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怡然自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設立郡縣制,統一文字、法律、貨幣和度量衡,為中國的封建制度建立了基礎,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官印製度。其中天子印稱為“璽”,用玉做成,而臣下用印稱為“印”,文為小篆。秦官印比較統一,一般為長方形,鼻紐,佈局為“田”字格,每格一字。官位低下的則用“半通印”,佈局為“日”字格。秦私印和半通印差不多,但形式多變,有方形、圓形、橢園形、菱形等等,除姓名印外,有吉語、肖形印等,秦時篆刻比先秦時在藝術上更加成熟,典雅靈動,平整而率意。

    (冀丞之印)

    (日敬毋治)

    (戎爻)

    到了漢代(206~220),中國古代篆刻藝術發展到了顛峰,他完善了秦時所建立的官印製度及形制,使印章的使用範圍和文字形式發生較大的變化。如皇帝、皇后、儲候、太后的印均可稱“璽”,用玉印。其它官員則各有不同,印材有金、銀、合金等治印方式有鑄印和鑿印,如急就章等。鑄印風格典雅方正,圓潤穩健。鑿印風格則拙撲粗獷,參差跌宕。而此時的私印不管印文、形式則更加靈活多變,印材更加豐富,印章風格高古典雅,婉轉圓潤。入印文字有繆篆、鳥蟲篆、殳篆等,漢私印的表現形式勻稱、平整、圓潤,疏朗,給人一種古樸、雋永的美感,是我們初學篆刻必需募刻的典範。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

  • 2 # 藝滴美育

    在秦朝,秦始皇規定皇帝專用的印叫做璽,而一般人用的則叫做印,在之後的歷代封建王朝,都延續了秦朝的這一規定。而在漢朝,官印中也把印叫做章或者印章,我們現在所說的刻個章,名稱也是從當時流傳下來的。在秦朝,有八種法定的書體,而秦代“書同文”,所以印字也同文。而印章上的字型多義篆書為主,秦朝印章的主要特點是在方形的官印上,加上“口”字格或者“田”字格,在長方形的官印上加上“日”字格,這個開啟了後世閒文印的先河。而漢朝的篆刻、璽印則是進入了發展的輝煌燦爛的時期。這種輝煌不僅體現在內容的創作上更加豐富,更是在形式種類上以私印的種類最為繁多,從西漢到東漢中期,字型體勢基本上沒有變化,但是有兩種風格並行發展且沒有互相抵消,一種是圓勁規整的字型,另外一種方折平正的字型。漢代的印章的主要材料是銅,而製造印章的工藝主要分類鑄和鑿兩種,西漢的印章採用的工藝大多是鑄造,只有在新莽時期的印章是比較精緻的,而在東漢時期,則以鑿印為主,這種製作方法適於應急使用。從從春秋時期到漢朝初期,璽印的製作方法基本上只有鈐印封泥,就是在物品的封口處加上軟泥,再蓋上章,稱為“緘”或“封緘”。這也是今天很多文藝青年喜歡用的方式,在信的封口燒泥加封。

  • 3 # 東家APP

    對於印章的起源,歷來就有不同的說法。杜佑在 《通典》上說曾有三代之制,這個三代,就是夏商周之說了,由於考古家也沒有發現實物,所以也一直沒有定論,但印章從很早就開始了,這一點是肯定的。

    在秦朝之前,印章都是稱為璽,在秦始皇一統中國之後,設立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那麼 印章的使用範圍就擴大了,並且成為了證明當權者的一種法物。

    從那時候開始,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稱為璽,臣下就是印,其材質絕對不能用玉。

    到了漢朝,制度基本沿襲秦制,但也沒那麼多講究,也會有一些諸候王和王太后稱為“璽”的。

    印章,從廣義上講就是篆刻。要論秦漢時期的篆刻發展,就需要知道秦漢時期的印章使用,秦在統一中國之前,東方六國齊、楚、燕、韓、趙、魏,使用的文字並不是完全相同的。

    雖然都是同源漢字,但由於地域差異,它和現今能見的最早漢字甲骨文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後來嬴政統一了中國為了加強統治也為了方便統治,那麼文字就必須要一樣的,就讓李斯改革文字,以秦國文字為基礎,廢除與秦國不相同的文字,並將繁複的文字簡化,使文字整齊劃一,又因社會發展需要,增加了一批新字,編製成一套統一的文字,下令讓全國通用,這就是著名的秦小篆。

    在印材質地上,仍是銅質居多。在製作時鑄造和鑿刻都有,從現存的古印來看,秦時印章鑿刻的較多。

    再來說說漢朝,在秦印基礎上發展出現的漢印,是印章歷史的鼎盛時期。漢朝初期,用印製度和印章風格仍是承襲秦印。

    後來到了新莽時期, 出現了一種專門用來製作印章的新書體,叫做繆篆。 這種書體平直方正,方中帶圓,屈曲環繞,端莊厚朴,很適宜於製作印章,當時不論官印私印都使用它。

    繆篆的出現,是印章文字史上的最重大的變革。它加速了印章藝術的發展,一直影響到現代。

  • 4 # 大相無形

    中國古印,可謂世界最早的平面設計!早在印章出現之前,為保證重要信函內容不備窺知,古人會在信函封泥上加蓋己方獨有記號(族徽之類)的印戳以辨真偽,這也就是印章最早的雛形。

    統一文字與印章

    秦國統一文字時,在“少府”下又專設了一個“符節印丞”的機構用於印章管理。在當時,秦王的印稱為“璽”、官員的印才稱為“印”,這也就是後來的印章基本都是“XX之印”而不是“之章”的原因。當時還規定,官員印用料只能是青銅,一旦逾制用了玉,那是等同於謀逆的重罪!這也是為什麼“海昏侯”這個以諸侯身份下葬的“劉賀”的印卻是玉製的原因,畢竟其生前有過帝王這個身份,而秦漢時期其他諸侯墓罕見有玉製印章。

    秦印普遍帶有印紐,大多設有“田”字形界格,風格尚存戰國遺風,比如可以靈活增減筆畫、移易偏旁,形成在方寸間時而空靈生動、時而險峻奇巧的藝術風格。但已經可以可以看出粗獷有力、方中有圓、圓中帶剛的變化。官員印規格大小基本約在2、3釐米見方,而低等官員的印要比官員印小1/3左右,稱為半通印,民間私印大致與半通印相等。

    漢印

    漢印在初期與秦印相差不大,但在印文、字面的章法佈局、筆畫線條處理、轉角平直等幾何關係上,更為精妙和成熟,更加註重平面的穩定平衡關係,反應出時代變遷帶來的審美情趣的變化,已與秦印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而這些變化對後世明清篆刻產生不小影響。

    漢印的另一大特色是這個時期憑添了一個新分類:將軍印。這或許與整個漢代與匈奴不斷征戰的原因所致,官職升遷和調動、將士陣亡率均遠比文景兩代和平時期頻繁許多,導致許多印章只能臨時現刻,將軍印通常由軍隊內工匠信手操刀一揮而就,因此風格更為灑脫豪放,另有一番韻味。

    秦漢時期的印章都是隨身攜帶,尤其在漢武帝“易服色”之後,對印章的佩戴方式也有等級規定,佩綬也叫印綬,“綬”就是系在印紐上的絲帶。規定皇帝、皇后、皇太后綬黃色,候王一級綬赤色(深紅),諸侯貴族與丞相綬蔥青(綠色),公候將軍綬降紫(紫色),普通百姓只能綬褐色、棕色、灰色等等。

    秦漢時期的印章藝術奠定了中國篆刻藝術的基調,影響後世幾千年,其中很多技巧、方式方法直道今天仍被廣泛採納、並深受喜愛!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復仇者聯盟》中,緋紅女巫、雷神、奇異博士他們的魔法是同一個概念的魔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