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願意得到一個一心一意對自己的人,(那麼即使到了)白髮蒼蒼也不會相離棄。這是漢代才女卓文君作品《白頭吟》中的名句。《白頭吟》最早見於《玉臺新詠》,另有《宋書·樂志》載晉樂所奏歌辭。兩篇內容大致相同,後者篇幅較長。《樂府詩集》一併載入《相和歌·楚調曲》。(卓文君的《白頭吟》中,原句應為: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原詩如下白頭吟兩漢:卓文君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譯文愛情應該像山上的雪一般純潔,像雲間月亮一樣光明。聽說你懷有二心,所以來與你決裂。 今日猶如最後的聚會,明日便將分手溝頭。我緩緩的移動腳步沿溝走去,過去的生活宛如溝水東流,一去不返。當初我毅然離家隨君遠去,就不像一般女孩悽悽啼哭。滿以為嫁了一個情意專心的稱心郎,可以相愛到老永遠幸福了。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釣竿那樣輕細柔長,魚兒那樣活波可愛。男子應當以情意為重,失去了真誠的愛情是任何錢財珍寶都無法補償的。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武帝登基後,司馬公子終於憑藉其出色的文采成功吸引到了武帝的注意,重返帝王身邊,他的辭賦也從此廣為流傳。又過了些年,西南邊疆動盪,相如以欽使身份前去安撫,處置得當,得武帝褒獎,此時相如事業達到頂峰。司馬相如發跡後,漸漸耽於逸樂、日日周旋在脂粉堆裡,直至欲納茂陵女子為妾。相傳卓文君忍無可忍,因之作了這首《白頭吟》(相傳作者為卓文君),呈遞相如。據傳司馬相如閱畢這一詩一書後,憶及當年恩愛,遂絕納妾之念,夫婦和好如初。據史書記載,由於病患和始終不得重用的原因,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選擇了離開,安居林泉,在那裡,度過了人生最後的十年時光。鑑賞詩的內容確是寫男有二心,女方表示決絕。因為詩中有“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句子,所以便以《白頭吟》作為詩的題目。但《白頭吟》究竟是否文君所作,後人多疑出於附會。據《宋書·樂志》看來,它與《江南可採蓮》一類樂府古辭,都同屬漢代的“街陌謠謳”,帶有濃厚的民歌色彩。《樂府詩集》和《太平御覽》也都把它作為“古辭”。《玉臺新詠》題作《皚如山上雪》,非但不作為文君的詩篇,就連題目也不叫《白頭吟》。惟有《西京雜記》有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之說,然而卻不著錄歌辭。清人馮舒在《詩紀匡謬》中也力辯其偽。因而這或許是一首來自民間的作品,或許文君自有別篇也未可知。但無論如何,這是在中國古代歌謠中也有一定價值的作品。詩的語氣決絕而又不捨,怨恨而又抱有期望,思想感情複雜而深沉,尤其是“悽悽復悽悽”四句,藝術手法很是巧妙。正如張玉谷《古詩賞析》所說:“妙在從人家嫁娶時悽悽啼哭,憑空指點一婦人同有之願,不著己身說,而己身已在裡許。”《白頭吟》的思想藝術價值還是不可忽視的。
意思是:願意得到一個一心一意對自己的人,(那麼即使到了)白髮蒼蒼也不會相離棄。這是漢代才女卓文君作品《白頭吟》中的名句。《白頭吟》最早見於《玉臺新詠》,另有《宋書·樂志》載晉樂所奏歌辭。兩篇內容大致相同,後者篇幅較長。《樂府詩集》一併載入《相和歌·楚調曲》。(卓文君的《白頭吟》中,原句應為: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原詩如下白頭吟兩漢:卓文君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譯文愛情應該像山上的雪一般純潔,像雲間月亮一樣光明。聽說你懷有二心,所以來與你決裂。 今日猶如最後的聚會,明日便將分手溝頭。我緩緩的移動腳步沿溝走去,過去的生活宛如溝水東流,一去不返。當初我毅然離家隨君遠去,就不像一般女孩悽悽啼哭。滿以為嫁了一個情意專心的稱心郎,可以相愛到老永遠幸福了。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釣竿那樣輕細柔長,魚兒那樣活波可愛。男子應當以情意為重,失去了真誠的愛情是任何錢財珍寶都無法補償的。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武帝登基後,司馬公子終於憑藉其出色的文采成功吸引到了武帝的注意,重返帝王身邊,他的辭賦也從此廣為流傳。又過了些年,西南邊疆動盪,相如以欽使身份前去安撫,處置得當,得武帝褒獎,此時相如事業達到頂峰。司馬相如發跡後,漸漸耽於逸樂、日日周旋在脂粉堆裡,直至欲納茂陵女子為妾。相傳卓文君忍無可忍,因之作了這首《白頭吟》(相傳作者為卓文君),呈遞相如。據傳司馬相如閱畢這一詩一書後,憶及當年恩愛,遂絕納妾之念,夫婦和好如初。據史書記載,由於病患和始終不得重用的原因,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選擇了離開,安居林泉,在那裡,度過了人生最後的十年時光。鑑賞詩的內容確是寫男有二心,女方表示決絕。因為詩中有“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句子,所以便以《白頭吟》作為詩的題目。但《白頭吟》究竟是否文君所作,後人多疑出於附會。據《宋書·樂志》看來,它與《江南可採蓮》一類樂府古辭,都同屬漢代的“街陌謠謳”,帶有濃厚的民歌色彩。《樂府詩集》和《太平御覽》也都把它作為“古辭”。《玉臺新詠》題作《皚如山上雪》,非但不作為文君的詩篇,就連題目也不叫《白頭吟》。惟有《西京雜記》有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之說,然而卻不著錄歌辭。清人馮舒在《詩紀匡謬》中也力辯其偽。因而這或許是一首來自民間的作品,或許文君自有別篇也未可知。但無論如何,這是在中國古代歌謠中也有一定價值的作品。詩的語氣決絕而又不捨,怨恨而又抱有期望,思想感情複雜而深沉,尤其是“悽悽復悽悽”四句,藝術手法很是巧妙。正如張玉谷《古詩賞析》所說:“妙在從人家嫁娶時悽悽啼哭,憑空指點一婦人同有之願,不著己身說,而己身已在裡許。”《白頭吟》的思想藝術價值還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