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573827019332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兒垂釣  【唐】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的魚驚不應人。  回鄉偶書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唐)駱賓王  鵝、鵝、鵝,  曲 項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綠 水,  紅 掌 撥 清 波。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繫船, 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門去卻關  中國古代有很多描寫兒童的詩,它們語言精煉,形象生動,塑造了兒童的種種神態。筆者從常見的《唐詩三百首》、《全唐詩》、《子家詩》等書中選得幾首,以饗讀者。  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中這樣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全詩僅二十八個字,卻給我們繪出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園,故鄉的兒童們卻不認識他,就笑著問他是哪裡來的客人。這些兒童稚氣活潑,彬彬有禮,十分可愛。  同樣是唐代的崔道融這麼寫:“籬外誰家不繫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溪居即事》這首小詩描繪了春日漁村溪邊的趣事。籬外不知誰家的小船,忘了繫纜繩,被悠悠的春風吹進了釣魚灣。正在水邊垂釣的小童,不知實情,誤以為有客相訪,便急忙放下手中魚竿,慌忙跑向家門報信,想開啟柴門相迎,忙亂中卻把門關上了。詩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動作寫入詩中,顯得平易自然,卻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繪出了鄉村兒童好客的天性。  鄉村兒童不僅好客,還很勤勞。宋代詩人范成大在田園組詩《四時田園雜興》中有一首這麼寫道:“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這裡描寫的是夏天農村緊張勞動時的情景。“村莊兒女”是指成年農民,“童孫”是兒童。農村的兒童雖還不會耕田織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線,便也在桑枝底下學著大人的樣子種起瓜來。  兒童們不僅學種瓜,他們還學垂釣。唐代詩人胡令能在《小兒垂釣》中這樣寫道:“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你看,這個“蓬頭”“側坐”的小傢伙是多麼頑皮可愛,怕魚驚不咬鉤,就連路人借問道路都不給回答,雖是“學垂綸”,可卻滿認真的!詩人信手寫來,好似不費絲毫力氣,其實功夫很深,詩味也很濃。  宋代詩人楊萬里也是寫兒童天真可愛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裡有這樣的描繪:“籬落疏疏一徑深,枝頭花落末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詩人先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畫面。接著從畫面裡躍出一個“急走追黃蝶”的兒童。那黃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隱沒在菜花裡。詩到這裡就完了,但我們可以想見,那飛奔的兒童怎樣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裡東張西望的神態。  由此可見,古代詩人不僅善於觀察,還善於用筆,把一個平淡的場景記錄下來,就賦予了神奇的力量。不僅寫得新奇,還塑造了種種可愛的兒童形象。  《古朗月行(節選)》  作者:唐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回鄉偶書》  作者: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尋隱者不遇》  作者:唐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幼女詞》  作者:唐 施肩吾  幼女才六歲,  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  學人拜新月。  《觀游魚》  作者:【唐】白居易  繞池閒步看魚遊,  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  我來施食爾垂鉤。  《池上》  作者:【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  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  《清明》  作者: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小兒垂釣》  作者:【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溪居即事》  作者:唐 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繫船,  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門去卻關。  《牧童》  作者:唐 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花影》  作者:【宋】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  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  卻教明月送將來。  《牧童》  作者:【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  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  機關用盡不如君。  《點絳唇》  作者:宋 李清照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個稍大點,是少女了)  《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稚子弄冰》  作者:宋 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  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  忽作玻瓈碎地聲  《安樂坊牧童》  作者:宋 楊萬里  晴明風日雨干時,  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蔭正眠著,  一牛吃過柳蔭西。  《桑茶坑道中》  作者:宋 楊萬里  晴明風日雨干時,  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  一牛吃過柳陰西。  《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  作者:楊萬里  其一  梅子留痠軟齒牙,  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  閒看兒童捉柳花。  其二  松陰一架半弓苔,  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  兒童誤認雨聲來。  《舟過安仁》  作者:宋 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夜書所見》  作者:宋 葉紹翁  蕭蕭榕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捉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清平樂•村居》  作者:【宋】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田家》  作者:【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村居》  作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所見》  作者:【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一名初三的學生,在家刷題的時候比較喜歡邊聽音樂邊寫但卻因此被家長批評,怎麼樣說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