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序被雨困住的城市文∕“蘇打綠”吳青峰 這天,我在前往臺東的路上開始讀一個故事。我很久很久沒有離開臺北市,而目的不是工作或表演;也很久很久,沒有在心裡期待,期待天空下一點雨。 因為我討厭下雨。 這天,臺北和臺東同時都下起了雨,好一陣子沒有下雨。我前往臺東的安養院探望我奶奶,也好一陣子沒有見到她,甚至連跟我同行的爸爸和侄女,我也都很久沒見到他們了。 “安養院”這個名詞在我心中沒那麼親切,我一直覺得那是個像醫院的地方。我在飛機上一邊讀著九把刀的故事,一邊擔心、抗拒著預設的情景。 但是,故事就這樣在眼睛裡播放了。 下了飛機,爸爸還在跟司機討價還價,我已經坐上計程車。整個人昏昏沉沉的,車窗的風夾帶著牛糞味灌進來,我看著奔跑過的樹木和柏油路,又有一點分不清楚來往的現實和夢。我有時候懷疑,難道對其它人來說,當下、夢、回憶是這麼容易分辨的三樣東西嗎?窗外以不一樣速度移動的前景和遠景,會讓我想到某個深夜在仁愛路奔跑時,隔著眼淚看到的景象;坐在臺東的安養院裡,我會想起奶奶在梨山上拄柺杖摘水果的模樣,也會想到正在哭泣的媽媽,但是我分不出來我現在想到的那個場景,是在夢中出現的,還是真的發生過。安養院背後的一條小徑,我好像在那和我的國小同學追逐過,不過再一眨眼,那可能只是十幾年前的回憶跑出來搗亂;念大班的侄女,每次用一種像在偷看帶著害羞,又像在瞪人帶著生氣的眼神看我,偶爾讓我膽戰心驚,記憶的抽屜就翻出一封,在無聊同學的鼓譟、或是起鬨之下,基於惱羞成怒,從來沒有到達女孩手上的情書。這來來往往的一切一切讓我混亂,但是我在這時候把自己寄託在一個故事上。一個,故事上。 於是,除了當下、夢和回憶,現在又多了一個讓我混亂的專案:故事,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九把刀的故事裡面,我常常不管周遭的人,自己點起頭來,並附以一些認同的嗯嗯聲;有時候大笑,從別人的眼神裡回到現實,再以尷尬掩嘴;大多時候我腦中閃過了片片畫面,又快要搞不清楚真實生活和故事了。 例如主角柯景騰是這麼寫他在故事裡面,甄試上大學後的高中生活的: “白天教室裡,我開始做一些很奇怪的事,例如在抽屜裡種花,把考卷撕成細碎的紙片當雪花到處亂灑在同學頭上。此外,我老是在找人陪我到走廊外打羽毛球,流流沒有聯考壓力的汗。” 這段讓我想到自己甄試上大學的時候,也曾扮演過雪男(相較於雪女)擾亂同學,找人做些無意義的活動。也讓我想到自己班上同學,老是在走廊上做些無厘頭活動,可是卻樂此不疲的生活。 有一些部分,讓我發現自己也有的一些怪癖,原來是大家都會的行為,就像主角把耍盡心機追求女生的感想,跟月亮分享一樣: “糟糕,我會不會太奸詐了?”我看著月亮。 “不會,你是非常非常的奸詐。”月亮說。 “不客氣。”我豎起大拇指。 原來會對著月亮講話的不是隻有我一個人,而且不約而同地,我們的月亮都會回答我們。 在故事裡,那些人物就好像在我周遭七嘴八舌著。拿原子筆戳柯景騰背的沈佳儀,好像就坐在我隔壁排;後來莫名其妙改名變身陌生人的李小華,我好像往窗戶的方向看就可以看到她;阿和、廖英宏、許博淳……這些人都在四周,我環視一圈,賴導就從門外走進教室了……最後我似乎和這些故事的人物都混熟了,搞得我像是他們的朋友一樣,明明是看故事,卻有如聽八卦一樣關心,關心後續發展,關心其它人怎麼想,關心柯景騰會怎麼做……他冒雨剪完頭髮的時候,我可以看見他眼神裡的臭屁,轉身的得意,但是又不得不承認那股帥勁;他看見沈佳儀嘴唇上印著一條小白鬍,講“可愛到翻”的時候,完全可以揣摩那句話的語氣;格鬥比賽的時候,我不經意地露出了慘不忍睹,卻想大呼小叫的表情;男女主角最後坦承彼此的錯過時,我好像也比所有人更懊惱扼腕,放下故事覺得很悶。我不知不覺就被這些生動的細節纏繞住了。 除了這些生動的描寫,他還說了一些很棒的話,他說: “分手,只需要一個人同意,但‘在一起’,可是需要兩個人同時的認可才能作數。戀愛就是要這麼不確定才有趣,不是嗎?” 在他喜歡的女生希望他念醫學院的時候,他的反應是: “醫學院……還有比這種愛情更激勵人心向上的嗎?死板的父母該清醒一下了,別老是停在戀愛阻擋課業的舊思維,快點督促你們貪玩的小鬼頭談場熱血K書的奮鬥式愛情吧!” 我無法列出所有我點頭如倒蒜的地方,但有很多話、很多部分都讓我深表贊同,就像看到剛剛那段話,自己好像就跟他站在同一條線上,對著那些冥頑不靈的家長說道。 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人在臺東的安養院,溺在情境裡頭,忽然看到《飛魚》的歌詞被引用的地方,竟然不自覺掉了眼淚。我第一次因為自己的歌詞被引用,這麼深深感動。我一向希望自己歌詞的故事不要說得那麼清楚,而是讓聽歌的人解讀,在他們手上完成這些故事,而現在我讀的,不就是我希望的樣子嗎?他這樣寫: “最近發行唱片的地下樂團《蘇打綠》,有首《飛魚》的歌詞很棒:‘開花不結果又有什麼?是魚就一定要游泳?’” 沒有結果的愛情,只要開了花,顏色就是燦爛的。 見識了那道燦爛,我的青春,再也無悔。” 對我來說,自己歌詞沒有寫完的故事,在別人的掌心上開了花,顏色就是燦爛的。 讀到故事尾聲,爸爸要我連同侄女一起出去走走。我陪著他們,在安養院裡轉來轉去,天空下著一些絲線般的雨,可是太陽卻很大,我們從魚池繞到小橋,從花園彎過卡拉OK點唱機,最後我們在一個像是公園,有著一些簡單的遊樂設施的地方坐下。我好久好久沒有跟家人這樣相處,我看著爸爸拿著相機,幫他的孫女東拍西拍,一下推鞦韆,一下壓翹翹板,我想起好久好久以前的自己,已經十幾年沒有拿出親密、撒嬌來面對爸爸的自己。有些回憶遺落著,有時候分不清楚是真是夢,但是這下,我又眼睜睜看見自己站在回憶裡的樣子。悲傷很像影子,沒有人可以讓他隱藏淡去,有時候看起來像消失,但是當我在光下,悲傷就很大。孤獨也是。感嘆也是。 我正在緊張那個剩下一點點就要看完的故事,我擔心我沒有辦法接受最後的模樣。由於沒有耐性,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認真看完一本書,但是在這個被困住的過程中,也已經把自己的感情給葬進去,但是我卻沒有撫平土壤的能力。這點無來由的悲傷,卻在我的嘴角上變成微笑,我看著他們,自己在旁邊蕩啊蕩的,偶爾看看天上的雨絲,偶爾看著他們入神,偶爾隔著眼中的雨滴看著他們想過往的事,想故事中的情節。 我走在爸爸和他孫女的背後,翻索十七年前的回憶。十七,多美麗的數字。十七年前的回憶,幾乎都是和夢混雜難分的模糊地帶了。Sunny和雨也混雜難分,我好久好久沒有這麼喜歡一場雨了,我喜歡自己被困在這,被雨困住的城市。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眼前這個六歲的女孩,以後也會這麼難懂吧,也會這麼精采吧,我想。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序被雨困住的城市文∕“蘇打綠”吳青峰 這天,我在前往臺東的路上開始讀一個故事。我很久很久沒有離開臺北市,而目的不是工作或表演;也很久很久,沒有在心裡期待,期待天空下一點雨。 因為我討厭下雨。 這天,臺北和臺東同時都下起了雨,好一陣子沒有下雨。我前往臺東的安養院探望我奶奶,也好一陣子沒有見到她,甚至連跟我同行的爸爸和侄女,我也都很久沒見到他們了。 “安養院”這個名詞在我心中沒那麼親切,我一直覺得那是個像醫院的地方。我在飛機上一邊讀著九把刀的故事,一邊擔心、抗拒著預設的情景。 但是,故事就這樣在眼睛裡播放了。 下了飛機,爸爸還在跟司機討價還價,我已經坐上計程車。整個人昏昏沉沉的,車窗的風夾帶著牛糞味灌進來,我看著奔跑過的樹木和柏油路,又有一點分不清楚來往的現實和夢。我有時候懷疑,難道對其它人來說,當下、夢、回憶是這麼容易分辨的三樣東西嗎?窗外以不一樣速度移動的前景和遠景,會讓我想到某個深夜在仁愛路奔跑時,隔著眼淚看到的景象;坐在臺東的安養院裡,我會想起奶奶在梨山上拄柺杖摘水果的模樣,也會想到正在哭泣的媽媽,但是我分不出來我現在想到的那個場景,是在夢中出現的,還是真的發生過。安養院背後的一條小徑,我好像在那和我的國小同學追逐過,不過再一眨眼,那可能只是十幾年前的回憶跑出來搗亂;念大班的侄女,每次用一種像在偷看帶著害羞,又像在瞪人帶著生氣的眼神看我,偶爾讓我膽戰心驚,記憶的抽屜就翻出一封,在無聊同學的鼓譟、或是起鬨之下,基於惱羞成怒,從來沒有到達女孩手上的情書。這來來往往的一切一切讓我混亂,但是我在這時候把自己寄託在一個故事上。一個,故事上。 於是,除了當下、夢和回憶,現在又多了一個讓我混亂的專案:故事,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九把刀的故事裡面,我常常不管周遭的人,自己點起頭來,並附以一些認同的嗯嗯聲;有時候大笑,從別人的眼神裡回到現實,再以尷尬掩嘴;大多時候我腦中閃過了片片畫面,又快要搞不清楚真實生活和故事了。 例如主角柯景騰是這麼寫他在故事裡面,甄試上大學後的高中生活的: “白天教室裡,我開始做一些很奇怪的事,例如在抽屜裡種花,把考卷撕成細碎的紙片當雪花到處亂灑在同學頭上。此外,我老是在找人陪我到走廊外打羽毛球,流流沒有聯考壓力的汗。” 這段讓我想到自己甄試上大學的時候,也曾扮演過雪男(相較於雪女)擾亂同學,找人做些無意義的活動。也讓我想到自己班上同學,老是在走廊上做些無厘頭活動,可是卻樂此不疲的生活。 有一些部分,讓我發現自己也有的一些怪癖,原來是大家都會的行為,就像主角把耍盡心機追求女生的感想,跟月亮分享一樣: “糟糕,我會不會太奸詐了?”我看著月亮。 “不會,你是非常非常的奸詐。”月亮說。 “不客氣。”我豎起大拇指。 原來會對著月亮講話的不是隻有我一個人,而且不約而同地,我們的月亮都會回答我們。 在故事裡,那些人物就好像在我周遭七嘴八舌著。拿原子筆戳柯景騰背的沈佳儀,好像就坐在我隔壁排;後來莫名其妙改名變身陌生人的李小華,我好像往窗戶的方向看就可以看到她;阿和、廖英宏、許博淳……這些人都在四周,我環視一圈,賴導就從門外走進教室了……最後我似乎和這些故事的人物都混熟了,搞得我像是他們的朋友一樣,明明是看故事,卻有如聽八卦一樣關心,關心後續發展,關心其它人怎麼想,關心柯景騰會怎麼做……他冒雨剪完頭髮的時候,我可以看見他眼神裡的臭屁,轉身的得意,但是又不得不承認那股帥勁;他看見沈佳儀嘴唇上印著一條小白鬍,講“可愛到翻”的時候,完全可以揣摩那句話的語氣;格鬥比賽的時候,我不經意地露出了慘不忍睹,卻想大呼小叫的表情;男女主角最後坦承彼此的錯過時,我好像也比所有人更懊惱扼腕,放下故事覺得很悶。我不知不覺就被這些生動的細節纏繞住了。 除了這些生動的描寫,他還說了一些很棒的話,他說: “分手,只需要一個人同意,但‘在一起’,可是需要兩個人同時的認可才能作數。戀愛就是要這麼不確定才有趣,不是嗎?” 在他喜歡的女生希望他念醫學院的時候,他的反應是: “醫學院……還有比這種愛情更激勵人心向上的嗎?死板的父母該清醒一下了,別老是停在戀愛阻擋課業的舊思維,快點督促你們貪玩的小鬼頭談場熱血K書的奮鬥式愛情吧!” 我無法列出所有我點頭如倒蒜的地方,但有很多話、很多部分都讓我深表贊同,就像看到剛剛那段話,自己好像就跟他站在同一條線上,對著那些冥頑不靈的家長說道。 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人在臺東的安養院,溺在情境裡頭,忽然看到《飛魚》的歌詞被引用的地方,竟然不自覺掉了眼淚。我第一次因為自己的歌詞被引用,這麼深深感動。我一向希望自己歌詞的故事不要說得那麼清楚,而是讓聽歌的人解讀,在他們手上完成這些故事,而現在我讀的,不就是我希望的樣子嗎?他這樣寫: “最近發行唱片的地下樂團《蘇打綠》,有首《飛魚》的歌詞很棒:‘開花不結果又有什麼?是魚就一定要游泳?’” 沒有結果的愛情,只要開了花,顏色就是燦爛的。 見識了那道燦爛,我的青春,再也無悔。” 對我來說,自己歌詞沒有寫完的故事,在別人的掌心上開了花,顏色就是燦爛的。 讀到故事尾聲,爸爸要我連同侄女一起出去走走。我陪著他們,在安養院裡轉來轉去,天空下著一些絲線般的雨,可是太陽卻很大,我們從魚池繞到小橋,從花園彎過卡拉OK點唱機,最後我們在一個像是公園,有著一些簡單的遊樂設施的地方坐下。我好久好久沒有跟家人這樣相處,我看著爸爸拿著相機,幫他的孫女東拍西拍,一下推鞦韆,一下壓翹翹板,我想起好久好久以前的自己,已經十幾年沒有拿出親密、撒嬌來面對爸爸的自己。有些回憶遺落著,有時候分不清楚是真是夢,但是這下,我又眼睜睜看見自己站在回憶裡的樣子。悲傷很像影子,沒有人可以讓他隱藏淡去,有時候看起來像消失,但是當我在光下,悲傷就很大。孤獨也是。感嘆也是。 我正在緊張那個剩下一點點就要看完的故事,我擔心我沒有辦法接受最後的模樣。由於沒有耐性,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認真看完一本書,但是在這個被困住的過程中,也已經把自己的感情給葬進去,但是我卻沒有撫平土壤的能力。這點無來由的悲傷,卻在我的嘴角上變成微笑,我看著他們,自己在旁邊蕩啊蕩的,偶爾看看天上的雨絲,偶爾看著他們入神,偶爾隔著眼中的雨滴看著他們想過往的事,想故事中的情節。 我走在爸爸和他孫女的背後,翻索十七年前的回憶。十七,多美麗的數字。十七年前的回憶,幾乎都是和夢混雜難分的模糊地帶了。Sunny和雨也混雜難分,我好久好久沒有這麼喜歡一場雨了,我喜歡自己被困在這,被雨困住的城市。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眼前這個六歲的女孩,以後也會這麼難懂吧,也會這麼精采吧,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