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心向善2017
-
2 # 姑妄言
部分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首先必須要找到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的原因,換個角度,也就是理科與文科相比較有哪些優勢?
如果非要找到一種文科生相比於理科生的劣勢,那麼應該是邏輯性。
理科生所學的化學、數學、物理等學科都需要一種嚴密的推論,需要靠一種嚴格的思維訓練才能夠達到的。這種學科品質奠定了理科“接地氣”的基礎。
相比於理科,文科就顯得有點虛無縹緲。大多數文科生都會有一些文思和才情,而這些人往往因有才而沒有實際操作能力而廣受詬病。
文科生給人的感覺通常都是隻會說說,但是辦實事的精神不強。理科生如果有這樣的想法,他們就會排斥文科生。
另外,從社會工作實踐這個層面上看,文科生的工資普遍低於理科生。有很多理科的專業都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在社會上有些崗位需要理科生,理科生能做的工作,文科生做不來。而有些文科生能做的事情,理科生同樣能夠做的來。這時候文科和理科的優勢就表現出來了。可以說,社會已經把理科的優勢凸顯出來的。有的父母直接建議:孩子,長大學理科吧,好找工作。這就是出於一種對現實問題的考慮。文科生工資少,自然難以獲得一些應該有的社會地位。因此有時候在理科生的眼裡,文科的價值並不算大。
可是,話也不能說的這麼絕對。畢竟每個專業都有一種專業特性。文科類的專業未必也是理科生能夠迅速把握的。能夠持之以恆,在一個方向上不斷去努力,實現突破,無論是理科生還是文科生,都能夠有出息。如果非要槓上的話,理科生也有思維死板僵化的毛病,不容易創造生活的樂趣。如果要探討文科和理科真正的價值所在時,能夠參考一個人的專心和努力的程度,更加重要。否則選擇任何一個學科,都不會產生卓越的成果。
-
3 # 九言堂
從高中學校引導學生分班時的選擇就能看出來:
文理都好——選理科文科好理科差——選文科理科好文科差——選理科文理都差——選文科2、3可以理解,哪個好學哪個嘛。
可是1、4就難以理解了。為什麼在兩個都好的情況下,要選理科?而兩個都差時要選文科?這不就是變相告訴你理科難,而文科簡單嗎?要知道,這可是學校給你暗示哦。
在這樣潛移默化的教育下,理科生如果還能平等看待文科生,才真是奇怪呢。
可實際上我也沒見高考時,對文科生有什麼特殊照顧啊?
2017年北京高考錄取統計,理科錄取率達32.4%,而文科錄取率僅有15.6%
很明顯是理科簡單嘛!不扯了,說正話
文科式微,是時代背景和社會機制發展自然而生的產物,也是社會錯綜複雜環境下的惡性迴圈。
在中國古代,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里,更多奉行的還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這裡所謂的書,主要也指“四書五經”,大部分也是屬於文科的範疇。但隨著西方文藝復興之後資本主義的發展,工業時代來臨,自然科學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飛速發展,理科生開始全面逆襲。中國在被西方列強的入侵強迫開啟國門時,也開始了工業化的程序。
西方世界用蒸汽機和大炮,告訴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四書五經的無用。
電影《無問西東》中,有一個橋段令人深刻:
清華學生吳嶺瀾的英文學和國文學都考了滿分,物理成績卻不及格。但即使如此,他仍然一定要選擇去實科(理科),理由僅僅是“因為最好的學生都讀實科”。
可見,在民國時期,重理輕文就非常嚴重。
錢鍾書在《圍城》中也有描述這個現象的經典片段:
“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外文系瞧不起中文系,中文系瞧不起哲學系,哲學系瞧不起社會學系,社會學系瞧不起教育學系,教育系學生沒有誰可以給他們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他們本系的先生”
該書寫於1946年,也可佐證在當時,重理輕文已經是學界風氣。
在1950年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上,來自蘇聯的專家阿爾辛傑夫認為:新中國的大學就是教育工人、農民和勞動者的地方,要為國家培養工程師、醫師和農業專家,而不是文科生這種大而無用的人。之後國家進行全面的院系調整,很多文科的專業被直接砍掉,文科系的各個教授也四處分散,文科專業的發展也停滯不前。儘管80年代後文科開始恢復,但是重建的道路之艱辛,遠遠非數十年光景可以恢復。
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工業化程序的加快,文科式微的趨勢也非簡單的政策可以緩解。
一方面,在大學裡,文科專業很難像理科做專案一樣,很容易得到足夠的基金支援,在大學普遍預設的“錢是第一生產力”的法則下,文科無論是人才培養還是在基礎建設上,都面臨著“窮”的窘迫,文科專業設定得少,在高考招生時候自然也就少;
另一方面,在近年來的就業統計排行榜中,就業率高、工資高的崗位理科生多是榜上有名,而在就業“紅牌”榜裡,文科專業似乎從不落榜。這樣的社會現狀,讓老師和家長們過早的認清了現實,孩子們在“文科無用論”價值觀的灌輸下成長,紛紛一股腦兒導向理科。
從歷史到現代、從學校到就業,完美地形成了一個文科生式微的閉環。
結語過去重文輕理,認為自然科學的發明創造只是“奇技淫巧”肯定是錯誤的,但重理輕文,認為人文學科沒用,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是不對的。不管是對於個人還是社會來講,文科和理科都應該是兩條腿,只有相互配合,才能走得快、走得好。
“文學知識分子嘲笑科學家沒讀過莎士比亞,科學家嘲笑文學知識分子不懂熱力學第二定律”,這本是不應該出現的現象。真正最高階的人才,應該是文理兼通,只掌握其中的一種,都沒有資格去嘲笑別人。因為,自己只是個瘸子。
法學、政治學、經濟學、國際關係、歷史學、中文、哲學、外文、新聞、社會學、教育學等等等等,如果這些學科從世上消失,會怎樣?
真正的社會,也一定是文理並重的社會,只重視其中的一個,早晚都會跑偏。
最後,激勵一下。
-
4 # 0322愛你
這樣的理科生往往是狹隘淺薄的直男!就理科生與文科生對世界的影響,打個比方簡單點說吧,理科生創造世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代表人物為無數的科學家、工程師以及各個奮戰在一線的工人,相比而言,他們的存在主要在於創造出這個世界的物質文明;而文科生統治世界,代表人物為思想家、政治家、經濟學家、律師以及文字文藝工作者,發現天地萬物執行的規律與哲學並探索制定出秩序規則以讓如此多的人更合理和諧地與這個世界融合,提升人類的思想素養,傳承人類的文化……他們之於這個世界,主要在於改變人們的精神文明。再簡單點比喻,理科生是人的各種功能器官,決定人能不能活下來;而文科生是人的心臟與大腦,決定人能不能活出品質與境界。
-
5 # 都市草帽
擅長理科的人抽象思維能力較強,更具科學性和創造性,而且這些人的形象思維能力也不會差;文科生一般來說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當然也有一些人是因為喜歡文科而讀文科,而不是因為理科不強),形象思維相對於自己的抽象思維好一些,但並不一定強於理科生。
文綜學習多靠記憶輔助以理解,注重反覆背誦;而理綜學習多靠理解輔助以記憶,更注重邏輯推理。
部分理科生認為自己在學習能力上有優勢,高考報考時有更多的專業可以選擇,就業時專業更容易對口,工作的不可替代性更強,因此看不起文科生。
回覆列表
這個社會並不存在誰看不起誰。感覺提問者居心不良,總想弄些“是非”出來。大家都是成年人,在社會上混看的是能力,為人處事看的是人品。人品和能力俱佳的人,都會受到大家的尊重和歡迎。而那些尖酸刻薄、輕視他人的人,那些身居管理層卻不懂業務、仗勢欺人的人,還有那些自命不凡、成事不足的人,都會成為我們看不起的人。。。與文理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