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衲翁
-
2 # 使用者9176723906581
科學確實有真理性和可信性!科學研究的是生成物的性質以及性質之間的關係。站在這個角度科學是真理具有可信性。現在的問題是把一切真理都用科學不科學來表述,這顯然是不對的。例如華人的經絡穴位說也被千百年來認證出來的真理,但有說人不科學,就認為不是真理。真理性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形而上學,即華人所說的道。二是西方科學。三是倫理學。三者都具有真理性。西方科學是物性真理,道學是宇宙本體性真理,即萬物存在的那個根,倫理學是人性的真理,就算一個大物理學家生了個小孩,也不會認為是生了一堆原子。實際上倫理才至高真理,科學是工具學,是為人服務的,所以為人民服務才是政治倫理的核心價值。科學只是工具,可以為人類造福,也可以毀滅人類。
-
3 # 語境思維
本題問得好,我的答案是:未必!“指鹿”是事實,“為馬”是謊言。科學界的指鹿為馬,屢見不鮮。
科學理論的可信性,當然要來自實驗與現象,但更取決於對實驗與現象的正確解釋。
例1,“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這個說法,來自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實驗本身是很了不起的,否定上千年的“靜止真空以太”論,這沒錯。但是,由此解釋並斷定“真空是虛無的”,這是一個天大的謬論。量子場論依據的Casimir諧振腔實驗,證明真空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物質。
例2,“單光子自干涉現象”,科學大神解釋說,這種一個量子可同時出現在不同地方的現象,是“波函式的塌陷”機制,雲山霧罩,晦澀搪塞。你懂麼?你信麼?
再如,“哈勃望遠鏡紅移現象”,科學大神解釋說,這是多普勒效應型的退行紅移。這個解釋也是錯的,導致宇宙大爆炸的科學神話。退行是朝著一個方向的,而光源天體向各個方向發射電磁波,能解釋為各向退行麼?正確的解釋是熵增加紅移。
例3,“引力透鏡紅移現象”,科學大神解釋為是時空彎曲造成的。按“廣義相對論”的邏輯,既然空間虛無,又拿什麼來彎曲?這是一個神邏輯。其實是在天體附近的空間介質的能密梯度較高而已。
例4,“多普勒效應”,解釋為“震源退行”是可以的,但只是就現象解釋現象,沒有解釋其根本原因,這也是哈勃的天體退行紅移的致命問題,進而有宇宙大爆炸的荒謬。▲即便爆脹也是漸遠漸弱,怎麼超光速呢?
我認為,多普勒效應的真實原因是:當列車走近聽者時,聲波都是短距離的歷程,聲能與聲頻衰減得較少,因而聽起來刺耳。當列車遠離聽者時,聲波都是長距離的歷程,聲能與聲頻衰減得較多,因而聽起來較弱。▲遠眺燈塔,為什麼燈光那麼弱?
毫無疑問,任何波的傳播,都是一個熵增加過程,其能量或頻率與所傳播的距離成正比。例如:燈塔光源是固定的,照在遠方則低頻暗淡,照在近處則高頻明亮,並非燈塔在退行。
-
4 # 牧水1
這是一個認識論或者說知識論的問題,關於這樣的問題,很多大哲做過深入的研究和精彩的論述,影響最大的是波普爾的證偽理論,核心論斷是"科學的理論應該是存在被證明為錯誤的可能性的理論".目前對科學的爭論應該在於科學的理論是怎麼來的,是先驗的還是經驗的,兩方都不能自圓其說,對於已有理論是否科學的判定,大家基本一致,可證偽這個標準認同率高.中國對科學理論的來源和判定提出實踐論的標準,有著中國文化的一貫性,也符合當下的意識形態,個人認為,這個標準本身也是高明而科學的.最後,理論的可靠性是相對的,符合定域性,應該不可能存在絕對的普適的理論,因為它不能被證偽,也不能被實踐所檢驗.
-
5 # 松鼠老孫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主流科學”之所以是“主流”,在於“科學”的目的是為了瞭解真實的自然規律,這是人類的最高追求之一。那麼,我們怎麼樣才能瞭解“真實的”,從而意味著避免錯誤的,甚至虛假的呢?也就是,如何才是“可信的”“本質的”?
這裡需要的就是“方法論”。從伽利略、牛頓以來,自然科學家們發展出了注重實驗的數理科學。數理是為了定量地把握自然物理觀測量之間的關係,比如我們在中學裡學到的力、速度、質量、電量、熱量等等。
實驗方法,則是要藉助客觀的工具測量,來避免人為主觀的錯誤認識。比如,我們傳統上習慣用明暗、冷熱、乾溼等“性質”來描述事物,甚至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來陰陽等理論。但事物性質要比這複雜的多,因此必須引入定量描述才能更準確地描述事物的本質。
實驗科學藉助客觀工具,還會發現我們人為無法發現的現象,拓展我們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比如紅外線的發現。我們都知道爐子能取暖,Sunny照在身上熱乎乎,天文學家,赫歇爾在測量Sunny熱效應時,發現在光譜的紅端之外實際上還有看不見的“光線”從而發現了紅外線。進而其他科學家又發現了紫外線等等。這些“看不見”的存在,是超越人為的主觀認識的,只有憑藉實驗工具理性才能找到。
假設、也就是理論的威力,也是我們需要重新認識的。科學假設,一定是在此前對事物本質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科學體系自身要求自洽性,即承認規律的存在和一致性;在有明確的、經過反覆檢驗的實驗證據之前,不得任意改變基本規律。比如在量子力學發展過程中,對於中微子的發現。即在實驗過程中,發現有些物理過程,能量、質量似乎不守恆,有進乎隨機的損失。當很多科學家認為可能是質量守恆定律不再成立的時候,泡利認為質量、能量依然守恆,只是在這些實驗中產生了一種難以觀測到的中性粒子,取名為中微子。過了幾十年之後,才在實驗中找到中微子。
科學理論,具有對客觀規律的預見性,從而透過定量的實驗,也可以發展、或者修正理論本身。比如盧瑟福的原子結構理論的發展,楊振寧、李政道的宇稱不守恆的發現,都是理論預言和實驗驗證或否定的例子。
科學理論要求的自洽,在於我們對於規律性的追求,而這個可以說出於哲學的猜想,被科學發現一再驗證,當然也一再修正和顛覆。科學認識不是沒有錯誤,但它是唯一有能力發現自身錯誤的認識體系(當然還有希臘哲學體系);有趣的是,即使是科學體系的錯誤,也是科學家們所發現的,進而推動了科學本身的發展。
科學體系是透過這樣反覆檢驗的過程,糾正錯誤,去偽存真,從而展示了揭示本質的偉大力量。在對於自然現象的認識上,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上,科學體系是當前唯一的選擇。即使想要找出科學體系存在的錯誤和不足(這正是科學家們所歡迎的),也必須在理解現有科學理論的基礎上來進行,否則,就難以站到同一高度上跟科學體系進行對話。
回覆列表
假沒的觀點與唯心的想象是不靠譜的,主要是通理、理通道明嗎?理不通又沒經驗證,推出的理論當然是錯誤的。比如:以前歷史書上說人最猿猴經千年進化而來,結果經過驗證,和交,怎麼也生不出人來,為什麼?你想人的壽命有多長?猴的壽命也就是十幾年,二十年,它死掉了還怎麼進化,即便又生出了後代,那不是又重心開始了嗎?過十幾年小猴又死掉,怎麼能一夜之間就進化成人呢?這也能稱的上科學家嗎?照理而推所有人和物都是科學家了。大家說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