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人啊杜
-
2 # 一貳一橙
首先關勝只是小說人物,在尊關的清代小說中,除了水滸傳裡的關勝之外,也有很多其他小說塑造出了武聖人後代,例如《說岳》裡的關鈴,為關勝之子,關羽之後。
其次龐德之子滅關羽滿門的說法,目前只出現在晉人王隱所寫的《蜀記》之中,被裴松之引為《三國志》的注而已,屬於孤證。
所以關羽全族是不是被殺害於成都也是一樁懸案,可是即使龐會真的對關羽全家下毒手,也不一定就證明關羽是沒有後代的,三國時期戰亂頻繁,有點見識的人都會將子孫分散於各地,以免被一鍋端,如袁尚在曹操攻破鄴城前,就讓人將兩個兒子送到江東那裡,交給叔叔撫養,保留了袁家血脈。
而目前關羽後代的族譜一共有五支,分佈於杭州和兩廣地區,但這些都是在兩宋之際,皇家開始為關羽冊封之後才逐漸宣揚出來的,他們是不是關羽後代也未可知,有可能只是為了蹭熱度而已,畢竟連關索這樣的評書人物也有人當了真,這幾年宣傳自己是名人後代的事也已經司空見慣了。
倒是在距離三國不過不過一百年的北魏時期,有一個叫關朗的著名隱士,出身于山西運城,與關羽是同一個籍貫,據說為關羽玄孫,這個說法是目前比較真實的一種。
所以關羽就算全家被殺,但也未必就沒有後代,有可能是他在老家已經留下了骨血,有可能是在徐州時留的,也有可能是其家鄉與他有關係的族人的後代,更可能是冒名頂替而已,從關朗來看,似乎關家後人對仕途並不感冒,像關勝、關鈴這樣繼承乃祖之風,上陣殺敵的,也不過是小說家的一個美好的想法而已。
-
3 # 觀義劍
關羽自公元184年黃巾之亂出山,至公元220年逝世,壯年期達36年。前半截顛沛流離,有子孫也淹沒於亂世。赤壁之戰後長期佔據荊州12年,難道會一個後代都沒有?無非落入孫權手裡,或逃脫魔爪亦有可能。再不濟,關羽有個女兒是確定的,那時基本也是出嫁留下血脈了
-
4 # 饃哥饃哥
關羽祖上世代平民百姓,任何史料或者小說均未有提到他的兄弟姐妹,並不像司馬懿那樣,祖上七代都是豪門望族,司馬懿自己有九個兒子,曹操祖上是曹參,富貴已有四百年,曹操自己有二十五個兒子,關羽少年遊俠,桃園結義跟隨劉備打天下以後,敗多勝少,劉備尚且拋妻棄子,關羽更不用說了,生活顛沛流離,導致劉關張三兄弟後代都不多,劉備親生的只有三個兒子,張飛兩個兒子,關羽的兒子各種史料、小說、民間傳說加起來總共三位,長子關平,次子關興,三子關索。其中關平、關索無後,關興有兩子,長子早夭,分析到這裡,也就是說,龐德之子滅關羽滿門時,關家其時人丁單薄,只有孫子關彝一人,最多還有幾個女眷幼童,龐德之子龐會滅了個寂寞,古代的醫療條件又差,只有一個孫子的關家別說被人滅門了,就算沒人滅,有後人傳至宋朝關勝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基本不可能。所以被人滅門的關家不可能有後人,傳說關勝是關二爺的後人,是文人騷客門為了宣揚關二爺的忠義無雙,而杜撰出來的人物,以彌補關羽無後人流傳的巨大遺憾。
-
5 # 東北神人
無論是說他被滅族還是他有後代,這兩種說法都無法考證對與錯,真與假。
因為這兩種說法都出自兩部不同的小說,小說都是虛構的。大多數都不可信,沒有時間和理由去研究他們。真假都無所謂的事兒,你說是就是吧,我們就姑且聽之。
為什麼會出現關羽的後代?就是因為關羽死後被封了神,關羽是武聖關羽在中國老百姓心目當中的地位。那都超越了皇帝關羽是武聖大帝,所以說一些人把他的事情安到關羽的頭上,跟關於彩城聯絡才有人願意看。說關勝是關羽的後代,有這種可能性,但是可能性比較小。況且這個情節是出現在小說裡邊的,小說為什麼要這麼寫呢?就是喚起人們的綜藝。忠君愛國的這種思想。古代中醫愛國這種思想還是很有市場的。
寫小說的人這麼寫,就是想希望得到大眾的認可,自己的小說才能發行出去。
回覆列表
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號稱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大名著”,是中國古代小說的巔峰之作,它們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影響都非常深遠,關勝是關羽嫡系子孫?否,蜀亡時關家已被滿門滅絕,而當同列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出現了關羽嫡系子孫大刀關勝,無數讀者歡呼雀躍,感懷不已。
《水滸傳》第一評點大師金聖嘆欣然落筆贊:“寫大刀處處摹出雲長變相,可謂儒雅之甚,豁達之甚,忠誠之甚,英靈之甚。一百八人中,別有絕群超倫之格,又不得以讀他傳之眼讀之!”大刀關勝,同樣騎著赤馬、提著青龍偃月刀,刀法如神,威風凜凜,在梁山泊坐第五把交椅,壓倒了梁山元老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穩居馬軍五虎將第一位,無人不心悅誠服。可是,令人沮喪的是,大刀關勝只是一個小說虛構的人物。令人更加沮喪的是,關羽非但沒有大刀關勝這樣一個英雄了得的嫡系子孫,從關羽自身算起,實際上是四世而絕,並無後裔。這真是一個令人萬分沉痛的事實。事件得從關羽水淹七軍說起。公元219年,關羽猛攻樊城。鎮守樊城的曹仁告急。曹操麾下“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率領七軍前往救援,屯軍樊城外,擇地而營,恃營而戰。時值八月,雨季來臨,暴雨連月,漢水暴漲,七軍營地悉數被淹,曹軍的糧草、輜重損失殆盡。以水軍為主的關羽荊州軍,趁機乘兵船來攻。于禁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為了不讓士卒白白送死,毅然樹起了降旗。于禁這一善舉,使得曹軍的三萬生命得到了保全——“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關羽用兵船將這些降兵降將送到了江陵安置。但是,曹仁的部將龐德是個好漢,其忠勇不在關羽之下,雖敗猶戰,即使在水中被關羽所擒,仍是立而不跪,招而不降。關羽長嘆一聲,用刀成全了龐德的英雄之名,將之斬殺。應該說,關羽和龐德,都是世間英雄,兩人在戰場上分勝負,贏者贏得光明磊落,輸者輸得心服口服。龐德既不肯降,關羽將他斬殺也是理所當然。
可是,龐德的兒子龐會卻咽不下這口氣,立志要為父報仇,一雪前恥。
公元263年,曹魏發兵西征蜀漢,龐會積極報名參加。
魏國主將鍾會、鄧艾正奇結合,二士爭功,輕而易舉就將蜀國滅亡了。
攻下成都當日,亂軍闖入蜀漢皇宮,大肆燒殺。不僅蜀漢太子喪命,蜀漢後宮妃嬪也遭到亂兵強暴,珍寶、重器也被洗劫一空。在混亂中,龐會率軍衝進關羽家中,見人就殺,將關羽的全族盡數誅滅,不留一個活口。(《三國志•蜀志•關羽傳》注引《蜀記》曰:“龐德子(龐)會,隨鍾(會)、鄧(艾)伐蜀。蜀破,(龐會)盡滅關氏家。”)
關羽共有兩個兒子:長子關平,跟隨關羽征戰,與關羽一同被斬於臨沮(在《三國演義》裡面是關羽的義子,但事實上是親生長子);次子關興,少有令名,文武雙全,深得諸葛亮器重,弱冠後擔任侍中、中監軍,但死得很早。
戲曲演義中,關羽還有一子,名叫關索,但史無其人。
關平無子;關興生兩子,嫡子關統早死,且無後。關統死後關羽的爵號由關興的庶子關彝繼承。
龐會在成都大肆屠殺的就是關彝一家老少。
經過龐會的屠殺,關羽一脈已斷。有趣的是,由宋朝起,朝廷開始尊崇關羽,即各地的關氏族裔都開始注重家譜,因此流傳下很多關氏家譜,
現在,關氏後裔遍佈全國,海外也有不少。據報載,數年前一次在山東關羽(關羽其實是山西人)祭典上的統計資料說,現在共有兩萬多關羽後裔生活在世界各地!
現在上海圖書館收藏也有五種關姓家譜,地方分別是浙江杭州和廣東南海、番禺、新會,其中有四部譜都自稱為“漢壽亭侯”後裔。但這些家譜都是從宋以後開始記載的,在圖表中並沒有關羽的名諱。所以嚴格講起來,它們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關公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