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flus25114
-
2 # 使用者9020153659432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是出自杜甫的《飲中八仙歌》。
飲中八仙歌
唐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譯文:
賀知章酒後騎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墜入井中,竟在井底睡著了。汝陽王李璡飲酒三鬥以後才去覲見天子。路上碰到裝載酒麴的車,酒味引得口水直流,為自己沒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遺憾。左相李適為每日之興起不惜花費萬錢,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自稱舉杯豪飲是為了脫略政事,以便讓賢。崔宗之是一個瀟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常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樹臨風。蘇晉雖在佛前齋戒吃素,飲起酒來常把佛門戒律忘得乾乾淨淨。李白飲酒十鬥,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天子在湖池遊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張旭飲酒三杯,即揮毫作書,時人稱為草聖。他常不拘小節,在王公貴戚面前脫帽露頂,揮筆疾書,若得神助,其書如雲煙之瀉於紙張。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奮。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是天寶五載(746)杜甫初到長安時所作。史稱李白與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俱善飲,稱為“酒中八仙人”。他們雖都在長安呆過,但並不是同時都在長安,杜甫從"飲酒"這個角度把他們聯絡在一起,全是追敘。這首詩在體裁上也是一個創格。句句押韻,一韻到底;前不用起,後不用收;並列地分寫八人,句數多少不齊,但首、尾、中腰,各用兩句,前後或三或四,變化中仍有條理。八人中,賀知章資格最老(比李白大41歲),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從王公宰相一直說到布衣。寫八人醉態各有特點,純用漫畫素描的手法,寫他們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現了他們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生動地再現了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樂觀、放達的精神風貌。引李因篤語:“無首無尾,章法突兀妙是,敘述不涉議論,而八人身份自現,風雅中司馬太史也。”引李子德語:“似頌似贊,只一二語,可得其人生平。” 冠軍酒局讓政治走開,讓殺伐走開,讓一切不痛快消失,讓所有快樂降臨。這就是大路為什麼評選盛唐飲中八仙長安酒會為第一名的原因。
回覆列表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詩句中“不上船”是說李白因酒醉不肯上船的意思。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寫配樂的詩,而他卻在長安酒肆喝得大醉。範傳正《李白新墓碑》載:玄宗泛舟白蓮地,召李白來寫文章,而這時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來見。原詩:《飲中八仙歌》唐代:杜甫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斗酒 一作:一斗)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釋義:賀知章酒後騎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墜入井中,竟在井底睡著了。汝陽王李璡飲酒三鬥以後才去覲見天子。路上碰到裝載酒麴的車,酒味引得口水直流,為自己沒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遺憾。左相李適為每日之興起不惜花費萬錢,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自稱舉杯豪飲是為了脫略政事,以便讓賢。崔宗之是一個瀟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常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樹臨風。蘇晉雖在佛前齋戒吃素,飲起酒來常把佛門戒律忘得乾乾淨淨。李白飲酒一斗,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天子在湖池遊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張旭飲酒三杯,即揮毫作書,時人稱為草聖。他常不拘小節,在王公貴戚面前脫帽露頂,揮筆疾書,若得神助,其書如雲煙之瀉於紙張。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奮。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擴充套件資料:這首詩大約是天寶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長安時所作。史稱李白與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俱善飲,稱為“酒中八仙人”,都在長安生活過,在嗜酒、豪放、曠達這些方面彼此相似。杜甫此詩是為這八人寫“肖像”。此八人中,第五位蘇晉已於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去世,賀知章也已於天寶三年(744年)去世,李白也已離開長安,由此可見他們八人雖然都在長安呆過,但並不是同時在長安飲酒,而是杜甫把他們結合起來的,屬於追敘詩歌。第一位仙人賀知章,是我們熟悉的唐代大詩人,也是他第一次見到李白,便稱其為“謫仙人”的。賀知章喜酒,杜甫在此詩中描寫他飲酒醉態,騎在馬上,搖搖晃晃。第二位仙人是汝陽王李璡,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侄子。說他飲了三斗酒才去朝見天子。第三位仙人是左丞相李適之,據《唐書》本傳記載,李適之於天寶元年(742年)八月為左丞相,天寶五年(746年)四月,為李林甫排擠後罷相。他乃作《罷相作》,詩云:“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據此,可證明杜甫此詩作於天寶五年四月以後。第五位仙人是開元進士蘇晉,曾為戶、吏兩部侍郎。他一方面吃齋,一方面又貪杯,所以說他醉酒後愛逃禪(不守法戒)。第六位仙人就是大詩人李白了,杜甫描寫李白的此四句又讓後人往往拿出來單獨成詩,因為形容的實在太好了,寫李白把天子也不放在眼裡,一斗酒就能寫出百篇詩來,謫仙人真是豪放至極。第七位仙人是“草書之聖”張旭,描寫其每次大醉,呼叫狂走才下筆,其狂放不羈的醉態躍然紙上。第八位仙人是布衣焦遂,名跡不見他書,唯袁郊在其傳奇小說《甘澤謠》中有:“陶峴,開元中家於崑山,自制三舟,有前進士孟彥深、孟雲卿、布衣焦遂,共載遊山水。”孟雲卿也是杜甫的詩友,杜甫在長安時,大概也和焦遂有過交集。杜甫在此詩裡唯獨寫李白比別人多寫了一句,這並不是李白官大,也不是兩人私交深厚,而是因為這八人中,李白最偉大,故把李白作為重點,這四句也是此詩中最耀眼的四句。杜甫寫《飲中八仙歌》時,正值開元盛世,終結這種盛世的“安史之亂”還沒有爆發,杜甫因而生動地為我們再現了盛唐時文人士大夫們樂觀、豁達的精神面貌。《飲酒八仙歌》把八位酒仙喝醉的神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其中代表人物便是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四句寫李白好飲、狂放、瀟灑,也寫出了李白酒一下肚,詩興立刻泉湧而來的才華——李白只要喝下一斗酒,就能作出百篇詩來。就算在天子面前,也敢自稱酒中仙,表現了李白不畏權貴,豪放不羈,傲視王侯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