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突突突了結局

    西南尤其是雲南北部這邊紅薯統一指那種吃起來澱粉很足同時又很甜的薯類,方言叫紅苕,可以生吃,當然家鄉的紅苕苕肉是白的,水分不足,生吃時顆粒感非常濃,有時候有種在嚼帶甜味的木渣子的感覺,但這東西能管飽,畢竟帶有豐富的澱粉,以前我們這裡有些人家父母有事外出一兩天就會給孩子留一袋自家挖的紅薯,孩子餓得時候可以當飯吃。 另一種紅薯是大學期間在昆明吃到的,真的是紅色,又脆又甜,澱粉感不是很足,水分充足,生吃時有種在吃水果的感覺,當然和同學出去吃火鍋時我們確實是把它當水果吃的,剛一上紅薯片我們就你一片我一片的吃完了。當然聽說北方那邊把紅薯叫地瓜。 白薯在我們這裡其實叫山藥,山藥排骨湯,拔絲山藥說的就是這種東西,一般是很長的一根,像個棒子,不能生吃,不加鹽時吃起來像粘膩的土豆?沒法子形容,總之削皮時必須帶著手套或包著塑膠袋,因為這東西不管是削皮還是切開都會有粘液分泌出來,這種粘液刺激性很大,沾到面板上會癢,削的動作要快,而且皮必須趕緊抖掉,為啥要這麼強調呢,因為削皮動作不快的話皮就會和山藥棒黏在一起,黏成一團,最後整個山藥棒都是黏糊糊的,吃法一般就是削皮切塊後做成山藥排骨湯,味道還算不錯,當然,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接受,之所以叫山藥是因為它聞和吃起來都有點淡淡的藥味,有些味覺敏感的估計不會很喜歡。 地瓜其實也是一種含澱粉的根莖類食物,當然它澱粉感吃起來幾乎沒感覺,整個根莖裡面含水量非常多,口感近似於之前提到的汁多味甜的紅薯,唯一的區別就是沒有澱粉的口感。僅僅是沒有那種口感,但裡面還是有澱粉的,所以也可以吃飽。但這種東西在我們這種地方完全是被當成水果來吃,連刀都不用就可以徒手撕掉皮,用水略微洗下就可以抱著大啃,當然你也可以文雅點,切切片撒點白糖,就像涼拌番茄一樣的家常菜或做成水果沙拉,這種菜小時候沒少吃,在飯店裡有時也能見到。當然聽說這種我們叫地瓜的東西在兩廣被稱為涼薯。 至於學名叫土豆的東西我們叫洋芋,有些地方也叫山藥蛋。 各個地方方言對各種含澱粉的根莖類食物叫法都不同的,而且你這問題上的三個名稱不算是學名,算是方言的叫法,所以題主你會發現相同的食物會有五花八門的叫法,我這裡只是說了雲南北部的一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軟殺武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