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吳下阿兵
-
2 # 阿偉二哥
這問題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雖說是隔壁鄰里,可能誰也不瞭解誰,只是有眼緣的碰面能打個招呼就不錯了。
就拿我自己說吧!我這是6層樓的房子,一梯12戶。有幾戶還能打個招呼,有一戶在一起吃過飯(替朋友辦事有求於人家)。我對門的就不好說了,剛開始碰面本想給人打招呼來著,奈何人家不賞臉把頭轉到一邊去。自從那次以後我再也不打招呼了。也許人家根本就不想和不認識的說話、也許我們之間有地域不同待人處事方式不同(其實我根本不知道他是哪裡人)、也許有年齡差、也許人覺得自己高貴、、、、、、等等不可知因素。
都是陌生的熟悉人。來自五湖四海。由於職業的不同很少有交集,所以也就不容易走進對方的心裡。談話的機會都少更別提吃飯了。水平有限,回答的不好見諒
-
3 # 和和生生
我是農村的,後來生活富裕了,搬到城市,農村和城市鄰里之間相處,深有體會。
在農村,鄰居與我土生土長,一塊長大,一塊玩耍,一塊上學,差不多時間一塊成家。吃飯更不用說了,你家吃麵條,我家吃米飯,你吃我的,我吃你的。今晚你睡我家,明晚我睡你家,當然這樣的鄰居也有發小的緣故。但除此之外,鄰居也能和睦相處,即使產生糾紛,吵兩句,火兒幾天,又攜來相往,生氣的事早丟到爪哇國了。
自從搬到城市居住,鄰里倒也能和睦相處,但有一點截然不同,就是相互之間防範心特強,隨時戒備,不用說一起吃飯,串門都很少,關住門你過你的世界,我過我的世界。我曾對此很疑惑,為什麼城市不能象農村一樣,開啟心扉,一起聊,一起玩,一起吃個飯。我也有過這方面嘗試,今天吃餃子,給鄰居送去一碗,鄰居笑納了,但趕明兒,他也會給你送碗餃子,或者其他食品。逢節假日,想請鄰居吃個飯,都被找各種理由婉言謝絕了。後來我明白了,農村人淳樸,實在、好客,相互之間沒有防範和戒備心理,你請他吃一頓飯,他會記在心裡,會感恩。同時鄰里大凡小事有用得著的,都會相互幫襯;不象城市鄰里之間擺樣子。
偽裝和愛面子,我想這兩個詞用在城市鄰里之間再合適不過了,每個人都戴著面具生活。我怕把自己的底露給你,遭你笑話,甚至小看;鄰居是否都存在這樣的心理?除此之外,怕欠別人情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城市高樓裡面鄰居甚至對門很少一起吃飯。
-
4 # 步蘭香407
可以用一個詞形容“熟悉的陌生人。”同住一座樓,但是業主是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職業,性格千差萬別。碰面打個招呼,寒喧幾句,是人知常情。但不宜深交,更不願意討饒別人。鄰里之間最好保持一定的距離,相安無事。關係過於密切,甚至隱私彼此都不隱瞞,一旦鬧了矛盾,反目成仇,互相揭短。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處鄰居,以和睦相處為主,不能過分親密,對人對己都有益處。
回覆列表
不光很少吃飯,連一起碰面的機會也很少。
一棟高樓,業主少說上百戶。一梯一戶的,,樓上樓下,真正的鄰居就五個,二梯四戶多一些,也就十幾個。
平常,因各自職業的不同,上班有早晚,回家也各異,電梯裡一按數字幾,方知才是鄰里。
啊,我是你樓上的,有空來玩啊l
哦,我住在你隔壁,記得來玩啊!
然後,踏出電梯,開啟房門,呯的一聲,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自此,房門緊閉。彷彿剛剛說的就是空氣。
在農村呆過的一定記得鄰里間的關係多融洽呀,一起串門,打麻將,炸金花,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特別是殺年豬,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一起圍著吊鍋,喝酒吃肉,大快朵頤,多熱鬧呀。
為何一進城,鄰里間的關係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呢?
因為陌生,各人與各人之間,深深築起了一道無形的牆,不可逾越,也不敢逾越。
不是我們不善良,也不是不想搞好鄰里關係,但就是互相走不進對方的心裡。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十幾年前,因為沒能趕上回家的客車,我不得不找教書的弟弟借宿,當時沒手機,待我趕到他學校,茫茫人海,怎樣找到他成了大難題。
說巧也巧,正好碰到一位面熟的老師,我一想他參加過弟弟的婚禮,我們寒暄過幾句,我們兄弟很像,應該認得我。於是我向他打聽:
你說的誰呀,不認識。他看了我一眼,匆忙走了。
第二天我回家,弟弟打電話過來了:"昨天有老師說你找過我,怎麼不呆兩天就回家了?…
我當場氣得半死。
也許,這是個‘例,不能說明什麼。但人性的複雜,由此可見一斑。
我們樓棟的鄰里關係,還是由老婆先試水建立起來的。
相反,一聽說某人是家鄉的,只要不太遠,認識的不認識的,一談就談得攏,合味的,比親戚還親。
可能這就是所謂的親不親,故鄉人,或者所謂的圈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