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名草2020

    糾纏在對錯裡出不來的都是一些自以為是。

    堅持已見不肯讓人的人。這樣就往往爭執

    不斷,打不過口水仗就會動手。把問題弄

    得不可收拾!

    所以我們要學會換位思維,站在對方的角

    度去想想,要設身處地地替人家著想。

    只有這樣,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 2 # 夢中晴雨

    不要糾纏在對錯裡出來,學會換位思考,這個題前後搭配上我覺得是對非對。對錯和換位處在同一層面,雖然能化解矛盾,永遠不會為零,怎麼可以出來?僅是妥協或退讓。要從對錯的困擾糾纏中出來,就要站得高,看得遠,超然物外,春風化雨,滋潤心田的智者才可以做到。而普通人永遠就處在對錯,是非,矛盾之中,是二元論的角色,認知還是有侷限性的。所以只是退一步海闊天空,能禮讓就心平氣和是最好程度,但這隻屬於小是小非,小對小錯的範圍裡,而大事大非,大對大錯是不可能出來的。實際上思想能清零的智者,而不是普通人。普通很難做到的,說說而已。個人體會不夠,多言了,海涵。謝謝!

  • 3 # 高天興1

    不要糾纏在對錯裡不出來,怎樣學會換位思考?

    就每個人而言,無論在家庭和社會,若遇見不可避免的,大小矛盾和磨擦。總是非來個你錯我對,我高你低你輸我贏的人。是缺少做人應該有的涵養仁善和感恩。

    要克服糾纏在對錯裡的煩惱情緒,學會換位思考,最根本的就要做到三點:

    <一>,學會換位思考,首先要讓自己仁善和感恩。

    人生的過程,其實就是用感恩的心一路走來。感恩之心,就是人的一種境界和胸懷,是一種善於發現美好的道得情操。我們在生活中都有體會。一個人如果每天從早到晚老想著“那件事都是他的錯,誰對不起我……”你就會感到痛苦。若轉變思維想“我還欠誰的情,還要對誰感恩……”,就會努力地去兌現,就會在努力兌現的過程中,感到幸福和快樂。因為你用感恩的心,以德回報了他你才心生快樂。

    唯有懂得感恩的人,才具有仁善的心態,才能在生活中,為人做事能站到對方的立場上去換位思考。

    生活中不糾纏對錯,學會換位思考,前提就是要具備感恩的仁善心態。有了感恩的心態,你就能和家庭成員,工作周圍同行和協相處。也不會或很少有矛盾和磨擦,既然有也會理解忍讓和包容。也絕對不會出現爭對錯的局面。

    <二>,學會換位思考,還要懂得寬容。

    人生的寬容就是做人的氣量,是人的意境和涵養。是為人的胸懷是待人的藝術。寬容能容下人間的喜怒哀樂。善待別人,實質是善待自己。斤斤計較和別人爭對錯,就是與自己過不去。

    很久以前看到過,德國大文學家歌德關於寬容做人的一個故事。在一個春暖花開的一天午後,歌德獨自在一個叫魏瑪的公園的小路上散步。那條小路很窄,他偏偏遇上了對他心存敵意的評論家。他們都停下來看著對方。評論家先開口說:“我從來不會給一個傻瓜讓路”。而歌德卻這樣回覆:“我與你恰恰相反,您請”。說完,歌德退到一旁。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歌德的寬容達到了何等的博大精深意境。歌德不僅沒有感到不愉快,反而感到內心平靜和快樂。若兩人爭對錯,結局便是二者各有煩心和痛苦。因此說,學會做到換位思考不僅需要一顆仁善感恩的心,還需要大度的寬容來配合。

    <三>,學會換位思考個人涵養也是必備的。

    涵養來之何處!涵養來自讀書學習。當你讀書破萬卷時,不僅能讓你通曉天文地理,還能讓你學會怎樣處事做人。更能讓你,知書達理觀沉浮人生,一顆靜心看炎涼世界。

    總之,生活中要想從糾纏對錯中走出來,學會換位思考。就要努力爭取三個做到。

    ①,首先做到讓自己仁善感恩;

    ②,做到懂得如何寬容;

  • 4 # 懂點冷知識

    思考的關鍵在於獨立思考,正確的科學方法論,和自己的行為原則。

    獨立思考

    當下很多人說風就是雨,看網路上的言論不假思索都相信。或者身為粉絲,拉踩其他愛豆,都是很不明智的行為。

    獨立思考需要遠離人群,不受他人想法的干擾。

    如果你想要清晰地思考,就必須遠離人群。但是走得越遠,你的處境就會越困難,受到的阻力也會越大,因為你沒有迎合社會習俗,而是一步步地與它背道而馳。小時候,每個人都會鼓勵你不斷成長,變成一個心智成熟、不再耍小孩子脾氣的人。但是,很少有人鼓勵你繼續成長,變成一個懷疑和質疑社會錯誤潮流的人。——《駭客與畫家》

    之前寫過獨立思考的文章和書單:

    高效工作不是完成而是改善:要做到最好必須獨立思考

    https://www.toutiao.com/i6774930269674668556/

    要想獨立思考,要想活得明白,必讀的“反常識反套路”書

    https://www.toutiao.com/i6767658003735773703/

    科學方法論

    科學方法論在於 可證偽性,比如古人相信地心說理論,但是一旦有了望遠鏡有了資料,我們可以推翻地心說。比如伽利略的“兩個小球同時落地”,做個實驗就可以推翻自己老師的理論。

    但是很多理論是沒有“可證偽性”的,比如信不信上帝,你說一句上帝不存在,基督徒可以有一百種方式反駁你,“上帝存在”這個理論,在基督徒那裡,就不具有可證偽性。(雖然上帝確實不存在,但是基督徒有一百種理由相信他存在,推翻不了)

    再比如算命和占星,你說它對不對呢?——如果算準了,就對了,如果算錯了,算命師有一百種方式讓你相信不是他算錯了,而是你理解錯了。

    ——這就是不具有可證偽性。

    行為原則

    我們很容易受別人的影響而拋棄自己的思考邏輯 和原則,比如吵架被帶歪,吵不過,就是這樣。

    這裡不贅述,附上兩個思考方式和行為原則的帖子。

    《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精華整理

    https://www.toutiao.com/i6776539172778803720/

    有這些原則,是幹大事兒的人,你將高效完成任何事情

    https://www.toutiao.com/i6775053393812521484/

  • 5 # 楓笙H

    既然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你不去糾結不就不會再去想這個問題了嗎,其實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關鍵有時候總是糾結一個問題很長時間,也沒有得到解決辦法自然是會煩惱的,我曾經也是有跟你一樣的煩惱,我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時間慢慢淡化一切,其次則是把時間都安排在工作上面,運動方面,人只有把精力放在工作和運動上面,才不會像過多的事情,因為你也沒有時間去想這些,有時間還是要多出去走走,儘量多放鬆自己,舒緩心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完孩子想要恢復到孕前的狀態需要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