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用接濟

    以前想做到,其實根本做不到,其實我倒無所謂。我就一個俗得不能再俗的人,活著就得有喜怒哀樂,僅僅勉強可以做得淡點。再說各類境界不過因人而異,如果那天真做到了,未必不是心徹底死了,也算不得值得慶賀的事。還是快樂當笑,痛苦就哭 ,保得住個正常的身體機能就已經很不錯了

  • 2 # 聖人故里話古今

    明確回答,這個真的做不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句話出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陽樓記》,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處事深遠和豁達胸襟。

    想我們芸芸眾生,處於滾滾紅塵之中,在“世人熙熙,皆為利來,世人攘攘,皆為利往”的環境之下,在信仰缺失、人心不古之際,你想守住一顆平常之心,不為身外之物干擾,不為個人得失所憂,能實現麼?

    也許我們身邊,會真有這種“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之人,但既便有的話,那也是鳳毛麟角。但我做不到,因為我只是一個凡人。

    曾自封法號“釋然”,取義為“釋懷一切,順其自然”。然則放目四周,那一顆即將平靜的心,卻又燥動起來。

    看來這輩子是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了,還是順其自然吧。

  • 3 # 江郎64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不以物喜?

    無論是辛苦得到,還是象天上掉餡餅的方式得到某物,我都不會欣喜若狂,走而告之。本來該得到的東西得到了,何喜之有。即使幸運得到某物,可能是老天爺憐憫你,發給你的福利,與你而言,何喜之有。

    其次要清楚什麼是不以己悲?

    不論什麼原因,失去了認為不該失去的東西,嚎啕大哭,哭天喊地,悲有何用,不如靜下心來想想,為什麼會產生悲劇,自己怎樣做,下次才不至於重蹈覆轍。

    最後要懂得怎樣做才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無論事情結果如何,既然事情出來了,就要坦然面對,悲也罷,喜也罷,都表達了一種態度,但對於事情本身而言,沒有什麼關係,只是自己個人的主觀喜好表示而己。

    既然如此,做個俗人也罷,得之則喜,失之則悲。當然,做個君子更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子曰:順其自然,隨遇而安,豈不更妙。

  • 4 # 神奇277342066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試問有幾人能做到?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只能算作自我思想修身的崇高境界吧!物慾橫飛卻要做到淡然平靜,紛紛擾擾卻能豁達坦然,悲喜交加亦能冷靜面對。我的神,我是凡人我無能為力。但至少先苦後甜人人能行,至於憂患天下,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從思想追求而言,我一直在努力修為。可成績原地踏步!

  • 5 # 我愛小豬熊

    肯定做不到,范仲淹中國儒家教育的唯一君子(如果他自己當真能做得到的話),他的《岳陽樓記》我現實中經常用以解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 6 # 滄海拾遺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語出宋代文學家范仲淹的名篇《岳陽樓記》,此句表達出一種豁達樂觀,超然物外的高尚情志,即個人不會因為外界的悲與喜而影響自己的價值判斷和心境。一個重視心靈脩養的人,採取一種豁達的態度對待外物,得到了自己要想的東西,只不過是機緣巧合,也就順乎自然地使用它們;原屬於自己的東西失去了,就是它們與自己緣分已盡,自己就應安於時勢而順應變化,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儘管這句話出自范仲淹之口,但平心而論,范仲淹也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樣的思想境界,《岳陽樓記》中“居廟堂之高而憂其民,居江湖之遠而憂其君”說明其心境還是憂國憂民,雖是高義,但依稀看得出范仲淹左遷之後心境並不平靜。

    一個人活在複雜紛擾的世界上,總會因各種因緣產生各種需求和慾望,鑑於客觀條件限制和主觀努力情況,如月有陰晴圓缺一般,總是有得有失。許多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對成敗得失看不慣一段時間,有的甚至會耿耿於懷一輩子,此乃人之常情。更有人一直走不出這個心魔,鬱鬱寡歡,甚至會因此鬱鬱而終。

    如果說還有哪位人物可以接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思來想去,明代大儒、“心學”的創立王陽明先生或可有此資格。王陽明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因平定宸濠之亂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

    王陽明一生有兩大功績:一是“龍場悟道”,創立“心學”,“知行合一”是他的核心思想;二是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並兩次推辭新建伯的爵位。這兩件事都體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先說說“龍場悟道”,龍場悟道是王陽明一生思想發展最重要的飛躍性轉折。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王陽明得罪朝廷權貴太監劉瑾,受到貶謫處罰後,經過千辛萬苦的長途跋涉,終於躲脫劉瑾一路派人追殺的生死險境,到達了他的謫居地——貴州龍場(今貴州修文),當龍場驛丞。龍場當時的自然環境很惡劣,是與漢文化差異很大的土司統治區。在感受政治迫害及其人生厄運的同時,王陽明始終沒有氣餒,根據當地風俗開化教導民眾。更重要的是,他還對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不斷進行反思和追問,無論思想和精神都有了深邃的感悟,開始形成並傳播自己的心學思想,寫下了《教條示龍場諸生》等多篇著述,史稱龍場悟道。

    再說說平定寧王叛亂,兩辭朝廷封爵。正德十四年(1519年),就藩於南昌的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得到朱宸濠叛亂的訊息,當時人在江西境內的王陽明立即趕往吉安,募集義兵,發出檄文,出兵征討。為避免寧王直取南京叛亂擴大,王陽明先是採取疑兵之計,誘使寧王在南昌止步10多天,後又在寧王進軍南京的路上,直搗寧王老巢南昌,最終輕鬆擒獲寧王,此時明武宗親率的討伐大軍還沒到位,在功成之後,王陽明悄然身退,並無討取朝廷封賞之意,即使是在明世宗欲給予封爵之賞時,前後兩次上表謝絕封爵,最終拗不過朝廷旨意,受封新建伯。

    總的來看,“龍場悟道”體現了王陽明不以己悲,在龍場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複雜困難的人文環境下,潛心悟道,創立了明朝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可與理學並列。平定寧王叛亂立下大功兩次推辭朝廷封爵體現了王陽明不以物喜,視名利為身外物的思想境界。

  • 7 # 蒙面抓牛

    只有曾經有過很多錢才會不為錢所心動。只有曾經擁有很多女人才會不為女人所心動。經歷的事情多了才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8 # 小普醬

    相信是可以的。

    這是心態上的一個狀態,不因得到而欣喜若狂,不因失去而憤怒,也不患得患失,平常心對待一切。

  • 9 # 磅礴—東北非著名坐家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千古傳頌,膾炙人口。

    個人認為,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這是我們尊崇和追求的一種境界。即使是范仲淹,他作為封建士大夫,雖吟出了這樣的名句,但他也不一定能做到。

    那麼,現實中有哪些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首先,在中國革命歷史中那些“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無數先烈當之無愧。

    其次,如毛澤東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領袖當屬此列。

    最後,如格瓦拉等放棄優渥待遇、為天下勞苦大眾而戰鬥到底的革命志士亦屬此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學好高中物理?物理學習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