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在北美一直保持著動作片前4名的開畫紀錄,排序是《尖峰時刻2》、《功夫夢》、《尖峰時刻》和《尖峰時刻3》,四部戲北美開畫票房累計2.05億美元。
其中《尖峰時刻》投資3300萬美元,《功夫夢》投資2500萬美元,屬於開畫就能回本的成績,何況《尖》北美上映館數還是中等規模的2700館(影院);《尖峰時刻2》投資大概8000多萬美元,而且當年在美國2.85億的人口裡,有4000萬人次看了《尖峰時刻2》,佔全美人口的14%,所以才有了2.26億的北美票房。
算通貨膨脹的話,《尖峰時刻》 北美開畫票房在今年等於6200萬美元,不僅當年破了北美9月曆史最高開畫紀錄,而且論通貨膨脹,《尖》的9月開畫紀錄到2017年才被《小丑回魂》打破。
北美DVD市場是個獨立的收入,演員為什麼演戲除了片酬、分紅還能賺一筆,因為好萊塢演員工會也規定DVD影碟收入也算作主創的票房分紅。《尖峰時刻》三部曲光北美碟片收入就有3.42億美元,裡面的分成你有多壕才敢不要?
論排名,《尖峰時刻》和《尖峰時刻2》是1998年和2001年北美年度票房第7和第5名,《尖峰時刻3》弱一些但也是年度第13名;《功夫夢》是2010年北美年度票房第14名。
李小龍的《龍爭虎鬥》拿到北美年度第10名。
李連杰主演的華語片《英雄》是北美年度第48名,主演西片最高2部是《致命羅密歐》和《救世主》,年度第48名、和第55名,是李連杰北美票房排名最高的兩部電影。
周潤發主演的華語片最高為《臥虎藏龍》年度第12名,單一主演西片最高是《安娜與國王》,年度51名。
楊紫瓊主演的華語片最高為《臥虎藏龍》年底第12名,主演西片最高是《007明日帝國》,年度第10名(算不算主演可自己判斷)。
章子怡主演的華語片最高為《臥虎藏龍》年度第12名,《尖峰時刻2》她戲份排在成龍和克里斯塔克後面,算不算主演可自己判斷。
總結,華人明星主演電影只有5人拿到北美年度前20名,就是成龍、李小龍、周潤發、楊紫瓊和章子怡,成龍佔了4部;李連杰在50名左右,鞏俐有過一次年度第43名(《邁阿密風雲》),其他的請往100名後面數。
還有華人導演(未包括成長於美國的華裔導演),吳宇森北美排名最高為《碟中諜2》年度第3名,然後是《變臉》年度第11名。李安除了《臥虎藏龍》12名,還有《綠巨人》年度第14名。所以華人主演加導演,近20年有6個人能拿到北美年度前20名。加李小龍一共7人。
此外,華人導演行列中還有一位雖沒進年度20名,但票房不容小覷的導演:于仁泰。1998年他執導的《鬼娃新娘》北美票房3238萬,2003年的《弗萊迪大戰傑森》更高達8262萬,除蟬聯周冠軍,還是北美年度票房第35名,單片來說僅次於吳宇森和李安。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兩部戲都有系列前作的基礎,這不能說“錯”,但關鍵是于仁泰接手時,無論“猛鬼街”、“十三號星期五”還是“鬼娃回魂”系列都已陷入票房和口碑低潮,所以從意義來看,說于仁泰將之“重新帶起”,更沒毛病。
以上成績中,有5個人破過紀錄,成龍除了“尖峰時刻系列”,《紅番區》在北美打破了所有非好萊塢電影的北美票房紀錄;李安和周潤發分別以導演和主演身份破了華語片在北美的票房紀錄,吳宇森破了華人導演在北美的票房紀錄(碟中諜2北美2.15億),李小龍破了當時華人主演電影在北美的賣座紀錄(龍爭虎鬥北美2500萬美元)。
若往細節算,于仁泰也算憑《弗萊迪大戰傑森》破了“猛鬼街”和“十三號星期五”系列的最高票房紀錄。說起來也不容易,畢竟03年已距《猛鬼街》20年,距《十三號星期五》23年了。
另外,在北美能不止一次拿到3000館以上影院(在好萊塢屬於中等偏上規模)的華人明星也只有成龍,下圖可見,除了《尖峰時刻2》、《尖峰時刻3》和《功夫夢》,還有兩部是3151館的《功夫之王》和3022館的《燕尾服》。
另外周潤發最高是《防彈武僧》2955館,李連杰《救世主》2894館。至於李的《轟天炮4》、《木乃伊3》、《敢死隊》系列,周的《七龍珠》、《黃石的孩子》、《加勒比海盜3》、《諜海風雲》這些非男主的作品就不算入其中了。
華語片基本上不了3000館,超過2000館已經是大規模發行。當中最高是成龍的《飛龍再生》2652館,票房2200萬美元;然後周星馳的《功夫》2500館,票房1711萬美元;第三李連杰的《英雄》2175館,票房5300萬美元;第四周潤髮楊紫瓊章子怡的《臥虎藏龍》2027館,票房1.28億美元;第五李連杰的《霍元甲》1810館,票房2400萬美元;第六成龍的《紅番區》1800館,票房3240萬美元。
當中《紅番區》重新整理非好萊塢電影開畫票房紀錄(986萬美元),後來被《英雄》的1800萬美元打破,迄今仍是《英》保持這個紀錄。但論後勁的無敵還屬《臥虎藏龍》,達16倍之高,上映18周還在單週票房前10,實在難以想象。
成龍打入好萊塢後,共有6部影片成為北美開畫冠軍,包括《紅番區》(986萬美元)、《尖峰時刻》(3300萬美元)、《尖峰時刻2》(6740萬美元)、《尖峰時刻3》(4910萬美元)、《功夫之王》(2087萬美元)和《功夫夢》(5567萬美元),華人明星第一;李連杰有三部開畫冠軍,分別是《致命搖籃》(1652萬美元)、《英雄》(1800萬美元)和《功夫之王》(2087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家能在北美拿到年度票房前10的華人電影公司居然是嘉禾,除了1973年與美國華納兄弟合作的《龍爭虎鬥》年度第10,1990年由嘉禾獨資出品的西片《忍者龜》北美票房更高達1.35億美元,位居1990年北美十大賣座電影第5名,還讓發行該片的新線一躍成為好萊塢最具影響力的發行方之一。
所以要真說成龍打進好萊塢的“源頭”,實質是從嘉禾成全新線開始的。在《忍者龜》之前,新線還只能靠“猛鬼街”等獨立製作的恐怖片系列生存。
成龍在北美一直保持著動作片前4名的開畫紀錄,排序是《尖峰時刻2》、《功夫夢》、《尖峰時刻》和《尖峰時刻3》,四部戲北美開畫票房累計2.05億美元。
其中《尖峰時刻》投資3300萬美元,《功夫夢》投資2500萬美元,屬於開畫就能回本的成績,何況《尖》北美上映館數還是中等規模的2700館(影院);《尖峰時刻2》投資大概8000多萬美元,而且當年在美國2.85億的人口裡,有4000萬人次看了《尖峰時刻2》,佔全美人口的14%,所以才有了2.26億的北美票房。
算通貨膨脹的話,《尖峰時刻》 北美開畫票房在今年等於6200萬美元,不僅當年破了北美9月曆史最高開畫紀錄,而且論通貨膨脹,《尖》的9月開畫紀錄到2017年才被《小丑回魂》打破。
北美DVD市場是個獨立的收入,演員為什麼演戲除了片酬、分紅還能賺一筆,因為好萊塢演員工會也規定DVD影碟收入也算作主創的票房分紅。《尖峰時刻》三部曲光北美碟片收入就有3.42億美元,裡面的分成你有多壕才敢不要?
論排名,《尖峰時刻》和《尖峰時刻2》是1998年和2001年北美年度票房第7和第5名,《尖峰時刻3》弱一些但也是年度第13名;《功夫夢》是2010年北美年度票房第14名。
李小龍的《龍爭虎鬥》拿到北美年度第10名。
李連杰主演的華語片《英雄》是北美年度第48名,主演西片最高2部是《致命羅密歐》和《救世主》,年度第48名、和第55名,是李連杰北美票房排名最高的兩部電影。
周潤發主演的華語片最高為《臥虎藏龍》年度第12名,單一主演西片最高是《安娜與國王》,年度51名。
楊紫瓊主演的華語片最高為《臥虎藏龍》年底第12名,主演西片最高是《007明日帝國》,年度第10名(算不算主演可自己判斷)。
章子怡主演的華語片最高為《臥虎藏龍》年度第12名,《尖峰時刻2》她戲份排在成龍和克里斯塔克後面,算不算主演可自己判斷。
總結,華人明星主演電影只有5人拿到北美年度前20名,就是成龍、李小龍、周潤發、楊紫瓊和章子怡,成龍佔了4部;李連杰在50名左右,鞏俐有過一次年度第43名(《邁阿密風雲》),其他的請往100名後面數。
還有華人導演(未包括成長於美國的華裔導演),吳宇森北美排名最高為《碟中諜2》年度第3名,然後是《變臉》年度第11名。李安除了《臥虎藏龍》12名,還有《綠巨人》年度第14名。所以華人主演加導演,近20年有6個人能拿到北美年度前20名。加李小龍一共7人。
此外,華人導演行列中還有一位雖沒進年度20名,但票房不容小覷的導演:于仁泰。1998年他執導的《鬼娃新娘》北美票房3238萬,2003年的《弗萊迪大戰傑森》更高達8262萬,除蟬聯周冠軍,還是北美年度票房第35名,單片來說僅次於吳宇森和李安。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兩部戲都有系列前作的基礎,這不能說“錯”,但關鍵是于仁泰接手時,無論“猛鬼街”、“十三號星期五”還是“鬼娃回魂”系列都已陷入票房和口碑低潮,所以從意義來看,說于仁泰將之“重新帶起”,更沒毛病。
以上成績中,有5個人破過紀錄,成龍除了“尖峰時刻系列”,《紅番區》在北美打破了所有非好萊塢電影的北美票房紀錄;李安和周潤發分別以導演和主演身份破了華語片在北美的票房紀錄,吳宇森破了華人導演在北美的票房紀錄(碟中諜2北美2.15億),李小龍破了當時華人主演電影在北美的賣座紀錄(龍爭虎鬥北美2500萬美元)。
若往細節算,于仁泰也算憑《弗萊迪大戰傑森》破了“猛鬼街”和“十三號星期五”系列的最高票房紀錄。說起來也不容易,畢竟03年已距《猛鬼街》20年,距《十三號星期五》23年了。
另外,在北美能不止一次拿到3000館以上影院(在好萊塢屬於中等偏上規模)的華人明星也只有成龍,下圖可見,除了《尖峰時刻2》、《尖峰時刻3》和《功夫夢》,還有兩部是3151館的《功夫之王》和3022館的《燕尾服》。
另外周潤發最高是《防彈武僧》2955館,李連杰《救世主》2894館。至於李的《轟天炮4》、《木乃伊3》、《敢死隊》系列,周的《七龍珠》、《黃石的孩子》、《加勒比海盜3》、《諜海風雲》這些非男主的作品就不算入其中了。
華語片基本上不了3000館,超過2000館已經是大規模發行。當中最高是成龍的《飛龍再生》2652館,票房2200萬美元;然後周星馳的《功夫》2500館,票房1711萬美元;第三李連杰的《英雄》2175館,票房5300萬美元;第四周潤髮楊紫瓊章子怡的《臥虎藏龍》2027館,票房1.28億美元;第五李連杰的《霍元甲》1810館,票房2400萬美元;第六成龍的《紅番區》1800館,票房3240萬美元。
當中《紅番區》重新整理非好萊塢電影開畫票房紀錄(986萬美元),後來被《英雄》的1800萬美元打破,迄今仍是《英》保持這個紀錄。但論後勁的無敵還屬《臥虎藏龍》,達16倍之高,上映18周還在單週票房前10,實在難以想象。
成龍打入好萊塢後,共有6部影片成為北美開畫冠軍,包括《紅番區》(986萬美元)、《尖峰時刻》(3300萬美元)、《尖峰時刻2》(6740萬美元)、《尖峰時刻3》(4910萬美元)、《功夫之王》(2087萬美元)和《功夫夢》(5567萬美元),華人明星第一;李連杰有三部開畫冠軍,分別是《致命搖籃》(1652萬美元)、《英雄》(1800萬美元)和《功夫之王》(2087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家能在北美拿到年度票房前10的華人電影公司居然是嘉禾,除了1973年與美國華納兄弟合作的《龍爭虎鬥》年度第10,1990年由嘉禾獨資出品的西片《忍者龜》北美票房更高達1.35億美元,位居1990年北美十大賣座電影第5名,還讓發行該片的新線一躍成為好萊塢最具影響力的發行方之一。
所以要真說成龍打進好萊塢的“源頭”,實質是從嘉禾成全新線開始的。在《忍者龜》之前,新線還只能靠“猛鬼街”等獨立製作的恐怖片系列生存。