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1.政治發展特別是政局統一穩定

    2.經濟發展主要是手工業技術和城市商業發展

    3.開明、和睦的民族政策

    4.開放和相容的對外政策

    5.前代基礎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文化對唐朝時期文化的影響

  • 2 # 場主大叔

    政治發展特別是政局統一穩定 。

    經濟發展主要是手工業技術和城市商業發展 ,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推行輕徭薄賦,注重農業生產發展等。

    開明、和睦的民族政策 ,各民族友好相處、平等往來,分別吸收民族文化的優秀特點。史實:吐蕃醫書《四部醫典》代表了少數民族醫學對漢文化的豐富、唐朝樂舞吸收了少數民族樂舞的特點等等。

    開放和相容的對外政策 ,唐王朝和亞洲、歐洲甚至非洲一些國家往來頻繁,吸收了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史實:莫高窟藝術對中亞和南亞文化的吸收、樂舞對周邊鄰國風格的吸收等。

    前代基礎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文化對唐朝時期文化的影響,歷史的發展必然建立在前人努力的基礎上,對魏晉文化的吸收和改進.史實:火藥發明、天文曆法成就、建築風格、詩歌特點等。

    擴充套件資料: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705年,神龍革命後,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

    唐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 天寶末全華人口達八千萬上下。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大中之治國勢復振。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

    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 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範圍。

    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

    唐朝的國號是“唐”,原意是晉的古名。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被追封為“唐國公”, 其後,爵位傳至李淵。李淵是隋朝時行宮居晉陽留守,以尊“隋”為名起兵,每戰必克,直入長安,在隋恭帝楊侑禪讓帝位後便以“唐”為國號。因國君姓李,故又稱李唐,尊稱為大唐。

    唐朝全盛時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均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是當時世界的強國之一。新羅、高句麗、百濟、渤海國和日本等周邊屬國在其政治體制與社會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響。

    在唐朝的前半葉,社會、經濟處於上升階段,文化先進,是歷史上中國向周邊國家文化與技術的大輸出時期,相容幷蓄的社會風氣,也給十六國以來進居塞內的各個民族提供一個空前的交流融合環境,統治者亦從外族文明汲取諸多。

    唐朝後期,處於中國歷史的轉型期,土地、鹽鐵、賦稅制度的改革標誌著社會的變化,自中期以下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工商業的興盛上。

  • 3 # 落日餘暉88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里,剝削階級減輕對勞動人民的剝削,通常會推動社會的進步。在唐朝出現的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都是統治階級採取輕徭薄賦等措施,減輕了對農民階級的剝削,調動了農民生產勞動的積極性,從而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 4 # 遊歷往事

    唐朝經濟繁榮主要指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而這兩個盛世的表現大致有幾點

    一、政治上來說:

    政治清明,人才輩出。

    唐太宗李世民在隋朝基礎上建立三省六部制,採用科舉選拔人才,而後武則天增加了科舉錄取人數,並開創了武舉和殿試,唐玄宗李隆基任用高官主持科舉,提高科舉地位,促進了唐詩的發展。

    二、經濟上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推行輕徭薄賦,注重農業生產發展。“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為了減輕農民負擔,李世民重視農業生產,積極推行一系列重農業的政策,輕徭薄賦。隋末唐初戰亂頻繁,人口稀少,李世民一方面竭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法,限制世族,豪強對土地的壟斷和霸佔,一方面鼓勵農民遷往荒地開荒,這一系列措施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同時,李世民比較注意勤儉節約,做了皇帝后,住得仍是隋朝的宮殿,大部分已經破舊。當洛陽發大水,百姓房屋被沖毀時,他還下令拆掉洛陽的一些宮殿,把木材分給百姓修房用。

    三、軍事上實行“寓兵於農”的兵制。

    唐前期沿襲了前代的府兵制,到太宗時進一步得到改進,使之更為完善。府兵制是建立於均田制基礎上,府兵戰時出征,平時在籍,春、夏、秋務農,冬季習武,兵農合一。對“貞觀之治”起到積極效果。到唐玄宗即位時期,由於邊防危機已十分嚴重,也為順應時勢,改府兵為募兵,養馬屯田,憑藉強盛的國力和兵力,逐步恢復了失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邊疆的安寧,之後不久,便出現了有名的“開元盛世”。由此可見,軍事制度的正確與否,也是一個國家興盛的重要標誌與保障。

    四、文化方面,銳意經史,倡導儒學。

    李世民深知“武以定邦、文以興國”的道理,極其注重改革科舉制度,發展學校教育,為唐朝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有利條件。

    貞觀時期崇孔尊儒,興學重教,正是儒學發展的關鍵時期之一。開元年間,是中國文學史上詩歌創作最為繁盛的時代,湧現了李白、杜甫等風格各異的偉大詩人。詩歌創作的繁榮與唐玄宋的提倡是分不開的,唐玄宗喜愛李白的詩,就把李白從一個平民百姓直接提升入翰林院,還多次召李白入宮,在物質生活方面給予優厚待遇,唐玄宗的行為鼓勵了更多人投身於詩創作,並且精益求精,使詩歌藝術得到充分的發展。

    五、民族關係上採取 “華夷一體”等較為平等的民族政策,慎征伐,重安邊,以和親代替戰爭.

    漢民族與邊疆少數民族的關係,一直都是歷代統治者十分重視的。唐太宗透過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處理民族矛盾,改善民族關係。對於那些被征服的以及主動來歸附的少數民族部落,注意不強行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並且任命他們原來的首領擔任各級官職,管理本地區或本部落的人民。同時,送給他們農具、耕牛等物品,幫助他們發展農牧生產。此外,唐太宗還十分注意用“和親”的方式,來加強與少數民族間的聯絡和團結。他多次把宗室女兒嫁給少數民族的首領,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是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皇帝的戰、和兩手的成功運用,實現了邊境地區的統一和安定,民族間交往的密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售兒童傢俱合格率低,家長如何買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