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少年世界
-
2 # 風雲世界觀
事件發生4個月後,所有被捕的人員都被特赦,而且不少人重返政壇。1993年的”炮打白宮“事件是指葉利欽出動軍隊包圍俄羅斯議會,並爆發軍事衝突,最終以葉利欽勝利的事件。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改革造成各方分歧
蘇聯解體後,葉利欽在俄羅斯進行經濟改革,實行所謂的“休克療法”,這讓當時的俄羅斯議會議長哈斯布拉托夫、代總統魯茨科伊從葉利欽的支持者轉變為反對者。
就當時的情況看,“休克療法”是西方給俄羅斯經濟開出的藥方,但並不適用,尤其是需要大量的西方援助。很明顯的是,西方的援助並沒有如期而至,因為西方本來就不想俄羅斯復興。
最直接的原因的則是圍繞議會地位產生的分歧
1993年9月葉利欽簽署了1400號法令,宣佈中止俄羅斯人代會和最高蘇維埃的全部權力。這徹底激化了議會和總統府之間的矛盾,最後雙方的支持者甚至兵戎相見。
葉利欽擁有更廣泛的支持者,10月4日演變成了軍事衝突,支援葉林欽的軍隊動用火炮轟擊議會大廈,這樣就是“炮打白宮”事件。
1994年,所有人員都被特赦,被逮捕的“議會派”甚至重返政壇的高層
魯茨科伊被捕出獄後,又重返政壇,曾在1996年成功競選為庫爾茨克州州長。哈斯布拉托夫後來曾擔任俄羅斯經濟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
這些都是比較戲劇性的,這個事件與剛剛發生的蘇聯解體相比,更像是因為改革分歧引起的爭議,所以發生的很快,平息的也很快。
-
3 # 淡泊明志888888
首先要搞清楚啥叫民主?能自由的在國家內行走,能吃好穿好,能正常的活著,這就是民主,別聽西方國家那一套。像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早晨吃完飯出門,晚上能不能回家都是個問題,再就是印度,號稱地球最大的民主國家,人民生活就強於咱中國這個西方人眼中的非民主國家?女人上街怕被強姦輪姦,旅行要坐到火車頂上,這就是民主該具備的?炮打白宮,俄華人的生活並不比那個時候差,說明民主好好的還活著!
-
4 # Andrei青山碧水共雲天
25年前的1993年10月4日,俄首任總統葉利欽下令 “炮打白宮”(又稱“十月事件”)。葉利欽被支持者視為“民主鬥士”,然而他在不到8年的執政時間裡,卻做了不少導致完全相反結果的重大決定,不但沒有拯救瀕於崩潰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局勢,還加重了社會的分裂與對抗。毫無疑問,“炮打白宮”就是這種影響深遠的決定之一。
“炮打白宮”可以說是新俄羅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之一。它確立了俄羅斯“超級總統制”政治模式,為葉利欽向普京轉移權力鋪平道路,開啟了俄羅斯的“普京時代”之門。
1. 首先要說明一下,此“白宮”非彼“白宮”。俄羅斯的“白宮”位於莫斯科市中心繁華地帶,也因其外牆為白色而得名。蘇聯解體之後,它曾是俄聯邦議會所在地,“炮打白宮”事件發生後,成了俄聯邦政府所在地。梅德韋傑夫現在就在那裡辦公。“炮打白宮”發生在1993年。當時,葉利欽與議會之間產生權力之爭,葉利欽為了推行激進的政治、社會和經濟改革、特別是在經濟上實施“休克療法”,希望獲得更大的許可權,結果與議會發生衝突。
權力之爭持續數月之久,並最終激化、演變成武力衝突。葉利欽出動軍隊包圍了議長哈茲布拉托夫和副總統魯茨科伊為首的政治力量及支持者佔據的議會大樓,並於10月4日下令坦克向“白宮”開炮。
哈茲布拉托夫(左二)與魯茨科伊(右二)在新發會上副總統魯茨科伊(中)
這場衝突最終以議長、副總統和眾多議員及支持者被逮、“白宮”被軍隊“解放”而收場,同時也造成上百人死亡(不同資料顯示死亡人數在124-187之間不等)。
2. 針對25年前的這起事件,瑞士《阿爾高報》日前發表文章稱“這是一場內戰”、“慘劇”,認為葉利欽以武力解決了議會反對派,在獲得極大權力的同時也埋葬了自己的民主遺產;“十月事件”的流血結尾成為俄威權統治的開始。“炮打白宮”導致葉利欽威信嚴重受損,也嚴重撕裂了俄羅斯社會,除了左翼反對派,那些曾在推動蘇聯解體過程中與他並肩作戰的人,也站到了他的對立面。加之隨後兩年裡俄羅斯經濟形勢沒有好轉、人民生活水平每況愈下,第一次車臣戰爭又慘遭失敗,將謀求連任的葉利欽逼上了“絕路”。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阻止支援率領先的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獲勝,葉利欽不得不做出與金融寡頭合作的決定,用國家利益換取寡頭的支援。這種“非典型”手段雖然幫助他贏得了連任,卻也讓他手中的權力旁落寡頭之手,他們操縱權力,侵佔國家資產,大搞官僚腐敗,結果導致民眾怨聲載道。
3. 誠然,無論是“炮打白宮”,還是透過玩弄權術贏得連任,都有葉利欽本人的主觀因素在起作用。但是西方也逃脫不了干係。首先,蘇聯解體之初,美國為首的西方曾經許諾提供經濟援助,給處境艱難的俄羅斯經濟輸血打氣。但這些援助可謂口惠而實不至,最終沒有多少被兌現。
其次,在俄出兵平息車臣叛亂過程中,西方出於進一步削弱、瓦解俄羅斯的目的,視車臣武裝的分裂主義和恐怖主義本質於不見,打著維護民主與人權的旗號,在國際社會上對俄大舉施壓,助長了俄國內的反對車臣戰爭聲音。
西方的上述行為,讓葉利欽放棄了幻想,並最終全盤否定了“向西方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尋求以自己的辦法解決問題。
另一方面,西方的舉措讓戰鬥民族的“榮譽感”受挫,深感受到了美歐的忽視與輕視。這也最終導致俄羅斯強硬路線抬頭,希望透過展示肌肉的方式贏得尊重。
回覆列表
民主?到底什麼是民主?現實中的民主到底是怎樣的?1993年10月,葉利欽下令軍隊包圍俄羅斯杜馬所在的議會大樓,隨後進行了炮轟,以武力強行解散杜馬。從此,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在行政上產生了巨大分歧,國家權力主要集中在了總統手中。93年,蘇聯解體的影響還沒有結束,俄羅斯急於完成從社會主義到資本主義得轉型,而議會和葉利欽在這個改革政策上產生了巨大的分歧,最後不得不兵戎相見。民主一詞作為某些國家的口頭禪,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和定義。比如,印度居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但印度人在我們看來有多大的權力嗎?貌似還不如我們這個“非民主”國家。美國作為“民主國家”的標榜,人們面對槍支氾濫的抗議一波接一波,美國議會拿出什麼有用的解決辦法了嗎?因為會侵犯軍火商的利益,所以美國議會只是做做形式而已。所以說,一個國家是否民主。只能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西方國家說普京是大獨裁者,但那也是俄羅斯人民自己選出來的,並沒有看到很多俄羅斯人站出來反對政府,這說明在俄羅斯人眼中,自己並沒有生活得不民主,也就是說,俄羅斯人覺得自己生活的俄羅斯依舊是一個“民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