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薯苗jk—WuGuoCai

    企業家比資本家還厲害。

    房價漲了多少地球人都知道,地價也漲了,豬也生活在地球上,蔬菜雖說是無土栽培,但也還在地球上。大家總結一下,教育醫療房價都在誰手裡?

    賣菜的要租房,房東要生活就漲價,韭菜就被一茬一茬的歌割。最後沒錢的買不起就少吃了唄,GDP去掉地價剩下的才菜價

  • 2 # 李生3631

    市場的擋位費再漲。賣肉的,蔬萊的都是扡家帶口的,帶小孩要在當地上學,有借賣費,生活費再漲。最後,不夠花。沒掙錢。

  • 3 # 一縷星光946

    價格高的原因有天氣因素,還有人為因素,我們這裡普通農民在自家的地裡搭個小保溫棚是不允許的。遇到氣溫很低,蔬菜凍死了,只好買菜吃了。農民想養豬更是難。國家要求地方政府劃養殖小區,讓農民養殖,可是有多少地方政府劃養殖小區,劃養殖小區的很少很少。

  • 4 # 使用者6207436826890

    餵豬,種菜的不掙錢是真的,範豬,範菜的掙錢了,三元一斤的菜,利運要看一半,就是賣菜,在縣級市,一個月7—8元的收入,很可觀了,在稍微大一點的城市,一個月上萬也是可能的,餵豬,種菜的,哪有這樣的收入啊。這就叫乾的不如轉的,會幹的,不如會說的,站子的,不讓座子的。

  • 5 # 手機使用者96633853126

    資本惹的,大資本所有人控制了市場。如大蔥。豬肉大養豬場掌握了定你權。牧原一個公司一年賣近1200萬頭豬。而且還在擴張。而一家一戶又不讓養或不敢養。小池塘無水所以豬肉就貴,而雞家家戶戶都養,所以你格就不好長。要反對壟斷經營。

  • 6 # 小老虎155476815

    因為源頭的蔬菜和豬肉貴、運費貴、攤位門市租金漲了,社會上工資漲了(比如二十年前一個月掙三千元算高工資了,如今一個月掙六千元還算嗎?)。

  • 7 # 漫揚1

    進入數字時代。價格是數字,東西是一樣,價格不一樣。GDP數字就是這樣體現出來的。賣肉賣菜掙錢是一樣不會多掙。市場競爭沒有變。簡單點,貨幣多了價格就高。

  • 8 # GanPanDeng

    略知一二。

    賣菜的菜叫水貨,含水量多,不易保管,買的貨多了賣不掉就爛了,那要是碰上好賣就可以賺點錢,所以有虧有賺,菜價這麼貴,貴就缺不好賣,哪裡能賺多少錢,好賣的話滿大街都是,只有低價賣,所以不賺錢。

    賣肉的不賺錢。筆者親身經歷了。活豬賣到屠宰公司,公司不會白乾,有上交費,管理費,人工費,租房費,這些錢都得由豬肉買單,這是第一次漲價,公司再將肉批發到經銷商,經銷商拿著全豬一個價買回來,有水內臟,賣不出去的肉,回家再分類,買肉的人只買指手肉,好的才要,不好的不要,這樣經銷商又虧稱,賣不出的只得降價賣,賣不掉的只得丟了,熱天肉臭了也丟了。還有人工費,租金,地痞費,辦證費等都得由豬肉買單,所以這是第二次漲價。賣肉的同樣不賺錢。有時真得虧本賣。

    所以,菜價肉價這麼高,並不是賣菜的和賣肉的一個人賺了,而是各方面因素造成的。說句公道話,與大集體相比,那時一天掙三至四毛錢,豬肉七毛五一斤,買肉票二毛五一斤,三天才能買一斤豬肉,現在一天能掙一百多至兩百元,一天能買六七斤肉,就是每天30元也夠買一斤肉。大家認為豬肉貴還是便宜?假若沒有這些中間商,活豬能變成肉嗎?市場怎麼能盤活?什麼行業只有親自體驗了才知道。看問題要全方位思考才是。

  • 9 # 大地風雷

    這十分符合奸商本性,他們是地道的人心不足蛇吞象,地上瘋狗吞太陽。他們的利益是建立在消費者身上。如果有媒體能去菜農瞭解他們供出的菜多少錢一斤,蔬菜商賣給消費者又是多少錢一斤,去養豬場瞭解一頭豬的成本是多少,賣給屠宰商是多少,銷售商賣給消費者是多少。不就一目瞭然嗎。希望媒體為百姓理順市場的壟斷和理亂。還市場與消費的一片淨土。

  • 10 # 670383557593

    大體上,賣肉的、賣菜的掙的就是進貨後“加價”的那部分,以此維持日常生活支出的需要。尤其是為維持經營基本收入水平不降,必須是“水漲創高”。受限於進貨價的制約,“加價”這個“水漲船高”的消費壓力,就自然地體現在了消費者身上。追根溯源,假設貨源售價未變動(或未有較大提高),終端價格卻顯著“虛高”,那麼,最會(能)導致售價高漲的就是第一道收購者。這裡,以較低價格收購,然後以抬高較大的價格倒出。手段以“壟斷”和“囤積居奇”最為有效。所以,最終賺錢的是誰,再顯然不過了吧!對消費者而言,要想獲得較小的消費支出,就得寄希望於盡量減少中間環節(層層加價),尤其遏止壟斷和囤積居奇的存在。而這些都得靠政府政策出面才能辦得到。如果聽憑市場經濟的自由運作,那壟斷和囤積居奇就永遠是經商的贏家。而底層的消費者就永遠是被“薅羊毛”的受損者。對吧!

  • 11 # 73神牛

    我從事過一段時間的餐飲工作,後來又在批發市場幹過幾年的果蔬批發生意,對於果蔬肉類的進貨、運輸和販賣可以說是非常瞭解的。

    蔬菜的零售價越高,供貨商和批發商可以說越不掙錢,因為:

    1.收購費用增加:蔬菜漲價以後,種植的農民惜售心理嚴重,因此收購價也會相應的提高。而且因為蔬菜走量快,因此裡面的質量會參差不齊。還有蔬菜的掉秤率是很大的,收購商收購時會用去雜的方式扣稱,但是蔬菜漲價以後再收購農民的蔬菜,那麼扣雜這項根本不存在,蔬菜的損耗也就由供貨商來承擔。蔬菜便宜時的掉秤由種植戶承擔,蔬菜漲價就由供貨商承擔,這個就是市場經濟。

    2.惡劣天氣加大蔬菜的損耗率:蔬菜漲價一般都是在惡劣天氣的時候,冬季溫度低,蔬菜都是怕凍的,因此運輸和售賣要增加保溫措施,這無形中加大了中間流轉的費用。還有蔬菜的損耗率也會加大,因此供貨商利潤降低也是必然的。

    3.蔬菜的利潤本身就不高:蔬菜的利潤屬於比較薄的,不過對於供貨商來說基本都是按照一定的百分比來定價。大多數供貨商的蔬菜利潤在15/100左右,蔬菜收購價上漲,損耗加大,物流費用增加,相應的佔本錢也會多,但是利潤這塊卻沒有上漲,自然會讓供貨商掙不到錢。

    4.銷量的減少:蔬菜供貨商主要靠走量來盈利的,拉一車貨滿載時分攤到每斤上的費用,跟拉半車貨分攤到每斤上的費用是不一樣的,不過滿載和半載的運輸成本和人工成本基本都是一樣的。蔬菜漲價銷量減少,自然會加大蔬菜的分攤費用,供貨商掙不到錢是很正常的事。

    豬肉的情況跟蔬菜差不多,只不過因為豬肉主要靠走量來盈利,但是漲價以後購買的量變少,以前一天賣兩頭豬,現在一天賣半頭,這個自然是掙不到錢的。

    豬肉和蔬菜漲價供貨商確實利潤不高,尤其是冬季損耗加大的情況下,這個時候不小心賠錢的情況也很多。對於供貨商來說,蔬菜和豬肉的價Grand SantaFe低,他們才能掙得越多,因為可以一頭壓價,而自己的利潤率沒變

  • 12 # 使用者6960621270564

    農民湧入城市打工,不種地,不搞副業,光靠幾個大逢蔬菜基地和養植專業戶是遠遠不夠的,要集思廣一,依託村集體每家每戶搞種養值,由村集體推銷菜巿場和農民自願賣買的方式進城投放,這樣貨源充足,即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又保證城鎮居民藍子不受影響,同時也是一種控物價,安民心的好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燙髮好還是拉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