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104400718848

    《詩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中國最早的一部詩集,在古代算是一部開蒙經典,現代人從課堂上從生活中從文化上也沒少接觸其中的經典篇章。《詩經》中反映先民情感生活的愛情詩,既毫無保留地體現了古人純真、熱烈的情感生活,也展現了自古至今始終如一感染並鼓舞我們的愛情的力量,並且充滿了人性的美感。

    《詩經·國風》所反映的生活內容比純粹出於上層社會的《雅》、《頌》要廣泛得多,也更加具有生活氣息,除了描寫農事、戰爭、勞役和思鄉等故事、情懷的詩歌外,還收集了很大一部分愛情詩,既有對千百年前我們的祖先相思相愛相守相知的美好情愫的讚美,也有對被拋棄被分離的愛情悲劇的嘆惋,或歌唱男女相悅之情,或描述二人幽會之景,或表達戀愛中各種微妙的心理,或嗟嘆棄婦不幸的命運。各篇章不僅膾炙人口,流傳至今。

    比如《秦風·蒹葭》,本篇足以代表自古至今人類對愛情的追求這最美好的感情的那一部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河畔的蘆葦因為白露凝霜而顯得蒼蒼茫茫,那個我所愛戀的人就在河水的另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尋啊,道路險阻而且漫長,順流而下去尋覓啊,卻看見她彷彿在水中央。」

    這實在是把追求之中的相思之情描寫得無以復加,世人寫相思,再無出其右者。主人公在河此岸,看著對岸所思的伊人,心中的愛戀受到現實的河水的阻隔,而完美詮釋了「相思」二字: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幽幽情思,漾漾於文字之間。」然後上下求索,然而「道阻且長」,令人輾轉反側。全詩三章,每章只差幾字,重章復唱,一唱三嘆,既是古代文學的藝術成就,也將人之痴心表達得淋漓盡致,展現了主人公對其愛情追求的堅定執著。

    與《蒹葭》相比,《衛風·木瓜》已經不再是一個人的苦苦追求,而是充滿兩情相悅的歡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你將木瓜贈我,我拿美玉回報。不是為了答謝,只期盼情意永好。」

    這首詩不再是追求不得的相思之苦,而是兩情相悅的甜言蜜語,「你贈我瓜果,我報以美玉」,這種不對等的回報是一種修辭襯托,將玉石贈送也不會顯得貴重,因為二人心心相印,情深意重,這之間的珍重感激超過世上所有玉石的價值了。所謂「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這首詩所反映的相識相愛的美好情感,遠遠超出了美玉的價值。

    這種重視人性重視感情而輕物質的愛情觀,卻正是現代人所談論所期盼卻如此遙不可及的,當代的愛情需要房子需要車子,我們對玉石越來越重視,那種互相珍重互相愛慕的感情,卻越來越難得了,愛情或許就從這開始不那麼純粹了。

    我們將爾康做成了表情包,將雪姨做成了鬼畜,我們在消費著上一代人的愛情觀,也在消解著上一代人的愛情觀。在我們這一代人這裡,婚戀自由、經濟獨立,帶來的並不全是書中歆羨的美好愛情,愛情從一個任打任罵的奴婢,變成了帶著車房鐐銬的囚徒,令人唏噓。

    《鄭風·女曰雞鳴》透過「士」與「女」的對話,展示了先秦時期一幅美好的婚姻生活畫面: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女子說『雞都叫了』,男人說『天還沒亮呢,你看這夜色,星光仍是明亮耀眼』。『正好趁著巢中的鳥雀還沒翱翔,去打些野鴨大雁回來呀。』」

    「有了獵物好做飯,為你烹調成好菜。有食有酒,就這樣與你白頭到老。『彈琴鼓瑟,歲月靜好。』」

    全篇以對話的形式,生動描繪了一對青年夫婦日常生活的幾個畫面,情感平靜,敘事緩慢而無衝突,卻充滿了濃濃的愛意,也充分體現了古人對甜美愛情的期望以及美好生活的願望。平淡而令人沉醉。

    而除了美滿的相思相愛詩歌,《詩經》也收錄了因為戰亂或者其他原因而生死別離而怨恨的悲情詩,《唐風·葛生》即是影響頗為廣泛的一首悼亡詞:

    葛生蒙楚,蘞蔓於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葛生蒙棘,蘞蔓於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於其室。

    「葛藤纏繞攀援著荊樹,蘞草在野地裡蔓延,我的愛人葬在這裡,卻是孤伶伶的一個人。

    四季漫長晝夜更替,等我也死了,就跟你葬在一起。

    四季漫長晝夜不息,等我也死了,就跟你葬在一起。」

    《詩經》中描寫的愛情,待到這一首,溫馨甜蜜都沒有了,只剩下撕心裂肺的悲愴,女子所愛的人死了,春來秋往,四季變換,夏日苦長,冬夜也難熬,尾兩句「夏之日,冬之夜」的重章復唱,失去了先前的活潑格調,而把主人公失去愛人的悲傷心情表述得如此濃郁。

    墳頭上的葛藤蔓延攀附著身邊的草木,蘞草也四處招搖。只是裡外的兩個人,都是形單影隻了。他們當是經歷了所有的甜蜜與幸福,愛情不是非要轟轟烈烈生死不離,愛情是在對方死後,在沉痛的思念之外,仍然堅強地活下去,等我也百年之後,我們還要葬在一起。後來人們再寫悼亡詩詞,不管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還是「十年生死兩茫茫」,都脫不掉《葛生》的影子。

    從《蒹葭》的苦苦追求,到《木瓜》兩情相悅,而後在《女曰雞鳴》中琴瑟相和,舉案齊眉,最後直至《葛生》的生離死別,剩下的人在墳前暗自禱祝百年之後當歸葬於此。這就是詩經中表現出來的偉大的愛情。這種愛情在當代,不僅沒有過時,卻意外地另有一番警醒和對比的作用。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深厚的愛意、甜美的夫妻生活,以及溫馨而充滿人性的愛情畫面,令當前許多功利的愛情觀黯然失色。

    這些真摯純樸的詩篇之所以在今天仍然被廣為傳頌,是因為《詩經》所表現的先民們的情感也是自然單純的。而這種單純的情感所蘊含的精神實質,是無功利的欣賞之情以及熱愛生活的人性的流露。是對包括愛情在內的所有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千百年後,我們在生產生活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只有在情感方面,反而多了許多猜忌和輕浮,我們以物質的標準來衡量愛情,房子車子成了需索愛情的基礎和條件,真正的愛情,卻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詩經》中所表現的執著而單純的情感,或許是值得我們當代人仔細審視並加以反省的。

    以上四篇,從追求到兩情相悅,從琴瑟相和到生離死別,句句都是優美的情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家用投影儀有什麼注意事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