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由拍案驚奇
-
2 # 閒來聊史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八賢王這個人物,他儒雅正氣,經常在忠烈之士遭到排擠陷害時挺身相救,讓大家喜歡並記住了這個人物角色。
然而這位在許多影視劇中的正義之士八賢王,只是民間藝術創作家虛構出來的人物,真實的歷史上並沒有此人存在,而在電視劇中八賢王的大多署名為趙德芳,普遍認為八賢王的原型就是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個兒子趙德芳。
趙德芳作為皇族宗室的皇子之一,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年紀輕輕人品德行就頗為讓人稱讚,甚至在當時做很多認為,趙德芳很可能會是趙匡胤的繼承者。然而趙匡胤死後,趙光義頂著輿論接替哥哥成為皇帝(宋太宗)。
趙德芳以往在任職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等期間,工作能力出眾,加上人品德行都比較能夠服人,是一個口碑很好的皇子。兩年後,趙德芳憑藉自己出色的業績,又被加封為檢校太尉,雖然沒有太大的實權,但這在當時的武官當中已經是非常高的位置了。
公元981年,年僅23歲的趙德芳病逝,在死後雖然宋太宗曾來哭祭,但是在很多民間野史中記載,宋太宗擔心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脅,將趙德芳殺害。
之後,以趙德芳為原型的八賢王這一角色經過民間藝術家的描述與整合,便出現在民間的各種演義之中。雖然這些演義講述的故事背景都不一樣,但唯一一致的是八賢王這一人物角色,始終是那般的正義凜然,為人稱頌,並流傳於世。
-
3 # 揚生解史
首先歷史上是沒有八賢王這個人的,八賢王只出現在小說中。
唐未至宋之間各朝代不再設太子一職,目的是為了防止皇子之間互相奪權殺戳,宋代皇位預設傳與親王+開封府尹,而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正是親王+開封府尹的職位,自然是皇位的繼承人了。
但歷史上對趙光義繼承皇位有不同的說法,那就是著名的“燭影斧聲”陰謀論(即趙光義趁探病的時機殺死宋太祖趙匡胤):
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招晉王趙光義議事,隨從人等在室外聽不到他們的誕。期間有人看見宮內燭影搖動,彷彿趙光義離座退避,又過片刻,聽到斧子戳地擊物的聲音。當夜,太祖就駕崩了。宋皇后連忙讓王繼恩去叫秦王趙德芳來(趙匡胤四子)。但王繼恩卻去開封府找來趙光義,”宋皇后見趙光義,大吃一驚!對光義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趙光義哭著回答道:“共保富貴,勿憂也!”後晉王光義繼位,史稱太宗,改元太平興國。
趙光義繼位後,趙匡胤僅有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相繼去世,自此皇位歸於趙光義一枝。
究竟“燭影斧聲”是不是真的?至今仍是眾說紛紜。
-
4 # 嶽劍
因為宋朝歷史上就沒有八賢王這個人,他只是是文學小說戲劇虛構演義出來的,所以不可能被選擇為皇帝。
八賢王是古典文學名著《楊家將傳》、《楊家府演義》、《三俠五義》和《萬花樓》的中的人物。
熊大木《楊家將傳》中的“八王”署名是宋太祖的兒子趙德昭(後世的楊家將評書、戲劇中的“八王爺”則大多署名趙德芳,這是宋太祖的另一個兒子),太祖臨終前傳位給其弟趙光義,賜其子趙德昭金鐧一把,朝中如有不正之臣得專誅戮,曾多次救楊家將眾人。
《楊家府演義》中的“八王爺”署名是趙德崇(這是宋太宗長子趙元佐的原名)。
石玉昆《三俠五義》裡,“八王”小說第一回就出場了,但未署名,他住在南清宮,妻子狄娘娘,“狸貓換太子”的時候陳琳救下小仁宗抱到南清宮交給八王爺撫養,後來過繼給宋真宗繼承皇位。
程派名劇《賀后罵殿》:宋太祖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篡位。匡胤皇后賀氏,讓長子德昭上殿質問,光義大怒,要斬殺侄子,德昭氣憤,撞死金殿。賀後帶著次子德芳上殿責問,光義謝罪,賜賀後尚方寶劍,封入養老宮,加封德芳為八賢王。(這是加封八賢王的由來)
回覆列表
宋太祖趙匡胤於後周顯德七年,即公元960年,透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繼位之後,是為北宋開端。
宋太祖趙匡胤在位16年,50歲去世。
那麼,在回答“請問在宋朝的時候為什麼不選擇“八賢王”為皇帝?請詳細作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下列問題;
一,宋太祖趙匡胤諸子狀況
趙匡胤一共生有4個兒子,其中老大、老三死的早,亦無子嗣相傳。
剩下老二趙德昭,老四趙德芳。
在北宋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去世之時,其第二個兒子趙德昭已經25歲,正在任北宋都城開封的京兆尹。
其第四個兒子趙德芳,也就是所謂的“八賢王”,這時候的年齡為17歲,剛剛以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身份出京。
也就是說,宋太祖趙匡胤的兩個嫡系兒子都具有相當的資歷和閱歷去繼承皇位的。
可是,為什麼這二人當中沒有一個人繼皇帝位呢?這就要透過繼續瞭解第二個問題來找到答案。
二,四人所立下的“金匱之盟”
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趙匡胤去世,趙匡胤的同母弟,37歲的趙光義迅速的即北宋皇帝位。
趙光義繼位之時,其所恃的一件法理性物件就是這個“金匱之盟”。
所謂的“金匱之盟”就是在宋太祖趙匡胤與趙光義的生母杜太后病重之時,床榻之側恭聽杜太后做最後大事交代的只有三人,即趙匡胤、趙光義、趙普。
這個趙普與趙匡胤本非同宗同族,只因為與趙匡胤舊的關係很久,加之趙普這個人做事謹慎,所以深得趙氏兄弟信任。
據傳,杜太后問趙匡胤,你知道你怎麼得到的江山嗎?趙匡胤哭著說這都是祖上的德行和太后的積慶所致。
杜太后直截了當的說,這都是因為周世宗傳幼子執掌天下所致,所以,你要答應我,在你之後,要把皇位傳給你的親弟弟,趙匡胤哭著答應,然後,杜太后命趙普記錄下這些話,趙普簽下自己的名字,把這一紙盟書藏之金匱之內。
當趙匡胤病逝之後,趙光義就拿出了這個盟書,同時,趙普為佐證,另外兩位當事人杜太后與趙匡胤已經撒手而去,這樣的事情,其他人誰敢再深問?
三,關於“八賢王”趙德芳
至於說到為什麼不立趙匡胤四子趙德芳為帝?這個問法就未免太過於流俗了。
趙德芳雖然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正宗譜系,但是,他也就是趙匡胤的第四子而已。
在他之前,尚且有身為趙匡胤第二子的趙德昭。而且,開寶九年的趙德昭正值25歲,政治經驗與涉政資歷也都很豐富,在宋太祖趙匡胤時期就已經參與軍國大事。
有鑑於此,就算趙光義不當這個皇帝,憑什麼就要先界定一定是趙德芳能接續皇帝之位呢?
在民間,對於趙德芳其人所附加的傳奇色彩太重,“八賢王”的形象遍及演義小說、影視劇當中。
但這與歷史上趙德芳其人的真實情況相去太遠。
所以說,在接續宋太祖趙匡胤皇帝之位這件事情上,“八賢王”趙德芳是有這個可能,但是,他第一得過去他兄長趙德昭這一關。
而面對趙光義高舉起的“金匱之盟”這張王牌,就算這哥倆一起上,也無可奈何,只能接受現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