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湮滅達人

    回答這個問題就不能單純從經濟角度回答了,要從多個角度回答。

    首先從政治的角度說,日本從二戰之後一直是受美國管控的,美國要求日本幹啥,日本就得幹啥,就算他自己不情願也沒辦法,明裡,暗裡。比如,美國要求籤署《廣場協議》、打壓軍事產業、要求日本無償供養美國在日本的駐軍、給公海上的美國軍艦免費加油。等等。這些日本人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而日本的領導人無恥的引以為榮。說的簡單點,比如,美國要求日本將軍費支出來養活美國駐日本軍隊基地,美華人說,你不是有錢嘚瑟嗎,趕緊給我養活軍隊,我的船沒油了,趕緊過來加油我還忙著呢。你要是敢不願意,你試試怎麼治你。

    從經濟角度說,這個要分兩個,日本人自己內部原因,還有美華人和西方等外部原因。先說日本人內部的原因,九十年代後期,日本的經濟過度的虛假繁榮,日本人在全球大肆併購,在國內,正是由於過度的投資,尤其是土地和金融,導致日本人的經濟泡沫迅速膨脹的無法收拾的地步,這裡舉例說一下,日本經濟起飛後,各個行業的巨頭都賺的盆滿已滿,比如豐田、松下、索尼、等等。手頭有錢了,拿去幹嘛呢,比如豐田,本來是造汽車的,拿著錢再去研發汽車,再去賣,又辛苦又累,一看房地產投資太有賺了,投資一塊地,等漲價再賣掉,這錢賺的太輕鬆了,不好好造車了,趕緊把錢拿來投資買地,剛開始還行,等著各個行業都投資買地,導致地價高到誰都買不起了,想去銀行退錢,發現銀行的錢都被貸款完了,政府一看,你不好好造車光炒地皮能行嗎,禁止貸款。這下已經買了地賣不掉,銀行又不給貸款了,企業就遭受重創。不僅是國內的企業,就連普通老百姓也一樣,沒有實體經濟支撐,都是虛假的經濟資料,導致資產畸形膨脹,最後手裡的錢一夜之間一文不直,企業破產,政府沒辦法,老百姓更是悔恨交加。

    再說外部,美國聯合西方國家強行要求日本簽署《廣場協議》,這是個啥東西呢,簡單點說,就是匯率的不等值交換,讓日元強行升值,貨幣升值,就帶來產品升值,老百姓買不起了,即使你的產品再好。同等的歐美產品也比日本的便宜實用。美華人一看,日本人的汽車到處賣,我們國家汽車沒得賣,電視、冰箱、洗衣機都是日本貨,老百姓都還不知道我們的東西呢。這咋行,跟別人一合計,籤個協議,要麼你的東西製造成本要漲價,跟我的產品同等宜家,你的東西不是好嗎,那賣貴點也沒關係。廣場協議簽訂後,日元大幅升值,國內泡沫急劇擴大,最終由於房地產泡沫的破滅造成了日本經濟的長期停滯。大多數人將日本經濟的不好都賴在這個協議上,這是無稽之談,一個巴掌拍不響,自己本身就有毛病,美國和西方補了一槍,順勢而為。多重因素,導致了日本的經濟停滯不前。

    從根本上將,日本偷襲美國,美國還是心裡有芥蒂的。比如,美國強迫日本購買國債,然後等日元升值之後,再去還債,通貨膨脹,和一部分通縮,嚴重抵消了日元的價值,等等,美國可以說用盡了手段,所以,國家被佔領了,你就別想著發財了,你一個下等國家怎麼能比我這個高等國家有錢呢,我不治你治誰啊。

  • 2 # 流星聊扶桑

    客觀上說,日本經濟停滯都賴在美國陰謀的身上有失公允。主要原因還是要從日本自身的經濟貿易政策上去找。只是日美之間打打停停的貿易戰和美國對日本“窮追猛打”般的要求給人了美國陰謀搞垮日本並得逞的印象。

    日美貿易摩擦從上個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最早是紡織品摩擦,隨後是鋼材等,到了70年代後慢慢變成了彩電、汽車、農畜產品等。再隨後是半導體摩擦,雙方的貿易戰轟轟烈烈,總體而言,美國對日本的壓力從個別產品向行業直到整個經濟制度擴散,採取的手段也都是雙邊談判。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這些摩擦並沒有隨著冷戰的結束而減少,冷戰的“勝利”並沒有幫助美國經濟復甦,美國甚至一度認為日本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要大於蘇聯。

    所以在克林頓當選總統後的最大任務,就是要和日本進行一攬子談判,也可稱為框架談判,試圖從規範和制度上改變日本,某種意義上“一勞永逸”地解決貿易摩擦問題(實際上並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日本至今仍是對美貿易順差大國之一)。這場談判美國的具體要求包括增加公共投資、修正土地政策、改善物流、加強反壟斷措施、金融改革等,實際上旨在促使日本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讓外國商品可以更廉價、更便利地進入日本(這個目的倒是一定程度上實現了)。

    經過一系列的談判,到了90年代中期,日美大體上平息了貿易摩擦的戰火。其原因也大致上有幾個,比如WTO成立後,日美貿易摩擦基本就在WTO這個多邊貿易機制中解決,還有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總體經濟發展停滯(實際上主要原因應在80年代廣場協議之後),即使順差很大,但已不足以使美國感受到威脅。近年來,的確日本的很多經濟政策可以看到美國壓力之結果的影子,不過,停滯本身的原因似乎更為複雜,還需要進一步的分析和更全面的觀察視角。

  • 3 # 閉家鎖的紅楓

    我們中文網路上很奇怪,儘管缺少證據。但卻非常頑固的認為,是美國搞的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導致日本經濟泡沫停滯。

    但是其實這只是其中一種意見,大多數日本人根本不認為經濟停滯是美華人害的,廣場協議的作用有,但肯定不是決定性的。

    而時間也對不上,日本和美國簽訂廣場協議是在1985年,而日本經濟出了問題是在1995年,期間有10年的時間,日本經濟增長率一直很高-----事實上日本在簽訂了廣場協議後的10年,是歷史上生活水平最高的10年。

    華人老是念叨的廣場協議其實是個多邊集體協議,當時貨幣升值的不僅僅是日本,德國馬克也升值了超過100%,而德國卻沒有出現經濟泡沫化,

    而當時日元升值其實也不算是損失,因為降低了進口原材料價格,讓日本人有能力不受石油價格影響繼續經濟發展,日元升值在當時甚至被認為是日本經濟的主要優勢之一。

    比如我手頭的這本《從喧囂到沉寂的70年-戰後日本經濟史》也並不同意“日本經濟停滯是美國的打壓”這種簡單結論。

    作者野口悠紀雄是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在日本大藏省工作多年,曾經在東京大學,斯坦福大學等擔任經濟學教授,算是親身體驗了日本戰後經濟從騰飛到停滯這一總過程。他是最早在日本公開警告地價存在泡沫的人,但當時卻遭到經濟學界和政界的猛烈批判。

    他對日本經濟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是什麼呢?

    心態上的驕傲讓日本人拒絕看到問題:

    從80年代開始,日本人的普遍看法,從“日本落後必須追趕”轉變成“日本人和日本的制度非常優秀”,由於這種普遍的樂觀看法,無論是日本的政治家還是日本的經濟學界,甚至到1990年-----即地價崩潰的前一年,還拒絕承認經濟泡沫的存在

    二,過時的經濟體制垂死掙扎造成了泡沫經濟。

    三, IT技術革命中,日本始終跟不上節奏,甚至被後來崛起的南韓中國逐漸超越。

    綜上所述,作者認為日本的經濟停滯,是因為過去曾經造就了經濟騰飛的“戰後經濟體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從一個小白到硬體開發高手,學習步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