟的反饋一步步達到隨意調節自身軀體機能,從而消除病理(心理疾病)。對於軀體疾病,僅靠心理暗示並不能治癒,但其輔助效果常常是非常驚人的。就像開頭講的那個故事一樣。
在心理暗示中,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信。這就要求心理暗示的實施者應具有較高的威望,要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所以,醫術著名的醫生的幾句話,有時候比幾千上萬塊錢的藥更管用,這也是在以往一些迷信活動裡“信則靈,不信則不靈”的把戲一樣。心理暗示的應用範圍很廣,個人意志強的人自我暗示的作用突出,意志弱的人,在別人的輔助下也會有很強的作用。
所以,學會自我暗示,是積極調控心理,保持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