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到第二階段,無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都把1916年視為決勝之年。在這一年,在三個不同的戰場 ,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以來,也是當時人類有史以來三個規模最大的戰役,傷亡總人數超過了400萬。這三場戰役由於發生在同一時期,戰役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影響,是雙方在東西兩線同時展開的戰略大決戰。所以不能把這三場戰役割裂開來看。這三場戰役,也是決定第一次世界大戰命運的三大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論死傷人數之多,依次分別為布魯西洛夫突破戰役(傷亡約達190餘萬)、索姆河戰役(傷亡約達130餘萬)、凡爾登戰役(傷亡約接近100萬)。論對世界的影響力之大,首推布魯西諾夫突破戰役。這場戰役直接導致俄羅斯帝國元氣大傷,加劇了俄帝國的社會矛盾。戰役結束後的次年,10月革命爆發,蘇維埃政權登上歷史舞臺。
其中,布魯西諾夫突破戰役發生在東線,索姆河戰役和凡爾登戰役發生在西線。論作戰時間最長是凡爾登戰役。其他兩個戰役都是在凡爾登戰役爆發後,為策應凡爾登作戰,而相繼在東西線爆發。這三個戰役,時間上有重疊,是雙方同時在東西線展開的三場血腥廝殺。凡爾登戰役最早爆發,差不多打了有一年的時間。
這三場戰役,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
1.布魯西洛夫突破戰役。很多人把索姆河戰役說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傷亡最重的戰役,但其實論傷亡人數,布魯西諾夫突破戰役最多。俄羅斯帝國的軍隊於1916年6月4日,經過精心的準備和佈置,向奧匈帝國發動了突然攻勢。戰役一直持續到當年9月。在具體作戰上,採取以一點重點突破為主,同時展開多點正面突破。這種作戰方式,不同於傳統的塹壕戰,後來被大量採用。德國軍隊在二戰時實施的閃電戰戰術,很大程度上就是脫胎於布魯西洛夫突破。
經過幾個月的血腥殘酷廝殺,這場戰役迫使德軍把西線的軍隊調往東線作戰,從而大大減輕了凡爾登戰役法軍的正面壓力。此次戰役,俄軍傷亡約50萬,奧匈帝國傷亡約110萬,德國傷亡約35萬。
從戰役目的上來看,俄羅斯帝國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戰役目的。奧匈帝國和德國的傷亡人數也遠遠高於俄軍。但俄羅斯經此一役元氣大傷。發生了大量計程車兵傷病逃亡事件,國內矛盾嚴重加劇,1917年終於爆發了10月革命,俄羅斯沙皇政權因此被推翻。而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又在世界其他國家產生了連鎖反應。這恐怕是當初俄羅斯政權始料未及的。
2.索姆河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為血腥的戰役之一。大戰於1916年7月1日爆發。英法聯軍為牽制凡爾登戰役的德軍,經過數天的炮火準備,7月1日向德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由於法軍在凡爾登與德軍惡戰,故該戰役以英國軍隊為主,法國軍隊為輔。戰役共持續了141天。 雙方傷亡約130餘萬人,其中英軍約58萬,法軍約34萬,德軍傷亡人數接近於法軍。索姆河戰役英法聯軍的傷亡數遠遠高於德軍。這主要是因為德軍修建了牢固的防線,英法軍隊作為進攻方,面臨著殘酷的攻堅作戰,面對德軍的頑強防守,英法軍隊進攻時付出了大量的傷亡。戰役開始第一天,英國軍隊以接近6萬人的傷亡的代價,推進了3公里,成為英國軍隊歷史上最為血腥的一天。英國在戰爭中使用了坦克。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作戰。
英法軍隊在付出嚴重的傷亡代價後,並沒有能突破德軍的防線。儘管如此,也給德軍造成了巨大的軍事壓力。德軍由於在多個戰場同時作戰。也無力在該地區與英法部隊繼續對峙下去。1917年3月,德國軍隊主動進行了戰略撤退。
上述兩場戰役,都是協約國向同盟國主動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性攻勢。
3.凡爾登戰役。凡爾登戰役是德軍向法軍主動發動的攻擊型作戰。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極大,時間跨度最長的戰役。雙方投入兵力接近200萬人。戰役從1916年2月21日爆發,12月19日結束。法軍傷亡約在40餘萬到50餘萬人之間,德軍傷亡約30餘萬到40餘萬人之間。由於戰爭時間跨度長,加上雙方統計口徑的問題,現在已很難得出確切的數字。被稱之為“凡爾登絞肉機”。
戰爭到了1916年,德國為了打破戰場僵局,決心一舉拿下凡爾登,改變戰場態勢。之所以選擇凡爾登,這是因為它是英法軍隊戰線的突出部,就像一顆利牙,對聚集在法國北部的德軍側翼形成嚴重威脅。德軍決心拔掉這顆利牙。
德華人認為,如果順利拿下凡爾登,就能打通到巴黎的通道。如果攻佔巴黎,佔領法國的首都,就能夠解決法軍的威脅,從而再騰出手來對付英國和俄羅斯的軍隊。由於德國聚集重兵展開進攻,其勢在必得,戰役一開始就異常殘酷。因此凡爾登戰役就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鍵戰役。也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916年2月,德國皇太子親自率領21萬德軍,向固守在凡爾登的法軍發動了瘋狂進攻,大戰爆發。
這是一場巨大的陣地消耗戰。德軍在法國堅固的防禦工事面前,艱難突破,付出了重大的傷亡。最終沒有能實現奪取凡爾登,包抄巴黎南路的計劃。
凡爾登戰役的防禦工事,也成為後來戰爭借鑑的物件。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修建了堅固的馬其諾防線,就與凡爾登的成功防守有很大的關係。但此一時彼一時,希特勒沒有像一戰時那樣選擇正面突破,而是迂迴阿登山脈,從而一舉突破了法軍的防線。
進入1916年2月,法國進行了戰爭總動員。利用唯一能與後方聯絡的巴勒迪克—凡爾登公路,源源不斷地向凡爾登調運部隊和大量的軍用物資,保證了戰役的進行。最多的一週就有3900輛汽車參加運輸,創造了戰爭史上首次大規模汽車運輸的奇蹟。
2016年10月,法軍展開了戰略反攻,基本收復了失地。標誌著德軍的戰略企圖徹底失敗。而德軍的後續進攻不力,和他需要抽調兵力,支援索姆河戰役和布魯西洛夫突破戰役也是密不可分的。
凡爾登戰役還有一個小插曲:一名法國士兵誤打誤發,竟然將一顆炮彈誤擊中了德軍的彈藥庫,引發了德軍彈藥庫的連鎖爆炸,使德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凡爾登戰役後,標誌著德國全面走向衰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其實從凡爾登戰役以後就已經決定了。
上述三場戰役雖然規模都十分巨大,但還不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慘烈的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蘇德雙方傷亡人數達到了驚人的200萬人。充分說明了戰爭的殘酷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同之處在於戰爭的性質不一樣。二戰是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而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為了爭奪殖民地和霸權,相互之間發動的非正義戰爭。戰爭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同時也促進了世界革命。戰爭的非正義性,在上述三場戰役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為了擊敗對方,贏得霸權。孤注一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戰爭中雙方視士兵的生命如草芥,雙方在陣地前反覆爭奪,血流成河,戰場成為了人間地獄。
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到第二階段,無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都把1916年視為決勝之年。在這一年,在三個不同的戰場 ,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以來,也是當時人類有史以來三個規模最大的戰役,傷亡總人數超過了400萬。這三場戰役由於發生在同一時期,戰役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影響,是雙方在東西兩線同時展開的戰略大決戰。所以不能把這三場戰役割裂開來看。這三場戰役,也是決定第一次世界大戰命運的三大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論死傷人數之多,依次分別為布魯西洛夫突破戰役(傷亡約達190餘萬)、索姆河戰役(傷亡約達130餘萬)、凡爾登戰役(傷亡約接近100萬)。論對世界的影響力之大,首推布魯西諾夫突破戰役。這場戰役直接導致俄羅斯帝國元氣大傷,加劇了俄帝國的社會矛盾。戰役結束後的次年,10月革命爆發,蘇維埃政權登上歷史舞臺。
其中,布魯西諾夫突破戰役發生在東線,索姆河戰役和凡爾登戰役發生在西線。論作戰時間最長是凡爾登戰役。其他兩個戰役都是在凡爾登戰役爆發後,為策應凡爾登作戰,而相繼在東西線爆發。這三個戰役,時間上有重疊,是雙方同時在東西線展開的三場血腥廝殺。凡爾登戰役最早爆發,差不多打了有一年的時間。
這三場戰役,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
1.布魯西洛夫突破戰役。很多人把索姆河戰役說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傷亡最重的戰役,但其實論傷亡人數,布魯西諾夫突破戰役最多。俄羅斯帝國的軍隊於1916年6月4日,經過精心的準備和佈置,向奧匈帝國發動了突然攻勢。戰役一直持續到當年9月。在具體作戰上,採取以一點重點突破為主,同時展開多點正面突破。這種作戰方式,不同於傳統的塹壕戰,後來被大量採用。德國軍隊在二戰時實施的閃電戰戰術,很大程度上就是脫胎於布魯西洛夫突破。
經過幾個月的血腥殘酷廝殺,這場戰役迫使德軍把西線的軍隊調往東線作戰,從而大大減輕了凡爾登戰役法軍的正面壓力。此次戰役,俄軍傷亡約50萬,奧匈帝國傷亡約110萬,德國傷亡約35萬。
從戰役目的上來看,俄羅斯帝國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戰役目的。奧匈帝國和德國的傷亡人數也遠遠高於俄軍。但俄羅斯經此一役元氣大傷。發生了大量計程車兵傷病逃亡事件,國內矛盾嚴重加劇,1917年終於爆發了10月革命,俄羅斯沙皇政權因此被推翻。而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又在世界其他國家產生了連鎖反應。這恐怕是當初俄羅斯政權始料未及的。
2.索姆河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為血腥的戰役之一。大戰於1916年7月1日爆發。英法聯軍為牽制凡爾登戰役的德軍,經過數天的炮火準備,7月1日向德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由於法軍在凡爾登與德軍惡戰,故該戰役以英國軍隊為主,法國軍隊為輔。戰役共持續了141天。 雙方傷亡約130餘萬人,其中英軍約58萬,法軍約34萬,德軍傷亡人數接近於法軍。索姆河戰役英法聯軍的傷亡數遠遠高於德軍。這主要是因為德軍修建了牢固的防線,英法軍隊作為進攻方,面臨著殘酷的攻堅作戰,面對德軍的頑強防守,英法軍隊進攻時付出了大量的傷亡。戰役開始第一天,英國軍隊以接近6萬人的傷亡的代價,推進了3公里,成為英國軍隊歷史上最為血腥的一天。英國在戰爭中使用了坦克。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作戰。
英法軍隊在付出嚴重的傷亡代價後,並沒有能突破德軍的防線。儘管如此,也給德軍造成了巨大的軍事壓力。德軍由於在多個戰場同時作戰。也無力在該地區與英法部隊繼續對峙下去。1917年3月,德國軍隊主動進行了戰略撤退。
上述兩場戰役,都是協約國向同盟國主動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性攻勢。
3.凡爾登戰役。凡爾登戰役是德軍向法軍主動發動的攻擊型作戰。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極大,時間跨度最長的戰役。雙方投入兵力接近200萬人。戰役從1916年2月21日爆發,12月19日結束。法軍傷亡約在40餘萬到50餘萬人之間,德軍傷亡約30餘萬到40餘萬人之間。由於戰爭時間跨度長,加上雙方統計口徑的問題,現在已很難得出確切的數字。被稱之為“凡爾登絞肉機”。
戰爭到了1916年,德國為了打破戰場僵局,決心一舉拿下凡爾登,改變戰場態勢。之所以選擇凡爾登,這是因為它是英法軍隊戰線的突出部,就像一顆利牙,對聚集在法國北部的德軍側翼形成嚴重威脅。德軍決心拔掉這顆利牙。
德華人認為,如果順利拿下凡爾登,就能打通到巴黎的通道。如果攻佔巴黎,佔領法國的首都,就能夠解決法軍的威脅,從而再騰出手來對付英國和俄羅斯的軍隊。由於德國聚集重兵展開進攻,其勢在必得,戰役一開始就異常殘酷。因此凡爾登戰役就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鍵戰役。也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916年2月,德國皇太子親自率領21萬德軍,向固守在凡爾登的法軍發動了瘋狂進攻,大戰爆發。
這是一場巨大的陣地消耗戰。德軍在法國堅固的防禦工事面前,艱難突破,付出了重大的傷亡。最終沒有能實現奪取凡爾登,包抄巴黎南路的計劃。
凡爾登戰役的防禦工事,也成為後來戰爭借鑑的物件。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修建了堅固的馬其諾防線,就與凡爾登的成功防守有很大的關係。但此一時彼一時,希特勒沒有像一戰時那樣選擇正面突破,而是迂迴阿登山脈,從而一舉突破了法軍的防線。
進入1916年2月,法國進行了戰爭總動員。利用唯一能與後方聯絡的巴勒迪克—凡爾登公路,源源不斷地向凡爾登調運部隊和大量的軍用物資,保證了戰役的進行。最多的一週就有3900輛汽車參加運輸,創造了戰爭史上首次大規模汽車運輸的奇蹟。
2016年10月,法軍展開了戰略反攻,基本收復了失地。標誌著德軍的戰略企圖徹底失敗。而德軍的後續進攻不力,和他需要抽調兵力,支援索姆河戰役和布魯西洛夫突破戰役也是密不可分的。
凡爾登戰役還有一個小插曲:一名法國士兵誤打誤發,竟然將一顆炮彈誤擊中了德軍的彈藥庫,引發了德軍彈藥庫的連鎖爆炸,使德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凡爾登戰役後,標誌著德國全面走向衰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其實從凡爾登戰役以後就已經決定了。
上述三場戰役雖然規模都十分巨大,但還不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慘烈的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蘇德雙方傷亡人數達到了驚人的200萬人。充分說明了戰爭的殘酷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同之處在於戰爭的性質不一樣。二戰是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而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為了爭奪殖民地和霸權,相互之間發動的非正義戰爭。戰爭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同時也促進了世界革命。戰爭的非正義性,在上述三場戰役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為了擊敗對方,贏得霸權。孤注一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戰爭中雙方視士兵的生命如草芥,雙方在陣地前反覆爭奪,血流成河,戰場成為了人間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