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遇而安22242
-
2 # 閒話詩詞
這應該是好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科舉制度的確立與完善。
在當時,中考、高考、國考的主要題型,基本都是以詩賦為主,想要出人頭地、出仕做官,會作一手好詩是標配,於是促進了詩歌的普及和繁榮。
其次,各種思想文化交融。
我們都習慣稱唐朝為“大唐”,“大”是風範、是胸懷、是包容。她對不同文化的相容心態創造了有利於文化繁榮的環境。
最後,創作群體的擴大。
作詩成了當時大多數讀書人謀生的手段,詩人群體也由魏晉時期的貴族小圈子擴大到社會各階層。
-
3 # 靜靜de頓河
唐朝是封建王朝中版圖最大,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盛的國家,偉大的絲綢之路由此發端,“貞觀之治”、“永徽之治”、“開元盛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是發展的代名詞,“唐裝”到現在都是華人“標籤”式的服裝……這些,都在客觀上催生了中華文化寶庫中的明珠——唐詩。唐朝詩人多、大師級的詩人多,除去經濟發展、文化沿襲,還有很多值得敬服、深思的地方。
第一,唐朝時的詩人們有話要說。唐朝是唯一沒有修建長城的封建帝國,深層的意味就是,這是一個“開放型”的國家,內部人口可以自由流動,對外開展自由貿易,在經濟繁榮活躍的同時,人們也在走出去、引進來中,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古語說,詩言志。廣大的詩歌工作者們,當然不會辜負這大把大把的素材,他們或寄情壯麗山河,或樂守田園小舍,或執干戈戍邊,或登廟堂報國,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批判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等藝術風格,都可以盡情抒發,都可以找到知音,都可以實力圈粉,好的詩歌如雨後春筍,又如芝麻開花,既讓人應接不暇,又讓人歎為觀止。對此,真是沒啥說的,只能說,厲害了,我的大唐!
第二,寬鬆的政治環境讓詩人們敢寫。唐朝是一個充滿自信的王朝,歷代皇帝都堅持了唐太宗“開門納諫”的好作風,為了顯示大國之君的風範,在文化上他們允許有不同聲音,也能容忍詩人們的“犯上”之舉,最典型的就是大詩人李白,他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叛軍”,而且寫了十一首《永王東巡歌》來造勢助陣,可謂人證物證俱在,但最終的處理結果也只是“賜金放還”,如此的輕描淡寫,這在以前和之後的朝代裡,都是沒有過的!而且,唐朝的皇帝們多喜歡詩,有的還是詩歌的超級粉絲,就以唐宣宗李枕為例,在詩人白居易去世後,親自寫了一首悼亡詩,被公認為是白居易的蓋棺之論。其中“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拋卻他的皇帝身份,就詩作而言,立意新奇,構思巧妙,也屬上城之作。對文人的寬容,我又能說什麼呢。
第三,詩歌也是詩人們的通達之路。在唐朝,詩是科舉考試的重要內容,傳統的計程車大夫一直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座右銘,“詩而優則仕”是那時大多數詩人的奮鬥目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詩作可以說是詩人們登堂入室最好的名片。據說,當時還是窮小子的李賀,憑著《雁門太守行》一詩,引起了文壇大咖韓愈的高度關切,極力促成其入朝為官,雖然因“名諱”問題,李賀最終未能入仕,鬱鬱而終。但我們從中不難看出,在唐朝,要當官還是要憑真學問的。寬鬆的政治環境,濃厚的詩歌學術氛圍,光明的前景未來,給了詩人們創作激情,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王之渙、李賀、賈島……一長串的名字為大唐代言,這是一個詩歌的時代,也是一個文化生機勃勃的年代。
-
4 # 層城鵷雛
唐朝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時期,唐代著名詩人眾多,這是為什麼呢?本人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社會背景來說,唐朝是一個極其開放的時代,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更重要的是解放思想。唐朝沒有文字獄,從來沒有因為寫詩而獲罪入獄的。在這樣的前提下,詩人們就可以暢所欲言,發揮極致,筆下流露的是真情實感。真情實感,直達心靈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正是由於這樣的詩歌才成就了一大批著名詩人。
第二,科舉制度的提倡,社會風氣的盛行。唐代的科舉制度考試的就是五言十二句的詩歌,詩歌寫得好是可以中進士的,中了進士之後就可以做官。唐朝的官員都會寫詩,上至皇帝,下至老百姓,都在寫詩,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在唐朝,詩寫的好,就會受到老百姓的尊重,所以唐朝詩人的地位很高。唐代的科舉制度和社會崇尚,造成了全民詩歌,其中的許多佼佼者就成為了著名詩人,造成了唐代著名詩人眾多的繁榮景象。
第三,唐朝是詩歌發展的成熟階段,從詩經的起源,到魏晉南北朝詩歌的發展,到唐朝的成熟,歷經一千年,才形成了標準的格律詩。五絕、七絕、五律、七律的成熟格式,都是在唐朝形成的。詩詞歷史的發展階段成就了唐詩,成就了眾多的著名詩人。因為唐詩讀起來平仄押韻,朗朗上口。
第四,榜樣的引領。從初唐四傑的生澀到王孟的高妙,再到李杜的偉大,到白居易的平易,在到小李杜的精美,個個榜樣,個個明星,引爆了百花齊放的盛景。唐朝各個時期都有著名的詩人,代代有傳承,從未斷絕。無論是七絕七律,還是邊塞送別,每個時期都有精品。
以上是我認為唐詩繁榮,著名詩人眾多的原因,我真的很想夢迴大唐,做一回詩人,體驗一下“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唐氣象。
-
5 # 探微閣主
因為唐代,是中國傳統貴族最後的輝煌!
中國政治、社會的發展,至唐代為一大變化。
自魏晉“九品中正制”起,中國地方上形成了許多世家大族,史稱“魏晉門閥”。
這些世家大族,長期把持地方政權,就是地方上變相的貴族。
正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唐初,直到科舉制的產生。
科舉制度,使得宋以後,政權得到了空前開放,傳統的貴族門閥在科舉制面前土崩瓦解。
唐詩、宋詞、明小說,正是中國社會由貴族社會進入文人社會,進而進入市民社會的生動寫照。
詩,代表的是高雅的貴族文化;
詞,代表的是精緻的文人文化;
小說,代表的是通俗的市井文化。
作為貴族文化的另一代表,春秋時代的諸侯們,賦詩以言志,用詩來表達自己的立場、觀點、感情。
所以,宋明以下的社會,再也不復唐詩的盛況。如果說宋詞還保留了些唐詩的餘韻。那明清的小說就是完全的市井巷談了。
唐詩,是中國貴族文化最後的輝煌!
回覆列表
唐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據計算唐朝的詩人數量達到二千二百左右,作品更是數不勝數,唐代之所以有如此成就,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唐代極其繁榮,經濟實力尤為雄厚,在這種情況下,文化發展也很迅速。唐代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注重文化繁榮。
二,思想開放。唐朝國富民強,統治者也重視文化,不壓抑人們的創作。因此唐代也出現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的各派詩人。
三,文化交融。唐代時期儒家,道家,佛教思想並存,以及各民族之間的交流都為唐代詩人的產生創造了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