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安—豐鎬遺子

    【古代饕餮神獸真的不存在】

    饕餮是中國傳說中上古四大凶獸之一,出自《山海經》“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神異經》記載:“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彊者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名曰饕餮。”古代上三代多座位青銅器的紋飾,俗稱“饕餮紋”

  • 2 # 七追風

    應該不存在。

    饕餮是一種傳說中的兇獸,一直是貪婪、吃貨的代名詞。

    其實你要看關於最早的記載,饕餮還真不是這樣的。比如《山海經·北山經》記載: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狍鴞就是饕餮的別稱,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基本形象就是“羊身人臉”,眼睛在“腋下”,還有老虎的牙齒。叫聲像嬰兒,會吃人。

    所以按照這個記載,饕餮僅僅是一種吃人的怪獸,沒說人家多貪婪。

    到了《神異經·西南荒經》中,饕餮的形象更加清晰了:

    “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彊者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名曰饕餮。”

    另外,《神異經·西荒經》中也有記載:

    “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雖然描述上有差別,但是大概可以看出,饕餮是兇獸,但是還沒有具體說它比較貪吃……

    但是,後來饕餮就和蚩尤掛上鉤了。根據傳說,黃帝蚩尤一戰,蚩尤被被黃帝所殺,他的首級落在地上,化成了饕餮。

    由此演化而來的解釋,一是蚩尤作為反面人物,用饕餮可以表現他的貪婪。二是後來黃帝認為蚩尤善戰,所以把饕餮形象刻在青銅器上,用來震懾其他部落。

    不管怎麼說,饕餮開始變得貪婪了,而且由貪婪演化出了貪吃的形象。見到什麼吃什麼,甚至把自己也吃了,只剩下了頭和嘴。

    (電影中的饕餮形象)

    從此,饕餮不僅貪婪,還徹底擺脫不掉貪吃的屬性了。

    現在著名的“饕餮紋”,多見於各種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上,而且在更早的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中,也出現了“饕餮紋”。

    難道那個時候人們就認識了“饕餮”?不是這樣的,“饕餮紋”只是一種稱呼,是宋朝人取得名字。至於它所表現的到底是不是饕餮,現在還沒有定論。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饕餮紋的形象很多,各種動物的形象都有。所以,饕餮紋表現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饕餮。

    (饕餮紋)

    後來的各類史料,對於饕餮的說法更多,所以到底饕餮是啥,沒人說得清。

    目前有一種關於饕餮的猜測,認為它有可能是一種早期的狼,因為從形象上比較接近(除了眼睛在腋下),而且狼比較貪,又能吃人。

    不過這種說法僅僅是猜測,拿不出任何證據。看來,饕餮作為吃貨的象徵和代言人,恐怕還要繼續很久呢。

  • 3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饕餮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怪獸。古書《山海經》提到了這種怪獸,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爪,大頭大嘴。由於性格貪婪,常用來比喻好吃之徒。

    先給大家說說饕餮紋。

    其實,早在遠古時期的器物上就有這樣的紋飾,史書最早明確提出這個名字當是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到了北宋時期,又有這樣的記載,那就是在一些古器物的圖錄裡,將一些表現動物首部或突出部分的紋飾,稱為饕餮。“中有獸面,蓋饕餮之象。”後來也有學者將這種饕餮紋改名獸面紋。

    其實不僅在青銅器上,在玉器上也有饕餮紋,那就是在浙江反山瑤山發掘的,這裡有良渚玉器饕餮紋最完整最複雜的樣式。順便說一下,良渚遺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這是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分佈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

    大家看這是個什麼形狀呢?可以看作是兩個面孔的人形。上方是戴有羽冠的首部,其下為左右張開的雙手,軀體有目有口,下方是踞坐的兩足。也可以看作是上下兩部分的重合。上方是人形的上半部,有羽冠的頭和雙手,下方是獸面,有卵圓形的目和突出獠牙的口,並帶有盤屈的前爪。那麼這樣看的話,下部的獸就很像龍的形象。

    還是在新石器時代,遼寧西部的紅山文化遺址也有類似的發現。不過這裡的龍沒有角,目也是卵圓形,口中有獠牙,有較晚的龍有所不同。這就和傳說中的饕餮有一致性,“好飲食,故立於鼎蓋。”

    第一個圖還可以看作是以獸面為主,上面的人形是獸面的附屬。上面的臉看作倒梯形,整個上面是一種冠狀飾。而這種冠狀飾是神性的一種表示。

    其實不管哪種解釋,都是人形與獸形的統一體,而圖形的蓋,即龍,本來就是神話性的動物,是古人神秘信仰的體現,又是正在逐漸形成增長的統治權力的象徵。

    山東龍山文化也有饕餮紋,

    沒有軀幹和尾,只有臉部,沒有角,眼睛是圓形的,眼珠突出,有寬闊的口,沒有下顎,頂上有飾羽的冠,臉的兩側有襯托的紋飾。還有就是二里頭文化也有饕餮紋,而如上文所述,在商代繼承了史前的饕餮紋,到了周代仍在流行。

    上面說了饕餮紋,考古也發掘了,史書也提到過,那麼到底有沒有這種動物呢?

    我們再回到史書中來,考查哪裡又提到過呢?

    最早見於《左傳》說來由。

    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

    晉人杜預說,貪財為饕餮,貪食為餮。此為貪婪極惡之輩,是人而非獸。

    《左傳》也說,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呂氏春秋》說,周鼎鑄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那原型是什麼呢?

    從紋飾來看,雖然種類很多,但大多具有神秘威嚴兇狠甚至獰厲的特徵。因此很多人說,那是猛獸。很可能是老虎。

    作為許多青銅器上饕餮紋飾的主要原型之一,可能是夏人創世神話的最後完成者啟有關,是啟的神性形象。在實際上,在原初的夏人創世神話中,啟並非純粹的人形,而可能是人面虎身,或者是老虎的形象。

    所謂啟者,開也明也,是東方開啟光明的天神。在中國古代神山崑崙山上,有一隻面向東方的開明神獸,是司掌東方啟明的神獸。在《山海經 海內西經》對這個神獸就有記載。崑崙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崑崙上。那為什麼這個神就說是啟呢?

    啟的本意是開、明之意而崑崙這個神獸就是立崑崙面向光明的方向。另外,祝融是開明天神,乘兩龍,在《山海經》中說,”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這與”夏後啟乘兩龍“十分相近。也就是說,夏後啟最早的來源就是夏人神話中的最高天神啟。後來又衍化為黃帝的屬神。再有以虎為原型的神獸,對應的寅時,是清晨,既主新生,又主刑殺,這和啟的本義是一致的。在夏人的神話中,啟是殺伐最多的一個。總之,饕餮它的主原型這一就是虎神,也就是光明創世天神啟的形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雞精是雞肉濃縮而成的“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