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笙常談

    每個孩子講話有早有遲,關鍵是這個十個月的孩子,是否已能連著講出5一7個字來?

    如果能,小孩呀呀學話時,反正兒歌是少不了的,也可在唐詩中先挑選一兩首簡單而有趣又朗朗上口的五言絕句代替兒歌(無需理解)在玩耍時,睡覺前當催眠曲反覆有節拍地對他朗誦,聽多了自然能耳熟能詳,一字字一句句地摸仿著大人誦讀。兒歌同樣是用這種方法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的,寓教於樂很重要!有接觸,能產生興趣目的就達到了。

  • 2 # 米媽談教育

    一、10個月的孩子,有氛圍薰陶就夠了。這麼點大的孩子,是無法理解更無法讀背的,家裡有氛圍的營造就夠了。

    二、可以播放一些唐詩的音訊給孩子聽。家裡可以固定在某個時間段播放唐詩給孩子聽,比如在孩子精神狀態好的時間段,每次時間也不要太長,有一刻鐘足夠了。而且最好固定幾首反覆播放給孩子聽。

    三、家長也可以讀給孩子聽。我之前就讀給孩子聽,確實每次一讀他就特別喜歡,後來長大了他竟然說他小時候聽過。那會兒差不多也就幾個月大的樣子。

    四、不要急於求成。家長有早教意識是對的,但是也不要急於求成。如果要教最好還是三歲以後,三歲之前就算孩子能背,也不知道背的是什麼。只是就背詩而背。我們是四歲才開始背,因為大一點了能夠理解了,記憶非常神速。

    以上就是我對您這個問題的回答,僅供參考。

  • 3 # 爸爸不講理

    “教寶寶唐詩”這個“教”字帶有功利色彩,對低月齡的孩子來說,陪寶寶“遊戲”更合適一些。

    我家老二出生第5天,每次哄他睡覺我就給他背唐詩宋詞,也沒想過他能不能聽懂,反正就是揹著玩唄!唐宋古詩詞十分押韻,就像兒歌一樣很有節律感。對於我這種天生五音不全的人來說,背唐詩要比唱兒歌更得心應手。

    我給孩子背唐詩的時候,一開始小傢伙睜著盯著我,後來孩子慢慢就習慣了。再後來我就發現,只要我給他背三國演義卷首詞的時候,小傢伙就開始瞌睡。後來,我把這個當作“催眠曲”,比舒伯特的《小夜曲》還要管用。

    孩子10個月教唐詩好不好?首先要從孩子的生理和智力發育的角度來考慮。

    寶寶1歲之內,是肌肉動作或者感官刺激帶動孩子基礎神經發育的階段。聽起來有點拗口,實際上就是對寶寶感覺器官進行刺激,可帶動寶寶大腦智力發育的意思。

    一、寶寶3個月內,媽媽這樣做:

    1、經常對寶寶微笑,如果寶寶也對媽媽微笑,這就是對寶寶大腦進行良性的刺激。經常保持微笑,是孩子與媽媽親子互動的第一步。

    3、給寶寶看色差對比較大圖案,拿玩具在寶寶面前移動,刺激寶寶追物和眼腦協調性。或者將玩具藏在起來引導孩子主動翻身,刺激寶寶運動神經的發育。

    4、給寶寶一個玩具訓練抓握能力,比如說帶聲音的搖鈴,刺激寶寶聽覺、視覺和觸覺的功能發展,促進孩子手眼協調。

    二、寶寶4~6個月,媽媽這樣做:

    1、模仿寶寶的發音,但儘量用短句,以引導孩子做出迴應。媽媽每句話越長,寶寶做出的反應就越長。短句,有助於刺激寶寶大腦儲存和資訊識別,對刺激孩子智力發育有好處。

    2、給寶寶各種帶圖案的卡片,包括動物、植物的卡片讀給寶寶聽。可刺激寶寶大腦邊緣海馬體出現短時記憶,媽媽經常這樣做對寶寶智力發育有好處。

    3、給寶寶左右手2個玩具或者“手指食物”,透過手指的運動或精細動作,可刺激寶寶左右腦的同步發展。同時也能協調寶寶的手眼配合能力。

    4、給寶寶照鏡子,幫助寶寶認識自我以及區別現實中的空間感。讓寶寶觸控鏡子或觸控其它不同材質的物體,幫助寶寶對不同物體產生直觀的認識和體驗。

    三、寶寶7~9個月,媽媽這樣做:

    2、動作+聲音的模仿練習,訓練寶寶的記憶力。比如“拜拜”的時候揮揮手,“飛吻”的時候把手在嘴巴前biu一下,“抱抱”的時候張開手臂等等。

    3、引導寶寶開始練習爬行,有助於寶寶身體協調性,並刺激寶寶前庭覺的發育。

    4、爸爸媽媽與寶寶一起進餐,並鼓勵寶寶自主進食。與父母一起吃飯可刺激寶寶食慾,這個時候是培養孩子自主進食的黃金期。錯過了這個時機,爸爸媽媽很可能會“追著餵飯”哦!

    四、寶寶10~12個月,媽媽這樣做:

    1、給寶寶玩具做遊戲,要求玩具可拆卸的,比如積木或串珠遊戲,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每次只給寶寶一種玩具,提高寶寶的專注力。玩具選擇越大,寶寶的專注力被分散。

    2、寶寶1歲前後腰曲形成,可以引導寶寶站立和行走,讓寶寶充分地認識家庭環境。這時候的寶寶有點搗亂,喜歡翻箱倒櫃或亂扔東西。這是好奇和探索慾望在支援寶寶這樣做,不要訓斥就好,父母就辛苦一點吧!

    3、爸爸媽媽與寶寶一起閱讀。要求繪本色彩鮮豔,圖案簡單,故事也要短小,太長了會降低孩子的注意力。

    4、多與寶寶說話,刺激寶寶語言發育。1歲前後寶寶已經能對父母的話“心領神會”,只不過表達能力還欠缺一些。一般寶寶1.5~2.5歲才是語言發育關鍵期,但平時多與寶寶語言交流,可促進寶寶語言表達能力提前發展。

    總結:

    寶寶10個月可以給寶寶朗誦唐詩,但儘量不要有“教育”的用心。很多時候,提前早教會讓我們家長下意識地設定教育目標,從而導致家長過度焦慮。孩子的智力發育與大肌肉動作是同步發展的,不要給孩子壓力,寶寶3歲之前,儘量順其自然。

    教育,是潛移默化和“潤物細無聲”的過程。越是帶有目的性的教育方式,往往很難成功。將教育融入到親子互動和遊戲當中,反而是高明父母的做法。與大家共勉!

  • 4 # 逗號先生

    是否適合要看你的出發點。出發點不同對孩子的幫助也會不同。比如你是抱著教的心態,希望孩子能給你及時的反饋,那估計你會很難長時間持續下去。

    為什麼這麼說呢?

    1、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腦細胞數量是一樣,(這裡所指的是神經元),隨著年齡的成長會死一個少一個。之所以每個人的智慧不同和大腦神經元連線的疏密有關。那神經元的連線主要是靠外在的感覺刺激形成的。你不斷重複的給孩子讀古詩,透過聽知覺的刺激,會對孩子在語言、社交、認知等能力的發展提供幫助。

    2、0-3歲是一個“輸入”的過程,透過外界不斷的刺激兒童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發展會引發兒童動作的發展,從而促進更高功能的認知、社交等。所以孩子在0-3歲不要去強求孩子會“輸出”什麼,而是要考慮你“輸入”了什麼。

    所以,在這個階段做為為人父母的我們不是要考慮適合給什麼?而應該思考我們應該怎樣給孩子大量的輸入,比如看繪本、聽故事、多爬行。在安全範圍內能讓孩子做的事情就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而不是去剝奪孩子學習的經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玫紅色連衣裙搭配什麼顏色的圍巾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