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80後小公
-
2 # 初民話語
這個問題,應該答案應該非常明顯,如果說機關事業單位是“鐵飯碗”的話,在這些單位工作肯定是能吃飽飯的。從一些現象就可以看出,機關事業單位吃飽是沒有問題的。
一、想進機關事業單位的很多很多。
每當機關事業單位招錄人員的時候,往往會聽說某個崗位招錄比有多高,競爭有多激烈。去年,事業單位招聘時,報名還沒結束,某個崗位只招一個人,報名人數就達到了225人,可見,大家都爭著擠進機關事業單位。
有人會說,也有招錄時報名人數少甚至沒有人報名的情況。這種情況是有,但仔細看一下就會發現,這些崗位大多是鄉鎮甚至是邊遠鄉鎮的崗位,在這些地方離城市很遠,條件很辛苦,享受不了城市舒適的生活,所以沒人去競爭。
如果說,機關事業單位不能吃飽飯的話,那麼辭職人會很多很多的。就知道的情況來說,公務員辭職的人很少,即使有個別辭職的也是去讀博、當律師等收入更高、前景更好的職業,去企業工作的很少很少。就拿教師來說,很多教師都說待遇很低,但真正每年離職的教師還不到2%,這其中還包括調去其他單位當教師的人數。這些隊伍的人員基本還是穩定的,如果他們真的吃不飽、真的待遇很低的話,估計離職率至少要達到兩位數吧。
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收入在當地是處於中上水平的。
一般來說,公務員的收入在當地是處於中上水平的,現在又要求教師的平均工資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因此,在體制內的人員的收入水平還是有保證的。
事實上,體制內的人在當地買房買車是常態,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縣城的公務員買車買房的很多,因為他們有穩定的收入,有比較高的住房公積金。當然,能買豪車、能買別墅的人少。但這與吃飽是沒有關係的。能買房買車,這說明吃飽是沒有問題的。
三、體制內的人想發財致富是不太可能的。
進入體制內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如果想與富人攀比,那還是有差距的。那些開著上百萬車的富人,那些住著上千萬別墅的富人,體制內的人是沒法與他們相比的。想要將子女送進收費較高的貴族學校、私立學校就讀,體制內的人也還是很吃力的。但是,體制內的人維持中等的生活水平還是應該達得到的,一年去一兩次國內旅遊也是可以做到的。但要很高的生活水準,估計是有點難的。
四、體制內的人何去何從?
體制內的“鐵飯碗”,應該是能吃飽的。但要達到高水平的吃飽吃好,那還是難以達到的。
在這次疫情中,體制內的人收入是穩定的,在很多人因疫情減少收入甚至失業的情況下,體制內的人收入非常穩定,有些教師今年的收入還增長了。從保持收入的穩定,從保持收入處於當地中上水平的角度考慮,2021年,還是穩定一點好,還是留在體制內比較好一些。當然,如果你特別有才能,可以在體制外,得到較高的收入,去體制外拼搏一下,也是可以的,但要慎重作出決定。因為長期在體制內工作,到體制外工作可能會遇到一些無法克服的困難的。
以上是個人的見解,如有不當之處,請交流指正。
-
3 # 求職觀察員
所謂鐵飯碗,一般指的是體制內上班的國家公務員,事業編制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還有國有企業(包括銀行等金融企業,菸草等國有單位)正式員工。
那麼鐵飯碗真的吃飽飯嗎?
以我個人的看法,我認為鐵飯碗工作的狀態,用六個字來形容,那就是:
吃不飽,餓不死。
說吃不飽,是因為體制內單位往往意味著工作穩定,旱澇保收,甚至在有些單位還可以謀取一些權力,社會地位也比較高,但是體制內單位歷來不會有太高的工資,所以你要想在體制內單位上班的同時還能大富大貴,那就比較難。
說餓不死,是因為體制內單位雖然總體上工資不高,但是福利待遇往往很優厚,比如公積金繳納比例高,退休工資高,逢年過節的米麵油,還有交通補貼、電話補貼、伙食補貼、住房補貼等等,凡是涉及到每個人“衣食住行”這些基本需求的,單位都會有所考慮。
所以總體而言,我認為鐵飯碗雖然足夠鐵,但是要論收入的話,基本上就是吃不飽餓不死這種狀態。
當然,如果你非要去走一些歪門邪道去創收,那麼收入可能也會上去,甚至回報會很驚人,但是請記得,權和錢,升官和發財,這兩樣你不能全部都佔完了,如果你想兩者兼得,那麼估計遲早要出事。
總之,既然你選擇了鐵飯碗,那麼你應該正確看待鐵飯碗背後的利與弊,不要啥都想要,啥都想吃,當然飯肯定要吃,但是沒必要吃得太飽,否則你可能會吃撐,甚至會吃不了兜著走!
人們總是說一個女孩,有個穩定工作,月三四千就行了。現實卻告訴我們:如果只賺三四千,不但不能旅行,還得擠公交,很勉強的可以生活自理,更沒有辦法給父母無憂晚年、將來給孩子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人世慌慌張張,不過圖的是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千惆悵;這幾兩碎銀,可讓父母安康,可護幼子成長。2020難上加難,2021何去何從?
回覆列表
所謂鐵飯碗,一般是指公務員和事業編兩種崗位,廣義包括國企在內。
那麼,鐵飯碗真能吃飽飯嗎?
這點毋庸置疑,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對機關事業單位趨之若鶩。以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現行的工資待遇,社會普遍比較認可的定位是中等略偏上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維持基本的生活不是問題,但冀望靠這份工作大富大貴、實現財務自由不太現實。而且這還有一個前提,必須以個體而論,即收入只使用在本人身上,如果以家庭為單位,用一個公務員或事業編的收入比對整個家庭的支出,難麼幾乎可以肯定無法匹配,別說過好日子,恐怕連基本的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這點從那些單職工家庭普遍生活比較拮据,日子過得不太舒心就可以看出。
解釋這個問題,算一算賬其實就很明瞭。
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線城市為例,一個正科級的公務員月收入到手五千不到,加上年終考核績效等收入,一年滿打滿算也就是十萬。這個收入應付個人生活不是問題,但是如果沒有家庭的支援,單靠這份工資收入想買房買車幾乎不太可能。拿房子來說,本地的房價在一萬左右,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是100萬,首付30%就是30萬,也就是說一個正科級的公務員不吃不喝至少要存三年才能存夠首付,剔除吃用沒有五到八年幾乎不可能存夠三十萬。這還是正科的水平,一個公務員要幹到正科至少十年,十年的公務員尚且如此,副科呢,科員呢,又會怎麼樣?而且,後面還有車的問題,等等。
一個人尚且如此,一個家庭可想而知需要多少支出。僅僅靠一個公務員或事業編的收入,顯然支援不了。這也是為什麼公務員或事業編找物件普遍都是找體制內或者有一定經濟來源的生意人的原因所在。即便如此,這樣的雙職工家庭也只是維持在穩定有餘、寬裕不足的水平上。很多類似的雙職工家庭甚至在前期還略顯拮据,只是後來隨著職務與職級的提升,工資待遇逐步提高才慢慢好轉。
一句話,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資沒有想象的那麼高。因此,想進體制最好不要奢望發財致富。當然,吃飽飯還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