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豫魯人家
-
2 # 四不先聖
不是一個時代的作家,沒有可比性!魯迅是民國的作家,對於現在來說已成為歷史,李敖是現代作家,活躍於臺灣,拿國際知名度來說李敖跟魯迅根本不在一個層次,如果用作品來衡量,李敖的作品主要還是以華人閱讀居多,而魯迅的作品早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暢銷世界名揚海外!
-
3 # 六年145670165
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放在一起相比較,只要比較的目的不是分出高低,貶一個贊一個。這裡更談不上對魯迅的所謂不尊重。我想魯迅如果還活著,或者李敖知道這件事,他們也許會不屑於這種比較。
-
4 # 老虎他爹
作為比較研究,將不同的兩個人放在一起是沒有問題的,談不上尊重與不尊重。只要遵守研究的規範,即為最大的尊重。
1、李敖的寫作與魯迅有相似的一面
李敖的創作也以雜文為主,和魯迅近似。
李敖文史修養不錯,在當代屬於拔尖者,這與魯迅也有近似的一面。
李敖強於魯迅處,在於他對自由主義的理解更深刻,所以他對胡適的批評也更中肯、更準確,理路上更順暢。
2、李敖與魯迅只是形似,而非神似
李敖以犀利而自豪,但魯迅並不看重這一點,他的犀利往往源於激憤,並非熱衷於嘲罵本身。如果去除嘲罵的內容,魯迅的文章依然是很可讀的,而李敖的文章去掉這方面的內容,就會顯得比較平庸。
魯迅雖然閱讀甚廣,但他的思想不成體系,彼此頗有矛盾處,對現代思想並未完全接受,正如梁實秋先生所說,魯迅的判斷基礎依然是中年人的世故,即不相信一切,追求個體的自由,以及重視經驗性與直覺。從懷疑精神來說,魯迅思想與現代性是接軌的,但對直覺的過多重視,又與現代性有相悖處,魯迅思想堅信達爾文主義其實就有意識形態的色彩,晚年的改變不出意外。
李敖罵魯迅,確有對魯迅學理基礎不牢的指摘,覺得魯迅無甚可觀,同時也有同行競爭的意味,想用罵魯迅而自我炒作、不願與魯迅平列之意。
其實,魯迅重視經驗性,固然容易走向偏執,但魯迅強烈的自我批判精神,其實也在不斷進行自我修正,經驗性未必就一定全是錯的,魯迅的思想還是有可觀、可玩味處,不宜一概否定。
李敖太過娛樂化,太容易向娛樂文化屈服,這是他的短板,遠遠不如魯迅成熟。
所以說,李敖與魯迅很難比較研究,因為二者有太多不同,甚至形似都很難說。
3、如何評價魯迅與李敖。
李敖一些文章寫的還不錯,但整體來說,他為自己建設了一個過度娛樂化的形象,反抗、批判等只是他的標籤,而非他的本質,他是在表演反抗,而不是真誠的反省,他的寫作與他的人格關係不大,在人格上,他並未真正步入成年,所以很難成為他人的榜樣。
魯迅來自傳統,透過背叛,努力成為一個現代人,在這個過程中,他遭遇了很多精神困境,在身份認同、精神成長、人格建構等方面,他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他直面這些挫折,不斷尋找精神的歸宿。在魯迅內心中,他是有堅持、有嚮往、有相信的,並非李敖式的徹底虛無主義者,說魯迅喜歡罵人,其實是消費魯迅,是根本不懂文章的人給他貼上的標籤。
從傳統走向現代,真正的人格典範並不多,很多人玩世不恭,很多人厚黑,很多人功利主義,很多人兩邊討好,相比之下,胡適與魯迅是不多的、足供後人效法的人格典範,不論二人有什麼短板,犯過怎樣的錯誤,他們的自我成長、奮鬥、掙扎與堅持,都體現了過去百年傳統向現代演進中的艱難選擇,這個選擇之難在今天依然存在,由此帶來的成人之難也依然存在,所以我們依然要向胡適和魯迅去學習做人,從他們的奮鬥中獲得感悟。
至於李敖,在此方面是提供不了太多可借鑑的東西的。
4、警惕讀書人的流氓化
從傳統到現代,是一個先推到再重建的過程,讀書人的批判精神被極大的誇張,面對未知之物,立刻批判上兩句,必然掌聲一片,所以讀書人往往越來越偏執,漸至失去自我。
其實,這種批判往往呈現為單向度的批判,即只看問題的一個側面,便立刻貼上標籤,然後套入非黑即白的模式中加以評判。不否認,魯迅先生也有這個缺陷。
這種評判模式往往是多把板斧砍人——邏輯上成立,我批你應用上有問題;應用上效果好,我罵你格調太低;格調上去了,我說你服務資產階級,普通人享受不到;讓大家都享受到了,又批你是物質化,擠壓了思想市場……
這種為批判而批判,會給讀書人創造一種幻覺,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高高在上。於是,當大家都在罵時,他就會以罵得更狠而標新立異。
其實,這是“社會麥當勞化”的一種體現,漢堡口味彼此趨同,就搞巨無霸餐、大份、第二份半價之類的名堂,總之,就是透過強化感官刺激來售賣。
寫文章最忌進入這種困境,一旦開始,就難收住。
相信任何社會、任何時代,語言都是用來溝通、用來傳達善意的,可是當下中國,語言更多是用來罵人、用來給自己提供自己更智慧的幻覺的,這種流氓化的發生體現了從傳統人格向現代人格轉化的集體失敗。
回看魯迅先生的文章,語言至少是節制的,而且盛期的作品往往不肯亂貼標籤。相比之下,李敖就遠遠做不到了。
-
5 # 軒轅境飛
作為同受西方思潮與文明觀念影響至深的兩位思想者,魯迅與李敖既有相同,更有殊異之處。相同之處在於,他們對以儒學為主導的中國傳統思想持徹底的否定態度,不同之處是,魯迅受歐洲大陸理性主義影響較深,而李敖師從胡適,全面接受了歐美的經驗主義。不過,魯迅對歐洲大陸理性主義的理解僅限於皮毛,並未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結合自我批判來完成的,也就是說,他的文化批判是以中國的世俗文化而非西方的宗教文化為背景,這也限制了魯迅的思想格局。李敖的思想體系可謂之與英美經驗主義同體,以法律與人權做依據,直接面對當下社會中的種種問題和弊端,提出改良的建議。也正因為直面社會現實中的各種問題,使得李敖成為一個爭議性人物。魯迅與李敖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即使魯迅的評論性文章也有著極其強烈的文學色彩,顯示了他的感性的力量,無疑,魯迅的文學才能超出李敖不是一點半點。
-
6 # 小黑豆
誰都可以和魯迅放在一起比較。
關鍵是比較什麼?
是作品?還是經歷?還是性別?還是其他什麼?
沒有尊重與不尊重的說法,只有合適與不合適的說法。
回覆列表
把李敖和魯迅先生比較,尤其是比較他們的文筆和思想,我不認為是對魯迅先生的不尊重。首先,我們作為一個現代人,需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人格是平等的,不能為了神化一個人就要貶低另一個人。其次,文筆上魯迅先生當然勝過李敖很多,但李敖也不是毫無可取之處。李敖的思想比魯迅先生更為開放,同時對對手也好,敵人也罷,懂得寬容。這是魯迅所缺乏的,魯迅如果恨一個人,到死也不會寬恕的。二者互有優缺點,所以放在一起討論,談不上是對其中一個人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