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烏辰子
-
2 # 放歌聲野老梁
謝謝邀請。所謂古人"日飲一石",只是形象比喻。石da`n,古計量單位,十鬥等於一石。如果按此算下去也得大約十提啤酒的量吧。從早喝到晚,喝一石也不是吹的。只不過是酒不是啤酒。過去古人喝酒論壇,"拿壇酒上來",類似今天的"拿瓶酒來",所以,古人喝酒多用碗,而今喝酒多用杯;說到數量和酒精度,更是和今天無法相比。古人制酒純手工作坊,純糧食酒;一般米酒見多。度數呢?低得很,喝個三碗五碗沒問題;而不同於今天的酒精勾兌酒等,喝上幾杯也就醉了。因此,看古人喝酒不足驚奇,而望今人喝酒,兩提啤酒,一二瓶白酒下去的大有人在。難怪李白斗酒詩百篇,皆如此也。可見古人酒量不如今人耳。酒林笑譚,古今酒傳,杜康造酒,劉伶醉眠。拿酒來也,堪比擂壇。古人今人,以酒豪言!
-
3 # 青林223646642
我說下我們村裡的故事,清末民初時期,村民無事愛打賭,拿一擔柴的扁擔,上面一字排滿窩頭,(類似饅頭用高粱面蒸制的食品)誰能一頓吃下,可贏一吊錢。當場就有人吃下去了。過八月十五仲秋節,老爺子買了壇酒,見老大能幫工了,近成年人了,就先讓老大嘗灑。因老二年紀尚幼,也沒讓他酒,這老二有些氣憤不過呀,認為很沒面子,於是氣乎乎地捧起酒罈說:”我也嚐嚐這灑!”人嘴對壇嘴,一氣喝乾!嘖嘖嘴,說:“嗯,這酒還行!”老爺子愕然,只得再賣一罈來。自此這老二平日裡滴酒不沾,只在逢年過節時來個一罈兩壇的,要不,真地喝不起呀!他的後人今尚在,是我八服上的堂弟。古時的酒不叫什麼度數,酒強弱論“色”,如四個色,六個色,…純糧酒,酒精度不低於現代。就體力而言,古代生產全靠笨體力,人自然演化的體壯,消化能力,勉疫力等較今人強得多。任何動物,稍帶點野性,體力等就多佔些優勢。作個不太恰當的比較,運動員不算,一般人的體重與同體重的豹子、猩猩等比較,人不如動物有勁,現代人與古人同體重比,不如古人有勁。古代的武器,今人拿著感覺很沉。由此看出,古代人力氣、飯量、酒量、比今人大,個別人會更大。謝謝邀請!
-
4 # 德裕9
日飲一石,古人的酒量到低有多大。
以前古人,身高丈二,有的古人身高7一8尺。一米等於三尺,就相當於現在人身高在三米左右。人高馬大,沒大麼大個子,能挑動幾千斤的,鐵華車嗎。可想以前人吃飯喝酒,量就大了。日飲一石,這也是理由,
再說,以前古人,製造酒,都是人工製造。酒精度數很低,人又高大,喝的又是糧食酒。時間又長,有的詩人,對酒當歌。不喝酒沒有詩興,喝酒之後詩興大發。給後人留下美好詩篇。
以前的白酒,相當於現在的米酒,渡數很低。所以武松,連喝十八碗,才醉呼呼的,把猛虎打死了。以前喝的酒多,主要是。酒精渡數低,古代人比現在人高大,飯量大,喝酒就多啦。
-
5 # 等待162471053
“日飲一石”古代人酒量多大不清楚,古代的運算方式與現在不同,有一句話“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說法,從早上飲到晚上又飲到天亮,慢慢飲不會醉酒,古代酒全部是純手工純釀雙蒸米酒,度數低。當飲水一樣。
-
6 # 青石5340
日飲一石,一石等於二市鬥,一市鬥等於13.5市斤,一石等於27市斤,在水滸傳裡好漢們喝酒,叫酒保打二角,三角酒,一角等於四升,一角重為二兩,這聽起來與現代人的酒量差不多,半斤八兩的酒量很正常,現代人也就這酒量,火燒草料場,林沖到酒店裡買了一葫蘆酒,可能也不會超過4斤,再說古代的酒大多為低度酒,30,40度的居多,超過50度的可能很少,除非官家才有高度酒,"日飲一石"27斤的酒量是不可能的,再低度也飲不下一石,日飲一石作者形容此人酒量大而已,而並非真實。
-
7 # 旁觀者嵐
十升是一斗,十鬥是一石。如按唐朝的計量方法,一升是現在的0.6公升,如果喝一石酒,就是120斤。漢於定國可飲數石,盧植可飲一石,要真是這樣,別說是酒,就是120斤水,胃也要撐炸了,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
1此鬥非彼鬥。
十鬥為一石,關鍵在於酒鬥不是盛糧食的鬥,古時的酒鬥有玉製的,玉製的酒鬥可隨身攜帶,劉邦去鴻門宴時就常了一雙玉壁給項羽,一對玉斗給范增。有青銅的,當然後來也有陶瓷的,是容量比較大的酒器,一斗就是一大盞,也就相當現在一大玻璃杯,是三、四兩的樣子吧。否則你能想像宴會上大家都雙手舉著10幾斤酒的容器敬酒的樣子嗎?所以戲裡有唱,換大斗來。這喝一石酒,也就是3到5斤,而且是度數很低的酒,現在的爺們也受的了。
2古代酒的度數。
在元朝之前,酒的度數不超過10一20度,因為自然發酵只能達到這樣的結果,相當現代的黃酒,漢之前,度數更低,也就相當於啤酒或含酒精飲料,宋朝開始,至元朝後,採用雙蒸的方法,才有了50度以上的白酒,又稱燒酒。所以武松的十八碗白酒,如果換成72度的衡水老白乾那就不是不過崗了,而是要住醫院了。
古人的詩文裡都有誇張的成份,在這裡多說一句,為了您的健康,少喝酒,別經常喝酒,我們比古人更知道酒精有害健康和下一代的健康。
-
8 # 學習冇止境1
謝邀。我們看電視連續劇《水滸》中的好漢們喝酒是常事,而且都是用碗喝,喝酒的情景就象我們渴了喝水一樣,好像個個都是好酒量,因為有人講:好酒量的才是男子漢,小時候見到能喝酒的,都羨慕極了,現在看來古代並不是個個能喝,而是古代所煮的酒酒度極低,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古時的酒只有點酒味而已,2003年從漢墓中挖一罈酒,測定後只有一度,這樣看來就象喝水一樣不足為奇。而“日飲一石”中“一石”相當於現在十升,也有不同說法的,但我相信十升比較靠譜,因為十升相當於現在市場上買的桶裝水(19升)的一半那麼多,古代沒事在家整天喝酒,半桶那麼多酒肯定會喝得完,而且各個時代的度衡量有所不同,隨朝後計量一石等於三十升這樣,而在秦漢時期一升相當於我們現在二百毫升左右,這時“日飲一石”相當於一天喝了兩升的酒,還是算個數比較容易理解,一瓶普通的青島啤酒473毫升,就拿五百毫升來算,4瓶這種青島啤酒為兩升,而現在有人一次喝六七瓶不成問題,所以我覺得“日飲一石”不足為奇。
-
9 # qjs720520
十角為一石,一角是牛的角那麼大容量,約現代3兩多,古代的酒不是現在的烹流氣產生的九,只是在發酵池發酵後的液體,不超15度
回覆列表
“日飲一石”中一石是古時候的計量單位,不同於今天的市斤單位。現在的事情單位是採用西方英國為首的,單位制度。
眾所周知。中國封建社會長期處於小農經濟時代時期,全是自給自足狀態。土地資源幾乎,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糧食產量受天災、複雜的地形、以及勞動生產力(技術)、地主的租金等因素制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糧食一般都是剛剛滿足社會所有人生存需要。就是產量實在不高,有多餘做酒類飲品。
人飲酒一般都是果酒和糧食酒以內,特別是宋朝以前的時期,釀酒技術還比較原始。酒精度數不高。自宋朝以來,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需求,宋朝出現了蒸餾酒的技術,隨知往後釀酒的技術是越來越完善。
往往說出“日飲一石” 的人,往往都是知識分子、文人騷客。宋以前的詩人,多以豪邁為主。才情兼備,豪放不羈。寫詩寫詞之時,往往如此。“日飲一石”豪情藏於此,當然也有誇張的說法。一個人不可能擁有能喝2000升的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