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綠枝
-
2 # UCNEST
社交,禁抱團華人吧
可能很多學生隻身到英國,剛開始沒有朋友同學,異國他鄉,肯定是見了華人比較親近。剛開始可以這樣緩衝一下,但是後面的話,還是建議多認識些外國朋友,平時大家多出門逛街瞭解一下當地的生活。其實有個比較好的環境,就是校外租房,校外租房的話,是住在小區裡,鄰居小區,如果自己會做飯,再去菜市場什麼的,就是很不錯的機會了(校外租房是每個本科留學生都會經歷的,因為學校只收留你一年,所以,第一年,就可以到校外開始適應了)
-
3 # 藤博士留學
語言:課堂是學習表達的最佳陣地
“出國前我託福還達到了不錯的成績,沒想到到了美國,連選單都看不懂。”回憶起初到美國留學的經歷,俄亥俄大學教育學博士周瑩哭笑不得。
“我按照翻譯點的菜品,上菜後發現與想象的完全不同。”因為不瞭解美國的飲食文化背景,周瑩鬧了不少笑話。
密歇根大學畢業生安婧偉也曾經在語言上跌倒過。一次教育專業課上,教授調侃道:“你們小的時候都是PB&J(The peanut butter and jelly sandwich ,花生果醬三明治,是美國小孩每天都會吃的早餐)”。
話音未落,所有的美國同學鬨堂大笑,只有國際學生一臉茫然。
“就像在中國課堂上說豆漿油條一樣。如果不瞭解這些背景,很難真正聽懂”,安婧偉說。
對於留學生來說,語言是與外華人進行對話的工具,只要意思表達到位,別人都能聽懂,但語言背後所蘊藏的文化背景需要花時間琢磨。
周瑩發現,美國的課堂是最佳的學習陣地,教授的發言,每一個詞的用法和表達都是活生生的教科書。“我曾經嘗試過教授說一句,我默唸一句,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學會很多地道的表達方法。”
內容:瞭解異國文化也不丟個人特色
當別人在聊某個話題時,如何能夠有所參與?當對方丟擲一句“how about you?”,怎樣才不至於尷尬冷場。
安婧偉認為,在經歷了文化差異的“考驗”後,留學社交的最大難題來自於留學生本人,如何能夠“有話說”很關鍵。
從文化到歷史,從電影到動漫,你可能需要各個領域都有所涉及,同時,也有自己感興趣並深耕的領域。
你需要成為一個有趣的人,這一點在任何社交場合都適用。”周瑩也表示,社交圈既是封閉又是重合的。
“你的知識面越廣泛,越容易交到朋友。如此一來,社交關係就會朝良性方向發展。”
對於留學生來說,融合不等於一味迎合,不能丟掉自己的文化底色。
“融入是雙向的,需要兩方共同增進對彼此文化的瞭解。”
在美國購物時通常要準備一個小錢包裝硬幣,很不方便。於是,安婧偉向外國朋友介紹了中國強大的支付系統。
安婧偉說,“外華人很樂意去了解中國,我主動向他們介紹中國優秀文化和創新科技,和他們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順暢。”
心態:克服膽怯 別急於找歸屬感
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出於安全感與交際成本等因素的考慮,會在第一時間尋找“同類”。這樣的社交有大量共同話題可聊,使留學生迅速找到歸屬感,“中式圈子”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於是,當面臨選課和社團活動時,留學生就開始扎堆。“這個課要不要一起選?這個活動要不要一塊兒參加?”幾輪“調研”下來,既耽誤了時間,還不一定能選到最心儀的課程和活動。
安婧偉認為,雖然每個人都會對陌生的環境不適應,但總要硬著頭皮去改變。“剛開始可能會膽怯,甚至到了活動地點也猶豫再三不敢進去。但只要克服了心理的第一道關卡,你會發現情況沒有你想象得糟糕。”
可以先嚐試在虛擬的網路環境中開啟自己,與他人建立聯絡。
比如,透過Instagram、Facebook等國外社交軟體關注、結實與自己興趣相投的人,接著參與沙龍、聚會等線下活動,進行更深入的瞭解。
“不要害怕犯語法錯誤,要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時可以配合使用一些肢體語言。”
建議:有意識地培養公共演講力
在國外,大多數人都有廣泛的愛好和才能,他們不願意被一個小圈子所束縛。如果留學生願意主動接觸當地電影、運動等,會無形中為交友增加資本。
同時,大多數中國學生不善於表達自己,但到了國外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在公開場合演講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僅是在大學所需要的,也是留學生在與人交往時最基本的能力。
留學生可以觀看公眾人物的演講影片,模仿其動作、形態、聲調、用詞,並進行模擬練習。
最後,建議留學生多參加一些社交團體活動,為自己溝通交流和人脈拓展增加提升的渠道。
學校社團
社團的建立大多數是基這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參與社團活動讓有相同興趣的人在輕鬆的環境下交流,不受語言和國別限制。對於大一新生來說,參加感興趣的社團是鍛鍊留學社交能力的第一步。
學術會議
學校會不定期舉辦各種主題的學術會議或學術論壇,不同專業、年級的學生都有機會參加。
志願者工作
國外的義工組織比較發達,義工活動也豐富多彩。兩週或一個月的義工活動,會讓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在同一環境中更加親近,不會因文化背景和語言的不同陷入“沒話聊和不知道怎麼聊的”社交困境。
打工
尋找兼職工作是學習口語、鍛鍊與當地人溝通交流能力的好方法。校外兼職遇到的人員相對複雜,而校內打工環境較為簡單,容易交到朋友。
其實,瞭解國外文化也是每個留學生留學生涯的一部分,留學生應抱著融入的心態,克服語言溝通瓶頸,去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讓自己走出“中國式圈子”,為自己的留學生涯增添不一樣的風采。
本文轉自網路
回覆列表
留學生要處理社交問題的最有效辦法就是融入當地的日常生活,普通人的生活。我剛參加工作時在外縣,剛開始我比較頑固,老是操著普通話,平時要去菜市場買菜什麼的,當地人一聽我講話就知道是外地人,菜的價格沒辦法砍下來。後面我發現了問題所在,學了幾句詢價的日常用語,結果好多了,這一來二去的當地方言我也慢慢學得差不多了。
所以,一定要融入當地的日常生活,就能很快解決語言問題,瞭解生活習慣,自然就解決了社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