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宴
-
2 # 上山踹老虎屁股
隋朝,一個延續僅僅延續了兩代的短命王朝。然而在這個時期,這個只有三十八年壽命的王朝,卻終結了自東漢末年一來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統一王朝。今天我想從政治史的角度出發, 去接近並且描述一下隋朝這個時代。僅有三十八年曆史的隋朝,究竟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下面就讓我們來揭開帷幕吧。
隋文帝(廟號高祖)名字叫楊堅。自稱其出身於關中(今天的陝西省中部。)漢族名門望族之一的弘農郡華陰楊氏。看起來這一出身似乎十分高貴,但其中卻存在著不少疑點。實際上,在北魏時代,楊堅的祖先居住於長城沿線的武川鎮(今屬內蒙古),負責鎮守北方邊境。如果要說楊氏與弘農華陰的楊氏家族有什麼關係,那也應該是很早以前的事情。確切地來說,應當把楊氏看作在很早以前就與北方民族通婚,且已完全融入塞北荒野世界之中的一族。
關於楊氏與北方民族的瓜葛,一般的意見都是從其與鮮卑系統(其後的蒙古系統?)的關係來加以解釋。然而從史書記載來看,他的父親楊忠身材魁偉,是一位身高超過兩米的大漢,而且相貌出眾,儀表輪廓分明。他的武藝也十分高強,據說他與猛獸格鬥時,能夠用一隻手夾住猛獸,另一隻手直接將猛獸的舌頭拔出,血腥又血性。這個形象不禁讓人聯想到,在他的身上,可能還有其他民族的混血因素。
而隋室楊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可以說就是在他的時期。因為534年北魏分裂成高歡率領的東魏和宇文泰為首的西魏時,他投奔宇文泰麾下,成為支撐西魏政權的重臣。宇文泰也來自於武川鎮,同樣是鮮卑族出身。此外,聚集在其帳下的唐室祖先李虎以及與楊氏及李氏結成婚姻關係的獨孤信等人也都是武川鎮出身。其後,當西魏設定了執掌軍政中樞大權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職位以後,上述這些武川鎮出身者分別被委以重任,成為擔當西魏(北周)宇文泰政權的中堅力量。
在這一基礎上形成的以武川鎮軍閥為中心的政治勢力,其後佔據了隋唐兩朝統治階層的中樞位置。中國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1]將這一政治勢力稱之為“關隴集團”(即集結於長安周圍的關中平原至其西的隴山一帶稱之為“關隴集團”(即集結於長安周圍的關中平原至其西的隴山一帶的政治集團),時至今日,可以說這一稱呼已幾乎成為學術界的共識。
北周天和二年(568),62歲的楊忠去世。楊忠的一生可謂是戎馬倥傯的一生,楊堅出生的西魏文帝大統七年(541)六月,正是其父楊忠橫刀立馬於戰陣之時,當時也可以說是西魏前景未卜,無論西魏何時被東魏吞併,都不會令人感到驚訝的時期。在此後直至隋朝建國的四十年間,楊堅在其父打下的基礎之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在政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並將長女嫁給皇太子(後來的宣帝)為妃,贏得了北周武帝的信賴。
正因為如此,楊堅遭到了宇文氏一部分人的警惕和嫉恨,其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繼承武帝大位的北周宣帝。宣帝的疑心非常重,他經常在考慮要如何除掉自己的岳父楊堅。曾將楊堅召進宮中問話,囑咐侍衛只要看到楊堅的表情稍有不自然之處,立即當場將其殺掉。但楊堅始終神色自若,從容應對,沒有露出絲毫破綻。
北周宣帝的大象二年(580)五月,整天提心吊膽、不知何時有殺身之禍的楊堅,終於迎來了通向權力寶座的轉機。當時楊堅主動請纓,提出到距離陳朝最近的揚州(位於今天的江蘇省)擔任總管(總管乃地方軍事行政的最高負責人),就在他馬上就要出發之時,宣帝病倒,並且在半個月以後去世。宣帝病死時很年輕,只有22歲,他病倒以後處於失語狀態,很可能是患腦溢血或者中風之類的疾病。宣帝留下的孩子(靜帝)雖然並不是楊皇后的親生兒子,但楊堅還是擁立其為皇帝,自己則以受宣帝託孤的顧命大臣的身份,向內外發號施令。
最早向楊堅密報宣帝病倒訊息的,是宣帝最為信賴的鄭譯、劉昉二人。這兩個人審時度勢,估計在年幼的皇帝之下,很難度過當前的局面,因此秘密與重臣楊堅取得了聯絡,以圖自保。該二人雖然都是漢族貴族,但卻缺乏全力以赴投身於改朝換代的勇氣。其後,取代二人立誓襄助楊堅者,主要是李德林和高熲,以及原來關係比較疏遠、在這一期間投靠楊堅的楊惠(後來名為楊雄)
李德林在接受楊堅邀請時當即對天起誓,說盡管能力有限,但願意以死相隨楊堅;而高熲也同樣慷慨激昂地表示,即便奪取天下失敗,被滅族也在所不惜。李德林則是首先成立了丞相府這一幕府機構,以掌握全權、強化凝聚力,進而又為新王朝的建立指明瞭方向。當時,政權能否如願建立起來,還有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在於相州總管尉遲迥。高熲則在與他作戰時,成功地指揮部下突入敵陣,取得了勝利。
於是,北周帝死後僅僅五個月,事先所預計的激烈抵抗並沒有出現,他順利地將大權攬入了懷中。談到這裡,還有一個背景不能忘記,即當時籠罩北周的沉悶氣氛導致人心疲憊渙散,在當時的整個社會上,到處都瀰漫著一種盼望改朝換代、渴望新的統治者出現的氣氛。
公元581年二月,楊堅接受北周靜帝的禪讓登上皇帝寶座,定國號為隋,隋朝第一代皇帝文帝由此宣告誕生。文帝改年號為開皇,併發布了新政權的最初的大政方針,就是依照周代的舊禮。從北周的國號可以看出,北周是以上古時代周朝的制度,即“六官之制”作為國家的根本。所謂六官,就是指在皇帝之下,由六個平行的行政機構各司其職,分別執掌各方面的事務。而當時宇文氏的政權其實是來自於北方的民族,因此對於他們而言,有必要積極的將中原的文化政權吸收到自己的政權當中。
綜上所述,我認為隋朝是在楊堅父子二人的合力下建立起來的。而且他選擇使用周代的制度,可以保障北族與漢族之間的對等性的六官之制遂成為最好的選擇。而且因為北周末期整個社會,都充滿了一種渴望改朝換代,渴望新的統治者出現的氣氛,所以隋朝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來說也是順應民意而出現的。
回覆列表
隋朝的建立,與北周皇帝的大肆集權有很大關係,否則大多數朝臣不會拋棄北周。
北周的前身是西魏,原本是由西魏八柱國建立的國家,八柱國是宇文泰、元欣、李虎、趙貴、李弼、獨孤信、侯莫陳崇、於謹,除元欣是代表皇室的吉祥物外,其他幾個原本是地位相對平等的幾大諸侯,在關中立國,與關東強大的北齊相對抗。為了抵擋北齊,保證政權生存,有實權的幾個柱國公推宇文泰為首領,帶他們抵抗北齊軍。宇文泰作為統帥比較出色,不但多次擊退北齊軍,而且時常以較弱的兵力反擊北齊,所以威望崇高,後期地位以及凌駕於各諸國之上。
宇文泰死後,其侄宇文護專權,取得於謹的支援,對其他柱國大開殺戒;周武帝宇文邕進一步集權,其子周宣帝宇文贇更是用胡來的方式集權。最後到宇文贇死時,北周皇室的權力以及很重,但是得不到天下人真心擁戴,所以宇文贇託孤的近臣劉昉、鄭譯不願宇文氏的宗室輔政,反而去找外戚楊堅輔政,楊堅就順勢接過了已經高度集權的北周的盤,並進而利用這個盤,用強大的中央力量平定了尉遲迥、司馬消難、王謙的反叛,掌控了北周局面,最終篡位建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