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43769950533

    “魚是人腦的糧食,吃魚能健腦”。經常吃魚不僅能防治心腦血管病,而且能聰耳明目,延年益壽,這已被科學研究所證實。

    中國曆代醫家極為推崇食魚,而且有許多精闢、獨到的見解。如《本草求原》認為,鱅魚“暖胃去眩,益腦髓,老人痰喘宜之”;《滇南本草》記載,鯽魚“和五臟,通血脈,消積”;《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說,鮑魚“補肝腎,益精明目,又開胃營養”。中國醫藥學家十分重視魚頭的健腦益智的作用。

    鱅魚,又稱胖頭魚,也稱“花鰱”,肉質細嫩而不油膩,魚頭作湯或與豆腐同煮為烹飪名菜之一。鱅魚頭可補腦,亦用於為產婦增乳,有助於新生兒、嬰幼兒腦部健康發育。但魚頭性偏熱,凡熱病及內熱盛者宜慎用之。

    鰱魚,俗稱“白鰱”,肉肥,味鮮,特別是腹部脂肪豐富,味道、營養均好。鰱魚“溫中益氣”,民間食療經驗方中亦多以鰱魚頭燴煮“魚頭豆腐”,給少兒及老年人佐餐,因其有健腦益智、延年益壽的作用。

    魚的營養十分豐富

    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魚肉蛋白質的質量,優於禽肉,更優於畜肉,其所含的人體必需氨基酸比較全面。尤為突出的是魚油中含有較多的人體必需脂肪酸,特別是海洋冷水魚類,如沙丁魚、鯖魚、鱈魚、鮭魚、鯡魚等,含有較多的DHA﹙即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即二十碳五烯酸﹚。魚肉含有豐富的核酸,它是構成細胞的重要物質,經常食用各種新鮮魚,是人體補充核酸的理想途徑。吃魚有助於健腦益智,還在於魚類食品能提供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特別是鈣、磷、鎂、鋅、碘、鐵、錳、氟等元素。魚類所含的許多成分中,有不少是直接作用於腦及中樞神經系統的,與腦功能的改善和增強密切相關。

    1990年10月17日,在東京舉行的“國際DHA研討會”上,英國腦營養化學研究所的麥克·克羅夫特教授第一次發表瞭如下的論點:“大量吃魚,能提高兒童和成人的智力商數。DHA不足,將造成腦發育障礙。”DHA是魚油的成分之一。魚的品種不同,DHA的含量也不同,一般約佔1%;而成熟的哺乳動物﹙包括成年人﹚的大腦脂質中,也只含有1%的DHA。這兩個數字,就把吃魚和對大腦的發育聯絡起來了。克羅夫特教授指出:“人類祖先由於攝取以魚為主的水產品,因而使人類大腦逐漸發達。”

    吃魚健腦的奧秘在於:人類大腦脂質中所含DHA與存在於魚類和貝類體內DHA的一致性,DHA可以提高大腦的功能,增強記憶力,防止大腦衰老等。使頭腦變聰明的主要是DHA,其他的如亞麻酸和EPA等有輔助作用。

    醫學研究證明,在含DHA的原料物質中,常並存EPA。視力的敏銳性和腦的發育,與血液中DHA、EPA的水平有關。DHA是視網膜細胞的正常組成部分,其存在的量與膳食有關。缺乏DHA和EPA,會降低視網膜細胞接受刺激的能力,從而降低眼睛對視象的敏銳度。

    實驗研究還進一步證實,DHA和EPA存在大腦皮層中,尤其是DHA在大腦皮層中的濃度較高,這些脂肪酸是大腦磷脂的組成部分,大腦磷脂肪酸的融點越低,其活動能力越高,腦力活動的靈敏度也越高,人也越聰明。DHA和EPA的融點都很低,在室溫下是液體,尤其是DHA其融點更低。缺少DHA會導致腦功能的減弱,降低學習、推理和判斷的能力,影響總的智慧水平。

    淡水魚類亦含DHA

    經常吃魚是獲得DHA的重要途徑。不同種魚的魚油中含DHA的比例不同,曾有學者在有關著作中列出不同魚類魚油中所含DHA的量,由高到低依次是:金槍魚、鰣魚、秋刀魚、鱔魚、沙丁魚、魚卵、虹鱒魚、青魚、鰻魚、花鯽魚、帶魚、鰹魚、鯉魚、鱸魚、比目魚、章魚、墨魚等。

    後來,同濟醫科大學的科學工作者,透過對中國湖北省幾個縣市的鰱魚、胖頭魚、團頭魴、墨魚等淡水魚蝦的測試發現,淡水魚及河蝦、蚌、田螺中均含有EPA和DHA,其中鰱魚、胖頭魚和鯰魚中的EPA和DHA含量最高,而且隨著魚重量的增加而增加,冬春季節含量也明顯偏高。魚不新鮮,EPA、DHA含量大大地降低。鰱魚、胖頭魚及鯰魚同樣可作為人類EPA和DHA的主要食物來源。

    青少年應經常吃魚

    吃魚應納入日常的餐飲膳食生活中。魚的吃法很多,以營養滋補、健腦益智而言,自然以白煨、清蒸為佳,而且越新鮮越好。

    對於海魚來說,儘量少去鱗,魚肚中的鰾、肝等洗淨可一同煮食。塘魚、河魚、湖魚、海魚,均有食療價值,間隔地吃些海魚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民間習俗之一,是懷孕婦女要喝鯽魚湯,這符合科學道理。不僅如此,筆者認為在整個懷孕期間,孕婦最好是將魚作為常吃的食品。不僅要烹飪得法,還要變著花樣吃,以增進食慾,有益於兩代人的健康。母親血液中的DHA,透過胎盤進入胎兒的體內,以供給胎兒大腦發育所必須的DHA。產婦應當經常攝入魚類食品,以促進嬰兒的大腦發育。

    當嬰、幼兒開始吃輔食時,就要重視加用魚肉做的美味食物,5~6歲的學齡前兒童,要經常吃些魚肉做的食品;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特別是畢業班的學生,更應該經常吃魚。

    中老年吃魚更有益

    近些年來,臨床上出現的高發病率病症如肥胖症、脂肪肝、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冠心病、心絞痛、糖尿病等“富裕性疾病”,一直困擾著廣大中老年人群。據2002年6月份開始的對在寧高校離退休老同志的體檢結果顯示,受檢人群的脂肪肝檢出率在50%~70%,高脂血症、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的發症率均相當高。在尋覓防治高脂血症、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病症的食物中,國內外專家、學者都一致認同,吃魚是最理想的選擇。

    以往有一種誤解,說什麼“冠心病患者、高脂血症患者不能吃海魚和無鱗魚”,其依據是這類魚中膽固醇含量很高。這是不確切的。據有關研究資料報道,海魚每100克食部含膽固醇在110毫克以下者有鯊魚﹙109毫克﹚、帶魚﹙108毫克﹚、黃魚﹙100毫克﹚、海鰻﹙91毫克﹚、鯧魚﹙83毫克﹚、刀魚﹙82毫克﹚;淡水魚中有鯽魚﹙104毫克﹚、青魚﹙100毫克﹚、草魚﹙100毫克﹚、鱖魚﹙俗稱桂魚,96毫克﹚、鯉魚﹙90毫克﹚、黑魚﹙即烏魚,72毫克﹚等,由此可見,以人們常食的魚種來說,海魚與淡水魚之間,膽固醇含量相差不多。即使海魚中的無鱗魚,如帶魚,吃在嘴裡似覺“肥膩”,實際上每100克食部也僅含108毫克的膽固醇,高脂血症、脂肪肝、冠心病患者食用也並非不適宜,無須歸入禁忌之列。

    食用魚類中,不論淡水魚或海魚,除了膽固醇含量一般都不太高這一特點外,其所含脂肪中的脂肪酸組成也很奇特,降膽固醇作用比植物油還要強,且具有明顯的抗凝血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對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防止心腦血管病症,對高脂血症的治療會有明顯的效果。

    不少中老年人患有偏頭痛。實際上,偏頭痛也是一種血液病。有關專家研究指出,偏頭痛病人的血小板中,缺乏ω–3脂肪酸,當其在膳食中多吃魚﹙主要是花鰱﹚,或服用“多烯康”等,就能減少血小板的破壞和凝集,減少偏頭痛症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臉比較小像瓜子臉,適合仙女燙或者蛋卷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