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達o芬奇密碼
-
2 # 關東俠客
甲午海戰時清朝還沒有潛艇。史料公開記載的亞洲最先擁有潛艇的國家是日本。1904年日俄戰爭時日本從美國購買了潛艇,甲午海戰已過去十年了。北洋海軍是1888年建立的,每年撥四百萬兩銀子,主要軍艦大小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人。北洋水師規模在清朝四支艦隊中實力是最強的,在整個亞洲實力居第一位。在中日戰爭期間全世界的媒體都認為日本必敗無疑,然而戰爭的結果證全世界驚掉了下巴。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洋務運動幾乎同時起步。在三十多年時間裡,日本幾乎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糸,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而中國政治腐敗保守,洋務運動發展緩慢,沒有建立起完備的工業體糸,人民生活困苦。軍事器材大部分從國外購買。慈禧太后修建頤和園花了一千多萬兩銀子,挪用海軍軍費750萬兩,使海軍軍力衰落。海戰時,日本軍艦已使用了速射炮,而中國海軍艦炮還是老舊的實心炮落後了一大步,儘管廣大愛國士兵英勇抵抗,但是國力懸殊武器落後失敗是下可避免的,李鴻章的消及保船思想也是重要原因。
-
3 # 偉大光榮正義
首先,問題裡的那張圖是存在的,但說的不是一回事。
這張圖描述的是世界上第一艘(或說第一臺?)潛水器 Van Drebbel,這玩意兒於1620年被荷蘭科學家康奈利斯·德萊貝爾(Cornelis Drebbel)發明,由人力划槳驅動。據記載,詹姆斯一世甚至還被德萊貝爾拉上了這玩意兒,成為第一個使用潛水器的國王。下圖是其復原版,不過槳數存在爭議:
雖然潛艇或者說潛艇概念起步很早,但是動力問題成了最大的制約因素,直到1863年,第一艘不依靠人力驅動的潛艇——法國潛水員號才投入使用,不過由於使用壓縮空氣作為動力來源,使得其長達45米,時速不到4節,續航能力約為5海里,武器為裝在首部的長杆魚雷。
而所謂天津機器局發明的潛艇,模型如下圖所示,據說擺放在天津博物館。
值得稱奇的是,目前所有宣傳資料都說這是第一艘現代意義的潛艇,具有水滴型艇體、十字舵,甚至還有後掠的首水平舵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玩意兒會不會太現代了一點?
看看同時期的潛艇長啥樣:
這是1879年左右英國製造的Resurgam號潛艇,蒸汽動力。
對比一下形如太空穿梭艇的天津潛艇,水滴艇體不說了,駕駛艙上還有五塊大開孔的玻璃,如果按比例放大,尺寸得多大?
你確定不是搞笑?
-
4 # 毅而三思吳六奇
天津機器局的這艘潛艇,現在的宣傳都源於1880年9月天主教在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期刊《益聞錄》。這艘潛艇只是試製,個頭很小,雖然成功了,但並不能用於像今日潛艇這般用法。這個小不點現在就在天津博物館,如圖:
按描述看也確實很貼切,“式如橄欖,上有水標及吸水機,其水標縮入船一尺,船即入水一尺”,就是比起“可於水底暗送水雷,置於敵船之下”,其本身更像是一個水雷(魚雷)……
像你截圖中那個畫,叫“德雷布林(Drebbel)”,是一種用人力划槳推動的水下船,和潛艇相差甚遠。而潛艇的實際使用,1775年美華人布什內爾建造的木殼潛艇“海龜”號只能在水下停留半個小時,但到了1864年時,“亨利”號潛艇才得以用水雷炸沉巡洋艦。所以1880年在中國出現這樣一艘模型潛艇,並不是很難以想象的事情。(如圖,亨利號的結構圖)
兩圖一比尺寸立見,就天津機器局這個體積來說,學印度都沒用……只能肯定《益聞錄》記載的內容和這個小不點,說明華人對水戰關鍵的敏感性出現的很早,畢竟“兵者,詭道也”。而時隔25年後的1905年,日本人從美國手裡買了五艘潛艇(1906年開始仿製),以及此後在二戰中的運用,都只能彰顯其作戰理念上的一塌糊塗。
至於你提問內容裡的那種作戰方式,意義並不很大。因為現代魚雷的前身……1887年的俄國才剛開始用。如果硬要使用這種戰術,等於還是在用以前的水鬼,也只有水雷可行。
-
5 # 宇澤歷史
這張圖畫確實是真實的,通俗易懂的來說這隻能是潛水艇的雛形,並不能像當今或者是一戰、二戰時期的潛水艇那樣,能執行摧毀船隻、遠洋續航、搭載魚雷等戰略任務的能力。其次在晚清時期,天津機器局也確實造出了像圖中這樣的潛水器,但準確來說,這只是天津機器總局在1880年試製的水底機船,雖然研製成功了,也算得上是中國開始研製的第一艘潛水艇,但並不能像題主說的那樣,可以用於黃海海戰,甚至是派水兵在裡面操控發射魚雷,從而達到摧毀日本聯合艦隊軍艦的目的。乍一看,感覺題主的設想在甲午海戰中沒有實現,倒是在太平洋戰爭中卻真有例項,只不過是日本海軍派水兵在可操縱的魚雷當中對美軍艦艇發起無用式的自殺襲擊,就好似同時期的日本神風敢死隊一樣。
算了,不能扯遠,既然說到了潛水艇和天津機器局,還是有必要給題主說一下這兩者。
首先,在甲午海戰前後,雖然晚清的天津機器局有這個能力造出諸如此類的水底機船,也就是潛水艇的雛形。但並不能將其用於實戰,甚至說是可以裝載魚雷做到偷襲並摧毀一艘排水量為幾千噸的巡洋艦的作戰目標。舉個例子,當時19世紀末的海戰,處在一個軍工業飛速發展的一個時期,海戰當中除了火炮對決,那麼剩下的就是魚雷攻擊了。而當時的魚雷並不能向一戰、二戰時期那樣精準,黃海海戰中北洋海軍的魚雷艇福龍號,分別三次向日聯合艦隊的西京丸號發射魚雷,都未能成功擊中,這也足以證明當時就算是特意為搭載魚雷而設計的魚雷艇,在實際戰爭中的命中率也是微乎其微的。更別說,一個只是在機器局內研製成功的水底機船,這是不可能用於實際海戰的,但不能否認天津機器局當時有這個實力,只是潛水艇的研製還處於萌芽狀態。
根據資料記載,第一艘用於實戰的“潛艇”是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漢利號,但當時的潛艇所攜帶的武器也只是定時引爆炸藥包和水雷。而真正搭載魚雷發射管的潛水艇也是在1881年由T.諾德費爾特和G.加里特建造的“諾德費爾特” 號潛艇,就當時晚清的軍工業水平來看,也不能在短時間內製造出可以遠洋續航且搭載魚雷發射管的潛水艇,因為實力實在是有限,所以我認為題主的假設是不成立的。其次,天津機器局是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創辦的,早期為天津軍火機器局,1870年李鴻章接手直隸總督後,改名為天津機器局,後來主要生產北洋水陸各營槍炮、火藥、子彈、水雷以及銅帽、火門等。
最後,甲午海戰的慘敗是晚清政府的愚昧腐朽造成的,歷史沒有如果,再多的假設也無濟於事,重要的是當下要吸取甲午海戰慘敗的歷史教訓!
這張畫是真實的的嗎?聽說天津機器局造出了潛水艇(水下航行器),為什麼沒有用在甲午海戰中,如果當時的人們把這種新鮮的武器用於甲午海戰,比如把這個放在致遠艦的甲板上,在致遠艦炮彈全部用盡。準備撞向松島號時,假如鄧世昌用謀略詐降,派一位勇敢的水兵進入潛水器,假意讓日本軍艦來接收致遠艦,軍艦上的人們偷偷解開潛水器的繩子,把神秘潛水器放入海里,灌水下潛,用魚雷或者水雷把松島號擊沉,就像蛇一樣,被砍掉的蛇頭依然能致人和動物於死地一樣,或者放在濟遠艦上,方伯謙用撤退分散了日本艦隊人員的注意力,然後濟遠艦上的水兵釋放潛水器,如果我們學習蛇,能不能打贏黃海海戰,還是那時根本沒有潛水器,當時真有這種東西嗎?
回覆列表
當時運用潛艇簡直天方夜譚。清末只有魚雷艇。而魚雷艇發射的魚雷,居然是靠壓縮空氣提供前進動力,所以魚雷速度很慢,射程很近。艦船上就無法發射魚雷。只有魚雷艇靠近敵船時,發射魚雷。這有點兒像敢死隊,抱著炸藥包炸坦克。
潛艇就更不用說了,當時也沒有內燃機,也沒有蓄電池。潛艇根本就是隻是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