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磚業科普稻殼張

    先說答案:飛出了。

    旅行者1號(Voyager 1)是NASA研製的無人空間探測器,重815千克,1977年9月5日發射。原先的目標,是探測土星和木星,結果壽命大大超出預期,於是繼續對外太陽系進行探測。

    1978年9月 離開小行星帶。

    1979年3月 到達木星,看到了木星背陽面的極光。

    1980年11月 到達土星,發回萬餘幅彩色照片。

    1989年 向銀河系中心方向前進。

    2012年5月 已到達太陽系邊緣。

    2014年9月13日,NASA宣佈“旅行者一號”已經離開太陽系,正式進入恆星際空間,飛向別的恆星。

    旅行者一號是首個離開太陽系的人造物體,也是人類迄今發射的距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體。

  • 2 # 太空科學站

    美國的旅行者探測器是目前人類飛行最遠的探測器,也是速度最快的飛行器,每秒可達17公里。這個速度已經掙脫了太陽的的引力,不在受太陽引力的束縛,也就是我們說的第三宇宙速度。

    旅行者一號由美國NASA在1977年發射升空,已經在浩瀚的宇宙中飛行了40多年了,曾給我們拍攝了大量的太陽系行星的高畫質照片,之後就開始飛向太陽系外了,不過現在旅行者一號還沒有飛出太陽系,已經在太陽系的最邊緣了,也就是說還在太陽引力的影響範圍內,被稱為:柯伊伯帶。在柯伊伯帶之外可能還有奧爾特雲包裹著太陽系。不過旅行者一號離開太陽系只是時間問題,因為他已經達到了第三宇宙速度。

    如果離開太陽系,那麼他將需要飛行上萬年才能到達另一個恆星系統,在此之前它將孤獨的在宇宙中前行著。

  • 3 # 漫步科學

    這個問題首先要確定太陽系的範圍,按太陽風和星際介質的相互作用來看,已經出了。簡單地說,太陽在星際介質裡吹出一個大氣泡,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這個氣泡了。2012年中旬,旅行者一號上探測到從太陽風裡產生的宇宙線粒子變少,星際介質。八月份之後幾乎看不見太陽系內來的宇宙線粒子了。好像旅行者1號確實已經出了太陽系了,但是磁場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也有人持懷疑態度,畢竟很多年了,旅行者一號的許多探測器不靈敏了。

  • 4 # 地理沙龍

    謝謝邀請,旅行者1號是1977年9月5日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爾角發射升空的宇宙探測器,40年前發射的旅行者1號,攜帶了現在看來是古董級的裝置,包括計算機採用Intel 4004處理器,執行頻率0.108MHz,主記憶體只有68KB,同時還攜帶著磁帶錄音機等。

    這是利用這些裝置,旅行者1號開始了它傳奇的宇宙探索,1979年1月,旅行者1號抵達木星,1980年11月,旅行者1號掠過土星,之後又對土衛六進行了探測。1990年2月14日,飛行中的旅行者1號,完成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幅太陽系行星家族照。

    臺北時間2014年9月13日凌晨2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佈,旅行者1號探測器正式飛出太陽系,進而去探索其他恆星,科學家估計旅行者1號攜帶的電池,可以維持供電到2020年,從2020年開始將逐步關閉科學儀器,直到2025年預計電力將會耗盡。

  • 5 # 亞馬孫蝴蝶

    旅行者一號只是飛到目前人類所知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外圍,或者再進一步到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之外。現在已有科學家提出了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的存在論斷,而這第九大行星的軌道有可能位於更加遙遠的奧爾特雲團中。所以,所謂的旅行者一號已經飛出太陽系的結論還為時尚早,真正的太陽系的體量可能要比我們想象中的範圍大的多的多。

  • 6 # 科學薛定諤的貓

    首先我們要知道太陽系的邊界在哪裡,太陽系的邊界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定義,狹義上的太陽系是說太陽風粒子所能夠觸及到的範圍,並且太陽風的等離子體密度在一定數值以上的區域稱為太陽系,這個定義下的太陽系半徑大約是0.001光年。

    廣義上的太陽系說的是以太陽引力為分界線,這個範圍就要大的多,邊界就在遙遠又寒冷的奧爾特雲,這個定義下的太陽系半徑大約是1光年。

    如果是狹義上的太陽系邊界,那麼旅行者一號目前被認為已經飛出了太陽系,如果是廣義上的太陽系邊界,那麼旅行者一號估計還要等上幾千年才可以徹底擺脫太陽系的干擾。

  • 7 # 自然科學理論研究者

    抱歉,這一點沒關注!因為透過理論已經分析過!達不到相應條件無法出去,達到相應條件就能順利透過。沒有相關現象值得再研究……!

  • 8 # 紫知道

    估計要2萬年,飛出去可能回不來了。

  • 9 # 種植恆星

    答案是沒有!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一個概念,就是所謂的太陽系究竟有多大,那麼過去的時候,人們一般把冥王星看成太陽系的邊界。

    但在1990年的時候,旅行者一號就已經越過了冥王星的軌道,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的話,旅行者一號差不多20多年前就已經離開太陽系了。

    但這個標準顯然是不準確的,因為太陽系遠比想象中的更大,而冥王星也不是太陽系的邊緣,在它的軌道之外,仍然有無數的天體圍繞著太陽進行運動。

    那麼後來科學家們又重新界定了太陽系的範圍,這個範圍的標準是太陽風能夠吹到的最大區域,這個區域被稱之為日球層,那麼旅行者一號已經在2013的時候,就已經成功的離開日球層了。

    不過雖然旅行者一號已經離開了日球層,但日球層仍然不是太陽系邊緣所在,因為在這外面。還有諸多的天體受太陽的引力作用,所以科學家們又重新的對太陽系的範圍進行了界定。

    這個標準就是隻要某個天體受到太陽的引力作用,那麼它所在的區域仍然屬於太陽系的範圍之內,那麼這個區域到底有多大呢,答案是以太陽的半徑一光年左右。

    現代的科學認為,在離太陽一光年的地方,有一個未知的雲團包裹住了整個太陽系,而這個雲團被稱之為奧爾特雲,奧爾特雲應該就是太陽系最遙遠的地方,也是整個太陽系的的最邊緣的地帶。

  • 10 # 祥貌堂堂

    一直有媒體說旅行者一號已經進入了外太空,飛出了太陽系,但我認為,判斷是否飛出太陽系應該以是否脫離了太陽引力為標準,即旅行者一號是否跟隨太陽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所以它應該還沒有飛出太陽系

  • 11 # 火星一號

    在五艘可以飛出太陽系的飛行器中,雖然旅行者1號現在是距離太陽最遠並且是飛得最快的飛行器,但它很有可能不會成為首個飛出太陽系的探測器。既然旅行者1號都不大可能了,另外四艘也就更不可能了。

    此前有報道稱,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太陽系。但這其實是不對的,旅行者1號只是離開了距離太陽120天文單位的日球層頂(太陽風層頂),開始飛入星際介質之中。而太陽系的範圍可以延伸到6.3萬天文單位(1光年)之外的奧爾特雲,所以旅行者1號還遠未飛到太陽系的邊緣,它還在太陽系內部。

    相對於太陽系的範圍,每秒飛行17公里的旅行者1號只是以一個非常緩慢的速度在前進,它需要飛行大約1.76萬年才能抵達太陽系的邊緣。而在未來的一萬多年裡,人類將有望發展到II型文明,即恆星級文明。那時的人類有能力發射比旅行者1號快得多的飛行器,它們將完全有可能追上並且超越旅行者1號。如果未來的人類願意,他們甚至可以把旅行者1號帶回地球,將其當作歷史文物。

    事實上,霍金髮起的突破攝星計劃、美國宇航局(NASA)都有打算在不遠的未來發射一種超小型的星際探測器,這是一種由地面鐳射陣列驅動的光帆。這種星際飛行器可以加速到光速的10%至20%,相當於旅行者1號速度的上千倍,所以它們很容易超過旅行者1號,並且先一步飛出太陽系。

  • 12 # 宇宙天文館

    一段永不返航的旅程:旅行者1號飛了43年,多久才能飛出太陽系?

    你肯定聽說過旅行者1號這個名字,它是人類有史以來飛得最遠的探測器,在未來,也可能是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探測器

    旅行者1號探測器

    1977年9月,旅行者1號發射升空,這是美國宇航局研製的一艘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重825.5kg,攜帶有宇宙射線感測器、等離子體感測器、磁強計、廣角、窄角電視攝像儀、紅外干涉儀等11種科學儀器。

    引力彈弓效應

    在旅行者探測器探索任務出現前,科學家們計算出,1977年正好趕上了176年才會出現一次的行星特殊排列方式,那時,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將執行到助推的理想點,形成一個佇列,這意味著發射探測器的話,利用引力彈弓效應,加上少量的燃料用作航道修正,探測器就可以一次造訪多個行星,旅行者1號和2號就是為此設計的,拜這次機會所賜,兩艘飛船隻需要用上12年的時間就能造訪四個行星,而不是一般的30年時間。

    木星上的大紅斑

    旅行者1號藉此機會,完成了對木星和土星的探索任務。它的第一個拜訪物件是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木星,在飛行到距離木星35萬公里的地方,旅行者1號拍下了木星的影象,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木星,之後,我們又見到了木星上的大紅斑,旅行者1號還在木衛一上拍攝到了火山熔岩流,這是人類首次在地球之外的天體上發現活火山。

    到了土星,雖然旅行者1號不是第一個造訪土星的探測器,但它給地球發回了土星的高解析度影象,探測了土星環的複雜結構,並且對土衛六泰坦的大氣層進行了觀測,NASA決定讓旅行者一號靠近土衛六進行更深的探索,這一決定也改變了旅行者1號的命運,靠近土衛六讓它獲得了額外的引力,最終使旅行者一號離開了黃道,終止了它的探索行星任務。

    接下來,旅行者1號離開了土星,沿著黃道平面35度角行進,向蛇夫座進發,它的任務也被正式更名為星際探索任務。

    旅行者一號回望母星拍下的地球照片

    1990年,旅行者1號已經飛離地球60億公里了,在情人節這天,科學家們突然心血來潮,讓旅行者1號最後一次回望母星,拍下了一張照片,並且傳回了地球,照片裡,漆黑的宇宙中地球只剩下一個淡藍色的小點,僅佔了0.12個畫素的大小,而就在這個小點上,大約70億的地球人就生活在上面。

    旅行者1號是利用鈽的放射效能量來發電的,簡單來說就是核電池,可以用好幾十年。不過,據科學家估計,旅行者1號的電力將在2020年消耗殆盡。目前旅行者1號與人類基本上處於半失聯狀態,我們將在2025年,徹底失去它的訊號,它仍會繼續向銀河系中心前進,但不會再向地球發回資料。

    旅行者1號搭載的銅質唱片

    這裡我們要提下旅行者1號上還搭載了一份獻給外太空生物的禮物,那是一張銅質磁碟唱片,上面包含了地球的位置、自然界的各種聲音、人類的身體結構、生活場景等照片,還有55種語言錄製的問候,即使過了十億年,這張唱片的音質依然不變。旅行者1號不僅是一個探測器,它還是人類送到宇宙中的無聲信使。

    截至2019年10月,旅行者1號距離太陽大約211億公里,與地球的距離也十分遙遠,地球上發出的訊號要經過20個小時才能被旅行者1號接收到,而旅行者1號的回覆也要經過20個小時回到地球。

    有很多人說,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太陽系,其實並不然,它目前剛剛出了太陽層頂,要離開太陽系,還要穿過太陽系的最後一道屏障,奧爾特雲。以現在旅行者1號17公里每秒的飛行速度,抵達奧爾特雲還需要300年,而穿越奧爾特雲,需要3萬年。而旅行者1號要達到離地球最近的恆星系統,也需要4萬多年的時間。

    宇宙太大了,即使旅行者1號真的能安然無恙地穿越太陽系,達到別的恆星系統,我們這一代人可能也沒有機會等到那一刻。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源源不斷地向太空發射探測器,或者說,我們為什麼還要去探索宇宙?康德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值得我們仰望終生,一個是我們頭頂上的璀璨星空,一個是人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

    正是因為宇宙所包含的無限可能性,得以讓我們始終保持一顆熱愛與敬畏之心,去探索未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了,如何才能在奶茶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