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新怡
-
2 # 一生如麻
中醫上出汗有動汗和靜汗之分。養生保健專家說由於天氣環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屬於靜汗,相當於被動出汗。不少異常的靜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盜汗等。有些人不熱、不運動時前心後背會出汗,且容易疲勞、感冒、心慌,特別怕風怕冷,這叫自汗,是氣虛的表現。夜晚一睡著就出汗,叫盜汗,是陰虛的表現。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額頭面部出汗過多,是積滯、內熱壅盛的表現,容易煩躁、口苦、尿黃;前心後背出汗,是心氣虛,容易心悸心慌、失眠多夢、恍惚健忘。
-
3 # 原始點YS
體寒,而且是極寒。身體上寒氣過重的不是肥胖就是偏瘦。雖然他身上大汗淋漓,但只要觸控到他身上,必然會比正常人的涼。大家可以試試身邊的人就知道真假!
-
4 # 科技冷啟動
一吃飯就容易出汗,這是很正常的現場吧!因為人吃飯就是為了獲取熱量的,如果在獲取熱量的過程中都不出汗,那看來只能透過運動出汗了,一旦成了這樣,那問題可就嚴重了吧!下面給大家說說吃飯容易出汗的幾個原因,主要分心理與生理兩部分,供大家參考用!
一,心理上的問題主要是兩點:
1.吃飯的時候,被人問一些容易緊張的問題,這個時候人吃飯本來就有熱量再一緊張,直接汗水出來了。
2.吃飯的時候,太激動也容易出汗,看到自己喜歡吃的菜或者聽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也是容易出汗的。
二,生理上的問題也是如下兩點:
1.很多人比較腎虛,吃含熱量多的食物,就特別容易加劇腎的工作量,自然就出汗了,比如較辣的食物。
2.比較胖的人,無語天氣多熱多冷,只要他在那坐著不管是吃飯還是休息都會出很多汗的。這是體質的問題。
-
5 # 6王小歪
出汗是一種排毒現象。人的排毒方式有兩種:一是小便,二是出汗。夏季多出汗是一種排毒的好方法,但是除了正常出汗(運動、天氣炎熱等因素導致)外,在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出汗過多,都有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中醫認為汗血同源,出汗多容易傷血、傷元氣、傷心。頻繁出汗的人到老年後還易導致心臟早衰。過量出汗會造成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對身體健康也不利。因為汗液的成分99%以上都是水,剩下的不到1%是尿素、乳酸等成分。
汗,無論是正常人的生理現象表現出的汗,還是疾病診斷所涉及的汗,甚至疾病治療中提到的汗,都很重要。
出汗與氣候、運動、情緒或藥物無關者多是機體的陰陽失調,營衛不和,腠理開闔不利所致。《素問·陰陽別論》說:“陽加於陰謂之汗。”《素問·評熱病論》說:“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
汗出的分類有多種,按汗出量的多少分類,可分大汗,微汗。汗出量多不止,稱大汗;汗出量少,綿綿不斷,稱微汗。按出汗感覺情況分類,可分自汗,盜汗。自汗是指不因勞動,天氣過熱,而汗出,動則益甚,稱為自汗,多由陽氣虛衰,表衛不固而致;盜汗是指睡後汗出,醒後汗止,多由陰虛,陰不斂陽,汗隨陽洩而致。按部位分類,可分頭汗,心汗,半身汗,手足汗。亦有些特殊出汗,如絕汗(又稱脫汗)、黃汗、戰汗等。絕汗是指大汗淋漓不止,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的絕脫之證。黃汗與戰汗是外感熱病中的特殊症狀。
每個人都會出汗,或多或少。在中醫大夫眼裡,汗預示著很多東西,也就是從汗可以看出很多門道。一個人如果動不動就汗出,一般來講這個人就比較容易感冒,因為這預示著他素體表虛或者說是氣虛。如果一個人晚上出汗多,也就是盜汗,那麼往往這個人就是陰虛體質。
總之,汗在中醫理論中具有很重要位置。那麼,一些人吃飯後就出汗,是怎麼回事呢?這有兩個方面原因:一個是氣虛。氣虛的人容易出汗,無論是活動還是緊張,甚至靜下來也會出汗。氣虛的人飲食過程中會出汗。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脾胃出問題了,吃飯時候會出汗,中醫有個名字叫飲食汗。飲食後隨即汗出,甚至汗下如雨之證。因正虛胃熱所致。《證治匯補·汗病章》:“飲食汗者,因正氣空虛,反為飲食慓悍之氣所勝,故食入汗出。”治用安胃湯、二甘湯等方。
建議:
1、睡眠充足,多吃溫補食物,如大棗、牛肉、山藥、蜂蜜、茯苓,每天也可調杯枸杞蜂蜜水飲用。 平時鼻子愛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
2、 經常到戶外做做深呼吸,有利於鍛鍊呼吸機能,從而達到補肺氣的作用。除此之外,可以選擇百合、花生、桔梗等放入飲食清單內,幫助潤肺補氣。
-
6 # 中醫之痴
有些人一吃飯就大汗淋漓,是怎麼回事?
這個問題已有許多的人問過我,在這藉此解答題的機會作回覆大家啦!
本人認為:吃飯時出少少的汗是件好事情,但凡事有個度為好!如吃飯時出汗特別的多(大汗淋漓)大多數是由於脾胃方面欠佳等因所致。通常當我們把飯吃下肚子時,就會產生一定熱量;因於平素脾胃氣虛、中陽不振、中氣不足、運化無力等因,導致中焦受納不力而有限,於是熱則蒸液外越而成汗出(大汗淋漓)。
應以“補中益氣、昇陽運脾,佐以斂汗”等為治則。
可方選《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等主之,進行調理一下即可!於是中焦受益,運化得力,就能夠受納一定的熱量,則當吃飯時就不容易出現大汗淋漓(或有少許汗出為宜)了。
方解:補中益氣湯,出自李東垣的《脾胃論》,具有補中益氣、昇陽舉陷等功效;五味子,五味入五臟,能調節陰陽、調和五臟,尤其以酸味重而善於斂汗。
-
7 # 紅霞新零售
一吃飯就滿頭大汗的人是陽虛的體現,人的衛氣不足,收斂不住。出汗多了還容易傷陰,建議喝一些生薑枸杞紅糖茶,補陰健脾。
-
8 # 醫聯媒體
一般來講,人體主要是透過一下兩種途徑來進行排毒,一個是排尿,而另一個則為出汗。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大家可能會發現,有些人只有一吃飯,就會有大汗淋漓的情況出現,這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眾所周知,正常的出汗對於機體的健康是比較有益的,其可以調節人體的體溫,排除人體內的廢物,保證人體陰陽的平衡。所以吃飯的時候,人體消化食物導致體溫升高,適量出汗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是出現異常的大量出汗,大家此時則應當要警惕是否是相關疾病的病發所致,比如多汗症,甲亢等多種內分泌疾病。
中醫上則考慮氣虛血虛所引起的症狀。一般建議此類人群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嘗試喝些紅糖枸杞水,也可以嘗試服用人參歸睥丸,其對於改善機體不適的情況所具有的幫助是比較大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要注意鍛鍊,在飲食上多多攝入蔬菜,補充足夠的維生素,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中醫認為汗血同源,如果出汗過多的話,則容易傷血、傷元氣。此外,頻繁出汗的人,還容易出現心臟早衰的情況,對身體的健康是十分不利的。由此可見,在吃飯時大汗淋漓的話,此時切勿立即喝水,特別注意不要喝冷飲,對於情況比較嚴重的,則應當要儘快到醫院就診。
指導專家:高凌宇,副主任醫師,洛陽市吉利區人民醫院內科。從事臨床內科工作20餘年,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有著豐富的經驗。
-
9 # 耳鼻喉科高醫生
出汗這是再普通不過一種生理現象吧!機體就是一臺非常精密儀器,我們身體細胞每時每刻都在做新陳代謝,代謝時就可以產生熱量。這些熱量需要散熱,如果不散熱,我們機體就因為高溫出現了問題(這和機器一樣)。代謝也可以產生一些物質,也就是代謝產物。機體最主要散熱渠道就是透過面板散熱,汗液蒸發就是散熱一個渠道,汗液蒸發,也可以排出一些代謝產物。我們面板一直或多或少分泌汗液(正常人24小時內不知覺蒸發約600~700毫升水),以調節體內溫度。
當出水大於汗液蒸發量,也就是我們說的“知覺發汗”,有的人由於比較多,就出現大汗淋漓現象。有很多人就產生疑惑,為什麼一個桌子吃飯,同樣溫度、同樣喝水及同樣環境,怎麼有的人就大汗淋漓?
這個問題就不好回答,具體作用機制非常複雜,感覺用一個詞語回答比較合適,也就是“個體差異”吧!也就是每個人新陳代謝不一樣,有的人新陳代謝旺盛,需要大量散熱,就容易出汗;有的人對食用某些刺激性的食物敏感,如辣椒、大蒜、生薑、可可、咖啡後引起的多汗,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所以不必治療,只需忌口;有的人精神性出汗,由於高度緊張和情緒激動造成,因為交感神經失調所致,當它越控制自己出汗,越緊張,尤其一塊吃飯人多,越容易出汗;有少數是由於疾病引起,內分泌紊亂、發熱及全身其他疾病引起身體虛弱,可以大量出汗。
總得來說,這個問題就當它是一種生理現象吧!不要過度解釋,大多個體差異有關。有少數可能疾病引起,如果疾病引起,還有其他症狀,結合檢查,應該可以明確診斷。
-
10 # 查悅保障
我不知道別人是什麼情況,反正我是一吃飯就會滿頭大汗,別說是吃火鍋吃辣的食物,就單單是吃麵條,都會汗流浹背。我母親曾經告訴過我,說動不動就出汗的人身體不好,於是母親一有時間就總是會給我熬一些枸杞紅棗茶飲用。那個時候不懂,也沒有當回事,母親給熬的枸杞紅棗茶也不怎麼喝。
後來一次生病,母親帶我去看中醫,到了那裡,一位話語不多、表情嚴肅的老中醫給我號脈後,不緊不慢的問我是不是平時愛出汗?我當即就驚呆了,心想這個中醫神了,於是趕緊忙不迭的回答中醫的問題“是啊,就是喝口熱水都會出一身汗呢”。中醫嗯了一聲,又讓我張開嘴,看了看我的舌頭,便不再理我,順手從旁邊的筆筒裡拿出一支筆,開始寫方子,我好奇的看著中醫在一張黑不溜秋的草紙上跟畫花似的寫了一大堆,還沒等我開口提問,中醫低著頭就跟我說,我的情況屬於氣虛導致的脾胃不和,雖然沒什麼大礙,但是長久下去的話,也容易導致身體虧損,等到傷到了元氣就不是幾幅中藥能解決的了。現在給我開的是調理脾胃捎帶著補氣血的方子,方子只開了一個療程的,等到我吃完這個一個療程後,再來找他,他會再根據我的恢復情況再調整方子。
臨走的時候,我母親對那位老中醫千恩萬謝後才帶我離開。我母親和我臨走之前,他還特意囑咐說,讓我多吃一些山藥、南瓜之類的食物,說是對我身體調理有幫助。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並不是很信任這位“高深莫測”的中醫,只不過拗不過母親的意思才去的。不過意外的是,我吃完這一個療程的中藥後,出汗的情況確實好了很多。第二次去就診,母親還特意讓我給這位中醫帶了一份小禮物,說是禮物,其實就是幾十塊錢一份的小糕點,母親說這位中醫性情古怪,買貴重的東西他不收的。到了那裡醫生給我號脈後並沒有給我開藥,只是告訴我讓我去藥店裡買2盒“生脈飲”,根據上面的說明連著喝1個月就可以了。此外,還囑咐我說,讓我多注意鍛鍊身體,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日常飲食中還應注意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蓮子、薏米、紅豆、白扁豆等健脾祛溼的食物。
現在,我出汗的情況已經沒有那麼嚴重了,但是身邊也不乏遇到有一吃飯就大汗淋漓的朋友,每逢遇到這樣的朋友,我便給他們講述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不管他們聽不聽吧,反正我作為朋友,是希望他們的身體遠離病魔的侵害。
其實不僅僅是吃飯出汗,在中醫的眼裡,不同部位出汗也代表著身體不同的疾病。
1、額頭出汗,說明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建議你去醫院檢查一下甲狀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為這很可能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剩造成的。
【建議】平時儘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飽,否則容易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說明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愛出汗,說明你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從西醫理論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建議你每天用雙手或工具敲打雙腿。其中,重點是多次敲打,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你身體上肺經分佈的部位,透過這樣適當的刺激達到調理肺經的目的。
3、頸部出汗說明內分泌失調
頸部汗腺分佈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建議】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
4、胸口出汗說明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說是你的體內脾胃失和。西醫覺得這種情況下,你體內的血液迴圈多半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建議】平時不要過度焦慮,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驚嚇過度更傷脾。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症狀。
5、腋下出汗說明汗腺過大
腋下分佈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過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徑過大。如果汗液氣味很大,是因為你的飲食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建議】汗腺過大時,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鐳射治療。飲食也要清淡,少鹽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6、手腳心出汗說明脾胃溼熱
如果你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時,手心或腳心容易出汗,中醫覺得你多半是脾失運化、脾胃溼熱,而且血虛。
【建議】每天餐後按摩腹部,先順時針按摩30圈,再逆時針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儘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飲等。
7、背部出汗說明陰陽虛弱
背部汗腺分佈很少,所以背部愛出汗說明你的身體陰陽虛弱,已經極度疲勞。
【建議】保證充足睡眠,飲食要豐富、有營養,以滋陰補陽為主,女人還可以早晚做15分鐘瑜伽冥想。
朋友們,日常多多注意自己身上出汗的部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吧。
-
11 # 春雨醫生
我們的體溫一把都保持在37℃左右,由神經系統的溫度調節中樞控制,如果身體產熱較多,中樞就會下達排汗的指令,也就是說出汗是我們正常的生理現象。
平常我們吃的食物比較熱時是會出汗的,比如說吃麻辣燙、熱麵條時,但如果吃溫的食物也出汗,還出汗很多時就要警惕了,這可能是我們的體溫調節中樞出了問題,也可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內分泌調節失衡。如果是小孩子,那可能是佝僂病的表現。當然對於一些比較肥胖的人來說,他們相對於正常範圍體重的人會容易出汗。
如果平常特別容易出汗,而且還有味道,這一般是一些疾病前兆或已經得了某些病,比如汗液有輕微芳香,可能是糖尿病,汗液有輕微腥味,可能是肝部疾病。
不管有沒有身體疾病,吃飯大汗淋漓時不要立刻喝冷水降溫,以免對胃腸造成傷害。
-
12 # PiPi健康
02
吃飯出汗的原因
熱量攝入過多
一些肥胖人群在日常的飲食攝入中,由於熱量攝入太多,血液中的血糖含量升高,進而引發體溫升高。身體內部需要使人體的體溫降下來就促進了排汗現象。特別是在夏天炎熱之時,吃飯就更容易出汗。
建議:注意減少高脂食物的攝入,尤其是在夏季多吃些清熱食物,保持清淡的飲食習慣。保持適量運動,讓熱量透過運動的方式得到合理消耗。
陰虛
陰虛的人體質虛弱,虛火旺,常表現為五心煩熱,潮熱,盜汗,體質消瘦口乾舌燥。由於陰血虧耗虛火內盛,也就是俗話所說的“上火”症狀,會迫使津液外洩,所以會出現出汗的現象。
建議:陰虛人群平時要多吃一些補腎食物,如:綠豆、黑木耳、銀耳、豆腐、百合、山藥等;少吃煎、炸、烤之類易上火的食物,荔枝、龍眼等熱性水果也少吃;另外,需保持穩定的情緒,學習釋放壓力,轉移不良情緒。
氣虛
氣虛的人身體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供應不足,身體免疫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明顯低於身體健康的人。
氣虛者不管是活動還靜止的時候,就比較容易出汗,在吃飯的時候也特別容易出汗,甚至大汗淋漓。
建議: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三餐規律,定食定量,少吃生冷、過甜、高脂或高鹽食物、飲料等;儘量不常吃冰冷寒涼或未熟食品,如柿子、香瓜等,會影響機體的血液迴圈,加重氣虛現象,平時多吃些補氣食物,如糯米、牛肉、雞肉、大棗等;平時注意休息,避免體力或腦力勞動過重。
脾胃異常
一吃飯就出汗,對此中醫還有一種情況——飲食汗,就是指在飲食之後隨即伴有出汗現象,甚至會汗如雨下,多由正虛胃熱引起。
建議:脾胃虛弱的人,宜食用小米、紅棗、山藥等食品,性寒的食物要少吃,注意三餐規律,避免暴飲暴食,保持足夠的休息,與良好的精神狀態。
03
警惕這4種類型的虛汗
不健康的“汗”大多都會伴隨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所以,對於這4種汗要特別注意:
盜汗:盜汗是我們最常聽說的一種,入睡後汗出,醒來汗止,常伴有煩熱、兩頰潮紅、失眠、口乾咽燥等症狀。
盜汗大多是由於陰虛內熱、陰津外洩而為汗,這是人體虛弱到一定程度的表現。針對盜汗的情況,需使用補漏洞加滋養腎精的方式。
多汗:很多人即使沒有運動,即使是在冬天,也會出汗。多汗和自汗的人,往往預示著氣弱氣虛。
自汗:不熱、不運動還會出汗,且容易疲勞、感冒,時常感到心慌,特別怕風怕冷,這就叫自汗,是氣虛的表現。
黏汗、黃汗:汗液黏膩,發稠發熱,通常是一種病汗。可能是患重感冒或其他病症,高燒,服用解熱退燒藥後,身體仍有溼熱不清之症。如若汗色變黃,可能是因大汗後涼水衝浴,寒溼之邪入內或因寒溼鬱遏所致,也與飲食不節導致的脾胃溼熱有關。
什麼樣的“汗”才算健康?
汗水中除了水分,還有一部分脂肪酸和蛋白質,因此出汗後衣服上會出現淡黃色的“汗漬”。
其實,汗水本身並沒有任何氣味,但在空氣中開始分解並遭到細菌攻擊時,就會散發出酸性的氣味。
回覆列表
中醫認為,人體內有五液。所謂五臟化五液,指的是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等。也就是說,汗、淚以及涕等都是人體正常的精氣所化生。指的是水谷所化生的津液在一定條件下化生的五液,這其中包括汗液。
咱們中醫比較重視汗,無論是正常人的生理現象表現出的汗,還是疾病診斷所涉及的汗,都很重要。
汗就是津液一種表現表現形式。中醫認為,人體內有五良液(五液)。是說身體的五個臟器對應體內五種液體。
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
也就是說,汗、鼻涕、眼淚等都是人體正常的津液所化生。
如果某一種液體表現不正常,比如汗,短時間大量的流出。那就反應你身體有問題了!
剛剛說過,心臟對應的汗,一吃飯就大汗淋漓,說明心臟的功能虛弱!
要想緩解出汗多,一是增強心臟的功能,減少流汗;二就是補津液,津液以汗的形式流失過多,就要同時補回來。
也就是一邊開源,一邊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