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in空1
-
2 # 如切如磨
因為曹操也怕人家盜自己墓唄。從古至今,死者為大,對身後事的安排百姓之家尚且鄭重其事,何況古代的王者。其實給自己薄葬的不只曹操一個,同時代就有一樣著名的另兩位。
一位是蜀漢丞相武侯諸葛亮,一位是晉朝奠基人被追諡為宣帝的司馬懿。前者孔明選定安葬在定軍山,只要求挖一個可容納棺木的墓穴,穿平常衣服入殮,不要其他任何器物陪葬。後者仲達葬於河陰首陽山,遺命簡葬,作顧命三篇,同樣穿常服入殮,不樹不墳,不設明器。
這兩位可以說是三國時代最聰明的兩個人了,從他們聯絡曹操。正應了曹操對自己後事安排出的《終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曹操也是一樣要求喪葬從簡,不封不樹,穿常服入殮,不用金銀貴重器物隨葬。所以可以看出,給自己薄葬其實是非常合乎禮制的安排,更加契合中國文化傳統提倡的謙遜低調。
此外薄葬也恰恰是對自己身後得享太平的保護。以上三位都得益於這一點。孔明和仲達的墓至今都沒有找到,還不知沉睡在哪裡。曹操是更怕遺體受到損害,死後不得安寧的。因為就像他平生作戰慣於斷別人糧道,所以重視保護自己糧道一樣,曹操早期的崛起、發展是用了很多不光彩手段斂聚財富的。盜墓就是其主要手段之一。陳琳寫的討伐曹操的檄文裡就提到過,曹操不但設定了著名的“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等職務,還親自參與組織大規模盜墓行動。墳墓被破壞,器物被劫掠一空,屍骸暴露於野,慘不堪言。
因此曹操既然有親身經歷,自然不能讓自己死後也落到同樣的下場。薄葬就是最好的保護。第一居於瘠薄之地,不樹不封,使自己的墳墓與普通百姓的無異,不會有特殊的標記讓有心人輕易找到。第二不陪葬貴重的金銀器物,就打消了貪利的盜墓賊的覬覦之心。時日遷延,沒有標記的墓地就自然埋葬在歲月的長河之中,自己身後得享安寧平靜,不至於屍骸遭人荼毒。
因此,曹操和孔明、仲達一樣,用低調和智慧保護了死後的自己。
最後來說下所謂的“七十二疑冢”。正是曹操給自己安排的薄葬,導致他的墳墓很快湮滅在歷史中。他安葬的地方在古鄴城,境內有彰水。這裡有北朝好幾個國家在此建都。因而沿彰水兩畔有北朝的墓地群,看起來墓冢林立如山。聯絡到曹操,就有了七十二疑冢的傳說。
不過七十二疑冢本身更像是後人為了符合曹操奸雄形象給他硬加上去的。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更是明確寫了就是曹操自己“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七十二”。宋代以後,曹操就開始被官方政治性的認定為篡逆。針鋒相對的金朝反過來推崇曹操,以高陵墓葬群為曹操之墓地祭祀,進而使七十二冢之說得到一個政權的認可。元代對曹操的形象愈發醜化,促使奸雄的多疑和七十二冢看起來更加有邏輯。
而經過歷代史家學者的考證,還有民間盜墓能手們的實地發掘,已經可以確定七十二疑冢實為北朝的大型墓葬群。
2009年12月27日,經考古發掘位於河南安陽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得到國家文物局認定就是曹操墓。今年3月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釋出研究成果,曹操遺骸基本已被確認。所以七十二疑冢之說已經不攻自破了。 -
3 # 一個貝殼兒
中國曆代帝王都把陵寢作為社稷江山的象徵。他們大多從登基之日起, 就下令建造陵墓。這些陵墓工程浩大,費時多年,動用上萬甚至幾十萬民夫,耗費用大量金銀,陪葬了數不盡的財寶。而曹操對自己的身後事,卻提出"薄葬"。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公元218年,他頒佈了一道《終令》,曹操明確提出,自己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在貧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來的高度,作為墓陵的基礎,陵上不準堆放土壤,不能種植樹木。一年以後,他為自己準備了送終的服裝,四個季節,季節各一套,並且他還留下了遺囑,遺囑的大概意思是說,如果曹操死了,請按當時的季節,選擇他所要入殮的衣服。什麼金玉珠寶,金銀細軟,銅器,瓷器等物品,一律不要隨葬。
當時的曹操雖然沒有稱帝,但權力與地位並不低於帝王。可是為什麼他不提倡"厚葬",而是身體力行的進行薄葬呢?這其中的傳說有很多,不止一個呢!
據說當時的曹操是一個很講究簡樸的人,他的生活艱苦樸素。他對家人的要求也是極其嚴格的。對手下的官吏就更是不用說了。他的兒子曹植的妻子,因為身穿綾羅綢緞,被他按家規賜死。而且宮中的帷帳屏風破舊之後,一定要修補一下再用,不可以直接更換新的屏風帷帳。有一段時期,天下鬧災荒,舉國上下資金極其匱乏,身為皇帝的曹操便帶頭不穿皮革制的衣服,不鋪張浪費,不穿皮革制的鞋子。更是因為曹操做了這件事,導致冬天朝廷的官員都不敢帶皮帽。由此看來,他是絕對不會提倡"厚葬"的。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說曹操早年曾經幹過盜墓的勾當。她親眼目睹了許多墳墓被盜後,屍骨縱橫,屍首狼藉,橫屍遍野的殘忍的場面。大家也都知道被盜過的墳墓,墓主不是皇帝,就是達官顯貴,非常富有,墓中也會出土很多金銀細軟,深受盜墓者的青睞。大家覺得曹操是不願重蹈覆轍,不願自己的陵墓被盜,屍骨無存。所以,他才一再要求"薄葬"。
在大力主張並且得以實踐薄葬的同時,他還採取"疑冢"的措施。曹操佈置"疑冢",一方面是為了防止盜墓,另一方面,也和他生性多疑有關。曹操生前就因為他生性多疑錯殺了許多人。有一句古話更是流傳至今,寧可錯殺百人也不放過一人。所以,他這個毛病就連死後也沒改掉。傳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鄴城所有的城門全部開啟,足足有72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城門抬出。從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謎,沒有人能解開。72坐"疑冢",哪座是真的呢?百年來到,盜墓者不計其數,但是誰也沒有發覺真正的曹操墓。
也有人認為曹操根本沒有什麼"疑冢",只不過將自己的喪葬方式,一切從簡了而已。況且從現在現存的史料看來,曹操對自己死後的葬禮是真的,極其簡單。他的兒子曹丕曾寫《策文》,在此書中提到了曹操的葬禮和入殮的情況。文中提到曹操葬禮,一切從簡就連死時候穿的還是補丁過的衣服。
由此看來,如果一定要說曹操設"疑冢",那就是他給後人留下的歷史文獻都有作假。不過有一件事,至今令人不解,迄今為止也沒有人發現過曹操的墳墓。所以曹操到底有沒有佈置"疑冢"這也成為了一個不解之謎。小編的觀點就是這樣,不知道你怎麼認為,歡迎大家踴躍發言!
回覆列表
曹操給自己薄葬是有道理的。因為厚葬的話會引來盜墓賊的挖墳掘墓,盜些金銀財寶還好說,就怕自己的名聲不好,別人鞭屍發洩,搞的屍骨無存,那就相當難看了。畢竟挖別人祖墳的事自己沒少幹。薄葬起碼比屍骨無存要好。那要是別人不圖財只為報刨祖墳的仇勒?所以憑曹操奸詐多疑,肯定是會有疑塚。至於有沒有七十二個這個就不好說了。反正不只一個兩個應該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