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東歷史
-
2 # 天天在學習
曹操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於公元208年擔任丞相,213年冊封魏公,216年進爵魏王,幾乎與皇帝沒有區別了。其實曹操最開始時只想做郡守,一心為漢,後來權力大了才開始有野心。有人認為正是因為曹操,漢獻帝才做得成皇帝,要不是曹操護衛朝廷,漢獻帝早就被人滅了。其實沒有曹操,換作哪個勢力的諸侯也會像曹操一樣,甚至可能更過分,之前的董卓就是例子,在絕對的權力面前沒人能經得起誘惑。
曹操對獻帝的控制是逐步加強的,期間透過政治手腕和流血衝突,最終在這場漢末的權力的遊戲中,曹操完勝。其間的過程極其曲折,曹操運用高操的政治手段,把對手一個個排擠出局,才完成了大業。
一、曹操入局。剛開始,獻帝被楊奉、韓暹、張楊、董承等人挾持著,曹操想進來分一杯羹,結果直接吃了個閉門羹。
操乃遣揚武中郎將曹洪將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據險拒之,洪不得進。《資治通鑑.漢紀54》接著,有人內訌了,董承為了對付韓暹,決定請曹操幫忙,這樣曹操才順利帶兵進了洛陽,完成了挾天子的第一步。
韓暹矜功專恣,董承患之,因潛召操;操乃將兵詣雒陽。既至,奏韓暹、張楊之罪。暹懼誅,單騎奔楊奉。帝以暹、楊有翼車駕之功,詔一切勿問。辛亥,以曹操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資治通鑑.漢紀54》二、曹操破局。此時獻帝依然是曹操、董承、楊奉共有(張楊離開,韓暹加入楊奉),但曹操在董昭的幫助下,忽悠了楊奉,成功把獻帝轉移到自己的大本營許昌(後改許都),此時曹操才算是意氣風發了。等楊奉反應過來,已經晚了。曹操又成功排除了一個對手,現在只剩董承擋在他身前了。
車駕之東遷也,楊奉自梁欲邀之,不及。冬,十月,曹操徵奉,奉南奔袁術,遂攻其梁屯,拔之。《資治通鑑.漢紀54》三、曹操定局。如今,獻帝、董承、曹操三人開始上演權力的遊戲,獻帝勢力最弱,想要維持權力的平衡,必須要制衡董承和曹操,董承和曹操互相牽制,漢獻帝是可以從中取利的。無論哪一方打破了平衡,取得了絕對優勢,一家獨大,獻帝的利益馬上就無法保證了。《後漢書.孝獻帝紀》說“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受密詔誅曹操”,《資治通鑑》說“車騎將軍董承稱受帝衣帶中密詔”,加了個“稱”字,無論是“受"也好,“稱”也罷,總之,權力平衡出現了傾斜,而且到了不得不重新洗牌的地步。無論是出於獻帝的本意還是董承的權謀,都是向曹操的攤牌。董承暗中聯絡不服曹操的勢力,想火拼曹操。結果事情敗露,被曹操清洗了。這一下平衡打破了,漢獻帝就再也沒辦法抗衡曹操了。 董貴人有孕在身,獻帝無數次求曹操饒了她,曹操表示殺意已決。 伏皇后被華歆揪著頭髮、光著腳從衣櫃扯出來,求獻帝救命。獻帝表示我自己的命都得看曹操的眼色。
從此,曹操一家獨大,獻帝這時候已經明白,幹不過曹操了,覺察到曹操的權利慾望一天天的增加,自己已經沒有力量來打壓了,只好能拖一天算一天。賜許他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雖然如此,曹操也要在獻帝旁邊安插幾個人才行,把幾個女兒安插進去之後,這就形成了在上班時間獻帝是曹操的名義老闆,下班了獻帝就成了曹操帝的女婿。
漢獻帝並不是一個昏庸無能之輩,之所以在他手裡終結東漢一朝,是由於他只不過是一空頭皇帝而已,“威權去已”。模摸糊糊間,曹魏王朝的身影漸漸出現。
-
3 # 魚包同學
漢獻帝劉協和曹操的關係是一個變化的過程,怎麼變化的呢?要從幾個階段來說——
第一階段,劉協最初看不起曹操曹操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曹嵩的兒子,對於他劉姓皇族而言,對於劉協而言不過是家臣而已,並且由於東漢宦官亂政已久,朝野上下都是極端痛恨宦官集團的,即便曹操很排斥自己“宦官子弟”的身份,可是這也是改變不了的史實。
這個時段,曹操的出身被很多人瞧不起,劉協也是當然。
第二個階段,劉協開始發現曹操的才能,開始欣賞劉協絕不是昏庸無能的君主,他的諡號是“獻”,在《諡法》中,“獻”的解釋是“聰明睿智曰獻”。
關中大亂時,曹操在關東地區大展拳腳,平了青州三十萬的黃巾軍,被朝廷封為刺史、鎮東將軍。這份詔書就是劉協簽署的,他看到了曹操的非凡能力,開始對曹操從不屑到欣賞,也深深的記住了這位有勇有為的“曹將軍”。
第三個階段,劉協對曹操感激涕零,以曹操作為依靠公元196年,劉協逃離戰亂綿延的關中地區,離開已是一片廢墟的舊都洛陽。
在逃難的路上,劉協度日如年。他們與饑民、亂兵一樣,你爭我奪。體弱的人就再也沒有回來。沒人覺得他是皇帝,他不過是餓殍遍野的路上一個骨瘦如柴的可憐人。
這個時候,曹操駕著七色彩雲出現了,劉協的所謂朝廷跟隨曹操大軍遷都到了許昌。劉協也告別了飢寒交迫的日子,吃上了飽飯,住進了宮廷。
在許昌的日子,劉協是安逸,輕鬆的,他也開始真正享受到一個君王的外表威望。而他的股肱之臣曹操,此時也是連戰連捷,收復大量漢家失地,劉協和曹操經歷了一段“蜜月期”。
第四個階段,劉協開始憎恨曹操,急迫的想要收回皇權傀儡的命運不是劉協想要的政治生活,劉協希望漢室在自己手中能夠復興,可是沒有實權怎麼實現呢?於是就一定要從曹操手中奪回權力,這個時候,劉協看待曹操就如眼中釘,肉中刺。
於是,兩人就有一次著名的交鋒——“衣帶詔”事件。(具體內容就不介紹了,大家網上查查即可)可是還沒等劉協喊出“除曹”的口號,與謀者董承、吳子蘭、種輯等人就被滅三族了,董承之女董貴妃和腹中劉協的孩子被一併誅殺。
劉協看到這血腥的突變,從此失去了重奪皇權的方剛血性。他和曹操的感情也從憎惡到畏懼,這位評定四方的“曹將軍”的手段,他是瞭解的真切了。
第五個階段,劉協的麻木與無奈接下來的人生劉協該怎麼面對?劉協是一個有能力、有抱負的君王,可是沒有權力,沒有實力,只能如籠中之雀,盡享宮中之安逸而已。
劉協對於曹操也只能是麻木的接受,在曹操擬好的各種詔命上蓋上自己的印信而已。
回覆列表
報告,和三國演義小說中幾乎沒啥區別。剛開始曹操接待了漢獻帝,漢獻帝感激涕零,終於能吃飽飯,有落腳地了。
後來曹操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權獨攬,漢獻帝見了曹操也跟耗子見了貓似得。
也殺死了漢獻帝劉協的伏皇后。
真實的歷史和小說在這方面沒啥區別。這些都是可以在後漢書中查到的。
跟新版的三國演義和一些電影是有差距的。最起碼曹操和他的兒子沒有侮辱漢獻帝的老婆。而且漢獻帝的後來的皇后還是曹操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