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去年創立時間僅有三年曆史的社交電商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今年5月,又一大社交電商雲集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京東,淘寶,小米等電商巨頭紛紛佈局,社交電商彷彿成了新零售的一大風口。
近幾年來,社交電商猶如星火燎原一般,迅速發展起來,前有淘寶京東等巨頭的堵截,後有團購的追趕 。機遇和風險並存的社交電商之路,為何還引得許多商家跟進。
社交電商的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讓我們看一組資料:
2015年9月拼多多上線,成立不足四年時間,使用者接近四億,2018年上市,成為社交電商第一股。
2015年五月雲集建立,2016年12月完成2.28億人民幣A輪融資,2018年4月,獲1.2億美元B輪融資。財報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雲集一季度的GMV達到了68億元人民幣,與2018年同期35億元GMV同比增長93.7%;
……
資本市場的不斷湧入,社交電商成為一大風口。
網際網路創造的天時
2013年淘寶和微博合作推出“淘寶微博版”,推進購物進入2.0時代。在“網際網路+”浪潮下實現共贏。微博可以藉助阿里的大資料對電子商務進行深度整合,促進自身推薦資訊準確度的提升。同時淘寶也可以依賴微博對移動網際網路電商入口進行佔領,給自身開拓一個新型的獲取流量與使用者的入口。這種在社交網站中將流量匯入電子商務而推動電商消費的模式,迅速成為社交電商發展的有效模式。
在移動支付沒有出現之前,人們購物只能透過網上電子銀行進行,因為各種原因的限制,不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方便。移動支付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大難題。各大電商對移動支付的早期試水在2011年,但授於安全問題影響一直沒有很大的發展。隨著3G,4G的出現,移動支付日漸完善,交易規模也越來越大,社交電商在移動支付的環境下也日益成熟。
馬雲曾經說過:“大資料時代的核心不是分析資料,而是分享資料。”
絕大多數的獨立電商很難形成集支付,資料,服務,為一體的系統。阿里金融Quattroporte胡曉明表示:資料是第一生產力。意思就是,誰先掌握大資料,誰就把握住了發展的先機。大資料不僅能夠精細化使用者,還能夠看清分析各種業務的走勢。電商所掌握的資訊更多的來自消費者的消費資訊,大資料的整合,使社交電商更能精準的智慧的抓住消費者的消費動機。
諸多平臺帶來的地利
眾多社交軟體以及電商平臺的推出,促進著社交電商的發展。拼多多和雲集作為社交電商的典型代表。根據《深網》的不完全統計,2018年內相應規模較大的以社交驅動的電商平臺有拼多多,雲集,有贊,微盟,禮物說等超過10家。一些以微信小程式著手的小型社交電商更是數不勝數,不完全統計2018年社交電商融資金額已經超過200億元。
《2018年中國移動社交電商發展報告》資料顯示,社交電商自2013年出現後連續五年高速發展。具體來看,2017年社交電商行業市場規模達到6835.8億元,同比增長88.84%。
在社交電商時代,網際網路的流量變得越來越分散,知曉流量的本質就是時間,信任和優質內容是流量的基礎,在依託“人人是消費者,人人也是傳播者”的社交時代人群特徵,利用社交電商平臺的優勢發揮品牌影響力和社群的延伸作用,商家們可以輕易實現流量的沉澱和裂變,從而完勝傳統電商。
社交電商面臨哪些問題呢?
首先社交電商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相關法律的滯後,行業缺乏監管。
因其爆發式的增長,監管制度不完善,使其處於傳銷的邊界,稍有不慎就會踩雷。所以大多數企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與監管部門密切聯絡著。但是《電商法》的出臺,使其變得有法可依,社交電商也進入了正常發展的節奏。
電商的誕生,大家有非法經營的說法,網約車的出現,則有黑車合法化的爭議。任何一個行業的出現,到成熟,其相關法律都是伴隨著行業大一步步發展相繼出現的。在雛形未定的局勢中,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與時俱進的立法管理帶領新型的商業模式往前邁出一大步的同時,為社會經濟做推力,而不是用過往標籤式邏輯簡單粗暴一刀切。
其次使用者隱私問題得不到安全保障。
社交電商中很多是透過資訊授權進行登入,登入的同時還需要授權訪問你的頭像,電話等資訊。有些平臺也會時不時的給你發一些推銷簡訊,一些店鋪也會給你發一些推銷商品的簡訊。在電商平臺購過物的朋友可能都收到過這樣的簡訊或者電話,甚至有的網站會收集你的個人資料來進行販賣。這些管理上的缺失直接導致使用者在其內心的不滿。
第三就是平臺重社交輕產品。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買到假貨可以說是人們最痛心的事情,社交電商雖說也是消費行為,但是其消費屬性發生了改變,平臺對物品的控制能力也被稀釋了。比如拼多多拼團消費模式盛行,但是拼多多賣假貨的新聞一直層出不窮,儘管有效的治理,但還是防不住有假貨的出現。因為只強調“社交”,強調“內容”社交平臺逐漸丟失了電商的根基,忘了消費者的核心需求認識產品。
社交電商在今後如何發展呢?
(1)政府應該加大對社交電商的扶持力度
政策的釋出總是能於是著事物的發展方向,政府加大對社交電商的扶持力度能促進企業參與社交電商發展的熱情,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法規規範社交電商的發展,加大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力度,電商企業在進行電商社會化時要謹遵國家的法律法規,並根據企業現狀制定適合本企業的社會化電子商務發展路徑。
(2)電商平臺加大宣傳力度,同時嚴格把控商品質量
社交媒體改變了人們搜尋和分享資訊的方式,也改變了可能做出購買決策的方式。企業必須意識到,現如今影響購買環節的重要因素不僅是消費者的顧慮,更多的是消費者對企業提供的產品以及服務的評價和支援。在企業發展宣傳中儘量避免消費者不願意接受的方式,結合社交應用特色進行推銷,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3)社交電商模式發生轉變
拼購型社交電商在未來更多的是一種社交玩法,因此該模式在流量飽和之後,未來會弱化這種拼團概念,向傳統電商轉型。來內容與電商的結合程度更加緊密,催生出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的商業模式。社群團購模式與生鮮市場玩家形成了較為激烈的競爭,未來隨著品類擴張並滿足使用者需求,業務範圍將會從預售擴充套件到即時到家等模式。
未來的社交電商模式不再是引流,而是集供應鏈,服務,使用者為一身的發展方向。儘管行業在這一環節深淺不一,但未來企業肯定會充分運用社交紅利,挖掘使用者價值。社交電商行業繁榮的背後,還有許多漏洞需要補上。現在的此消彼長並沒有形成定局,未來格局上的諸多變數,還有待考察。
隨著去年創立時間僅有三年曆史的社交電商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今年5月,又一大社交電商雲集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京東,淘寶,小米等電商巨頭紛紛佈局,社交電商彷彿成了新零售的一大風口。
近幾年來,社交電商猶如星火燎原一般,迅速發展起來,前有淘寶京東等巨頭的堵截,後有團購的追趕 。機遇和風險並存的社交電商之路,為何還引得許多商家跟進。
社交電商的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讓我們看一組資料:
2015年9月拼多多上線,成立不足四年時間,使用者接近四億,2018年上市,成為社交電商第一股。
2015年五月雲集建立,2016年12月完成2.28億人民幣A輪融資,2018年4月,獲1.2億美元B輪融資。財報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雲集一季度的GMV達到了68億元人民幣,與2018年同期35億元GMV同比增長93.7%;
……
資本市場的不斷湧入,社交電商成為一大風口。
網際網路創造的天時
2013年淘寶和微博合作推出“淘寶微博版”,推進購物進入2.0時代。在“網際網路+”浪潮下實現共贏。微博可以藉助阿里的大資料對電子商務進行深度整合,促進自身推薦資訊準確度的提升。同時淘寶也可以依賴微博對移動網際網路電商入口進行佔領,給自身開拓一個新型的獲取流量與使用者的入口。這種在社交網站中將流量匯入電子商務而推動電商消費的模式,迅速成為社交電商發展的有效模式。
在移動支付沒有出現之前,人們購物只能透過網上電子銀行進行,因為各種原因的限制,不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方便。移動支付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大難題。各大電商對移動支付的早期試水在2011年,但授於安全問題影響一直沒有很大的發展。隨著3G,4G的出現,移動支付日漸完善,交易規模也越來越大,社交電商在移動支付的環境下也日益成熟。
馬雲曾經說過:“大資料時代的核心不是分析資料,而是分享資料。”
絕大多數的獨立電商很難形成集支付,資料,服務,為一體的系統。阿里金融Quattroporte胡曉明表示:資料是第一生產力。意思就是,誰先掌握大資料,誰就把握住了發展的先機。大資料不僅能夠精細化使用者,還能夠看清分析各種業務的走勢。電商所掌握的資訊更多的來自消費者的消費資訊,大資料的整合,使社交電商更能精準的智慧的抓住消費者的消費動機。
諸多平臺帶來的地利
眾多社交軟體以及電商平臺的推出,促進著社交電商的發展。拼多多和雲集作為社交電商的典型代表。根據《深網》的不完全統計,2018年內相應規模較大的以社交驅動的電商平臺有拼多多,雲集,有贊,微盟,禮物說等超過10家。一些以微信小程式著手的小型社交電商更是數不勝數,不完全統計2018年社交電商融資金額已經超過200億元。
《2018年中國移動社交電商發展報告》資料顯示,社交電商自2013年出現後連續五年高速發展。具體來看,2017年社交電商行業市場規模達到6835.8億元,同比增長88.84%。
在社交電商時代,網際網路的流量變得越來越分散,知曉流量的本質就是時間,信任和優質內容是流量的基礎,在依託“人人是消費者,人人也是傳播者”的社交時代人群特徵,利用社交電商平臺的優勢發揮品牌影響力和社群的延伸作用,商家們可以輕易實現流量的沉澱和裂變,從而完勝傳統電商。
社交電商面臨哪些問題呢?
首先社交電商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相關法律的滯後,行業缺乏監管。
因其爆發式的增長,監管制度不完善,使其處於傳銷的邊界,稍有不慎就會踩雷。所以大多數企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與監管部門密切聯絡著。但是《電商法》的出臺,使其變得有法可依,社交電商也進入了正常發展的節奏。
電商的誕生,大家有非法經營的說法,網約車的出現,則有黑車合法化的爭議。任何一個行業的出現,到成熟,其相關法律都是伴隨著行業大一步步發展相繼出現的。在雛形未定的局勢中,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與時俱進的立法管理帶領新型的商業模式往前邁出一大步的同時,為社會經濟做推力,而不是用過往標籤式邏輯簡單粗暴一刀切。
其次使用者隱私問題得不到安全保障。
社交電商中很多是透過資訊授權進行登入,登入的同時還需要授權訪問你的頭像,電話等資訊。有些平臺也會時不時的給你發一些推銷簡訊,一些店鋪也會給你發一些推銷商品的簡訊。在電商平臺購過物的朋友可能都收到過這樣的簡訊或者電話,甚至有的網站會收集你的個人資料來進行販賣。這些管理上的缺失直接導致使用者在其內心的不滿。
第三就是平臺重社交輕產品。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買到假貨可以說是人們最痛心的事情,社交電商雖說也是消費行為,但是其消費屬性發生了改變,平臺對物品的控制能力也被稀釋了。比如拼多多拼團消費模式盛行,但是拼多多賣假貨的新聞一直層出不窮,儘管有效的治理,但還是防不住有假貨的出現。因為只強調“社交”,強調“內容”社交平臺逐漸丟失了電商的根基,忘了消費者的核心需求認識產品。
社交電商在今後如何發展呢?
(1)政府應該加大對社交電商的扶持力度
政策的釋出總是能於是著事物的發展方向,政府加大對社交電商的扶持力度能促進企業參與社交電商發展的熱情,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法規規範社交電商的發展,加大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力度,電商企業在進行電商社會化時要謹遵國家的法律法規,並根據企業現狀制定適合本企業的社會化電子商務發展路徑。
(2)電商平臺加大宣傳力度,同時嚴格把控商品質量
社交媒體改變了人們搜尋和分享資訊的方式,也改變了可能做出購買決策的方式。企業必須意識到,現如今影響購買環節的重要因素不僅是消費者的顧慮,更多的是消費者對企業提供的產品以及服務的評價和支援。在企業發展宣傳中儘量避免消費者不願意接受的方式,結合社交應用特色進行推銷,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3)社交電商模式發生轉變
拼購型社交電商在未來更多的是一種社交玩法,因此該模式在流量飽和之後,未來會弱化這種拼團概念,向傳統電商轉型。來內容與電商的結合程度更加緊密,催生出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的商業模式。社群團購模式與生鮮市場玩家形成了較為激烈的競爭,未來隨著品類擴張並滿足使用者需求,業務範圍將會從預售擴充套件到即時到家等模式。
未來的社交電商模式不再是引流,而是集供應鏈,服務,使用者為一身的發展方向。儘管行業在這一環節深淺不一,但未來企業肯定會充分運用社交紅利,挖掘使用者價值。社交電商行業繁榮的背後,還有許多漏洞需要補上。現在的此消彼長並沒有形成定局,未來格局上的諸多變數,還有待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