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縱觀世界奇聞
-
2 # 奮鬥的高富帥
原子彈是核武器之一,它可以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衝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汙染,是阻止對方軍事行動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
核武器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進行核裂變或者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產生爆炸的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
其中主要利用鈾235或鈽239等重原子核的裂變鏈式反應原理製成的裂變武器,通常被稱為原子彈;主要利用重氫或超重氫等輕原子核的熱核反應原理製成的熱核武器或聚變武器,通常被稱為氫彈。
光輻射核爆炸的瞬間產生的幾千萬度的高溫火球,向四周輻射光和熱,又稱熱輻射。
核爆炸瞬間產生的光輻射,超過數千度的高溫迅速擴散,能把一切建築和人都活活化為灰燼,在日本的原子彈爆炸中,強烈的光波,瞬間毀滅了一座城市。
事例證明廣島這座城市大約受到原子彈危害的人數大約有20萬左右,當天死亡的人數大約有8萬左右,原子彈爆炸一瞬間產生的光輻射高達幾億攝氏度,就算沒有別炸死雙眼也會在那一瞬間失明。
雖然原子彈轟炸過後有很多的倖存者,就算他們能夠活下來,他們的生活也是生不如死的,因為被原子彈核輻射之後身體出現一系列疾病。
-
3 # 王司徒軍武百科
當然有危害,核武器試驗歷來都會造成極為嚴重的破壞,只是早年核試驗搞得正嗨的時候,各國都不會過度渲染原子彈的危害。而時過境遷後,面對焦荒的廢土,這些問題往往也引不起人們過多的關注了。
原子彈爆炸的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對地形地貌的破壞、放射塵的汙染、光熱輻射對周邊帶來的影響上,此外因為爆炸區域的特殊,如地下核試驗會有帶來地震的風險,而太空核試驗則會對磁場造成干擾,破壞電磁波通訊。
其二是鏈式反應不均衡帶來的高濃度核材料擴散,原子彈爆炸時,因為裂變反應到達臨界點時速度極快,所以許多核材料還沒等到參與反應,就已經被爆炸所炸散並擴散出去。這些鈾235與鈽239本身就是強放射物質,受爆炸和燃燒影響,它們會形成極為細小的蒸汽式放射塵。
其三是遭受到中子射流後,原子核被轟擊的自然界元素,比如美軍“十字路口行動”的水下核試驗中,原子彈爆炸後對海水中的鈉造成了影響,令鈉-23變成了放射性的鈉-24,結果令海水變的極髒,帶有強烈的放射性。直到試驗一週後,人們從海中撈起一條魚,它仍然能隔空在X光膠片上顯影。
美軍1946年的“十字路口行動”,本計劃引爆3顆核彈,分為空爆、淺海爆破、深海爆破,最後因為第二顆核彈實在“太髒”,造成了艦隊大量官兵遭遇放射性沾染,還帶來了人員的傷亡,因此不得不終止了試驗。而參演的試驗靶船,從戰列艦到航母,最後不是淪為靶船,就是最終因為無法徹底的洗消而放棄。繳獲的德艦 “歐根親王”號甚至被美軍直接扔了。
值得一提的是,馬紹爾群島因為美軍上千次核試驗,造成了大量的環境汙染,許多太平洋原住民常年受到各種輻射帶來的慢性病影響,癌症、白血病等更是比比皆是,更因為核汙染對水土、生態食物鏈造成了影響,至今當地的土著都無法從事成規模的漁業捕撈和生產種植,許多人世世代代以進口食物和飲水為生,罐頭食品、瓶裝水已經成為他們的傳統飲食。
早期美國軍方曾認為原子爆炸是“可以接受的清潔”。空中核爆後,大量的輻射物質進入了大氣,被環流帶走,然後稀釋在地球的環境中,因此不被認為是災害。但後來人們發現,這些物質並沒有那麼老實,它們會形成輻射雲層,會因為降雨以高濃度落回地面,最終形成更加擴散的輻射汙染區域。
上圖.日本人描繪的“黑雨”
上圖.日本人描繪的“黑雨”
有的核爆炸過後,要不了幾小時放射塵就會以“黑雨”的形式掉下來,深度汙染到土壤、地下水、農作物和整體環境,且極難進行洗消作業,簡直是環境殺手。
除了核沾染外,核彈更直接的危害是光熱輻射,不過因為原子彈的當量普遍較小,波及的範圍不大,所以一般造不成什麼影響。比如當年美軍在沙漠中進行頻繁核試驗時,附近小鎮拉斯維加斯成了熱鬧的觀景地,由此促生了該地繁榮的酒店業。睡在落地窗前的浴缸裡,品著紅酒和美人,等待天邊的核爆閃光,成為拉斯維加斯崛起的根本。
但近距離觀看原子彈爆炸仍然需要護目鏡等裝置,否則強烈的閃光將對人的視網膜造成難以修復的損壞。當年給廣島投彈的依諾拉蓋伊號轟炸機駕駛員保羅.裡貝茨就曾經回憶:“原子彈的火球讓一切變得極為耀眼,任何東西都在反光,它們彷彿要被燒著”。
氫彈這方面更加猛烈一些,比如最大的那顆“大伊萬”,按照一些說法,它給100公里外的人造成了輕度燒傷,還對一些人的視網膜造成了灼痛感。
不過原子彈試驗場都會清空,人員都會撤到安全區域,而試驗場地也多半是沙漠、荒原或海洋,所造成的直接災害比較小,主要問題還是放射性汙染。
因為大氣核試驗汙染嚴重且比較敏感,後來地下核試驗成了主流,人們挖出相當深的隧道,然後將核彈放進地底坑道或山底的引爆位進行試驗。這種試驗杜絕了原子彈帶來的光、熱、衝擊波和輻射汙染,但它卻依然會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和地質問題,比如地震。
地下核試驗引發地震是很尋常的事情,試驗國也通常透過所引發的震級來測算爆炸情況,甚至冷戰時美蘇還想開發出透過核彈爆破攻擊敵人的“地震武器”。就危害而言,地下核試驗會對地質造成不小的干擾,比如改變介質密度、形成熔融空隙等,這種地底核爆很容易造成山體塌陷、地面塌陷等影響,甚至還會一定程度上誘發餘震或山體滑坡。
更深度的看待地下核試驗的危害的話,它還會對地下水系統造成汙染,影響到地下水系的構成和執行,由此影響到所涉及的生態圈和自然環境,造成長久的連帶危害。
至於太空核試驗帶來的危害,這個主要集中在對電磁波的干擾上,美軍曾經在1962年搞了個400公里近地軌道核試驗,投送了一顆名為“海星-1”的核彈,結果這顆核彈引發了磁場變化,讓赤道地區出現了超級狹長的極光。
受“海星-1”的爆炸影響,夏威夷地區的電力系統統統陷入癱瘓,市區漆黑一片,有些電子元件還被燒燬,連太空的衛星和無線電臺通訊都受到了危害,核彈帶來的電磁脈衝波及了1300公里,連紐西蘭都中了招。這還不算,“海星-1號”在太空製造了一個人造輻射區,在幾個月的時間裡造成了三分之一的地球人造衛星故障。
蘇聯的太空核試驗也差不多,他們在1968年將一顆40萬噸的氫彈送到了120公里的亞軌道爆破,結果核彈爆炸後,蘇聯地面許多電子器材當場宕機,以太空爆心為心點,以下3300公里幾乎全部通訊都被中斷,連有線電話都無法使用,蘇聯失去了3個小時的國家通訊能力,還損壞了600多臺雷達,承受了70億盧布的損失。波及範圍一度達到北美,嚇得美華人如臨大敵,還以為蘇聯開發出了什麼新武器,最後才推斷是個太空核爆。
回覆列表
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輻射和衝擊波威力是非常大的,會對人造成很大的危害,而在渺無人煙的地方危害就是很有限的了,但是全世界都在限制和減少核試驗.以免給人類帶來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