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645312546
-
2 # ZHM1207
小孩盼過年,大人怕過年。為什麼?小孩放假了,過年穿新衣,跟著大人走親訪友收紅包(壓歲錢);大人就要發紅包,如果一年勞累收入不多,再爛不能爛對小孩的情。故過去:小孩盼過年,大人怕過年。
現在不同了:小孩每個家庭一個,最多二個,每天都穿新衣,收入的機會多,不太希奇:大人收入普遍可以,發發紅包都發得起。這是大多數普通家庭能做到的事,這經濟條件和家庭人口的變化與過去最大的不同。
-
3 # 奔騰系列之狂奔的蝸牛
說實話,看到題目時,心裡突如其來地揪了一下,腦海中不由地浮現出七、八十年代那些在冬雪中瀰漫著的炊煙,那是個物質貧乏的年代,而生活卻在一盆爐火的映照下顯得格外溫暖。
七大姑八大姨,一切都回不來了。
總的來說,這年味,確實變得一年比一年淡了。
時代在持續革新,傳統的東西一點點在遺失,春節,似乎就是在為老一代人送行。記得八、九十年代的春節前夕,臘八節過後,趕集人如潮,那時放學回家都只能走偏僻小路,因為街道上人擠人,沒一、兩個小時就甭想擠出兩裡地來!如今外出工作了,都是臨近年三十兒前三五天回到家,父母趕集也不需要像從前那般聽到哪裡東西便宜了就慌得像打仗似的,他們現在可以悠悠閒地踏著小八字步臘月二十三開始趕年集了,一邊走一邊算著買幾隻雞,買幾條魚,買幾幅對聯,對於這些相信很多八五後、九零後、零零後是無感的,不敢想象,當老一代人逐漸歸入萬丈紅塵後,我們之後的幾代人能把年味過成濃還是淡?
近年來網上充斥著描述年味乏淡的文章,這也給了很多人一些心理同化與暗示,讓人越看越覺得年味真的變淡了,久而久之心理就被這類文感從化,這其實不是個太好的現象。作者以自身的感受浸潤了周圍的群體。
如今這物質生活確實富裕了,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的需求變小,親友往來也隨之變得稀少,一年見不上一次面,春節提禮相見也只流於形式,放下禮物隨便問個好就趕緊出門趕往下一家,然後又是一年不見面不聯絡。從前走一家親戚要一整天,如今一晌午把所有親戚走完,然後回來就開始準備節後上班的行囊,趁空再跟幾個朋友同學杯杯弓蛇影一番。
社會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人們習慣了快節奏的步子,以至於在春節也停不下。逼著自己坐在屋裡不再動,可滿腦子的專案、文案、工作走向讓人心裡平靜不下來,春節就像是工作、生活的一道分水嶺,很多人會說,我年後得怎樣怎樣,為什麼年前不能去做呢?人們無形中把春節當成一條工作生活的轉折線,使得前後的決策力都壓在這幾天上,關乎生存的心事多了,過節的心情薄了。
不可否認,中國目前社會的貧富差異較大,八、九十年代之前貧富還比較均衡,那時候大家都一個樣,你就算再攀比,也頂多比別人多穿件新衣服,多吃二兩肉,嫉妒心也不算太強,親戚、鄰里關係還能處得下去。如今錢不好掙可面子比從前重要多了!春節?得開車回去,二、三十萬的車心裡還得掂量一下好不好意思開,一進村就瞄著路兩邊停的車的車標、型號,心裡估著價,再跟自己的車對比……其實很多車不是租的就是借的。貧富差異化給人們的回鄉行為帶來了人性上的壓抑,為了體面,很多人都要帶著謊言回鄉,這樣的心情……
由於社會變革經濟結構調整,近些年來湧出了一些意味深長的新地域名詞,比如北上廣、江浙滬、京滬杭,這些組合的地名簡稱,卻深藏了一些關於經濟發展、人口流動、生活意向等綜合性大資料,是的,北上廣不相信眼淚,我再沒剛兒也要去闖一闖!高工資、高消費、蟻居、饅頭鹹菜,一年下來,掙的錢全交了房租,都說北上廣工資高,但現在卻要為了回家編織一個貼了小金邊的小謊言。唉!回家,還是不回?
自1998年手機逐漸進入千家萬戶,科技發展因訊息的通暢更加快了!之前的春節,滿街滿村頭跑動著嬉鬧的孩童,年輕人則結伴踏春,老年人人手一支菸曬著太陽嘮嘮山南海北。如今這手機堪比一部電腦,足不出戶便可看到五湖四海,可與天涯海角的人說說閒話,之前的低頭族大都是說年輕一代,如今中老年也走進了這個詞裡,攥著手機話家常,說著說著沒了音兒,一看都在低頭看手機。年味,就是一個個群裡的紅包,一段段搞怪小影片……
夜已深,年味,在此刻愈加地像一個平常的夜裡無端地失了眠的百感從生。
-
4 # FFP68241816
可以說,過年是幸福的事情‘。過年傳統的意義在華人心中,只有增加了,加強了。至於年味的變化,隨著人類現代化旳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方式的逐漸改變,年味的變化是正常的,然而,過年在華人心中,是神聖的不可移越。
中國春節,見證了地球上最大規模的年度人口遷移活動,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紛紛返回家鄉與家人團圓。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華人傳統文化盛典,在華人的心中卻變得越來越冷清的話題,也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這無疑是正面向好的事情。
事實上,社會上各種現實的存在,對人們的心靈隔膜了,往往害怕聚會來保護自己。所以當下華人的過年聚會,大家越來從心靈深處生出一種隱憂和恐懼,害怕聚會,害怕過年。所以,不得不去的過年聚會,以只能以玩手機來掩蓋自己的不安,把自己包裹在冷漠的殼子裡。
其實人們各種害怕的心情,什麼時代都一直有的,但是從眾的心理是沒法改變,也不會影響人們對過年的認識,中國的傳統是根深蒂固的。
-
5 # 龍蕭哥
現在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了,過年吃飯娛樂有了更多的選擇了,可以飯店團圓飯,也可以異地旅遊過年,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在城市過年生活少了些許年味!不知大家感覺到嗎?!
-
6 # 暢暢愛創作
年味淡了,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吧。作為一個90後,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
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有些東西再也很難再回到以前那濃濃的熱鬧熱乎的氛圍中了, 城鎮化水平在不斷提高,
人與人的交流越來越侷限於工作,休閒時間也是出來遛狗的比較多了,相聚熱鬧的人沒有之前那麼了,你們的感受呢?
-
7 # m
我們
生活像波浪線一樣起伏著,對年的感覺隨
我們的成長、經歷、生活也在發生著改變。
-
8 # 追夢人0123
我覺得現在過年和以前最大的變化是: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有非常明顯的提升。
現在過年的餐桌上,各種海鮮,肉類,糖果,應有盡有。我的理解,一方面我們親戚之間那份濃濃地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我們的經濟能力比前些年都有很大的改善。
在年前,我們早早就安排好了陪同父母的出遊計劃。現在交通方便,抽時間帶著他們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是作為子女的一片孝心。
回覆列表
在2000年以前過年父母都在過年就特別有年的樣,母親在農曆二十七開始準備過年吃的
蒸棗饅頭包各種餡餃子包子。父親負責採購,
恨不得把我們願吃的零食都買回來,年三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一邊吃一邊玩抽紙條(適先在紙條上寫著唱歌,講笑話和罰酒),抽到後會積極地表演,抽到喝酒的會一勁地商量換唱歌...最後還是老爸起身把酒喝了。
現在父母不在年也就變味了。
好懷念父母,好懷念從前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