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一號

    嘿嘿,這個提問沒有一個人回答,但我個人認為,這不失是一個好問題。

    原因是什麼?我個人覺得,現在人們不太關心這個問題,但卻對這個問題很痴迷。比方說,人們出差或外出旅遊,都希望帶十些土特產回去給親朋好友,但什麼是土特產,卻很少去想這個問題。

    在這裡,我想說說什麼是土特產。

    土特產,顧名思義就是當地特有的或者特別優質的產品。具體來說,應當包含這幾個條件。

    一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也就是人家沒有的我有,人家有的我優質,大家都有的我特別。就比方說,西湖龍井,龍井茶很多地方都有,但西湖龍井就不一樣,它體現在人有我優,優質的東西,是一個地方的標誌,也是那個地方的特產。

    二是有傳統,有一定的歷史傳承,成為當地老百姓代代相傳的產品。這點不好理解,但確是很重要。比如,廣西油茶,在桂林、河池一帶,家家戶戶喝油茶,千百年流傳下來,成為了一種傳統,有文化的傳承,也成為了地方的特產。

    三是有地標,即國家地理標誌。近年來,國家很重視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這是一個好的的做法。有地標就一定是特產?個人認為,不全是,但大都是。比如,荔枝,廣東、廣西、福建、海南都盛產荔枝,得地標的也不少地方,但可以肯定的是,一般都是當地的一個特產。不過,地標是近年才開始認定的,有些土特產未必有地標。

  • 2 # 農藝師老周

    “土特產”到底指的什麼?

    土特產包括野生、家栽、家養、野生家栽、野生馴養的農產品、林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及其加工產品。

    “土”指的是一定的地域性,比如新疆無籽葡萄當中的新疆,又比如“韓城大紅袍花椒”中的“韓城”,比如“漫川鍋巴”當中的“漫川”。國家地理標誌就是最高級別的地域性。有的地域性很小,如我們當地的“海螺宮松子”,也只有山陽縣海螺宮這個村子才有一個加工廠。

    “特”指的是產品的。能稱得上土特產的農產品,最起碼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獨特性。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西湖龍井的優質基地面積只有那麼大,其他地方所謂的西湖茶葉只不過是另一個品牌,依附在西湖龍井品牌的價值而存在。比如茅臺酒和茅臺鎮酒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茅臺鎮酒雖然也是醬香型酒,但是製作工藝和核心技術並沒有達到茅臺酒的標準。

    2.有一定特點。每個土特產都有一定的特點。

    ①不同的種植或者養殖方式。比如土雞是以新鮮牧草飼養、分散在村莊周圍、圈養自由採食、以糧食餵養的土雞等,不同的飼養方式就會有不同的特點,消費群體的認可度不一致。

    ②不同的營養價值。比如內蒙富硒大米,是在富硒土壤生產出來的,而其他地方的大米則是在生育期透過人工方式新增的。

    3.很特別。主要表現在外觀和品質等方面。比如山陽縣的中村鎮掛麵,全部手工加工,味道獨特。

    4.一個地方認為最好的東西,比如商洛核桃,當地人出外訪友,外地人來到這個地方,都會用核桃聯絡感情。

    總的來說土特產概念可大可小,只是一種稱呼,而沒有真正的界限,只要當地人認可這種東西好,其他地方的人也認可這種東西,就是土特產。

  • 3 # 外婆的菜譜

    近年來,大大小小的媒體上,“土特產”一次出現的頻率激增。究其原因,是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讓更多的人能從自己的家鄉到別人的家鄉去旅遊。出門旅遊,自然免不了遇到形形色色、真真假假的“土特產”。

    題主的問題很有意思,關注到了常人不怎麼會注意的小細節,這所謂“特”到底特在哪裡呢?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土特產”是什麼?

    土特產是指來來源於某些特定區域、品質優異的農林產品或加工產品。它們可以是直接採收的原料,也可以經特殊工藝加工的製品。但是,必須具備兩個特點,一是地域性特點,這是形成特產的一個先決條件。其次是品質,無論是原料還是製品,其品質與同類產品相比,應該是特優的或有特色的。

    那麼,其中的“特”字,應該包含如下3種意思的一種或幾種。

    一、特殊傳統工藝或加工方式

    這類產品一般由於其工藝的特殊性以及加工工藝的獨特傳承性,一般只有當地人會做、當地才有。

    舉個例子。

    這就是當地的土特產,只是還不為大眾所知。這種豆腐乾用純淨無汙染的山泉水做鹽滷製成豆腐,放進竹葉燒製成的草木灰裡掩埋一夜,再用珍貴藥材黃梔子水浸泡潤澤,隨後再放在吸飽了水的稻草梗上烘烤。

    而烘烤所用的炭火當地人也有特殊的要求,一定要用松木屑,不然風味就會變樣。

    同樣是豆腐乾,在麗水人的手上卻煥發出了不一樣的光彩。像這種口耳相傳,流傳了幾百年的老手藝,才算得上是真真正正的特產。

    二、特優的品種

    獨一無二的農林產品或加工產品畢竟屬於少數,那麼在同種條件下,特優的品種就可以成為特產上的“特”。就比如海產品裡一種很有名的品種——青蟹。青蟹很多地方都有,但要說能夠得上“特產”兩字的,就全國而言,非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莫屬。

    2019年2月,欄目組來到了台州市三門縣,拍攝了這裡聞名全國的“三門青蟹”。

    浙江三門縣,是一個海鮮養殖的大縣,這裡養殖的青蟹在全國範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它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三門善養蟹。早在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這裡的人就開始養蟹了,其歷史已有200多年。

    三門青蟹色澤光亮呈青藍色,殼較薄且大螯較大,整體看來飽滿,素有“青背、黃肚、金爪、緋鉗”的說法。

    三門青蟹具有水分含量低、蛋白含量高、鮮甜味氨基酸含量豐富,其肉質豐滿結實、味美鮮甜、口感好。食用時味香濃郁肉質細嫩。當地人最愛的吃法就是將青蟹紅燒,是海邊人家才能享受到的獨特風味。

    三、特高的經濟效益

    這裡的“特”是對當地人而言。當一樣物產得到許多人的認可,它的產出就不在僅僅是展現當地的風俗文化,而是實打實的能為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時候這樣物產就成了“特產”。

    依舊是2019年的4月,欄目組在浙江省麗水市拍攝了一種特色麵食就是如此。

    土爽面是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的特色麵食。這種傳統一年能售出10000多噸,為當地創造1億多元的經濟效益。

    縉雲土爽面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聞名天下了,宋代詩人黃庭堅在他的《過山寨詩》裡對縉雲土爽面就曾經做事一首來描述:“湯餅一杯銀絲亂,牽絲如縷王箸惜。”

    土爽面的為縉雲人民喜愛的傳統佳餚,製作流程包括和麵、多次發酵、條坯上筷、拉條、晾曬和包裝等步驟。縉雲爽面的原料很普通,要想做得好,全靠經驗。加工者往往根據溫度、空氣溼度、空氣流通速度等情況具體對待加工。

    當地人在傳承的基礎上還勇於創新。在傳統的土爽面中,創造性的加入珍貴香料藏紅花,使土面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口感更加順滑,獨特,出來的麵條顏色鮮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炸奶塊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